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导光板及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8-17  90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光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导光板及建筑物。



背景技术: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约占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1%。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是我们必然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其中,建筑能耗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能耗单元之一。由于学校、办公室等建筑的能源消耗量大,节能任务成为现有建筑的一大难题。现有的建筑导光板设计能够通过发射太阳辐射将自然光线导入房间深处,但其对室内热环境的的调节能力有限。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导光板及建筑物,旨在解决现有建筑导光板无法对建筑物室内热环境调节能力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建筑导光板,其中,包括反光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反光壳体内的相变材料层。

所述的建筑导光板,其中,所述反光壳体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表面的反光材料层。

所述的建筑导光板,其中,所述反光壳体为外壳,所述外壳由反光材料制备而成。

所述的建筑导光板,其中,所述相变材料层为石蜡层。

一种建筑物,其中,包括外窗以及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外窗上的建筑导光板组件,所述建筑导光板组件包括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建筑导光板,所述建筑导光板包括反光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反光壳体内的相变材料层。

所述的建筑物,其中,所述外窗包括由上支杆、下支杆、左支杆和右支杆组成的矩形窗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上支杆和下支杆之间且与所述上支杆平行的若干个横杆,所述横杆将所述矩形窗体分成等高的若干个子矩形窗体,所述子矩形窗体之间均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建筑导光板。

所述的建筑物,其中,所述上支杆、下支杆以及横杆上均设置有若干个螺纹孔,所述建筑导光板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适配的螺纹柱。

所述的建筑物,其中,所述建筑导光板通过所述螺纹柱插入到所述子矩形窗体上下的螺纹孔中,与所述子矩形窗体形成任意夹角。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导光板,通过将相变材料层设置在反光壳体内部,使得所述建筑导光板在将自然光线反射至房间深处的同时,还可以在制冷季节有效吸收太阳辐射能,降低房间冷负荷水平,提高室内光热环境舒适度的同时,减少空调系统制冷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导光板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导光板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建筑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外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导光板及建筑物,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导光板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包括反光壳体10以及设置在所述反光壳体10内的相变材料层20。

本实施例通过将相变材料层20设置在反光壳体10内部,使得所述建筑导光板在将自然光线反射至房间深处的同时,还可以在制冷季节有效吸收太阳辐射能,降低房间冷负荷水平,提高室内光热环境舒适度的同时,减少空调系统制冷能耗。

本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导光板材料成本低、制备周期短,其节能效果显著,且有利于室内光热环境的舒适性,特别适用于学校、办公建筑等;所述建筑导光板既可用于新建筑物,又可用于对旧建筑的节能改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反光壳体10为外壳本体,所述外壳本体由反光材料制备而成,此时的外壳本身具有自然光反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可以设计为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以达到美化建筑环境、营造室内氛围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反光壳体10包括外壳11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11表面的反光材料层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1为轻质高强材料,其本身不具有自然光反射作用,位于其表面的反光材料层具有自然光反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相变材料层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相变材料制得,以提供不同的储能能力。作为举例,所述相变材料层可以为石蜡层,但不限于此;石蜡层的相变潜热大,热稳定性好,价格不高,在航空、航天、微电子等领域广泛应用。在本实施例中,石蜡层可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相变储能导光板夹层材料。由表1中石蜡类储热材料性能参数,可选用碳原子个数为18的石蜡相变材料,在白天,导光板吸收太阳辐射,温度升高到28℃(接近制冷季节空调房间温度)后,将维持在这个温度附近,多余的热量储存在石蜡相变材料夹层中,石蜡逐渐由固态变为液态。在这个过程中,每千克的石蜡材料可以通过相变储能存储243千焦的太阳辐射能量,从而缓解制冷空调系统负荷。

表1不同相变材料层的性能

现有建筑物由于进深较大,自然采光区域有限,太阳光很难深入建筑物右侧区域,这种情况下,需要长时间的采用人工照明以提供适宜的光环境,持续消耗大量电能。在炎热夏季,进入建筑物的太阳辐射能量转化为房间热能的同时,电光源也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到室内,进而增加室内冷负荷,从而增加空调系统能耗,不利于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基于现有建筑物存在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物,如图3和图4所示,其包括建筑壳体1,设置在所述建筑壳体1上的外窗2以及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外窗2的建筑导光板组件,所述建筑导光板组件包括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建筑导光板3,所述建筑导光板3包括反光壳体10以及设置在所述反光壳体10内的相变材料层20。

本实施例通过节能改造,在建筑物的外窗上安装有具有相变储能功能的若干个建筑导光板,其包括反光壳体10以及设置在所述反光壳体10内的相变材料层20。当太阳高度角较高,阳光猛烈,投射到反光壳体10上的部分太阳光辐射被多次反射,进入房间深处提供自然采光;其余部分以热能形式储存在相变材料层20中,从而减少建筑物室内空调系统的制冷负荷。与此同时,相变材料层20吸热储能,并逐渐由固体状态转变为液体状态;在夜间,房间无人时,所述建筑导光板3中的相变材料层20将所存储热量释放出来,重新由液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建筑导光板的旋转角度可根据需求调节,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导光和吸热效果。

具体来讲,如图4所示,所述外窗2包括由上支杆21、下支杆22、左支杆23和右支杆24组成的矩形窗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上支杆21和下支杆22之间且与所述上支杆21平行的若干根横杆25,所述横杆25将所述矩形窗体分成等高的若干个子矩形窗体,所述子矩形窗体之间均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建筑导光板3。在本实施例中,若所述矩形窗体上设置有2根横杆,则所述2根横杆将所述矩形窗体划分为等高的3个子矩形窗体,所述3个子矩形窗体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建筑导光板3;若所述矩形窗体上设置有3根横杆,则所述3根横杆将所述矩形窗体划分为等高的4个子矩形窗体,所述4个子矩形窗体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建筑导光板3。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所述上支杆21、下支杆22以及横杆25上均设置有若干个螺纹孔,所述建筑导光板3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适配的螺纹柱31。所述建筑导光板3通过所述螺纹柱31插入到所述子矩形窗体上下的螺纹孔中,与所述子矩形窗体可形成任意夹角,形成不同的导光效果,营造更加舒适的室内光、热环境,实现更好的节能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导光板,通过将相变材料层设置在反光壳体内部,使得所述建筑导光板在将自然光线反射至房间深处的同时,还可以在制冷季节有效吸收太阳辐射能,降低房间冷负荷水平,提高室内光热环境舒适度的同时,减少空调系统制冷能耗。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光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反光壳体内的相变材料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壳体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表面的反光材料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壳体为外壳,所述外壳由反光材料制备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材料层为石蜡层。

5.一种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窗以及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外窗上的建筑导光板组件,所述建筑导光板组件包括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建筑导光板,所述建筑导光板包括反光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反光壳体内的相变材料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窗包括由上支杆、下支杆、左支杆和右支杆组成的矩形窗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上支杆和下支杆之间且与所述上支杆平行的若干个横杆,所述横杆将所述矩形窗体分成等高的若干个子矩形窗体,所述子矩形窗体之间均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建筑导光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杆、下支杆以及横杆上均设置有若干个螺纹孔,所述建筑导光板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适配的螺纹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导光板通过所述螺纹柱插入到所述子矩形窗体上下的螺纹孔中,与所述子矩形窗体形成任意夹角。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建筑导光板及建筑物,其中,所述建筑导光板包括反光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反光壳体内的相变材料层。本实施例通过将相变材料层设置在反光壳体内部,使得所述建筑导光板在将自然光线反射至房间深处的同时,还可以在制冷季节有效吸收太阳辐射能,降低房间冷负荷水平,提高室内光热环境舒适度的同时,减少空调系统制冷能耗。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莹;王登云;唐海达;丁杰;赵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大学;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0.09.1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4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