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天然气脱碳的阀撬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8-01  63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然气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天然气脱碳的阀撬装置。



背景技术:

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因其无色、无味、无毒且无腐蚀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地下采集出来的天然气中除烷烃外一般还含有co2、h2s等各种杂质组分,这些组分与天然气中所含的水分会发生反应形成酸性物质从而对装置产生腐蚀。因此,在天然气处理过程当中必须把co2、h2s等组分的含量降低到一定的范围内,需要对天然气进行脱硫脱碳处理。

在井口天然气液化中,天然气净化的工艺装置主要以模块化撬装设备为主,其主要分为净化模块和液化模块。脱碳泵阀撬用于脱去天然气中的co2,脱碳泵阀撬包含于净化模块内。目前市场上脱碳泵主要由静设备(溶液闪蒸罐,溶液储槽,溶液过滤器,co2分离器等)和动设备(溶液泵,冷却风机)集成撬装。市场上现有的脱碳泵阀撬的动设备露天安装,当现场大雨或大雪时,大雨或大雪会从冷却风机的吸风口进入,长期大雨或大雪会使冷却风机停止,影响冷却风机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天然气脱碳的阀撬装置,以阻挡雨雪进入冷却风机的吸风口,保持冷却风机的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天然气脱碳的阀撬装置,包括底座、溶液泵、冷却风机、立柱以及挡板;溶液泵,固定于所述底座上;能够向外围脱碳单元中输送胺液;冷却风机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用于冷却胺液;所述冷却风机具有吸风口和出风口;立柱,其竖立于所述底座上,且上端高于所述溶液泵和所述冷却风机;挡板,固定于所述立柱的顶端,所述挡板的竖向投影至少覆盖所述冷却风机的吸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溶液泵位于所述冷却风机的吸风口的一侧;所述挡板的竖向投影覆盖所述风机和所述溶液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吸风口相对设置,所述冷却风机的出风口靠近所述挡板的一侧面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风机设置有多个所述吸风口,多个所述吸风口沿竖向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板水平设置,所述挡板和所述冷却风机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冷却风机自身高度的30%-7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板和所述冷却风机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冷却风机自身高度的一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风机的高度高于所述溶液泵的高度,且所述冷却风机和所述溶液泵之间具有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柱设置为多根,多根所述立柱固定于所述挡板的底面,且沿所述挡板的边缘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板的形状为矩形,其厚度为3-8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板的厚度为3mm-6mm。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冷却风机固定于底座上,挡板固定于立柱的顶端,挡板的竖向投影至少覆盖冷却风机的吸风口,可以有效的避免雨雪从挡板的上方落到吸风口处;以阻挡雨雪进入冷却风机的吸风口,保持冷却风机的性能,使得冷却风机在雨雪环境下依然能够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脱碳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脱碳系统中阀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阀撬装置;11、底座;12、溶液泵;13、冷却风机;131、吸风口;132、出风口;14、立柱;15、挡板;2、脱碳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脱碳系统,用于脱去天然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特别适用于井口天然气的净化。脱碳系统包括阀撬装置1以及脱碳单元2,阀撬装置1用于向脱碳单元2中导入胺液,胺液在脱碳单元2与天然气接触,并吸收天然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以实现天然气的脱碳。

脱碳单元2包括液闪蒸罐,溶液储槽,溶液过滤器以及co2分离器,脱碳单元的具体结构参照脱碳领域的相关技术,在此不在赘述。

参阅图2,阀撬装置1包括底座11、溶液泵12、冷却风机13、立柱14以及挡板15。溶液泵12、冷却风机13以及立柱14均固定于底座11上,挡板15固定于立柱14上,以使得底座11、溶液泵12、冷却风机13、立柱14以及挡板15撬装为一体,以能够移动到预定的位置使用。溶液泵12用于向脱碳单元2中输送胺液,冷却风机13用于胺液的冷却。

本实施例中,底座11包括多个条钢以及钢板,多个条钢沿纵向和横向分布,并焊接在一起,钢板焊接于条钢上。钢板水平设置,从而在钢板的上表面形成水平的安装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1可以仅为多个条钢焊接而成,或者为单独的钢板。

底座11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用于安装固定溶液泵12和冷却风机13。

溶液泵12通过螺栓连接底座11上的安装孔,以使得溶液泵12固定于底座11上。螺栓连接的方式,使得溶液泵12可拆卸,以便于维护和置换。

溶液泵12能够从外界抽取胺液并通过相应的管路结构(图中未示出),将胺液输送至脱碳单元2中,以向脱碳单元2中补充胺液。

本实施例中,溶液泵12设置为两个,当溶液泵12出现损坏时,需要维修或者替换,这样会影响整个天然气的脱碳效率,为了避免降低脱碳效率,优先选择溶液泵12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溶液泵12为使用泵,另一个溶液泵12为备用泵。当其中一个被损坏时,操作阀门使用另一个溶液泵12即可,无需拆卸并重新安装,保证脱碳工艺的持续不间断正常生产,从而提高了脱碳效率。

冷却风机13用于脱碳系统的胺液的冷却,利用冷却风机13将空气吹到脱碳系统相应的结构或管路中,通过风冷的方式,冷却胺液,使得胺液快速降温,以能够快速循环使用。如,在容器泵12向脱碳单元输送胺液的管路结构中设置换热器,冷却风机13向换热器吹风,从而实现胺液的冷却。

冷却风机13通过螺栓连接或焊接等方式固定于底座11上,冷却风机13具有吸风口131和出风口132,吸风口131和出风口132相对设置,且分列于冷却风机13的外壳的左右两侧。

冷却风机13设置有多个吸风口131,多个吸风口131位于冷却风机13外壳的同一侧,多个吸风口131沿竖向排布,以使得吸风口131不容易受到阻挡,保持吸风口131处的通畅性。

本实施例中,冷却风机13的吸风口131和出风口132均水平设置,以朝向水平方向吸风和出风。冷却风机13的吸风口131朝向溶液泵12设置。并使得冷却风机13的吸风口131和溶液泵12之间具有间隔。

冷却风机13的高度高于溶液泵12的高度,以使得冷却风机13上吸风口131的高度尽可能更高,保持吸风口131的通畅性。

本实施例中,冷却风机13和溶液泵12均固定于底座11上,冷却风机13和溶液泵12固定于同一水平面上,冷却风机13竖向设置,以保证冷却风机13的高度高于溶液泵12的高度。

冷却风机13和溶液泵12之间具有间隔,以保持吸风口131的通畅性。在一些实施中,冷却风机13的吸风口131和溶液泵12在前后方向上错位设置。

本实施例中,立柱14竖立于底座11上,用于支撑挡板15。具体地,立柱14竖向延伸,立柱14的下端固定连接于底座11。立柱14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于底座11上。

本实施中,立柱14设置为多根,多根立柱14保持挡板15的平衡。在一些实施例中,立柱14设置为一根,单根立柱14承载于挡板15的下表面。

立柱14可以为工字钢、槽钢或者方钢等切割而成。

挡板15固定于立柱14的上,本实施例中,挡板15设置于立柱14的顶端,并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于立柱14上。多根立柱14沿挡板15的边缘设置。

挡板15位于冷却风机13和溶液泵12的上方,挡板15的竖向投影至少覆盖冷却风机13的吸风口131,有效的避免挡板15上方的雨雪通过吸风口131进入风机内。

本实施例中,挡板15的竖向投影覆盖冷却风机13和溶液泵12。使得该挡板15不仅能够避免雨雪进入冷却风机13,也能够有效的避免雨雪落到溶液泵12上,有效的降低雨雪对溶液泵12的腐蚀,延长溶液泵12的使用寿命。

挡板15水平设置,挡板15和冷却风机13之间的距离为冷却风机13自身高度的30%-70%,控制挡板15和冷却风机13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的避免雨雪从挡板15的侧面进入冷却风机13的吸风口131。

本实施例中,挡板15和冷却风机13之间的距离为冷却风机13自身高度的一半,以在保证冷却风机13周边空气通畅性的基础上,有效避免雨雪进入冷却风机13的吸风口131内。

挡板15为现有的钢板切割而成的矩形结构,获取简单。挡板15的厚度3-8mm,本实施例中,挡板15的厚度为6mm。

冷却风机13的出风口132靠近挡板15的一侧面设置。当挡板15的大小固定时,冷却风机13的出风口132靠近挡板15侧面,该侧面相背的一个侧面与冷却风机13的吸风口131之间具有更长的距离,更加有效的避免雨雪从侧面进入冷却风机13的吸风口131。

本实施中,冷却风机13的出风口132靠近挡板15的一侧面平齐,从而尽可能的增加吸风口131与挡板的侧面之间的距离。同时在挡板15可以使用更小的挡板15,也能保证吸风口131与挡板的侧面之间的距离,降低阀撬装置1重量的成本。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底座11、立柱14以及挡板15使用现有技术中的钢板和条钢切割而成,获取和加工方便,制作简单。

本实用新型中,冷却风机13固定于底座11上,挡板15固定于立柱14的顶端,挡板15的竖向投影至少覆盖冷却风机13的吸风口131,可以有效的避免雨雪从挡板15的上方落到吸风口131处;以阻挡雨雪进入冷却风机13的吸风口131,保持冷却风机13的性能,使得冷却风机13在雨雪环境下依然能够正常运行。

冷却风机13的吸风口131朝向溶液泵12,挡板15的竖向投影覆盖冷却风机13和溶液泵12,使得冷却风机13的吸风口131相对于溶液泵12,更加靠近挡板15的覆盖范围的中部,可以有效的避免雨雪从挡板15的侧方落入冷却风机13的吸风口131。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天然气脱碳的阀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溶液泵,固定于所述底座上;能够向外围脱碳单元中输送胺液;

冷却风机,固定于所述底座上,用于冷却胺液;所述冷却风机具有吸风口和出风口;

立柱,其竖立于所述底座上,且上端高于所述溶液泵和所述冷却风机;

挡板,固定于所述立柱的顶端,所述挡板的竖向投影至少覆盖所述冷却风机的吸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泵位于所述冷却风机的吸风口的一侧;所述挡板的竖向投影覆盖所述风机和所述溶液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吸风口相对设置,所述冷却风机的出风口靠近所述挡板的一侧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机设置有多个所述吸风口,多个所述吸风口沿竖向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水平设置,所述挡板和所述冷却风机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冷却风机自身高度的30%-7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阀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和所述冷却风机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冷却风机自身高度的一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机的高度高于所述溶液泵的高度,且所述冷却风机和所述溶液泵之间具有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设置为多根,多根所述立柱固定于所述挡板的底面,且沿所述挡板的边缘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形状为矩形,其厚度为3mm-8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厚度为3mm-6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天然气脱碳的阀撬装置,包括底座、溶液泵、冷却风机、立柱以及挡板;溶液泵,固定于底座上;能够向外围脱碳单元中输送胺液;冷却风机固定于底座上,用于冷却胺液;冷却风机具有吸风口和与吸风口相对设置的出风口;立柱,其竖立于底座上,且上端高于溶液泵和冷却风机;挡板,固定于所述立柱的顶端,挡板的竖向投影至少覆盖冷却风机的吸风口。冷却风机固定于底座上,挡板固定于立柱的顶端,挡板的竖向投影至少覆盖冷却风机的吸风口,可以有效的避免雨雪从挡板的上方落到吸风口处;以阻挡雨雪进入冷却风机的吸风口,保持冷却风机的性能,使得冷却风机在雨雪环境下依然能够正常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蒲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辽宁中集哈深冷气体液化设备有限公司;中集安瑞科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12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4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