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弯管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控弯管机用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弯管机大致可以分为数控弯管机,液压弯管机等等,而数控弯管机,可对管材在冷态下进行一个弯曲半径或两个弯曲半径的缠绕式弯曲,广泛使用于汽车、空调等行业的各种管件和线材的弯曲,弯管机主要用于钢管的塑性成型。
现有的数控弯管机在进行使用时,需要将钢管与数控弯管机的输出端进行插接,并在使用结束后,使用人工将钢管进行拔出,人工拔出钢管较为费力,且容易在拔出钢管的过程中与数控弯管机发生磕碰,对数控弯管机和钢管都会产生一定的损伤,长久以往,会影响数控弯管机的使用寿命,且对钢管的质量也会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人工拔出钢管较为费力,且容易使得钢管与数控弯管机发生碰撞产生损伤的问题,提供一种数控弯管机用下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数控弯管机用下料装置,包括弯管机本体,所述弯管机本体的输出端设置有推动机构;
所述推动机构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为一端敞口的壳体结构,所述连接管内部的一端固连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侧旋合连接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为壳体机构,所述推动杆另一端的外侧开设有充气孔,所述推动杆对应充气孔的位置处粘接固定有充气囊一,且充气囊一与充气孔连通,所述充气囊一的外侧粘接固连有限位块,所述连接管上开设有滑槽一,所述推动杆的一端的外侧固连有充气管一,且充气管一与推动杆连通,所述充气管一与滑槽一滑动连接,当钢管弯曲加工完毕后,启动电机,电机带动螺杆转动,从而使得推动杆发生移动,当充气囊一移动到钢管一端的内部时,利用充气管一对推动杆内部输送高压气体,从而使得充气囊一膨胀,进而使得限位块发生移动并对钢管的一端进行夹持固定,从而使得推动杆推动钢管进行移动,当钢管的一端移动到弯管机本体外侧时,利用充气管一对充气囊一进行抽气,从而使得限位块与钢管分离,进而使得钢管发生脱落,并启动电机反转,使得推动杆复位,通过使用该数控弯管机用下料装置,避免了使用人工对钢管进行抽离,且避免了抽离过程中钢管发生磕碰的情况,增大了钢管弯曲加工的速率。
进一步在于,所述连接管的内侧壁对称固连有两个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相邻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二,所述推动杆一端的外侧对称固连有两个滑块,且滑块与对应位置处的滑槽二滑动连接,利用滑槽二和滑块对推动杆进行限位。
进一步在于,所述连接管另一端的内部粘接固定有充气囊二,所述充气囊二的内侧固连有固定块,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充气管二,所述充气管二贯穿连接管与充气囊二连通,所述充气管一的一端与充气管二的另一端均与充气泵连通,使用时,将钢管的一端插入连接管的内部,利用充气管二对充气囊二进行输送高压气体,从而使得充气囊二发生膨胀,进而固定块发生移动并对钢管的一端进行夹持固定。
进一步在于,所述限位块的宽度与充气囊一的宽度相同,所述固定块的宽度与充气囊二的宽度相同。
进一步在于,所述限位块和固定块的材料均为橡胶,避免了限位块和固定块与钢管的一端发生刚性碰撞产生损伤。
进一步在于,所述螺杆的长度与推动杆的长度相同,所述充气管一与充气管二的内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充气囊二上设置有固定块,并通过将钢管的一端插入连接管的内部,利用充气管二对充气囊二进行输送高压气体,从而使得充气囊二发生膨胀,进而固定块发生移动并对钢管的一端进行夹持固定,而在钢管弯曲加工完毕后,通过启动电机,电机带动螺杆转动,从而使得推动杆发生移动,当充气囊一移动到钢管一端的内部时,利用充气管一对推动杆内部输送高压气体,从而使得充气囊一膨胀,进而使得限位块发生移动并对钢管的一端进行夹持固定,并对充气囊二进行抽气,从而使得固定块与钢管的一端分离,进而使得推动杆推动钢管进行移动,当钢管的一端移动到弯管机本体外侧时,利用充气管一对充气囊一进行抽气,从而使得限位块与钢管分离,进而使得钢管发生脱落,再通过启动电机反转,使得推动杆复位,通过使用该数控弯管机用下料装置,避免了使用人工对钢管进行抽离,且避免了抽离过程中钢管发生磕碰的情况,增大了钢管弯曲加工的速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推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管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推动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弯管机本体;200、推动机构;210、连接管;211、滑槽一;220、电机;230、螺杆;240、推动杆;241、滑块;242、充气管一;243、充气孔;250、连接杆;251、滑槽二;260、充气囊一;261、限位块;270、充气囊二;271、固定块;280、充气管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数控弯管机用下料装置,包括弯管机本体100,弯管机本体100的输出端设置有推动机构200;
推动机构200包括连接管210,连接管210为一端敞口的壳体结构,连接管210内部的一端固连有电机220,电机220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螺杆230,螺杆230的外侧旋合连接有推动杆240,推动杆240为壳体机构,推动杆240另一端的外侧开设有充气孔243,推动杆240对应充气孔243的位置处粘接固定有充气囊一260,且充气囊一260与充气孔243连通,充气囊一260的外侧粘接固连有限位块261,连接管210上开设有滑槽一211,推动杆240的一端的外侧固连有充气管一242,且充气管一242与推动杆240连通,充气管一242与滑槽一211滑动连接,当钢管弯曲加工完毕后,启动电机220,电机220带动螺杆230转动,从而使得推动杆240发生移动,当充气囊一260移动到钢管一端的内部时,利用充气管一242对推动杆240内部输送高压气体,从而使得充气囊一260膨胀,进而使得限位块261发生移动并对钢管的一端进行夹持固定,从而使得推动杆240推动钢管进行移动,当钢管的一端移动到弯管机本体100外侧时,利用充气管一242对充气囊一260进行抽气,从而使得限位块261与钢管分离,进而使得钢管发生脱落,并启动电机220反转,使得推动杆240复位,通过使用该数控弯管机用下料装置,避免了使用人工对钢管进行抽离,且避免了抽离过程中钢管发生磕碰的情况,增大了钢管弯曲加工的速率。
连接管210的内侧壁对称固连有两个连接杆250,两个连接杆250相邻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二251,推动杆240一端的外侧对称固连有两个滑块241,且滑块241与对应位置处的滑槽二251滑动连接,利用滑槽二251和滑块241对推动杆240进行限位,连接管210另一端的内部粘接固定有充气囊二270,充气囊二270的内侧固连有固定块271,连接管210的另一端设置有充气管二280,充气管二280贯穿连接管210与充气囊二270连通,充气管一242的一端与充气管二280的另一端均与充气泵连通,使用时,将钢管的一端插入连接管210的内部,利用充气管二280对充气囊二270进行输送高压气体,从而使得充气囊二270发生膨胀,进而固定块271发生移动并对钢管的一端进行夹持固定。
限位块261的宽度与充气囊一260的宽度相同,固定块271的宽度与充气囊二270的宽度相同,限位块261和固定块271的材料均为橡胶,避免了限位块261和固定块271与钢管的一端发生刚性碰撞产生损伤,螺杆230的长度与推动杆240的长度相同,充气管一242与充气管二280的内径相同。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需要进行弯曲加工的钢管与弯管机本体100进行插接,并将钢管的一端插入连接管210的内部,利用充气管二280对充气囊二270进行输送高压气体,从而使得充气囊二270发生膨胀,进而固定块271发生移动并对钢管的一端进行夹持固定,当钢管弯曲加工完毕后,启动电机220,电机220带动螺杆230转动,从而使得推动杆240发生移动,当充气囊一260移动到钢管一端的内部时,利用充气管一242对推动杆240内部输送高压气体,从而使得充气囊一260膨胀,进而使得限位块261发生移动并对钢管的一端进行夹持固定,并对充气囊二270进行抽气,从而使得固定块271与钢管的一端分离,进而使得推动杆240推动钢管进行移动,当钢管的一端移动到弯管机本体100外侧时,利用充气管一242对充气囊一260进行抽气,从而使得限位块261与钢管分离,进而使得钢管发生脱落,并启动电机220反转,使得推动杆240复位,通过使用该数控弯管机用下料装置,避免了使用人工对钢管进行抽离,且避免了抽离过程中钢管发生磕碰的情况,增大了钢管弯曲加工的速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数控弯管机用下料装置,包括弯管机本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机本体(100)的输出端设置有推动机构(200);
所述推动机构(200)包括连接管(210),所述连接管(210)为一端敞口的壳体结构,所述连接管(210)内部的一端固连有电机(220),所述电机(220)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螺杆(230),所述螺杆(230)的外侧旋合连接有推动杆(240),所述推动杆(240)为壳体机构,所述推动杆(240)另一端的外侧开设有充气孔(243),所述推动杆(240)对应充气孔(243)的位置处粘接固定有充气囊一(260),且充气囊一(260)与充气孔(243)连通,所述充气囊一(260)的外侧粘接固连有限位块(261),所述连接管(210)上开设有滑槽一(211),所述推动杆(240)的一端的外侧固连有充气管一(242),且充气管一(242)与推动杆(240)连通,所述充气管一(242)与滑槽一(211)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弯管机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10)的内侧壁对称固连有两个连接杆(250),两个所述连接杆(250)相邻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二(251),所述推动杆(240)一端的外侧对称固连有两个滑块(241),且滑块(241)与对应位置处的滑槽二(251)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弯管机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10)另一端的内部粘接固定有充气囊二(270),所述充气囊二(270)的内侧固连有固定块(271),所述连接管(210)的另一端设置有充气管二(280),所述充气管二(280)贯穿连接管(210)与充气囊二(270)连通,所述充气管一(242)的一端与充气管二(280)的另一端均与充气泵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数控弯管机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261)的宽度与充气囊一(260)的宽度相同,所述固定块(271)的宽度与充气囊二(270)的宽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数控弯管机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261)和固定块(271)的材料均为橡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弯管机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230)的长度与推动杆(240)的长度相同,所述充气管一(242)与充气管二(280)的内径相同。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