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7-29  81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支付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公共场合为了保护用户的支付密码等隐私,需要发展设计防窥显示装置。目前常用防窥技术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分区域控制电流的方法,调节背光光源的亮度;另一种是采用双层面板设计,通过开关非显示面板控制光束出射角的大小。

由于前者调节背光光源亮度的强弱,因此,画面均匀性差;后者采用的双层面板结构,为了维持显示装置的厚度,单层显示面板的厚度比较薄,因此显示面板的强度比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能够实现宽窄视角切换,且不影响画面均匀性和显示模组强度。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光光源、导光板和棱镜片,所述背光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所述棱镜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所述棱镜片包括平行排列的多个棱镜条,所述棱镜条的内部设置有磁性液晶;

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电磁装置,所述电磁装置位于所述棱镜片在棱镜条排列方向上的一侧;所述磁性液晶在所述电磁装置产生的磁场驱动下,向所述棱镜条的第一斜面或第二斜面聚拢,以反射由所述导光板入射至所述棱镜片的光线;

其中,所述第一斜面为所述棱镜条靠近所述电磁装置的一侧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为所述棱镜条远离所述电磁装置的一侧斜面。

可选地,所述电磁装置包括两个电磁单元,所述两个电磁单元分别位于所述棱镜片在棱镜条排列方向上的相对的两侧;

所述棱镜条中的所述磁性液晶在临近的所述电磁单元产生的磁场驱动下,向所述棱镜条的第一斜面或第二斜面聚拢,以反射由所述导光板入射至所述棱镜片的光线;

其中,所述第一斜面为所述棱镜条靠近临近的所述电磁单元的一侧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为所述棱镜条远离临近的所述电磁单元的一侧斜面。

可选地,所述棱镜片包括第一棱镜片和第二棱镜片;

所述第一棱镜片位于所述第二棱镜片和所述导光板之间,所述第一棱镜片中棱镜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棱镜片中棱镜条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棱镜片和/或所述第二棱镜片的棱镜条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磁性液晶。

可选地,所述第一棱镜片和所述第二棱镜片的棱镜条的内部均设置有所述磁性液晶;

所述电磁装置包括第一电磁模块和第二电磁模块,所述第一电磁模块和所述第二电磁模块均包括一个第一电磁单元和一个第二电磁单元;所述第一电磁模块的所述第一电磁单元和所述第二电磁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棱镜片在棱镜条排列方向上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电磁模块的所述第一电磁单元和所述第二电磁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棱镜片在棱镜条排列方向上的相对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棱镜片的棱镜条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磁性液晶;

所述电磁装置包括第一电磁模块,所述第一电磁模块包括一个第一电磁单元和一个第二电磁单元;所述第一电磁模块的所述第一电磁单元和所述第二电磁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棱镜片在棱镜条排列方向上的相对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第二棱镜片的棱镜条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磁性液晶;

所述电磁装置包括第二电磁模块,所述第二电磁模块包括一个第一电磁单元和一个第二电磁单元;所述第二电磁模块的所述第一电磁单元和所述第二电磁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棱镜片在棱镜条排列方向上的相对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棱镜片和所述导光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可选地,该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一扩散片和第二扩散片,所述第一扩散片位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棱镜片之间,所述第二扩散片位于所述棱镜片的出光面。

可选地,该背光模组还包括胶框,所述背光光源、所述导光板和所述棱镜片位于所述胶框形成的容纳腔中;所述电磁装置嵌设于所述胶框的侧壁中。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棱镜片的棱镜条的内部设置磁性液晶,以及棱镜片在棱镜条排列方向上的一侧设置电磁装置,电磁装置产生磁场,磁性液晶在电磁装置产生的磁场驱动下向棱镜条的第一斜面或第二斜面聚拢,以反射由所述导光板入射至所述棱镜片的光线,第一斜面为棱镜条靠近电磁装置的一侧斜面,第二斜面为棱镜条远离电磁装置的一侧斜面,当磁性液晶在电磁装置产生的磁场驱动下向棱镜条的第一斜面聚拢照时,反射照射至第一斜面的光线以使光线从第二斜面出射,从而减小出射光线的发散角,即减小背光模组斜向出射的光线的强度,增加背光模组垂直出射的光线的强度,实现窄视角显示画面;当磁性液晶在电磁装置产生的磁场驱动下向棱镜条的第二斜面聚拢时,反射照射至第二斜面的光线以使光线从第一斜面出射,从而增加从第一斜面出射的光线的强度,即增加背光模组斜向出射的光线的强度,进而实现宽视角显示画面,最终实现宽窄视角的切换;此外,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无需调节背光光源的亮度,也不需要改变显示面板的厚度,因此不会影响画面均匀性和显示模组的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描述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做一简单介绍。显然,所介绍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所要描述的一部分实施例的附图,而不是全部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背光模组,110-背光光源,120-导光板,130-棱镜片,130a-第一棱镜片,130b-第二棱镜片,131-棱镜条,131a-第一斜面,131b-第二斜面,140-磁性液晶,150-电磁装置,151-电磁单元,151a-第一电磁单元,151b-第二电磁单元,161-第一电磁模块,162-第二电磁模块,171-第一扩散片,172-第二扩散片,180-胶框,200-显示装置,210-显示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背光模组100包括:背光光源110、导光板120和棱镜片130,背光光源110设置在导光板120的入光面一侧,棱镜片130设置在导光板120的出光面一侧;棱镜片130包括平行排列的多个棱镜条131,棱镜条131的内部设置有磁性液晶140。

背光模组100还包括电磁装置150,电磁装置150位于棱镜片130在棱镜条131排列方向上的一侧;磁性液晶140在电磁装置150产生的磁场驱动下,向棱镜条131的第一斜面131a或第二斜面131b聚拢,以反射由导光板120入射至棱镜片130的光线。

其中,第一斜面131a为棱镜条131靠近电磁装置150的一侧斜面,第二斜面131b为棱镜条131远离电磁装置150的一侧斜面。

示例性地,如图1和图2所示,背光模组100为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背光光源110位于导光板120的一侧,背光光源110发出的光线入射至导光板120,光线在导光板120中发生全反射,并从导光板120的出光面射出,导光板120能够通过反射面的疏密、大小不一的网点来改变射出光线的能量分布,以使射出光线的能量均匀化,实现面光源的转换。棱镜片130包括多个沿y方向延伸沿x方向排列的棱镜条131,从导光板120出射的光线入射至棱镜条131的第一斜面131a和第二斜面131b,并发生折射,从第一斜面131a出射的光线的出射角小于入射至第一斜面131a的光线的入射角,因此能够减小背光模组100的出射光线的发散角,实现光线聚拢的功能,从而实现窄视角的画面显示。背光模组100还包括电磁装置150,电磁装置150位于棱镜片130沿x方向上的一侧,电磁装置150能够产生磁场;第一斜面131a为棱镜条131靠近电磁装置150的一侧斜面,第二斜面131b为棱镜条131远离电磁装置150的一侧斜面,棱镜条131的内部设置有磁性液晶140,磁性液晶140在电磁装置150产生的磁场驱动下向棱镜条131的第一斜面131a或第二斜面131b聚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背光模组100还可以是直下式背光模组,即背光源110为与导光板120背离棱镜片130的一侧。

具体的,当电磁装置150产生第一磁场,磁性液晶140在第一磁场驱动下向棱镜条131的第一斜面131a聚拢,如图1所示,导光板120入射至的第一斜面131a的光线被反射,再经过导光板120内部的反射最终从第二斜面131b出射,从第二斜面131b出射的光束朝向背离背光模组100边缘的一侧射出,从第一斜面131a出射的光束朝向靠近背光模组100边缘的一侧射出,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背光模组100出射光线的发散角,即减小背光模组100斜向出射的光线的强度,增加背光模组100垂直出射的光线的强度,进而在显示装置的侧面进行观察时,能够进入人眼的光线强度较弱,进而增强窄视角显示效果画面,提高防偷窥效果。当电磁装置150产生第二磁场,磁性液晶140在第二磁场驱动下向棱镜条131的第二斜面131b聚拢,如图2所示,导光板120入射至的第二斜面131b的光线被反射,再经过导光板120内部的反射最终从第一斜面131a出射,从第一斜面131a出射的光束朝向靠近背光模组100边缘的一侧射出,从第二斜面131b出射的光束朝向背离背光模组100边缘的一侧射出,因此能够增加从第一斜面131a出射的光线的强度,即增加背光模组100斜向出射的光线的强度,进而在显示装置的侧面进行观察时,能够进入人眼的光线强度较强,进而实现宽视角显示画面,从而能够实现宽窄视角的切换。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是新型实施例不需要调节背光光源的强度,因此能够避免由此产生的画面显示不均;此外,也不需要以减薄显示面板为代价维持整个显示装置的厚度,因此能够避免因较薄显示面板导致的显示面板强度较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棱镜片的棱镜条的内部设置磁性液晶,以及棱镜片在棱镜条排列方向上的一侧设置电磁装置,电磁装置产生磁场,磁性液晶在电磁装置产生的磁场驱动下向棱镜条的第一斜面或第二斜面聚拢,以反射由所述导光板入射至所述棱镜片的光线,第一斜面为棱镜条靠近电磁装置的一侧斜面,第二斜面为棱镜条远离电磁装置的一侧斜面,当磁性液晶在电磁装置产生的磁场驱动下向棱镜条的第一斜面聚拢时,反射照射至第一斜面的光线以使光线从第二斜面出射,从而减小出射光线的发散角,即减小背光模组斜向出射的光线的强度,增加背光模组垂直出射的光线的强度,实现窄视角显示画面;当磁性液晶在电磁装置产生的磁场驱动下向棱镜条的第二斜面聚拢照时,反射照射至第二斜面的光线以使光线从第一斜面出射,从而增加从第一斜面出射的光线的强度,即增加背光模组斜向出射的光线的强度,进而实现宽视角显示画面,最终实现宽窄视角的切换;此外,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无需调节背光光源的亮度,也不需要改变显示面板的厚度,因此不会影响画面均匀性和显示模组的强度。

可选地,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和图4所示,电磁装置150包括两个电磁单元151,两个电磁单元151分别位于棱镜片130在棱镜条131排列方向上的相对的两侧。

棱镜条131中的磁性液晶140在临近的电磁单元产生151的磁场驱动下,向棱镜条131的第一斜面131a或第二斜面131b聚拢,以反射由导光板120入射至棱镜片130的光线。

其中,第一斜面131a为棱镜条131靠近临近的电磁单元151的一侧斜面,第二斜面131b为棱镜条131远离临近的电磁单元151的一侧斜面。

示例性的,如图3和图4所示,两个电磁单元151分别位于棱镜片130在x方向上的相对的左、右两侧,两个电磁单元151均产生磁场,棱镜条131中的磁性液晶140受到临近的电磁单元151的磁场的驱动,左侧电磁单元151产生的磁场驱动棱镜片130中左侧的棱镜条131中的磁性液晶140,棱镜片130中左侧的棱镜条131的第一斜面131a为靠近左侧电磁单元151的一侧斜面;右侧电磁单元151产生的磁场驱动棱镜片130中右侧的棱镜条131中的磁性液晶140,棱镜片130中右侧的棱镜条131的第一斜面131a为靠近右侧电磁单元151的一侧斜面。通过两个电磁单元151驱动磁性液晶,能够实现对背光模组100相对两侧的斜向出射光线的强度的控制,进而实现双侧宽窄视角的切换。

可选地,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5-图7所示,棱镜片130包括第一棱镜片130a和第二棱镜片130b。

其中,第一棱镜片130a位于第二棱镜片130b和导光板120之间,第一棱镜片130a中棱镜条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棱镜片130b中棱镜条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一棱镜片130a和/或第二棱镜片130b的棱镜条的内部设置有磁性液晶140。

示例性地,如图5-7所示,第一棱镜片130a中棱镜条131沿y方向延伸沿x方向排列,第二棱镜片130b中的棱镜条131沿x方向延伸沿y方向排列。第一棱镜片130a和第二棱镜片130b的棱镜条131的内部均设置有磁性液晶140,如图5所示;第一棱镜片130a的棱镜条131的内部设置有磁性液晶140,如图6所示;第二棱镜片130b的棱镜条131的内部设置有磁性液晶140,如图7所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第一棱镜片130a中棱镜条131沿x方向延伸沿y方向排列,第二棱镜片130b中的棱镜条131沿y方向延伸沿x方向排列。

具体的,为了方便说明沿用上述附图标记,如图5所示,电磁装置150包括第一电磁模块161和第二电磁模块(图中未示出),第一电磁模块161和第二电磁模块均包括一个第一电磁单元151a和一个第二电磁单元151b;第一电磁模块161的第一电磁单元151a和第二电磁单元151b,分别设置在第一棱镜片130a在棱镜条131排列方向上的相对的两侧,即第一棱镜片130a在x方向上的相对的两侧;第二电磁模块的第一电磁单元和第二电磁单元,分别设置在第二棱镜片130b在棱镜条131排列方向上的相对的两侧,即第二棱镜片130b在y方向上的相对的两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第一电磁模块161的第一电磁单元151a和第二电磁单元151b分别驱动第一棱镜片130a中的磁性液晶140,能够控制背光模组100在xz平面上相对两侧的斜向出射光线的强度的,进而实现xz平面上双侧宽窄视角的切换;通过第二电磁模块的第一电磁单元和第二电磁单元分别驱动第二棱镜片130b中的磁性液晶140,能够控制背光模组100在yz平面上相对两侧的斜向出射光线的强度的,进而实现yz平面上双侧宽窄视角的切换,最终实现四个方向上的宽窄视角的切换。

如图6所示,电磁装置150包括第一电磁模块161,第一电磁模块161包括一个第一电磁单元151a和一个第二电磁单元151b;第一电磁模块161的第一电磁单元151a和第二电磁单元151b,分别设置在第一棱镜片130a在棱镜条131排列方向上的相对的两侧,即第一棱镜片130a在x方向上的相对的两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第一电磁模块161的第一电磁单元151a和第二电磁单元151b分别驱动第一棱镜片130a中的磁性液晶140,能够控制背光模组100在xz平面上相对两侧的斜向出射光线的强度的,进而实现xz平面上双侧宽窄视角的切换。

如图7所示,电磁装置150包括第二电磁模块162,第二电磁模块162包括一个第一电磁单元151a和一个第二电磁单元151b;第二电磁模块162的第一电磁单元151a和第二电磁单元151b,分别设置在第二棱镜片130b在棱镜条131排列方向上的相对的两侧,即第二棱镜片130b在y方向上的相对的两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第二电磁模块162的第一电磁单元151a和第二电磁单元151b分别驱动第二棱镜片130b中的磁性液晶140,能够控制背光模组100在yz平面上相对两侧的斜向出射光线的强度的,进而实现yz平面上双侧宽窄视角的切换。

可选地,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棱镜片130和导光板120为一体成型结构。

具体的,将棱镜片130和导光板120为一体成型结构能够减小棱镜片130和导光板120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小背光模组100的厚度,因而能够设置更厚的显示面板,从而增加显示面板的强度。

可选地,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背光模组100还包括:第一扩散片171和第二扩散片172,第一扩散片171位于导光板120与棱镜片130之间,第二扩散片172位于棱镜片130的出光面。

具体的,如图9所示,导光板120出射的光束入射至第一扩散片171,光束在第一扩散片171内能够进行多次折射、反射以及散射,从而达到光学扩散的效果,使得出射光束的发散角更大;棱镜片130出射的光束入射至第二扩散片172,光束在第二扩散片172内能够进行多次折射、反射以及散射,以使出射的光线的分布更加均匀。

可选地,继续参见图9,背光模组100还包括胶框180,背光光源110、导光板120和棱镜片130位于胶框180形成的容纳腔中;电磁装置150嵌设于胶框180的侧壁中。

具体的,胶框180用于粘结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100,将电磁装置150嵌设于胶框180的侧壁中,无需额外的空间来设置电磁装置150,能够节省背光模组100的空间。

基于同一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任一背光模组。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显示装置200包括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任一背光模组100。

具体的,显示装置200还包括显示面板210,显示面板210设置在背光模组100的出光侧,用于向显示面板210提供背光源,从而实现画面显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具备上述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0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在具体实施时,显示装置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也可以为电视机、数码相框、导航仪、智能穿戴显示装置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产品或部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的各种明显变化、重新调整及替代均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决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光光源、导光板和棱镜片,所述背光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所述棱镜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片包括平行排列的多个棱镜条,所述棱镜条的内部设置有磁性液晶;

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电磁装置,所述电磁装置位于所述棱镜片在棱镜条排列方向上的一侧;所述磁性液晶在所述电磁装置产生的磁场驱动下,向所述棱镜条的第一斜面或第二斜面聚拢,以反射由所述导光板入射至所述棱镜片的光线;

其中,所述第一斜面为所述棱镜条靠近所述电磁装置的一侧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为所述棱镜条远离所述电磁装置的一侧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装置包括两个电磁单元,所述两个电磁单元分别位于所述棱镜片在棱镜条排列方向上的相对的两侧;

所述棱镜条中的所述磁性液晶在临近的所述电磁单元产生的磁场驱动下,向所述棱镜条的第一斜面或第二斜面聚拢,以反射由所述导光板入射至所述棱镜片的光线;

其中,所述第一斜面为所述棱镜条靠近临近的所述电磁单元的一侧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为所述棱镜条远离临近的所述电磁单元的一侧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片包括第一棱镜片和第二棱镜片;

所述第一棱镜片位于所述第二棱镜片和所述导光板之间,所述第一棱镜片中棱镜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棱镜片中棱镜条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棱镜片和/或所述第二棱镜片的棱镜条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磁性液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片和所述第二棱镜片的棱镜条的内部均设置有所述磁性液晶;

所述电磁装置包括第一电磁模块和第二电磁模块,所述第一电磁模块和所述第二电磁模块均包括一个第一电磁单元和一个第二电磁单元;所述第一电磁模块的所述第一电磁单元和所述第二电磁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棱镜片在棱镜条排列方向上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电磁模块的所述第一电磁单元和所述第二电磁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棱镜片在棱镜条排列方向上的相对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片的棱镜条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磁性液晶;

所述电磁装置包括第一电磁模块,所述第一电磁模块包括一个第一电磁单元和一个第二电磁单元;所述第一电磁模块的所述第一电磁单元和所述第二电磁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棱镜片在棱镜条排列方向上的相对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棱镜片的棱镜条的内部设置有所述磁性液晶;

所述电磁装置包括第二电磁模块,所述第二电磁模块包括一个第一电磁单元和一个第二电磁单元;所述第二电磁模块的所述第一电磁单元和所述第二电磁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棱镜片在棱镜条排列方向上的相对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片和所述导光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扩散片和第二扩散片,所述第一扩散片位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棱镜片之间,所述第二扩散片位于所述棱镜片的出光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胶框,所述背光光源、所述导光板和所述棱镜片位于所述胶框形成的容纳腔中;所述电磁装置嵌设于所述胶框的侧壁中。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背光光源、导光板和棱镜片,背光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棱镜片设置在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棱镜片包括平行排列的多个棱镜条,棱镜条的内部设置有磁性液晶;背光模组还包括电磁装置,电磁装置位于棱镜片在棱镜条排列方向上的一侧;磁性液晶在电磁装置产生的磁场驱动下,向棱镜条的第一斜面或第二斜面聚拢,以反射由导光板入射至棱镜片的光线;其中,第一斜面为棱镜条靠近电磁装置的一侧斜面,第二斜面为棱镜条远离电磁装置的一侧斜面。该背光模组通过在电磁装置,使得磁性液晶进行移动,进而实现宽窄视角切换,且不影响画面均匀性和显示模组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林丹;沈红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5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4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