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电子器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光电子器件,为了达到隔离器以及检测的目的,需要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光电子器件组合来实现,这样使得体积较大,不易于小型化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光电子器件,能够使光电子器件小型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光电子器件,包括光纤头、分光晶体、半波片、准直透镜、滤波片、法拉第旋光片、分光片、磁环及光电转换器;
所述光纤头、所述分光晶体、所述半波片、所述准直透镜、所述滤波片、所述法拉第旋光片、所述分光片、所述磁环及所述光电转换器依次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半波片包括上下并排设置的第一半波片及第二半波片;所述分光片设置有反射透射膜,所述反射透射膜设置在所述分光片靠近所述法拉第旋光片的一侧;
所述第一半波片为对波长为45°的半波片,所述第二半波片为对波长为22.5°的半波片;所述法拉第旋光片为22.5°的旋光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电子器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将光纤头、分光晶体、半波片、准直透镜、滤波片、法拉第旋光片、分光片、磁环及光电转换器整合到一个器件中,分别能实现监测、隔离以及wdm的功能,使整个光电子器件模组化,小型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反射透射膜粘贴在所述分光片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光纤头内设置有第一光纤、第二光纤及第三光纤,所述第一光纤、所述第二光纤及所述第三光纤的轴心分别设置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位,所述第二光纤与所述第一半波片对应设置,所述第三光纤与所述第二半波片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光纤设置在所述第二光纤及所述第三光纤的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光纤头内设置有第一光纤、第二光纤及第三光纤,所述第一光纤、所述第二光纤及所述第三光纤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光纤与所述第一半波片对应设置,所述第三光纤与所述第二半波片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光纤设置在所述第二光纤及所述第三光纤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磁环固定有衔接玻璃管,所述衔接玻璃管与所述光电转换器之间粘连有pd玻璃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衔接玻璃管包括第一衔接玻璃管以及第二衔接玻璃管,所述第一衔接玻璃管与所述磁环粘连,所述第二衔接玻璃管与所述pd玻璃管粘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光纤头、所述分光晶体、所述半波片、所述准直透镜、所述滤波片、所述法拉第旋光片、所述分光片及所述磁环外粘连有封装玻璃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光纤头、所述分光晶体及所述半波片的外表面与所述封装玻璃管之间设置有尾纤玻璃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准直透镜的外表面与所述封装玻璃管之间设置有透镜玻璃管。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工作方式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种工作方式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种工作方式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光纤头的的结构图。
附图标号
100、光纤头;110、第一光纤;120、第二光纤;130、第三光纤;140、封装玻璃管;150、尾纤玻璃管;160、透镜玻璃管;200、分光晶体;310、第一半波片;320、第二半波片;400、准直透镜;500、滤波片;600、法拉第旋光片;700、分光片;710、反射透射膜;800、磁环;810、第一衔接玻璃管;820、第二衔接玻璃管;830、pd玻璃管;900、光电转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光电子器件包括光纤头100、分光晶体200、半波片、准直透镜400、滤波片500、法拉第旋光片600、分光片700、磁环800及光电转换器900;所述光纤头100、所述分光晶体200、所述半波片、所述准直透镜400、所述滤波片500、所述法拉第旋光片600、所述分光片700、所述磁环800及所述光电转换器900依次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半波片包括上下并排设置的第一半波片310及第二半波片320;所述分光片700设置有反射透射膜710,所述反射透射膜710设置在所述分光片700靠近所述法拉第旋光片600的一侧;所述第一半波片310为对波长为45°的半波片,所述第二半波片320为对波长为22.5°的半波片;所述法拉第旋光片600为22.5°的旋光片。
将光纤头100、分光晶体200、半波片、准直透镜400、滤波片500、法拉第旋光片600、分光片700、磁环800及光电转换器900整合到一个器件中,分别能实现监测、隔离以及wdm的功能,使整个光电子器件模组化,小型化。
其中,实施例一中,所述反射透射膜710位于在所述分光片700上,所述光纤头100内设置有第一光纤110、第二光纤120及第三光纤130,所述第一光纤110、所述第二光纤120及所述第三光纤130的轴心分别设置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位,所述第二光纤120与所述第一半波片310对应设置,所述第三光纤130与所述第二半波片320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光纤110设置在所述第二光纤120及所述第三光纤130的下方。
如图1所示,从第一光纤110入射的光束l11为波长为a以及b的混合光,入射到分光晶体200后被分成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两束光,分别是光束l12以及光束l13。分光晶体200的光轴在第一光纤110、第二光纤120、第三光纤130组成的平面内,并与中心轴呈45°的夹角。因此,光束l11经过分光晶体200所分成的两束光束l12与l13,其中一束为寻常光,其振动方向与光轴平面垂直,另一束为非常光,其振动方向与光轴平面平行,并且两束光束l12与l13均为偏振光,即光束的偏振态是固定的。两束偏振光l12、l13均经过准直透镜400后入射到滤波片500上,滤波片500对波长为a的进行反射而对波长b进行透射,因此波长为a的光经过滤波片500反射形成光束l14与l15,而波长为b的光束经过滤波片500透射进入法拉第旋光片600。反射的光束l14以及l15再次经过准直透镜400再入射到第一半波片310,然后入射到分光晶体200,第一半波片310为对波长为a的45°的半波片,因此光束l14与l15同时旋转了90°,此时原先的寻常光变为非常光,原先的非常光变为寻常光,所以再次入射到分光晶体200之后,两束反射光束l14、l15重新合为一束光形成光束l16,被导入到第二光纤120中,外接波长监控模块可以实现对输入光的光波长的监控。波长为b的光束透射入法拉第旋光片600后入射到分光片700,其中,反射透射膜710的反射率远大于透射率,光束经反射透射膜710形成放射光束l17与l18,法拉第旋光片600为22.5°的旋光片,在磁环800的作用下且经过两次法拉第旋光片600,因此l17与l18的振动方向共旋转了45°。反射的光束l17以及l18再次经过准直透镜400再入射到第二半波片320,然后入射到分光晶体200,第二半波片320为对波长为b的22.5°的半波片,此时光束l17以及l18偏振态再次旋转了45°,旋转方向与法拉第旋光片600的旋转方向一致,因此,振动方向与初始的振动方向相比,均旋转了90°,但振动方向依然相互垂直。此时原先的寻常光变为非常光,原先的非常光变为寻常光,所以再次入射到分光晶体200之后,两束反射光束l17、l18重新合为一束光形成光束l19,被导入到第三光纤130中。经反射透射膜710透射形成的光束l20,倾斜地入射到光电转换器900,转换为电流被外接电路接收,从而达到输入光信号功率的监控目的。
如图2所示,如果光信号从第二方向传输,即光束l21从第二光纤120入射,经过分光晶体200后被分成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两束光束l22、l23,其中一束为寻常光,其振动方向与光轴平面垂直,另一束为非常光,其振动方向与光轴平面平行。经分光晶体200后,两束光束l22、l23经第一半波片310的作用,振动方向均旋转了90°,此时原先的寻常光变为非常光,原先的非常光变为寻常光。然后两束光束l22、l23入射到准直透镜400,再入射到滤波片500,反射形成光束l24、l25。反射光束l24、l25再次入射准直透镜400后再入射分光晶体200,由于此时光束l24以及l25,已由原先的寻常光变为非常光,原先的非常光变为寻常光,因此经过分光晶体200后,光束l24、l25合成光束l26,入射到第一光纤110中继续传输。
另外,如图3所示,如果光束l31从第三光纤130入射,经过分光晶体200后,光束l31形成偏振态相互垂直的光束l32、l33并入射到第二半波片320,此时光束l32、l33的偏振方向均旋转了45°。然后再入射到准直透镜400,再经滤波片500透射入法拉第选光片,且经反射透射膜710放射形成反射光束l34、l35,透射形成光束l36。此时光束两次经过法拉第旋光片600,因此反射光束l34、l35相对入射光束l32、l33的偏振态再次旋转了45°,但是此时的旋转方向与半波片的旋转方向相反,因此当光束l34、l35入射到分光晶体200时无法合光,也就是无法入射到第一光纤110中,实现光学隔离。透射光束l36的出射角度大于光电转换器的接收角度,不会被光电转换器接收,实现了电学隔离。
其中,实施例二中,所述反射透射膜710位于所述分光片700上,所述光纤头100内设置有第一光纤110、第二光纤120及第三光纤130,所述第一光纤110、所述第二光纤120及所述第三光纤130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光纤120与所述第一半波片310对应设置,所述第三光纤130与所述第二半波片320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光纤110设置在所述第二光纤120及所述第三光纤130之间。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磁环800固定有衔接玻璃管,所述衔接玻璃管与所述光电转换器900之间粘连有pd玻璃管830。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衔接玻璃管包括第一衔接玻璃管810以及第二衔接玻璃管820,所述第一衔接玻璃管810与所述磁环800粘连,所述第二衔接玻璃管820与所述pd玻璃管830粘连。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纤头100、所述分光晶体200、所述半波片、所述准直透镜400、所述滤波片500、所述法拉第旋光片600、所述分光片700及所述磁环800外粘连有封装玻璃管140。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纤头100、所述分光晶体200及所述半波片的外表面与所述封装玻璃管140之间设置有尾纤玻璃管150。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准直透镜400的外表面与所述封装玻璃管140之间设置有透镜玻璃管160。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1.光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纤头、分光晶体、半波片、准直透镜、滤波片、法拉第旋光片、分光片、磁环及光电转换器;
所述光纤头、所述分光晶体、所述半波片、所述准直透镜、所述滤波片、所述法拉第旋光片、所述分光片、所述磁环及所述光电转换器依次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半波片包括上下并排设置的第一半波片及第二半波片;所述分光片设置有反射透射膜,所述反射透射膜设置在所述分光片靠近所述法拉第旋光片的一侧;
所述第一半波片为对波长为45°的半波片,所述第二半波片为对波长为22.5°的半波片;所述法拉第旋光片为22.5°的旋光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透射膜粘贴在所述分光片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头内设置有第一光纤、第二光纤及第三光纤,所述第一光纤、所述第二光纤及所述第三光纤的轴心分别设置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位,所述第二光纤与所述第一半波片对应设置,所述第三光纤与所述第二半波片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光纤设置在所述第二光纤及所述第三光纤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头内设置有第一光纤、第二光纤及第三光纤,所述第一光纤、所述第二光纤及所述第三光纤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光纤与所述第一半波片对应设置,所述第三光纤与所述第二半波片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光纤设置在所述第二光纤及所述第三光纤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环固定有衔接玻璃管,所述衔接玻璃管与所述光电转换器之间粘连有pd玻璃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玻璃管包括第一衔接玻璃管以及第二衔接玻璃管,所述第一衔接玻璃管与所述磁环粘连,所述第二衔接玻璃管与所述pd玻璃管粘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头、所述分光晶体、所述半波片、所述准直透镜、所述滤波片、所述法拉第旋光片、所述分光片及所述磁环外粘连有封装玻璃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头、所述分光晶体及所述半波片的外表面与所述封装玻璃管之间设置有尾纤玻璃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准直透镜的外表面与所述封装玻璃管之间设置有透镜玻璃管。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