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装地轨输送线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8-07  84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涂装地轨输送线。



背景技术:

在涂装领域,连线作业中输送线是必备装置,地轨链是其中比较常见的类型,能保持待喷涂产品稳定的输送及可提供转动机构。涂装过程中,产品的上漆或者上粉率达不到100%,势必引发部分油漆或者粉末掉落到产品下方的输送线上,故而引发输送线上转动机构的轴承阻力增大,进而引发驱动机构增加能耗或引发故障。目前,国内大部分输送链均采用导轨式,轴承之间采用立式板材连接。在上述输送链运行过程中,工作台存在运行轻微晃动等不稳定现象,很难满足产品在涂装膜厚的均匀性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涂装地轨输送线,包括移动机构和导轨机构,移动机构通过滚动件安装在导轨机构上,移动机构可沿着导轨机构移动,导轨机构至少包含两条导轨,移动机构的滚动件架设在两条导轨之间,移动机构上设有可转动的支撑机构,支撑机构上可放置待涂装产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涂装地轨输送线,包括移动机构和导轨机构,移动机构通过滚动件如轮子、轴承等安装在导轨机构上,移动机构可沿着导轨机构移动,移动机构的设置可转动的支撑机构,支撑机构上可放置待涂装产品,待涂装产品随着移动机构沿着导轨机构前进,到达喷涂处时,通过外力驱动支撑机构自转,实现待涂装产品自转,从而确保待涂装产品表面各处能较为均匀的被喷涂上涂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涂装地轨输送线,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轨机构由沿着导轨方向平行的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和第三导轨构成,第一导轨的垂直高度低于第二导轨和第三导轨的高度,第二导轨和第三导轨垂直高度相同且凹槽的朝向为水平相向方向,第一导轨的凹槽水平方向朝向第二导轨和第三导轨。

上述实施例中,导轨机构由三条相互平行导轨的组成,第二导轨和第三导轨水平平齐且凹槽分别朝向对方,第二导轨和第三导轨的凹槽空间可构成悬挂导轨,可使滚轮或轴承等滚动件的两侧边被第二导轨和第三导轨的凹槽侧面挡住,滚轮或轴承等滚动件的滚轮面则沿着第二导轨和第三导轨的凹槽底面前进,使滚动件在滚动行进过程中不会偏离轨道,第一导轨低于第二导轨和第三导轨,则可为平板车的悬挂臂提供空间,使平板车的平台面保持水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和第三导轨均为“[”型导轨,“[”型导轨的凹槽上边长于下边,第二导轨和第三导轨通过连接扣将上端面和侧面固定连接在一起。

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导轨和第三导轨的上端面和侧面用连接扣固定连接在一起,可保持第二导轨和第三导轨的平行性和水平性保持稳定,又不影响下部的悬挂臂移动,“[”型导轨且凹槽的上边长于下边,则凹槽的上边可更好的遮挡粉尘或油漆飘落到凹槽内部,或者凹槽的上边直接拼接到一起,可有效的遮挡住粉尘或油漆飘落到凹槽内部,减少滚轮内污染和滚动阻力,减少行进故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移动机构包括平板车、轴承座、支撑杆、链轮盘和托盘,平板车呈“”形,平板车的水平端的第一车轮设置在第一导轨的“[”型槽内,平板车的竖直端上设置有横向的轮轴,轮轴的两端设有第二车轮和第三车轮,第二车轮设置在第二导轨的“[”型槽内,第三车轮设置在第三导轨的“[”型槽内,平板车的中部设有轴承座,轴承座上设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下部设有链轮盘,链轮盘可带动支撑杆在轴承座上转动,支撑杆的顶端设有可更换的托盘。

上述实施例中,移动机构包括平板车、轴承座、支撑杆、链轮盘和托盘,平板车呈“”形,只有一侧设有悬挂臂,另一侧直接通过横向的轮轴与第一车轮或轴承连接,第一车轮则直接嵌设在第一导轨的“[”型槽内,以减少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的高度差,第二导轨和第三导轨的凹槽相向设置呈“[]”型腔,由于“[”型槽内的上边比下边长,所以“[]”型腔的上口窄或封闭,可有效组织粉尘或油漆从上口处飘落到“[]”型腔、第二车轮和第三车轮上,减少第二车轮和第三车轮的滚动部被堵塞卡死等问题,且第二车轮和第三车轮被限制在“[]”型腔内行进,不会发生车轮偏离轨道或脱轨等问题,减少地轨输送线的运行故障率,减少维修维护成本,平板车的中部设置轴承座,轴承座内设有至少两个轴承,支撑杆穿设在至少两个轴承的内圈上且不与轴承座的底部接触,链轮盘与支撑杆固定连接,链轮盘受外力驱动后自转,进而支撑杆和托盘同步自转,带动待涂装产品自转,以提高待涂装产品涂层的均匀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支撑杆为空心管,支撑杆外可套设套管。

上述实施例中,支撑杆为空心管,减轻支撑杆的质量,减少平板车前进的阻力,支撑杆的上端可方便的嵌套不同大小的托盘,以满足不同待涂装产品的摆放要求,支撑杆在涂装过程中也会被粉尘或油漆粘附,支撑杆拆装不是很方便,清理粉尘和油漆困难,所以在支撑杆外套设金属的套管,由套管来承接粉尘和油漆的污染,套管可从顶端快速拔出,套管则可集中通过焚烧炉进行油漆焚烧后再清洗净化,维护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出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涂装地轨输送线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其中,图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移动机构1、平板车11、第一车轮111、第二车轮112、第三车轮113、轴承座12、支撑杆13、链轮盘14、托盘15、套管16、导轨机构2、第一导轨21、第二导轨22、第三导轨23、连接扣2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涂装地轨输送线,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涂装地轨输送线,包括移动机构1和导轨机构2,移动机构1通过滚动件如轮子、轴承等安装在导轨机构2上,移动机构1可沿着导轨机构2移动,移动机构1的设置可转动的支撑机构,支撑机构上可放置待涂装产品,待涂装产品随着移动机构1沿着导轨机构2前进,到达喷涂处时,通过外力驱动支撑机构自转,实现待涂装产品自转,从而确保待涂装产品表面各处能较为均匀的被喷涂上涂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涂装地轨输送线,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轨机构2由沿着导轨方向平行的第一导轨21、第二导轨22和第三导轨23构成,第一导轨21的垂直高度低于第二导轨22和第三导轨23的高度,第二导轨22和第三导轨23垂直高度相同且凹槽的朝向为水平相向方向,第一导轨21的凹槽水平方向朝向第二导轨和第三导轨。

上述实施例中,导轨机构2由三条相互平行导轨的组成,第二导轨22和第三导轨23水平平齐且凹槽分别朝向对方,第二导轨22和第三导轨23的凹槽空间可构成悬挂导轨,可使滚轮或轴承等滚动件的两侧边被第二导轨22和第三导轨23的凹槽侧面挡住,滚轮或轴承等滚动件的滚轮面则沿着第二导轨22和第三导轨23的凹槽底面前进,使滚动件在滚动行进过程中不会偏离轨道,第一导轨21低于第二导轨22和第三导轨23,则可为平板车11的悬挂臂提供空间,使平板车11的平台面保持水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导轨21、第二导轨22和第三导轨23均为“[”型导轨,“[”型导轨的凹槽上边长于下边,第二导轨22和第三导轨23通过连接扣24将上端面和侧面固定连接在一起。

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导轨22和第三导轨23的上端面和侧面用连接扣24固定连接在一起,可保持第二导轨22和第三导轨23的平行性和水平性保持稳定,又不影响下部的悬挂臂移动,“[”型导轨且凹槽的上边长于下边,则凹槽的上边可更好的遮挡粉尘或油漆飘落到凹槽内部,或者凹槽的上边直接拼接到一起,可有效的遮挡住粉尘或油漆飘落到凹槽内部,减少滚轮内污染和滚动阻力,减少行进故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移动机构1包括平板车11、轴承座12、支撑杆13、链轮盘14和托盘15,平板车11呈“”形,平板车11的水平端的第一车轮111设置在第一导轨21的“[”型槽内,平板车11的竖直端上设置有横向的轮轴,轮轴的两端设有第二车轮112和第三车轮113,第二车轮112设置在第二导轨22的“[”型槽内,第三车轮113设置在第三导轨23的“[”型槽内,平板车11的中部设有轴承座12,轴承座12上设有支撑杆13,支撑杆13的下部设有链轮盘14,链轮盘14可带动支撑杆13在轴承座12上转动,支撑杆13的顶端设有可更换的托盘15。

上述实施例中,移动机构1包括平板车11、轴承座12、支撑杆13、链轮盘14和托盘15,平板车11呈“”形,只有一侧设有悬挂臂,另一侧直接通过横向的轮轴与第一车轮111或轴承连接,第一车轮111则直接嵌设在第一导轨21的“[”型槽内,以减少第一导轨21和第二导轨22之间的高度差,第二导轨22和第三导轨23的凹槽相向设置呈“[]”型腔,由于“[”型槽内的上边比下边长,所以“[]”型腔的上口窄或封闭,可有效组织粉尘或油漆从上口处飘落到“[]”型腔、第二车轮112和第三车轮113上,减少第二车轮112和第三车轮113的滚动部被堵塞卡死等问题,且第二车轮112和第三车轮113被限制在“[]”型腔内行进,不会发生车轮偏离轨道或脱轨等问题,减少地轨输送线的运行故障率,减少维修维护成本,平板车11的中部设置轴承座12,轴承座12内设有至少两个轴承,支撑杆13穿设在至少两个轴承的内圈上且不与轴承座12的底部接触,链轮盘14与支撑杆13固定连接,链轮盘14受外力驱动后自转,进而支撑杆13和托盘15同步自转,带动待涂装产品自转,以提高待涂装产品涂层的均匀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支撑杆13为空心管,支撑杆13外可套设套管16。

上述实施例中,支撑杆13为空心管,减轻支撑杆13的质量,减少平板车11前进的阻力,支撑杆13的上端可方便的嵌套不同大小的托盘15,以满足不同待涂装产品的摆放要求,支撑杆13在涂装过程中也会被粉尘或油漆粘附,支撑杆13拆装不是很方便,清理粉尘和油漆困难,所以在支撑杆13外套设金属的套管16,由套管16来承接粉尘和油漆的污染,套管16可从顶端快速拔出,套管16则可集中通过焚烧炉进行油漆焚烧后再清洗净化,维护方便。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涂装地轨输送线,包括移动机构(1)和导轨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1)通过滚动件安装在所述导轨机构(2)上,所述移动机构(1)可沿着所述导轨机构(2)移动,所述导轨机构(2)至少包含两条导轨,所述移动机构(1)的滚动件架设在所述两条导轨之间,所述移动机构(1)上设有可转动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上可放置待涂装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装地轨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机构(2)由沿着导轨方向平行的第一导轨(21)、第二导轨(22)和第三导轨(23)构成,所述第一导轨(21)的垂直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导轨(22)和所述第三导轨(23)的高度,所述第二导轨(22)和所述第三导轨(23)垂直高度相同且凹槽的朝向为水平相向方向,所述第一导轨(21)的凹槽水平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导轨(22)和所述第三导轨(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装地轨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21)、所述第二导轨(22)和所述第三导轨(23)均为“[”型导轨,所述“[”型导轨的凹槽上边长于下边,所述第二导轨(22)和所述第三导轨(23)通过连接扣(24)将上端面和侧面固定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涂装地轨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1)包括平板车(11)、轴承座(12)、支撑杆(13)、链轮盘(14)和托盘(15),所述平板车(11)呈“”形,所述平板车(11)的水平端的第一车轮(111)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21)的“[”型槽内,所述平板车(11)的竖直端上设置有横向的轮轴,所述轮轴的两端设有第二车轮(112)和第三车轮(113),所述第二车轮(112)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22)的“[”型槽内,所述第三车轮(113)设置在所述第三导轨(23)的“[”型槽内,所述平板车(11)的中部设有所述轴承座(12),所述轴承座(12)上设有所述支撑杆(13),所述支撑杆(13)的下部设有所述链轮盘(14),所述链轮盘(14)可带动所述支撑杆(13)在所述轴承座(12)上转动,所述支撑杆(13)的顶端设有可更换的所述托盘(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涂装地轨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3)为空心管,所述支撑杆(13)外可套设套管(1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涂装地轨输送线,所述移动机构通过滚动件安装在所述导轨机构上,所述移动机构可沿着所述导轨机构移动,所述导轨机构至少包含两条导轨,所述移动机构的滚动件架设在所述两条导轨之间,所述移动机构上设有可转动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上可放置待涂装产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涂装地轨输送线,移动机构通过滚动件如轮子、轴承等安装在导轨机构上,移动机构可沿着导轨机构移动,移动机构上设置可转动的支撑机构,支撑机构上可放置待涂装产品,待涂装产品随着移动机构沿着导轨机构前进,到达喷涂处时,通过外力驱动支撑机构自转,实现待涂装产品自转,从而确保待涂装产品表面各处能较为均匀的被喷涂上涂层。

技术研发人员:陈笔鸿;陈应胶;田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今飞凯达轮毂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今飞汽摩配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30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4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