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灰粉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超细粉煤灰粉预处理的卧式加湿混合结构。
背景技术:
煤灰粉是煤粉经高温燃烧后形成的一种似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它是燃烧煤的发电厂将煤磨成100微米以下的煤粉,用预热空气喷入炉膛成悬浮状态燃烧,产生混杂有大量不燃物的高温烟气,经集尘装置捕集就得到了粉煤灰。粉煤灰的化学组成与粘土质相似,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氧化钙和未燃尽碳。
煤灰粉的应用,煤灰粉按照我国标准分为三级。国标一级:采用优质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复合技术生产高标号混凝土的现代混凝土新技术正在全国迅速发展;国标二级:优质粉煤灰特别适用于配制泵送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抗渗结构混凝土、抗硫酸盐混凝土和抗软水侵蚀混凝土及地下、水下工程混凝土、压浆混凝土和碾压混凝土;国标三级:粉煤灰混凝土具有和易性好、可泵性强、终饰性改善、抗冲击能力提高、抗冻性增强等优点。
而在煤灰粉的再利用处理工序,存在加湿混合搅拌的步骤,将煤灰粉进行预处理即喷淋后的混合,传统的预处理加湿搅拌结构,其功能单一,且生产效率等。
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超细粉煤灰粉预处理的卧式加湿混合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用于超细粉煤灰粉预处理的卧式加湿混合结构,解决现有预处理加湿搅拌结构所存在的问题,能实现超细粉煤灰粉高效、安全和稳定的加湿预处理动作,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底座组件能完成适应性的升降调整作业,实用性强。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超细粉煤灰粉预处理的卧式加湿混合结构,由底座组件,及与底座组件相配合使用的混合加湿组件组成;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定位底板,及设置在定位底板外壁四角的固定耳板,及分别设置在固定耳板内的耳板螺栓定位孔,及设置在定位底板一面四角的竖支撑气缸;所述混合加湿组件,包括支撑底板,及对称设置在支撑底板底面四角的固定套,其中,竖支撑气缸的一端分别与固定套连接,且通过螺纹杆、锁紧螺母紧固,及设置在支撑底板一面的箱体,及设置在箱体上的进料口、锥形出料口,及对称设置在箱体两端内壁的圆形定位块,及分别设置在圆形定位块内的轴承安装槽,及分别设置在轴承安装槽内的轴承,及两端分别贯穿圆形定位块、轴承安装槽、箱体的转轴,及设置在转轴上的混合搅拌齿,及设置在支撑底板一面且位于箱体一侧的竖支撑柱,及设置竖支撑柱上的驱动电机安装板,及设置在驱动电机安装板上的电机,及分别与转轴、电机连接的联轴器,及对称设置在箱体两侧上部外壁的带孔导水管限位块,及设置在箱体内且与带孔导水管限位块相配合使用的带喷淋头导水管。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用于超细粉煤灰粉预处理的卧式加湿混合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箱体内且位于转轴下方的带孔板。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用于超细粉煤灰粉预处理的卧式加湿混合结构,还包括设置在转轴上且分别与圆形定位块、轴承安装槽相配合使用的耐磨密封圈。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混合搅拌齿的长度尺寸由中间向两侧逐渐递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超细粉煤灰粉预处理的卧式加湿混合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解决现有预处理加湿搅拌结构所存在的问题,能实现超细粉煤灰粉高效、安全和稳定的加湿预处理动作,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底座组件能完成适应性的升降调整作业,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超细粉煤灰粉预处理的卧式加湿混合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超细粉煤灰粉预处理的卧式加湿混合结构的箱体、进料口、带孔导水管限位块、带喷淋头导水管的俯视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的用于超细粉煤灰粉预处理的卧式加湿混合结构,由底座组件,及与底座组件相配合使用的混合加湿组件组成;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定位底板1,及设置在定位底板1外壁四角的固定耳板2,及分别设置在固定耳板2内的耳板螺栓定位孔3,及设置在定位底板1一面四角的竖支撑气缸4;所述混合加湿组件,包括支撑底板5,及对称设置在支撑底板5底面四角的固定套6,其中,竖支撑气缸4的一端分别与固定套6连接,且通过螺纹杆7、锁紧螺母8紧固,及设置在支撑底板5一面的箱体9,及设置在箱体9上的进料口10、锥形出料口23,及对称设置在箱体9两端内壁的圆形定位块15,及分别设置在圆形定位块15内的轴承安装槽16,及分别设置在轴承安装槽16内的轴承17,及两端分别贯穿圆形定位块15、轴承安装槽16、箱体9的转轴18,及设置在转轴18上的混合搅拌齿24,及设置在支撑底板5一面且位于箱体9一侧的竖支撑柱11,及设置竖支撑柱11上的驱动电机安装板12,及设置在驱动电机安装板12上的电机13,及分别与转轴18、电机13连接的联轴器14,及对称设置在箱体9两侧上部外壁的带孔导水管限位块20,及设置在箱体9内且与带孔导水管限位块20相配合使用的带喷淋头导水管21,与带喷淋头导水管21连接的供水部件图1中未标出。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用于超细粉煤灰粉预处理的卧式加湿混合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箱体9内且位于转轴18下方的带孔板22,实现超细粉煤灰粉在箱体9与混合搅拌齿24的接触搅拌时间,完成高效、高质的混合作业;及所述用于超细粉煤灰粉预处理的卧式加湿混合结构,还包括设置在转轴18上且分别与圆形定位块15、轴承安装槽16相配合使用的耐磨密封圈19,实现转轴18、圆形定位块15、轴承安装槽16安全和稳定的混合搅拌作业;及所述混合搅拌齿24的长度尺寸由中间向两侧逐渐递减,与进料口10相配合使用,完成均匀、高效的混合搅拌动作。
本结构的用于超细粉煤灰粉预处理的卧式加湿混合结构,一方面解决现有预处理加湿搅拌结构所存在的问题,能实现超细粉煤灰粉高效、安全和稳定的加湿预处理动作,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底座组件能完成适应性的升降调整作业(即清洗时、检修维护时、与进料部件相配合使用时等),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用于超细粉煤灰粉预处理的卧式加湿混合结构,其特征在于:由底座组件,及与底座组件相配合使用的混合加湿组件组成;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定位底板(1),及设置在定位底板(1)外壁四角的固定耳板(2),及分别设置在固定耳板(2)内的耳板螺栓定位孔(3),及设置在定位底板(1)一面四角的竖支撑气缸(4);所述混合加湿组件,包括支撑底板(5),及对称设置在支撑底板(5)底面四角的固定套(6),其中,竖支撑气缸(4)的一端分别与固定套(6)连接,且通过螺纹杆(7)、锁紧螺母(8)紧固,及设置在支撑底板(5)一面的箱体(9),及设置在箱体(9)上的进料口(10)、锥形出料口(23),及对称设置在箱体(9)两端内壁的圆形定位块(15),及分别设置在圆形定位块(15)内的轴承安装槽(16),及分别设置在轴承安装槽(16)内的轴承(17),及两端分别贯穿圆形定位块(15)、轴承安装槽(16)、箱体(9)的转轴(18),及设置在转轴(18)上的混合搅拌齿(24),及设置在支撑底板(5)一面且位于箱体(9)一侧的竖支撑柱(11),及设置竖支撑柱(11)上的驱动电机安装板(12),及设置在驱动电机安装板(12)上的电机(13),及分别与转轴(18)、电机(13)连接的联轴器(14),及对称设置在箱体(9)两侧上部外壁的带孔导水管限位块(20),及设置在箱体(9)内且与带孔导水管限位块(20)相配合使用的带喷淋头导水管(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超细粉煤灰粉预处理的卧式加湿混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超细粉煤灰粉预处理的卧式加湿混合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箱体(9)内且位于转轴(18)下方的带孔板(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超细粉煤灰粉预处理的卧式加湿混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超细粉煤灰粉预处理的卧式加湿混合结构,还包括设置在转轴(18)上且分别与圆形定位块(15)、轴承安装槽(16)相配合使用的耐磨密封圈(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超细粉煤灰粉预处理的卧式加湿混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搅拌齿(24)的长度尺寸由中间向两侧逐渐递减。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