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组件、检测模块及闪烁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闪烁检测装置包括机箱及设置在机箱内部的检测模块,检测模块通常包括用于提供检测环境的暗室和用于闪烁探测的闪烁探测器,将闪烁探测器的探测头与暗室对接,从而能对置于暗室中的待测样本进行闪烁探测。目前的闪烁探测器遮光性较差,常常在暗室和闪烁探测器的连接处发生漏光,从而影响探测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连接组件,能够用于闪烁探测器和暗室之间的连接,并对连接处有效遮光。并提出具有该连接组件的检测模块及闪烁检测装置。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组件,用于将闪烁探测器与暗室对接并相互连接,包括:
连接件,具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安装部,用于连接伸入所述中心孔的闪烁探测器,所述中心孔的内壁能够环绕所述闪烁探测器的外壁;所述连接件还设置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具有垂直于所述中心孔轴线的端面,所述端面上设置有沿所述中心孔周向环绕的环槽;
遮光垫,能够容纳于所述环槽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安装部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连通于所述环槽;所述连接组件通过紧固件穿过所述安装孔以连接所述暗室。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光垫上设置有若干通孔,各所述通孔的位置能够与所述安装孔相对应,所述紧固件能够穿过所述通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光垫由软性材料制成,所述遮光垫在自然状态下的厚度不小于所述环槽的深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安装部为内螺纹结构,用于配合旋接设置有外螺纹的闪烁探测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心孔的内壁还设置有抵持部,用于抵持伸入所述中心孔内的所述闪烁探测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检测模块,包括:
闪烁探测器,具有探测头,所述探测头上设置有连接部;
暗室,具有用于容纳待测物的内腔,并设置有连通所述内腔的第一开口;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连接组件,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于所述暗室,且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开口中,所述中心孔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探测头伸入所述中心孔,并且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端面朝向所述暗室且所述遮光垫夹紧于所述第二安装部和所述暗室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暗室的外壁上,环绕所述第一开口设置有环状的凸起,所述凸起深入所述环槽中并抵持于所述遮光垫,所述端面贴合于所述暗室的外壁。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闪烁检测装置,包括:
机箱,设置有仓口;
载物台,包括承载部和遮光部,所述承载部用于承载待测样本;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检测模块,位于所述机箱的内部,所述暗室上还开设有连通所述内腔的第二开口,通过所述仓口,所述载物台能够至少部分地进出所述机箱,通过所述第二开口所述载物台能够将所述承载部伸入所述内腔,所述遮光部能够封闭所述第二开口,所述闪烁探测器的所述探测头用于对位于所述内腔中的待测样本进行闪烁检测。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连接组件的第一安装部用于连接伸入中心孔的闪烁探测器,通过第二安装部与暗室连接,从而实现闪烁探测器和暗室的对接和相互连接。环槽使得外界光线需要通过曲折的通道才能进入暗室中,曲折的通道能够通过对光的阻挡和吸收减弱大部分可能进入暗室的光线,起到了有效的遮光作用,遮光垫能有效阻挡从闪烁检测装置和暗室的连接处进入暗室中的光线,进一步起到了遮光作用,避免外部光线影响暗室内样本的闪烁检测。具有该连接组件的检测模块和闪烁检测装置,同样具备上述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3是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实施例的一个剖视图;
图5是图4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一个实施例的检测模块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是一个实施例的闪烁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某一特征被称为“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若干”,其含义是一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多个”,其含义是两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大于”、“小于”、“超过”,均应理解为不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以上”、“以下”、“以内”,均应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第一”、“第二”,应当理解为用于区分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闪烁检测通常通过暗室形成黑暗环境,将待测样本置于暗室中,将闪烁探测器的探测头对接暗室从而对其进行闪烁探测,形成光电信号从而获取所需的数据。但闪烁检测对环境的遮光要求较苛刻,从外界进入暗室的光线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因此,暗室以及暗室与闪烁探测器的对接处应当具有较高的遮光性能。
图1至图3分别示出了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组件100的结构和连接状态,同时参考图1至3,本实施例的连接组件100,用于将闪烁探测器300与暗室200对接并相互连接,包括连接件120和遮光垫110。其中,连接件120具有中心孔121,闪烁探测器300能够深入该中心孔121中,中心孔121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安装部122,用于连接伸入中心孔121的闪烁探测器300,中心孔121的内壁能够环绕闪烁探测器300的外壁。连接件120还设置有第二安装部123,该第二安装部123具有垂直于中心孔121轴线的端面124,端面124上设置有沿中心孔121周向环绕的环槽125,遮光垫110能够容纳于环槽125内。通过第二安装部123与暗室200连接,从而实现闪烁探测器300和暗室200的对接和相互连接。环槽125使得外界光线需要通过曲折的通道才能进入暗室200中,曲折的通道能够通过对光的阻挡和吸收减弱大部分可能进入暗室200的光线,起到了有效的遮光作用,遮光垫110被第二安装部123和暗室200压紧于环槽125中,进一步起到了遮光作用,能有效阻挡从闪烁检测装置和暗室200的连接处进入暗室200中的光线,避免影响暗室200内样本的闪烁检测。
参考图1至3,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第二安装部123上开设若干安装孔126,安装孔126连通于环槽125,连接组件100通过紧固件穿过安装孔126以连接暗室200,若干安装孔126可沿第二安装部123分布在连接件120中心孔121周围,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参考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为避免遮光垫110对紧固件发生干涉,可在遮光垫110上相应的位置设置通孔111或者让位缺口。本实施例中,遮光垫110上设置有若干通孔111,遮光垫110能够在环槽125中相对第二安装部123转动,从而将各通孔111的位置与安装孔126相对应,连接时,紧固件能够穿过通孔111。
参考图3、4、5,在进一步优化的实施例中,遮光垫110可由软性材料制成,例如泡棉、橡胶等,遮光垫110在自然状态下的厚度不小于环槽125的深度,具体厚度可根据具体的安装需要合理设置,其作用是,当连接件120连接在暗室200上时,遮光垫110能够被适当地压缩,从而遮光垫110的两侧能够贴紧暗室200和环槽125的表面,从而有效阻挡外界光线进入暗室200中。
在其他实施例中,由软性材料制成的遮光垫110也可以不必设置通孔111等让位结构,紧固件可采用标准螺钉,通过紧固件连接第二安装部123和暗室200时,紧固件能够穿过置于环槽125内的遮光垫110。因此,遮光垫110不会对紧固件造成干涉,因而可以不必在遮光垫110上开设通孔111等让位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安装部123和暗室200的连接方式不限,只要能够实现连接组件100和暗室200之间的连接即可,除上述方式,二者还可采用其他连接方式,例如粘接,或者可在第二安装部123和暗室200上用于连接第二安装部123的位置之间设置卡接结构,二者通过卡接的方式实现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22可以为内螺纹结构(图中未示出),用于配合旋接设置有外螺纹结构(可参考图5、6)的闪烁探测器300。实际使用时,第一安装部122可根据闪烁探测器300上的连接结构适应性地设置为能够配合连接的结构,目的是在闪烁探测器300伸入连接件120的中心孔121中并实现连接件120和闪烁探测器300的连接,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参考图1,基于上述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孔121的内壁还可设置抵持部127,用于抵持伸入中心孔121内的闪烁探测器300。抵持部127可以为自中心孔121内壁凸起的若干凸点或环形凸台,闪烁探测器300伸入中心孔121中,并与第一安装部122连接后,闪烁探测器300上的轴肩(可参考图5、6)可以抵持于该抵持部127,保证闪烁探测器300具有准确的安装位置,避免闪烁探测器300过渡地伸入安装孔126中。当闪烁探测器300是以纵向安装的方式对接于暗室200的顶部时,该抵持部127可以承载闪烁探测器300,防止闪烁探测器300直接压迫其与第一安装部122之间的连接结构,有效避免因连接结构损坏而发生连接失效。
图6是一个实施例的检测模块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参考图6,并可结合图4、5及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检测模块,包括闪烁探测器300、暗室200和前文任一实施例的连接组件100,其中,闪烁探测器300具有探测头310,探测头310上设置有连接部320,该连接部320可为外螺纹结构,用于与前文内螺纹结构的第一安装部122配合连接。闪烁探测器300的探测头310的一端附件还设置有轴肩330,用于抵靠连接件120上设置的抵持部127。闪烁探测器300可按需选用合适的光电倍增管。暗室200具有用于容纳待测物的内腔,并设置有连通内腔的第一开口210。
连接组件100上的第二安装部123连接于暗室200,且连接件120的一端伸入第一开口210中,中心孔121与内腔连通。探测头伸入中心孔121,并且连接部连接于第一安装部122,因此闪烁探测器300的探测头能够对置于暗室200中的待测样本进行检测;第二安装部123的端面124朝向暗室200且遮光垫110夹紧于第二安装部123和暗室200之间。由此,闪烁探测器300通过连接组件100实现了与暗室200的对接及固定连接,并且实现了有效的遮光,从而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作为补充说明,待测样本通过载物台400承载,暗室200上开设有第二开口220,载物台400可通过第二开口220进出暗室200,待测样本置于载物台400上,从而能够进入暗室200中进行检测,载物台400进入所述暗室200中后,载物台400的端部能够封闭第二开口220,用于承载样本的位置能够对应于对接于暗室200的闪烁检测装置的检测头,以便检测。检测完成后样本可随载物台400移出所述暗室200,以更换下一样本。载物台400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暗室200用于连接连接组件100的一面为平面,该平面与连接组件100上位于环槽125中的遮光垫110贴靠,从而阻挡光线从第一开口210进入暗室200。
在其他实施例中,暗室200的外壁上,环绕第一开口210设置有环状的凸起(未图示),凸起深入环槽125中并抵持于遮光垫110,从而阻挡光线从第一开口210进入暗室200,安装完成后,第二安装部123的端面124贴合于暗室200的外壁,保证连接的稳定性。此实施例中,遮光垫110的厚度可以合理设置,可以适当小于环槽125的深度,只要在安装完成后,第二安装部123的端面124贴合于暗室200的外壁时,凸起能够将遮光垫110压紧于环槽125中。
图7是一个实施例的闪烁检测装置的示意图,参考图7,并结合图6及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的闪烁检测装置,包括机箱500、载物台400和前文任一实施例的检测模块。其中,检测模块位于机箱500的内部,其暗室200上还开设有连通内腔的第二开口220,载物台400包括承载部410和遮光部420,承载部410用于承载待测样本。机箱500设置有仓口510,通过该仓口510,载物台400能够至少部分地进出机箱500,例如,载物台400通过舱口510能够使承载部410进出机箱500,或者载物台400能够整体进出机箱500。通过第二开口220,载物台400能够将承载部410伸入内腔,且遮光部420能够封闭第二开口220,闪烁探测器300可按需选用合适的光电倍增管,闪烁探测器300的探测头用于对位于内腔中的待测样本进行闪烁检测。由前文可知,闪烁探测器300通过连接组件100实现了与暗室200的对接及固定连接,并且实现了有效的遮光,从而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一种连接组件,用于将闪烁探测器与暗室对接并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件,具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安装部,用于连接伸入所述中心孔的闪烁探测器,所述中心孔的内壁能够环绕所述闪烁探测器的外壁;所述连接件还设置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具有垂直于所述中心孔轴线的端面,所述端面上设置有沿所述中心孔周向环绕的环槽;
遮光垫,能够容纳于所述环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连通于所述环槽;所述连接组件通过紧固件穿过所述安装孔以连接所述暗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垫上设置有若干通孔,各所述通孔的位置能够与所述安装孔相对应,所述紧固件能够穿过所述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垫由软性材料制成,所述遮光垫在自然状态下的厚度不小于所述环槽的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为内螺纹结构,用于配合旋接设置有外螺纹的闪烁探测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孔的内壁还设置有抵持部,用于抵持伸入所述中心孔内的所述闪烁探测器。
7.一种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闪烁探测器,具有探测头,所述探测头上设置有连接部;
暗室,具有用于容纳待测物的内腔,并设置有连通所述内腔的第一开口;
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于所述暗室,且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开口中,所述中心孔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探测头伸入所述中心孔,并且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端面朝向所述暗室且所述遮光垫夹紧于所述第二安装部和所述暗室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暗室的外壁上,环绕所述第一开口设置有环状的凸起,所述凸起深入所述环槽中并抵持于所述遮光垫,所述端面贴合于所述暗室的外壁。
9.一种闪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箱,设置有仓口;
载物台,包括承载部和遮光部,所述承载部用于承载待测样本;
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检测模块,位于所述机箱的内部,所述暗室上还开设有连通所述内腔的第二开口,通过所述仓口,所述载物台能够至少部分地进出所述机箱,通过所述第二开口所述载物台能够将所述承载部伸入所述内腔,所述遮光部能够封闭所述第二开口,所述闪烁探测器的所述探测头用于对位于所述内腔中的待测样本进行闪烁检测。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