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肥料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积温式三防发酵池。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提高,农村地区人居环境整治越来越受重视,尤其是农村厕所卫生问题备受关注。目前我国农村厕所已经实现整改,粪便统一接入化粪池内。化粪池能够实现对粪便的过滤和水解,但是不能充分利用粪便中的有机物成分,导致资源浪费;同时由砖砌成的化粪池长期埋在地下受潮湿土壤以及和水汽、湿气浸泡、酸碱盐侵蚀极易腐蚀剥落,易渗透、耐久性差,并且强度降低,易损坏;不仅影响周边环境,也不利于地下水资源的保护。而传统的堆肥式发酵方法发酵时间长,且发酵池为露天结构,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发酵池体建设时并未做任何保温处理,发酵时产生的热量大量散失,造成资源浪费,经济效益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积温式三防发酵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发酵池露天发酵且保温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积温式三防发酵池,包括发酵池、搅拌单元、发酵单元和保温单元,其中:
所述发酵池为地埋式结构,包括卸料区和反应区,其中所述卸料区的底面和侧壁设置有支撑板;所述发酵池的顶沿相对于地面向上凸起;
所述搅拌单元位于所述卸料区底部并朝向所述反应区设置,当所述搅拌单元工作时能将堆积在所述卸料区内的物料推动至所述反应区内并对承装在发酵池内的物料进行搅拌处理;
所述保温单元罩设在所述发酵池上并在所述保温单元和所述发酵池之间形成密封发酵空间,所述保温单元上开设有供物料进出的开口;
所述发酵单元位于所述发酵池和所述保温单元之间并能向所述发酵池内投放发酵菌,用于在所述发酵池内形成发酵过程。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由钢筋混凝土制成且相邻的所述支撑板之间不存在接缝。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该发酵池还包括防渗单元,所述防渗单元位于所述发酵池与环境土壤的接触面上以隔绝所述发酵池和土壤,所述接触面包括侧壁和底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防渗单元由聚乙烯土工膜制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保温单元为双层大棚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双层大棚结构中部还还固定设置有纳米防臭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发酵单元包括输料管,所述输料管布满整个所述发酵池顶部区域;所述输料管的外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出水孔,发酵菌经所述出水孔由输料管投递至发酵池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发酵单元还包括泵和发酵菌供应装置,所述泵连通所述输料管和所述供应装置,承装在所述供应装置内的发酵菌能在所述泵的作用下流至所述输料管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发酵池的规格为长18m×宽10m×高4m,其中所述卸料区长度为5m,所述发酵池相对于地面向上凸出0.5m;所述保温单元的长度大于所述发酵池的长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搅拌单元为潜水搅拌机。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积温式三防发酵池,该发酵池通过罩设在其上方的保温单元在发酵池的上方形成一密封的发酵空间,物料在该发酵空间内能够进行充分发酵,保温单元也能够在吸收太阳能热量的基础上有效维持发酵池内的发酵温度,提高发酵效率,同时保温单元还具有较好的防雨效果,其内设的纳米防臭膜能够有效防止异味外泄。除了保温单元以外,地埋式的发酵池能够有效利用地下热能以及发酵过程本身产生的温度,经三方面积温后能大大加速发酵的腐熟时间,同时也使该发酵池能够更好的适应北方冬季的寒冷天气。另外,在保温单元上开设有开口,承载有物料的运载车能经该开口自由出入保温单元内外。在使用时,运载车停放在发酵池的卸料区外侧并将物料倾斜在卸料区内,卸料区侧壁和底面上的支撑板能够具有较高的抗冲击能力,有效保护防渗膜,避免防渗膜损坏。除此之外,设置在发酵池内的搅拌单元能够将堆放在卸料区内的物料推动至反应区内,保证物料在发酵池体内的均匀铺设;位于发酵池上方的输料管能将发酵菌均匀的投放到发酵池内,达到较好的发酵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积温式三防发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积温式三防发酵池中发酵池部分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积温式三防发酵池中保温单元的俯视图。
图中:1、发酵池;11、卸料区;12、反应区;13、支撑板;2、搅拌单元;3、发酵单元;31、输料管;32、泵;4、保温单元;41、第一保温层;42、第二保温层;43、防臭膜;5、防渗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积温式三防发酵池,该装置包括发酵池1、搅拌单元2、发酵单元3、保温单元4和防渗单元5,该装置的主体为发酵池1和保温单元4。
具体的,发酵池1为地埋式结构,其部分结构位于地下,发酵池1的侧壁沿地平面向上延伸一定的距离,保温单元4罩设在发酵池1的上方并能将发酵池1顶部开口完全封闭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封闭的发酵空间,物料在发酵时产生的异味不会外泄。考虑到发酵池1本身的密封效果,为了防止物料渗漏污染土壤,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设置发酵池1外侧还安装有用于隔绝发酵池1和环境土壤的防渗单元5。
具体的,该防渗单元5由聚乙烯土工膜制成。
为了便于向发酵池1内投放物料,同时不会损伤防渗单元5,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设置发酵池1包括卸料区11和反应区12两个区域,如图2所示(图2中保温单元的结构未画出),其中卸料区11的内侧壁和底面上均固定设置有支撑板13,支撑板13由具有较高强度的材料制成,物料在投递时直接接触支撑板13,因此不会损伤防渗单元5。
具体的,支撑板13由钢筋混凝土制成且相邻的支撑板13之间不存在接缝。
为了能够方便的将堆放在卸料区11内的物料均匀铺开,便于发酵,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设置发酵池1内还安装有搅拌单元2,该搅拌单元2固定安装在卸料区11底部并朝向反应区12方向设置,当搅拌单元2工作时能将堆积在卸料区11内的物料推动至反应区12内并对承装在发酵池1内的物料进行搅拌处理。
具体的,搅拌单元2为潜水搅拌机(又名潜水推流泵32)。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方便向发酵池1内投放物料,保温单元4上开设有供物料进出的、可封闭的开口,例如门。
具体的,该保温单元4为双层大棚结构,分别包括第一保温层41和第二保温层42,第二保温层41和第二宝成42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该保温单元4除了能够封闭发酵池1以保存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温度以外,还能够有效吸收太阳能,以提高发酵温度,加速发酵的腐熟时间。另外,结合地埋式发酵池1结构,该发酵池1也能够有效利用地热能,从而实现积温式发酵。
除此以外,保温单元4还能够实现较好的防雨、防雪和防异味泄漏的效果,结合位于发酵池1下方的防渗单元5,该发酵池1具有防雨、防渗、防异味外泄的:“三防”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该装置防异味泄漏的效果,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双层大棚结构中部还固定设置有纳米防臭膜43,也就是说,在第一保温层41和/或第二保温层42的中部固定有纳米防臭膜43,如图3所示。该纳米防臭膜43由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加工而成。该防臭膜43能够有效放置发酵后异味不外泄,使周围环境的空气清洁无味。
具体的,纳米防臭膜43通过粘贴的方式固定在第一保温层41和/或第二保温层42的外侧。
考虑到发酵需要发酵菌,该装置还包括发酵单元3,发酵单元3位于发酵池1和保温单元4之间并能向发酵池1内投放发酵菌,用于在发酵池1内形成发酵过程。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发酵单元3包括输料管31,输料管31布满整个发酵池1顶部区域;输料管31的外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出水孔,发酵菌经出水孔由输料管31投递至发酵池1内。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发酵单元3还包括泵32和发酵菌供应装置,泵32连通输料管31和供应装置,承装在供应装置内的发酵菌能在泵32的作用下流至输料管31内。
具体的,输料管31的出水孔处还安装有喷头。
在实际建造时,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设计发酵池1的规格为:长18m×宽10m×高4m,其中卸料区11长度为5m,反应区12长度为13m;发酵池1相对于地面向上凸出0.5m,也就是说发酵池1相对于地平面下陷3.5m;保温单元4的长度大于发酵池1的长度,为20m,保温单元4的宽度也大于发酵池1的宽度,为12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积温式三防发酵池1首先通过罩设在其上方的保温单元4在发酵池1的上方形成一密封的发酵空间,物料在该发酵空间内能够进行充分发酵,保温单元4也能够在吸收太阳能热量的基础上有效维持发酵池1内的发酵温度,提高发酵效率,同时保温单元4还具有较好的防雨效果,其内设的纳米防臭膜43能够有效防止异味外泄。除了保温单元4以外,地埋式的发酵池1能够有效利用地下热能以及发酵过程本身产生的温度,经三方面积温后能大大加速发酵的腐熟时间,同时也使该发酵池1能够更好的适应北方冬季的寒冷天气。另外,在保温单元4上开设有开口,承载有物料的运载车能经该开口自由出入保温单元4内外。在使用时,运载车停放在发酵池1的卸料区11外侧并将物料倾斜在卸料区11内,卸料区11侧壁和底面上的支撑板13能够具有较高的抗冲击能力,有效保护防渗膜,避免防渗膜损坏。除此之外,设置在发酵池1内的搅拌单元2能够将堆放在卸料区11内的物料推动至反应区12内,保证物料在发酵池1体内的均匀铺设;位于发酵池1上方的输料管31能将发酵菌均匀的投放到发酵池1内,达到较好的发酵效果。
物料在经过高发酵池1发酵处理后得到充分腐熟,能够杀灭粪便中的有害菌,增加了有机肥中的有益菌种,得到的有机肥能够变废为宝。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1.积温式三防发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酵池、搅拌单元、发酵单元和保温单元,其中:
所述发酵池为地埋式结构,包括卸料区和反应区,其中所述卸料区的底面和侧壁设置有支撑板;所述发酵池的顶沿相对于地面向上凸起;
所述搅拌单元位于所述卸料区底部并朝向所述反应区设置,当所述搅拌单元工作时能将堆积在所述卸料区内的物料推动至所述反应区内并对承装在发酵池内的物料进行搅拌处理;
所述保温单元罩设在所述发酵池上并在所述保温单元和所述发酵池之间形成密封发酵空间,所述保温单元上开设有供物料进出的开口;
所述发酵单元位于所述发酵池和所述保温单元之间并能向所述发酵池内投放发酵菌,用于在所述发酵池内形成发酵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温式三防发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由钢筋混凝土制成且相邻的所述支撑板之间不存在接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温式三防发酵池,其特征在于,该发酵池还包括防渗单元,所述防渗单元位于所述发酵池与环境土壤的接触面上以隔绝所述发酵池和土壤,所述接触面包括侧壁和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积温式三防发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单元由聚乙烯土工膜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温式三防发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单元为双层大棚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积温式三防发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大棚结构中部还固定设置有纳米防臭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温式三防发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单元包括输料管,所述输料管布满整个所述发酵池顶部区域;所述输料管的外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出水孔,发酵菌经所述出水孔由输料管投递至发酵池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积温式三防发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单元还包括泵和发酵菌供应装置,所述泵连通所述输料管和所述供应装置,承装在所述供应装置内的发酵菌能在所述泵的作用下流至所述输料管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温式三防发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池的规格为长18m×宽10m×高4m,其中所述卸料区长度为5m,所述发酵池相对于地面向上凸出0.5m;所述保温单元的长度大于所述发酵池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积温式三防发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单元为潜水搅拌机。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