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领域,特指一种厨余处理机。
背景技术:
家庭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我国有十分丰富的饮食文化,饮食多样化导致了厨余垃圾的产生量十分巨大,并且增长十分迅速。
相对其他垃圾,厨余垃圾有机物含量高、营养物质丰富、成分简单、惰性物质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含量少,具有资源化利用的良好条件,但不及时、妥当处理,也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对于厨余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目前厨余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有:粉碎直排、卫生填埋、饲料化、蚯蚓处理技术、厌氧消化技术、好氧堆肥。若使用以上方法对厨余垃圾进行集中处理时有诸多弊端,例如使用粉碎直排与卫生填埋进行处理时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使用饲料化与蚯蚓处理时对技术要求较高,使用厌氧消化与好氧堆肥进行集中处理时会因为垃圾的集中转运而使处理效率降低。若能够在家庭尺度对厨余垃圾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就可以使厨余垃圾变废为宝,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应运而生。
现有的好氧堆肥技术一般对场地需求较高,需要较大的场地,在这个寸金寸土的时代越来越不可行,好氧堆肥小型化是大势所趋。使用好氧堆肥为原理的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具有技术要求简单、处理时间短、可以产生堆肥等优点。适宜家庭内对厨余垃圾进行处理,在厨余垃圾源头处理,实现厨余垃圾不出门。
现有的厨余垃圾处理器都只有一个发酵仓,若以每天最后一次丢弃厨余垃圾(晚上)与第二天第一次丢弃(早上)厨余垃圾计算其有效处理时间约为10h,而我国饮食文化丰富,导致了厨余垃圾中含有较多油脂与其他不易处理物质,10h可能无法完全处理,存在堆肥未腐熟即出仓的现象,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且现有的厨余垃圾处理器在堆肥完成后需要用户自己清出堆肥或拿出发酵仓倾倒,这样会加大机器的操作复杂度,反复拿出发酵仓也会降低机器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厨余处理机,对厨余垃圾进行源头处理,并且解决现有厨余垃圾处理器堆肥时间不充分、堆肥成品取出不方便的缺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厨余处理机,包括外壳,在外壳上部设置搅拌发酵部,在外壳下部设置成品收集部;所述搅拌发酵部包括发酵仓和搅拌器,发酵仓上部设置进料口,发酵仓下部内设置搅拌器,搅拌器的一端设置皮带轮,皮带轮通过传送带与变频电机连接,在发酵仓内设置有加热贴片;所述成品收集部包括堆肥成品仓,堆肥成品仓上端的入口为喇叭状,设置在发酵仓下端的堆肥排出口9与堆肥成品仓的入口正对。
进一步的,所述发酵仓通过中隔板分隔成为两个大小相等的u形发酵仓。
进一步的,所述发酵仓前端面开设进风口,发酵仓的后端面上开设出风口,出风口外设置网格板,出风口连接除臭管,除臭管与出风口连接处设置排风扇,除臭管内设置活性炭。
进一步的,所述堆肥排出口上设置有卡扣和合页。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家庭尺度处理厨余垃圾,在源头将厨余垃圾进行堆肥,避免厨余垃圾的转运与运输,同时对厨余垃圾进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2)采用双发酵仓设计,每仓可容纳单家庭两天的厨余垃圾量,两仓并列设计,交替循环使用。当一号发酵仓投入垃圾达到额定容量时,启用二号发酵仓,给予一号发酵仓充分的堆肥时间。较好的解决了家庭中使用厨余垃圾处理器时连续投入厨余垃圾的特点,同时大大的延长了厨余垃圾的堆肥时间,保证了堆肥的质量,适宜家庭使用。
(3)采用模块化、可更换的堆肥成品仓,当任意仓堆肥达到腐熟时,皆可打开各自仓底的堆肥排出口,肥料会自动掉入堆肥成品仓。且成品仓入口采用收窄设计,既方便进料出料,也方便用户拿取,适宜家庭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发酵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成品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除臭装置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处理器仓底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图中,1-外壳,2-进料口,3-发酵仓,4-搅拌器,5-变频电机,6-进风口,7-出风口,8-加热贴片,9-堆肥排出口,10-堆肥成品仓,11-中隔板,12-皮带轮,13-卡扣,14-合页,15-传送带,16-排风扇,17-网格板,18-除臭管。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2、图4,一种厨余处理机包括外壳1、进料口2、发酵仓3、搅拌器4,变频电机5、进风口6、出风口7、排风扇16、加热贴片8、除臭管18、堆肥成品仓10。
所述发酵仓3通过中隔板12分隔为两个大小相等的u形发酵仓,仓体设计为u形有利于均匀搅拌,提高反应速率。两仓共用一个搅拌器4,搅拌器由变频电机5带动。堆肥所需的氧气从进风口6进入,堆肥产生的臭气从出风口7经除臭后排出。堆肥成品从排出口9进入堆肥成品仓10,单个发酵仓有自己的排出口,可单独开启。
参见图6所示,搅拌器4与变频电机5由传送带15连接,搅拌器4由变频电机5带动。
参见图4堆肥产生的臭气经出风口7进入除臭管18内,出风口7外端设置有网格板17,除臭管前端装有风机16,可以抽取发酵仓臭气,促进发酵仓空气流通。除臭管内装有活性炭等吸附填料,用来去除臭气,臭气净化后排出。
参见图2、图3、图5,堆肥成品由堆肥排出口9,掉入堆肥成品仓10,其中堆肥排出口由卡扣13、合页14控制开合,使用时打开即可。堆肥成品仓上部采用收窄设计,既方便堆肥成品的进出,也方便用户的拿取。
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流程:
厨余垃圾经用户挑选出可回收物与弃物之后,切碎至粒径≤60mm后和菌剂(接种微生物增强厨余垃圾分解)一起投入处理器中进行好氧堆肥,在堆肥的同时辅以搅拌、加热、通风。
当其中一个发酵仓达到额定容量时,停止投入,将新产生的厨余垃圾投入另一个发酵仓,此时已满的发酵仓进行充分堆肥,两仓循环式使用。堆肥产生的臭气经排风扇排入除臭管进行除臭。
当堆肥完成后打开堆肥排出口9,堆肥会自动掉入堆肥成品仓。待堆肥成品仓满后倾到即可,亦可暂时放置更换新的堆肥成品仓。
1.一种厨余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在外壳(1)上部设置搅拌发酵部,在外壳(1)下部设置成品收集部;所述搅拌发酵部包括发酵仓(3)和搅拌器(4),发酵仓(3)上部设置进料口(2),发酵仓(3)下部内设置搅拌器(4),搅拌器(4)的一端设置皮带轮(12),皮带轮(12)通过传送带(15)与变频电机(5)连接,在发酵仓(3)内设置有加热贴片(8);所述成品收集部包括堆肥成品仓(10),堆肥成品仓(10)上端的入口为喇叭状,设置在发酵仓(3)下端的堆肥排出口(9)与堆肥成品仓(10)的入口正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厨余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仓(3)通过中隔板(11)分隔成为两个大小相等的u形发酵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厨余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仓(3)前端面开设进风口(6),发酵仓(3)的后端面上开设出风口(7),出风口(7)外设置网格板(17),出风口(7)连接除臭管(18),除臭管(18)与出风口(7)连接处设置排风扇(16),除臭管(18)内设置活性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厨余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堆肥排出口(9)上设置有卡扣(13)和合页(14)。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