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8-10  95


本实用新型具体是一种电子雾化装置,涉及雾化相关领域。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主要通过雾化器实现的装置、设备,雾化器是将试液雾化。雾化器是原子化系统的重要部件,其性能对测定的精密度和化学干扰等产生显著影响。因此要求雾化器喷雾稳定、雾滴细小、均匀和雾化效率高,根据使用需求的不同,往往雾化装置的体积大小、重量各不相同。

当进行使用时,由于一些较大体积的的电子雾化设备往往需架构安装形成一定的朝向角度便于雾化使用,现有技术中雾化器雾化方向固定难以便捷配合形成多方位调节,配合使用效果一般。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电子雾化装置,该装置包括主箱和排雾机构,所述主箱上紧固安装有控制座,所述排雾机构嵌入安装于主箱上,所述排雾机构包括壳体、控制组件、雾化器、输出辊、传动带、微电机、转动轮、内腔、配合扇叶、转动杆、中转轴承和输出筒,所述壳体内紧固安装有控制组件,所述雾化器紧固安装于壳体内部,所述输出辊上传动连接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嵌入安装于转动轮上,所述微电机上转动安装有转动轮,所述内腔预制设于壳体内部,所述内腔与出雾槽内部相贯通,所述配合扇叶紧固安装于转动杆上,所述转动杆与中转轴承内表面间隙配合。

优选的,所述主箱顶端转动安装有左底板,所述左底板内侧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右侧贴合安装有右底板,所述控制座上嵌入安装有控制板,所述出雾槽上嵌入安装有外网板,所述转动杆与输出辊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输出筒顶端嵌入安装于雾化器上。

优选的,所述调节杆包括铰合口、调节杆主体、预制槽、螺纹杆和垫圈,所述铰合口预制设于调节杆主体侧端,所述调节杆主体与预制槽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调节杆主体与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右侧端固安装有垫圈,所述调节杆主体沿主箱转动。

优选的,所述左底板包括底板主体、第一杆体和杆套,所述底板主体上紧固安装有第一杆体,所述第一杆体滑动安装于杆套内,所述杆套插接固定于主箱上。

优选的,所述外网板为长方体结构,并且外网板厚度为六毫米。

优选的,所述底板主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一杆体为圆柱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转动杆上配合扇叶的设置数量大于两个,并且配合扇叶相互间的安装间距距离相等。

优选的,所述输出筒架设安装于转动杆左侧端,并且转动杆与输出筒相互平行安装设置。

优选的,所述调节杆为铝合金制成,质量轻、硬度大。

优选的,所述配合扇叶为塑料制成,质量轻、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优点1: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子雾化装置,通过优化设置了右底板、调节杆和左底板,底板主体能够利用第一杆体沿杆套滑动使得主箱上出雾槽高度得到调节,调节杆主体可以沿铰合口摆动使得主箱倾斜角度得到调节,雾化器雾化方向固定便捷配合形成多方位调节,使用效果好。

优点2: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子雾化装置,通过优化设置了排雾机构,雾化器外侧内腔优化有配合扇叶,便于高效将雾气引入出雾槽,配合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排雾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调节杆结构示意图。

其中:控制板-1、控制座-2、右底板-3、调节杆-4、左底板-5、主箱-6、排雾机构-7、出雾槽-8、外网板-9、壳体-701、控制组件-702、雾化器-703、输出辊-704、传动带-705、微电机-706、转动轮-707、内腔-708、配合扇叶-709、转动杆-710、中转轴承-

711、输出筒-712、铰合口-401、调节杆主体-402、预制槽-403、螺纹杆-404、垫圈-405、底板主体-501、第一杆体-502、杆套-5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主箱6和排雾机构7,主箱6上紧固安装有控制座2,主箱6顶端转动安装有左底板5,左底板5内侧设有调节杆4,调节杆4右侧贴合安装有右底板3,控制座2上嵌入安装有控制板1,出雾槽8上嵌入安装有外网板9,排雾机构7嵌入安装于主箱6上,排雾机构7包括壳体701、控制组件702、雾化器703、输出辊704、传动带705、微电机706、转动轮707、内腔708、配合扇叶709、转动杆710、中转轴承711和输出筒712,壳体701内紧固安装有控制组件702,雾化器703紧固安装于壳体701内部,输出辊704上传动连接有传动带705,传动带705嵌入安装于转动轮707上,微电机706上转动安装有转动轮707,内腔708预制设于壳体701内部,内腔708与出雾槽8内部相贯通,配合扇叶709紧固安装于转动杆710上,转动杆710与中转轴承711内表面间隙配合,减小转动杆710转动过程中的摩擦力损耗,转动杆710与输出辊704为一体化结构,输出筒712顶端嵌入安装于雾化器703上,便于雾气经输出筒712输出至内腔708上。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4包括铰合口401、调节杆主体402、预制槽403、螺纹杆404和垫圈405,所述铰合口401预制设于调节杆主体402侧端,所述调节杆主体402与预制槽40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调节杆主体402与螺纹杆404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404右侧端固安装有垫圈405,所述调节杆主体402沿主箱6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左底板5包括底板主体501、第一杆体502和杆套503,所述底板主体501上紧固安装有第一杆体502,所述第一杆体502滑动安装于杆套503内,所述杆套503插接固定于主箱6上。

进一步的,所述外网板9为长方体结构,并且外网板9厚度为六毫米,结构形状、厚度设置满足相应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主体501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一杆体502为圆柱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杆710上配合扇叶709的设置数量大于两个,并且配合扇叶709相互间的安装间距距离相等,配合引导效果好。

进一步的,所述输出筒712架设安装于转动杆710左侧端,并且转动杆710与输出筒712相互平行安装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4为铝合金制成,质量轻、硬度大。

进一步的,所述配合扇叶709为塑料制成,质量轻、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将雾化装置置于相应使用位置上,先根据使用需求对电子雾化设备位置进行调节;

第二,拉起底板主体501,底板主体501顺着第一杆体502沿杆套503滑动,调节杆主体402可以沿铰合口401摆动使得主箱6倾斜角度得到调节,即右底板3、左底板5可拉起调节高度,而调节杆4可以转出调节主箱6的角度;

第三,主箱6内部控制开启雾化器703,使得雾气经输出筒712进入内腔708,开启微电机706,微电机706上转动轮707经传动带705带动输出辊704转动,使得输出辊704一体的转动杆710转动;

第四,转动杆710上的配合扇叶709高效将雾气引入出雾槽8,穿过外网板9排出;

第五,使用完成后,切断相应电源即可。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通过优化设置了右底板3、调节杆4和左底板5,底板主体501能够利用第一杆体502沿杆套503滑动使得主箱6上出雾槽8高度得到调节,调节杆主体402可以沿铰合口401摆动使得主箱6倾斜角度得到调节,雾化器雾化方向固定便捷配合形成多方位调节,使用效果好;通过优化设置了排雾机构7,雾化器703外侧内腔708优化有配合扇叶709,便于高效将雾气引入出雾槽8,配合使用效果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主箱(6),所述主箱(6)上紧固安装有控制座(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雾机构(7),所述排雾机构(7)嵌入安装于主箱(6)上,所述排雾机构(7)包括壳体(701)、控制组件(702)、雾化器(703)、输出辊(704)、传动带(705)、微电机(706)、转动轮(707)、内腔(708)、配合扇叶(709)、转动杆(710)、中转轴承(711)和输出筒(712),所述壳体(701)内紧固安装有控制组件(702),所述雾化器(703)紧固安装于壳体(701)内部,所述输出辊(704)上传动连接有传动带(705),所述传动带(705)嵌入安装于转动轮(707)上,所述微电机(706)上转动安装有转动轮(707),所述内腔(708)预制设于壳体(701)内部,所述内腔(708)与出雾槽(8)内部相贯通,所述配合扇叶(709)紧固安装于转动杆(710)上,所述转动杆(710)与中转轴承(711)内表面间隙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6)顶端转动安装有左底板(5),所述左底板(5)内侧设有调节杆(4),所述调节杆(4)右侧贴合安装有右底板(3),所述控制座(2)上嵌入安装有控制板(1),所述出雾槽(8)上嵌入安装有外网板(9),所述转动杆(710)与输出辊(70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输出筒(712)顶端嵌入安装于雾化器(70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4)包括铰合口(401)、调节杆主体(402)、预制槽(403)、螺纹杆(404)和垫圈(405),所述铰合口(401)预制设于调节杆主体(402)侧端,所述调节杆主体(402)与预制槽(40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调节杆主体(402)与螺纹杆(404)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404)右侧端固安装有垫圈(405),所述调节杆主体(402)沿主箱(6)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底板(5)包括底板主体(501)、第一杆体(502)和杆套(503),所述底板主体(501)上紧固安装有第一杆体(502),所述第一杆体(502)滑动安装于杆套(503)内,所述杆套(503)插接固定于主箱(6)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网板(9)为长方体结构,并且外网板(9)厚度为六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主体(501)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一杆体(502)为圆柱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710)上配合扇叶(709)的设置数量大于两个,并且配合扇叶(709)相互间的安装间距距离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筒(712)架设安装于转动杆(710)左侧端,并且转动杆(710)与输出筒(712)相互平行安装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控制板、控制座、右底板、调节杆、左底板、主箱、排雾机构、出雾槽和外网板,本发明通过优化设置了右底板、调节杆和左底板,底板主体能够利用第一杆体沿杆套滑动使得主箱上出雾槽高度得到调节,调节杆主体可以沿铰合口摆动使得主箱倾斜角度得到调节,雾化器雾化方向固定便捷配合形成多方位调节,使用效果好;通过优化设置了排雾机构,雾化器外侧内腔优化有配合扇叶,便于高效将雾气引入出雾槽,配合使用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宋朝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0.06.13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4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