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舟桥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2-20  98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路交通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舟桥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舟桥是将浮体连接而成的浮桥,主要用于供军事或民用上克服江河障碍,用时即连,用毕即拆,具有机动性好,适应性强的特点。

现有的舟桥在连接时,通常是将两个舟桥驶近,然后人工通过拉杆拉动两个舟桥,使其两端面分别对接,单双耳连接,连接好后人工敲打柱塞进行固定,这种方法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不适用于战时或其他特殊紧急情况下浮桥的搭建。

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0485257a,公开日:2019年11月22日,公开了一种可快速拼装的舟桥及其拼装方法,其包括桥首单元、桥尾单元、若干个中间单元及若干个过渡板,中间单元包括第一桥体、第二桥体、第三桥体、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第一桥体、第二桥体分别连接于第三桥体的两侧,第一连接板设于第一桥体上,第一连接板的左端设有定位孔,定位孔上设有插孔,第一连接板于插孔的上方设有锁止机构,第二连接板设于第二桥体上,第二连接板的右端向外延伸形成有插块,插块插入相邻中间单元第一连接板的插孔中,并通过锁止机构将插入插孔中的插块锁紧。该申请案的舟桥结构,虽然可以快速固定,节约了固定时间,但是相邻舟桥在连接过程中,两舟桥的靠近仍需手动拉动,仍然会耗费较多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舟桥连接装置,包括,

舟桥;

连接机构,其对称布置于舟桥两端面上;

还包括,

牵引机构,其布置于舟桥一端,包括伸缩杆和竿头钩,所述伸缩杆与舟桥端面垂直,并可自动伸缩,所述伸缩杆端部铰接设有竿头钩;

卡钩块,其布置于舟桥另一端,配合竿头钩位置设置,相邻两舟桥运动到位后一舟桥的竿头钩与另一舟桥的卡钩块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机构还包括:

档杆,其固定连接于伸缩杆端部,与竿头钩呈角度设置;

挡绳,其一端与竿头钩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档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卡钩块朝向舟桥内部的端面上开设有v型槽。

进一步地,所述v型槽槽底开设有钩槽,所述钩槽大小与竿头钩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v型槽槽面上设有滚珠。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机构为火车挂钩,其包括:

火车挂钩a部,其固定连接于舟桥一端面,垂直于舟桥端面设置;

火车挂钩b部,其固定连接于舟桥另一端面,垂直于舟桥端面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喇叭口,其套设于火车挂钩b部外,所述喇叭口直径小的一端与舟桥端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喇叭口内壁壁面上设有滚珠。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机构设有两组,分别布置于连接机构两侧;

所述卡钩块设有两个,分别对应两牵引机构布置。

进一步地,舟桥一端布置有连接机构、牵引机构和卡钩块,舟桥另一端也布置有同样的连接机构、牵引机构和卡钩块,舟桥两端的连接机构、牵引机构和卡钩块各自分别呈中心对称式布置。

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舟桥连接装置,设置牵引机构,伸缩杆自动伸缩,通过竿头钩和卡钩块的配合来实现相邻两舟桥的对接,大大节约了人力劳动,提高了舟桥连接的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舟桥连接装置,通过档杆和挡绳的设置,在舟桥连接时,伸缩杆伸长到位后,竿头钩可自动钩在卡钩块上,省去人工挂钩工序,进一步节约舟桥连接时间,增加了舟桥连接的便捷性;

(3)本实用新型的舟桥连接装置,通过在卡钩块上开设v型槽,舟桥连接过程中,竿头钩可以通过与v型槽的配合对相邻舟桥的位置进行校正对准,方便后续舟桥的连接,提高舟桥连接的质量以及连接成功率;

(4)本实用新型的舟桥连接装置,设置钩槽,在竿头钩与卡钩块配合收回过程中限位竿头钩,使连接更加稳定,两舟桥连接后,钩槽与竿头钩间的限位可以减轻连接机构的负荷,进一步确保连接可靠性;

(5)本实用新型的舟桥连接装置,在v型槽槽面上设置滚珠,使竿头钩与v型槽槽面间的摩擦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更加方便竿头钩配合卡钩块对舟桥连接位置的对准操作进行,且降低了竿头钩与卡钩块间的磨损;

(6)本实用新型的舟桥连接装置,连接机构选用火车挂钩,使得两舟桥连接时,火车挂钩两部分碰撞后即可完成连接固定,省去人工敲打柱塞固定等繁杂操作,简单便捷,进一步节约舟桥连接时间;

(7)本实用新型的舟桥连接装置,通过设置喇叭口,使舟桥连接时更加稳定,确保了连接过程中两舟桥的顺利对接;

(8)本实用新型的舟桥连接装置,在喇叭口内壁壁面上设置滚珠使火车挂钩a部与喇叭口间的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少磨损;

(9)本实用新型的舟桥连接装置,牵引机构及卡钩块均设置两个,分布在连接机构的两侧,由此可确保舟桥连接过程中的稳定性,且在连接时可减少各自承受的负荷,进一步确保连接可靠性,增加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有效使用寿命;

(10)本实用新型的舟桥连接装置,舟桥两端各机构分别呈中心对称式布置,使得舟桥在连接时不再区分左右端,极大的节约了舟桥连接的时间消耗;

(1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制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舟桥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舟桥连接装置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舟桥连接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卡钩块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舟桥连接后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处放大图;

图8为实施例10的舟桥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10的舟桥连接装置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舟桥;

2、连接机构;20、火车挂钩a部;200、调节杆;21、火车挂钩b部;

3、牵引机构;30、伸缩杆;31、竿头钩;32、档杆;33、挡绳;

4、卡钩块;40、v型槽;400、钩槽;

5、喇叭口;

6、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舟桥连接装置,包括,

舟桥1;

连接机构2,其对称布置于舟桥1两端面上;

还包括,

牵引机构3,其布置于舟桥1一端,包括伸缩杆30和竿头钩31,所述伸缩杆30与舟桥1端面垂直,并可自动伸缩,所述伸缩杆30端部铰接设有竿头钩31;

卡钩块4,其布置于舟桥1另一端,配合竿头钩31位置设置,相邻两舟桥1运动到位后一舟桥1的竿头钩31与另一舟桥1的卡钩块4配合连接。

舟桥1在使用时,将多个舟桥1依次首尾相接形成浮桥结构,相邻舟桥1在对接时,需要人分别站在两舟桥1上,用拉杆相互拖拽直至舟桥1对接,费时费力,效率低下,未解决此问题,本实施例设计了一种舟桥连接装置:

在舟桥1一端部设置牵引机构3如图1和图2所示,牵引机构3由伸缩杆30和竿头钩31组成,伸缩杆30可自动伸缩,如采用气动伸缩杆、液压伸缩杆等,通过开关即可操控伸缩杆30的伸长缩回,卡钩块4则固定于舟桥1另一端,位置与竿头钩31位置相配合,在舟桥1进行连接时,相邻两舟桥1靠近后,如图3所示,即可控制伸缩杆30伸出,伸缩杆30端部的竿头钩31不断靠近另一舟桥1,另一舟桥1设有卡钩块4的端部朝向竿头钩31,至竿头钩31伸长至卡钩块4位置后,勾住卡钩块4,此时控制伸缩杆30收回,在一舟桥的竿头钩31与另一舟桥的卡钩块4的配合下,将两舟桥1拉进,最终两舟桥1上的连接机构2对接,从而将舟桥1固定,对于两舟桥1间的空隙,通过铺设挡板进行遮挡,由此完成了对舟桥1的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人力拉动对接,本实施例的装置省去人力拖拽步骤,操控伸缩杆30即可完成对舟桥1的连接,大大节约了人力劳动,提高了舟桥连接的效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舟桥连接装置,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牵引机构3还包括:

档杆32,其固定连接于伸缩杆30端部,与竿头钩31呈角度设置;

挡绳33,其一端与竿头钩3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档杆32固定连接。

如图1和图4所示,竿头钩31铰接在伸缩杆30端部,可以绕伸缩杆30转动,档杆32与竿头钩30成一定的角度布置,档杆32与竿头钩30之间为卡钩块4所在平面的位置,挡绳33则设于档杆32与竿头钩31之间将两者连接,当相邻两舟桥1连接时,伸缩杆30伸出,一舟桥1的竿头钩31逐渐靠近另一舟桥1的卡钩块4,竿头钩31接近卡钩块4时,挡绳33先与卡钩块4接触,伸缩杆30继续伸出,挡绳33被卡钩块4折弯,在挡绳33作用下,由于档杆32固定在伸缩杆30端部上,只有竿头钩31能进行转动,并向档杆32方向转动,由此,完成了竿头钩31的闭合,使竿头钩31钩在卡钩块4上,完成了舟桥连接时牵引机构3与卡钩块4的自动连接,连接后控制伸缩杆30收回,即可进行舟桥1的连接,省去了人工挂钩竿头钩31的时间,进一步降低了舟桥1连接的耗时,增加了舟桥1连接的便捷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舟桥连接装置,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卡钩块4朝向舟桥1内部的端面上开设有v型槽40。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卡钩块4一端面上开设v型槽40,槽口大小自卡钩块4端面至中部逐渐减小,由于实际使用中,舟桥1所在水面并非平静,因此无法保证相邻两舟桥1完全对齐再进行连接,在连接过程中,可能存在两舟桥1间有错位偏差的现象,通过设置v型槽40进行导向作用,当伸缩杆30伸长到位后,竿头钩31在挡绳33作用下够住卡钩块4,若此时两舟桥1并未对准,在伸缩杆30收回过程中,竿头钩31相对于v型槽40槽面滑动至槽底,此时即可对两舟桥1的位置进行校正,使两舟桥1对准,方便后续舟桥1的连接,提高舟桥1连接的质量。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舟桥连接装置,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v型槽40槽底开设有钩槽400,所述钩槽400大小与竿头钩31相配合。

如图5所示,钩槽400大小刚好能容纳竿头钩31钩于其中,在两舟桥1连接过程中,竿头钩31沿着卡钩块4的槽面最终落至槽底,在槽底进拉卡钩块4进而拉动两相邻舟桥1对接,通过钩槽400的设置,在两舟桥1连接过程中,竿头钩31处于钩槽400中,一方面限制了竿头钩31的位移,使连接更加稳定,另一方面,在两舟桥1连接后,钩槽400与竿头钩31的限位可以减轻连接机构2的负荷,进一步确保连接的可靠性。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舟桥连接装置,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v型槽40槽面上设有滚珠6。

如图5所示,在v型槽40的槽面上设置滚珠6,滚珠6可在其设置处原地滚动,通过此设置,使竿头钩31与v型槽40槽面间的摩擦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更加方便竿头钩31配合卡钩块4对舟桥连接位置的对准操作进行,且降低了竿头钩31与卡钩块4间的磨损。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舟桥连接装置,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机构2为火车挂钩,其包括:

火车挂钩a部20,其固定连接于舟桥1一端面,垂直于舟桥1端面设置;

火车挂钩b部21,其固定连接于舟桥1另一端面,垂直于舟桥1端面设置。

火车挂钩为火车领域常用的一种连接件结构,火车挂钩的特点时,连接时,两部分挂钩相互碰撞后即可完成连接,需要脱开连接时,拉动其中一个挂钩部分上的调节杆200即可,本实施例利用火车挂钩的特点,将其专用到舟桥1连接机构2上,火车挂钩a部20固定连接在舟桥1一端面,火车挂钩b部21固定连接在舟桥1另一端面,相邻两舟桥1在牵引机构3配合卡钩块4的作用下不断靠近,使得两舟桥1的火车挂钩碰撞后完成连接,如图6和图7所示,简单便捷,无需人工敲打柱塞等繁杂操作,在舟桥1需要脱离连接时,人工拉动调节杆200即可使两部分挂钩脱离连接。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舟桥连接装置,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喇叭口5,其套设于火车挂钩b部21外,所述喇叭口5直径小的一端与舟桥1端面固定连接。

如图7所示,喇叭口5一端直径大一端直径小,直径小的一端与舟桥1端面固定连接,由于喇叭口5结构的口径是渐变的,当两舟桥1连接时,火车挂钩a部20伸入喇叭口5直径大一端,随着两舟桥1距离逐渐接近,喇叭口5直径越来越小,在喇叭口5内壁的限制下,火车挂钩a部20可运动的空间范围也越来越小,配合竿头钩31与卡钩块4钩槽400的限位,使舟桥连接时更加稳定,确保了连接过程中两舟桥1的顺利对接。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的舟桥连接装置,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喇叭口5内壁壁面上设有滚珠6。

同卡钩块4v型槽40槽面上设置滚珠6,本实施例在喇叭口5内壁壁面上设置滚珠6使火车挂钩a部20与喇叭口5间的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少磨损。

实施例9

本实施例的舟桥连接装置,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牵引机构3设有两组,分别布置于连接机构2两侧;

所述卡钩块4设有两个,分别对应两牵引机构3布置。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牵引机构3及卡钩块4均设置两个,分布在连接机构2的两侧,由此可确保舟桥连接过程中的稳定性,且在连接时可减少各自承受的负荷,进一步确保连接可靠性,增加本实施例装置的有效使用寿命。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的舟桥连接装置,在实施例1~8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舟桥1一端布置有连接机构2、牵引机构3和卡钩块4,舟桥另一端也布置有同样的连接机构2、牵引机构3和卡钩块4,舟桥1两端的连接机构2、牵引机构3和卡钩块4各自分别呈中心对称式布置。

本实施例的舟桥连接装置如图8和图9所示,舟桥1两端的各连接机构2、牵引机构3和卡钩块4各自分别呈中心对称式布置,由此,舟桥1在使用时可以不区分左右端,均可与相邻舟桥1进行对接,进一步节约了舟桥连接的时间消耗。

本实用新型所述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舟桥连接装置,包括,

舟桥;

连接机构,其对称布置于舟桥两端面上;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牵引机构,其布置于舟桥一端,包括伸缩杆和竿头钩,所述伸缩杆与舟桥端面垂直,并可自动伸缩,所述伸缩杆端部铰接设有竿头钩;

卡钩块,其布置于舟桥另一端,配合竿头钩位置设置,相邻两舟桥运动到位后一舟桥的竿头钩与另一舟桥的卡钩块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舟桥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构还包括:

档杆,其固定连接于伸缩杆端部,与竿头钩呈角度设置;

挡绳,其一端与竿头钩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档杆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舟桥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钩块朝向舟桥内部的端面上开设有v型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舟桥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槽槽底开设有钩槽,所述钩槽大小与竿头钩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舟桥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槽槽面上设有滚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舟桥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为火车挂钩,其包括:

火车挂钩a部,其固定连接于舟桥一端面,垂直于舟桥端面设置;

火车挂钩b部,其固定连接于舟桥另一端面,垂直于舟桥端面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舟桥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喇叭口,其套设于火车挂钩b部外,所述喇叭口直径小的一端与舟桥端面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舟桥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口内壁壁面上设有滚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舟桥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牵引机构设有两组,分别布置于连接机构两侧;

所述卡钩块设有两个,分别对应两牵引机构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条所述的一种舟桥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舟桥一端布置有连接机构、牵引机构和卡钩块,舟桥另一端也布置有同样的连接机构、牵引机构和卡钩块,舟桥两端的连接机构、牵引机构和卡钩块各自分别成中心对称式布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舟桥连接装置,属于水路交通领域。它包括舟桥;连接机构,其对称布置于舟桥两端面上;还包括,牵引机构,其布置于舟桥一端,包括伸缩杆和竿头钩,所述伸缩杆与舟桥端面垂直,并可自动伸缩,所述伸缩杆端部铰接设有竿头钩;卡钩块,其布置于舟桥另一端,配合竿头钩位置设置,相邻两舟桥运动到位后一舟桥的竿头钩与另一舟桥的卡钩块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设置牵引机构,伸缩杆自动伸缩,通过竿头钩和卡钩块的配合来实现相邻两舟桥的对接,大大节约了人力劳动,提高了舟桥连接的效率,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制造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夏红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夏红军
技术研发日:2020.07.23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1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