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利用的节能环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洗车废水处理循环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小型洗车场的数量最多,该种洗车场占地面积小,洗车所需水量也相对较少,在小型洗车场投入的资金相比于大型洗车场要少,并且其采用的回用装置与大型洗车场有很大差别。水资源短缺导致城市供水压力增大,水价随之上涨,促进了洗车废水回用装置的研究与推广。在天津某一洗车点,杨宗政等人采用了普通活性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对洗车废水进行处理,经过该工艺的出水达到了回用标准,并用来再次洗车;太原晋祠机动车清洗中心的洗车废水利用传统处理工艺净化污水,年节约资金140.89万元。
目前我国在洗车废水的回用处理技术与设备的研究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接下来应该看重在技术研究方面的创新。研究出低成本、处理效果好的洗车废水回用装置是我们面对的一大难题。以本地为例,据实地调查,在经济不发达的小型城市,大部分洗车场的洗车废水直接排放到下水道,只有极少数洗车场通过采购价格高昂的回用设备使得出水水质达标。大多数洗车场负担不起高昂的设备以及设备的维修护理费用,导致该回用设备难以在本地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洗车废水处理循环利用装置,该装置置不仅能净化洗车废水使其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并可再次回用于洗车,降低洗车场的用水成本的同时大大减轻城市供水负担,对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具有重大意义。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洗车废水处理循环利用装置,
包括通过输水管依次连接的斜管沉淀池、混凝池、砂滤罐、活性炭吸附罐、消毒池以及蓄水池。
优选的,所述斜管沉淀池包括与洗车废水管连接的配水槽,以及与配水槽连通的缓冲室,所述缓冲室上方依次设置有配水室、斜管过滤室以及清水出水室,所述缓冲室、配水室、斜管过滤室和清水出水室之间分别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清水出水室的侧壁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设置于清水出水室外侧壁上的出水槽连通,所述出水槽通过输水管与混凝池连接。
优选的,所述缓冲室底部铺设有并列的多个三角形凸块,所述缓冲室外侧壁上设置有排泥口,所述排泥口位于三角形凸块的两侧,所述排泥口与排泥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斜管过滤室内设置有并列的多根斜管,所述斜管倾斜与挡板的夹角为60°。
优选的,所述斜管长度为1.0~1.2m。
优选的,所述混凝池通过输水管与砂滤罐的进水口连接,混凝池内添加有化学絮凝剂,所述化学絮凝剂采用硫酸铝。
优选的,所述砂滤罐的罐体高度为2.18m。
优选的,所述活性炭吸附罐内底部填料采用石英砂堆叠0.15~0.4m,石英砂颗粒大小选择20~40mm,在石英砂上填充1.0~1.5m颗粒状的活性炭过滤层。
优选的,所述消毒池的容积为2m3,所述蓄水池的规格为3×3×1m3。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洗车废水处理回用装置将洗车废水依次经过斜管沉淀池、混凝池、砂滤罐、活性炭吸附罐以及消毒池物理、化学处理沉淀后排至蓄水池,残渣去除效果达到该标准,且每天可净化洗车废水24m3,净化后的水可重新用于洗车上,不仅能降低洗车行业用水成本,并能节约城市用水,保护当地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卸车废水处理回用装置的连接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斜管沉淀池的简易示意图。
其中,1-斜管沉淀池;101-配水槽;102-穿墙孔;103-三角形凸块;104-排泥口;105-缓冲室;106-配水室;107-斜管沉淀室;1071-斜管;108-清水出水室;109-开口;110-出水槽;111-挡板;112-通孔;2-混凝池;3-砂滤罐;301-罐体;302-入孔;303-卸料孔;304-进水口;305-出水口;306-观察窗;307-排气管;308-阀门;309-支腿;4-活性炭吸附罐;5-消毒池;6-蓄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小型汽车在行驶途中车窗玻璃很容易粘附空气中的颗粒以及风沙,轮胎及底盘多粘泥砂以及油污、沥青等。尤其在夏季的雨天出行,汽车轮胎上会粘附大量泥污,导致洗车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泥砂。当这些洗车废水直接排放到地下管道,很有可能造成管道堵塞,影响市民日常生活。洗车场在清洗汽车过程中大多加入洗涤剂,若直接排放也会对周围水体造成污染。对洗车废水水质测定发现,洗车废水中主要污染物质为泥砂,并且数值远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中的最高允许量。洗车废水中泥砂含量占的比例高于有机物。bod5/cod=0.15,污水可生化性一般。
针对上述测定的结果,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了一种洗车废水处理循环利用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通过输水管依次连接的斜管沉淀池1、混凝池2、砂滤罐3、活性炭吸附罐4、消毒池5以及蓄水池6,输水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阀。
洗车废水首先通过斜管沉淀池1进行初沉淀,水中杂质颗粒和水会有密度差,在重力场的作用下密度大于水的杂质会发生沉降,从而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油污会上浮,人工去除油污。出水进入混凝池2,在混凝池2中投加硫酸铝化学药剂来使水中的胶体和微小颗粒凝聚,形成絮状体,使其沉降。接下来,洗车废水进入砂滤罐3,进一步去除混凝池2未能沉降完全的小颗粒,保护后续过滤设备。出水接下来进入活性炭吸附罐4,活性炭可以吸附废水中的色素、异味以及微小颗粒,再对出水进行消毒,将病原菌去除,处理好的废水进入蓄水池6以备用。斜管沉淀池1、混凝池2、砂滤罐3、活性炭吸附罐4、消毒池5以及蓄水池6之间连接的输水管上均设置有开关阀门,或者在各个构件上的进出口处设置有阀门,用于控制进出水。由于在输水管或者进出口处设置阀门为常规技术,因此,这里不再一一赘述其控制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斜管沉淀池1包括与洗车废水管连接的配水槽101,以及与配水槽101通过穿墙孔102连接的缓冲室105,所述缓冲室105上方依次设置有配水室106、斜管过滤室107以及清水出水室108,所述缓冲室105、配水室106、斜管过滤室107和清水出水室108之间分别设置有挡板111,所述挡板111上设置若干个通孔112,所述清水出水室108的侧壁设置有开口109,所述开口109与设置于清水出水室108外侧壁上的出水槽110连通,所述出水槽110通过输水管与混凝池2连接。所述缓冲室105底部铺设有并列的多个三角形凸块103,所述缓冲室105外侧壁上设置有排泥口104(图中虚线部分),所述排泥口104位于三角形凸块的两侧,所述排泥口104与排泥管连接。
斜管沉淀池1采用升流式异向流斜管沉淀池,斜管过滤室107内设置有并列的多根斜管1071,斜管1071倾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杂质的去除效率最高,斜管1071长度通常选取1.0~1.2m。
工作原理:在重力作用下,利用水与水中杂质的密度不同进行分离,密度大于水的砂粒沉入池底,密度小于水的杂质和油污会漂浮到水面,进行人工清渣。斜管沉淀池使用后,定期进行清洗。
混凝池2通过输水管与砂滤罐3的进水口连接,混凝池2内添加有化学絮凝剂,所述化学絮凝剂采用硫酸铝,价格较低,且絮凝效果优良。其原理为:待处理水体与化学药剂充分混合,水中的胶体和微小颗粒凝聚成团,成为絮凝体,沉降到池底,从而实现水体净化。
经过混凝池2处理流出的清水通过输水管进入到砂滤罐3内,砂滤罐3内滤砂会过滤掉污水中的微小污染物质,比如混凝池2未能去除的颗粒、悬浮物、重金属等,进一步降低洗车废水的浊度,使出水水质满足项目要求。砂滤罐内的滤砂采用双层石英砂滤料。
砂滤罐3罐体高度为2.18m,砂滤罐3中的滤砂会过滤掉污水中的微小污染物质,比如混凝池未能去除的颗粒、悬浮物、重金属等,进一步降低洗车废水的浊度,使出水水质满足项目要求。洗车废水首先进入砂滤缸中的过滤器,砂床捕集其中的杂质,流出的清水再通过控制开关进入下一道流程。
活性炭吸附罐4内底部填料采用石英砂堆叠0.15~0.4m,石英砂颗粒大小选择20~40mm,在石英砂上填充1.0~1.5m颗粒状的活性炭过滤层。经过砂滤罐3过滤后的清水通过输水管从活性炭吸附罐4底部进入,经过石英砂和活性炭颗粒的过滤,处理后的水从吸附罐上部排出,进入下一流程。
回用装置运行以后,排出的杂质以及污泥经过风干扔进了垃圾箱,污泥如果重金属含量达标可以用做肥料,使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在雨季可以在蓄水池储存雨水,并用于初次洗车,也可以降低一部分用水成本。在回用水储量不够时,暂时使用工业用水清洗。
本实用新型中各个构件的规格如下表(表一):
本实用新型的洗车废水处理回用装置组装完成稳定后,选用洗车场的洗车废水作为进水,使洗车废水通过整套设计回用装置,在处理两个小时后在各个工艺的出口采集出水分别进行水质指标测定。将设计的装置出水效果对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验证该回用装置是否合格。本实用新型的洗车废水处理回用装置处理后的水质与杂用水质标准对比结果如下表二。
表二水质对比表
结果表明,进水本装置处理后,出水含有的有机物含量低于杂用水要求的有机物最高含量,出水有机物含量达标。综合以上三个指标的实验数据,可以将出水用做清洗汽车的初次用水,冲刷掉大量泥砂以及污渍以后,再用少量的清水冲洗汽车,使汽车保持洁净。在一定程度上也大大降低了清水使用量,减少了洗车场的用水成本。
本装置装修围护注意事项:
在正常投入使用后,工人每天都应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并记录结果,作为定期维修的一手资料。下面分别介绍各个工艺的注意事项:
1、砂滤罐定期进行反冲洗。反冲洗是为了松动滤层,将截留在滤层上的杂质冲洗掉,清洁滤层。一般反冲洗时间不少于20分钟,反冲洗至排水浊度小于3mg/l。
2、活性炭吸附罐在活性炭吸附罐中,洗车废水停留时间越长,杂质去除率越高,所以可以适当延长洗车废水在活性炭吸附罐的停留时间;初次使用活性炭的时候应该先用清水冲洗干净;把活性炭放入吸附罐时,在罐底和顶部铺上一层2~3厘米厚的海绵,降低罐内渗入藻类及大颗粒杂质的机率,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寿命;一般活性炭使用寿命为2~3月,定期更换,海绵也要随着活性炭膜更换而换新。
3、消毒池消毒池所用的漂白粉应密闭保存在阴暗干燥处,有效期为1年。
4、蓄水池漂白粉消毒后可能会有些许残渣,蓄水池的水应停留一段时间再回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洗车废水处理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输水管依次连接的斜管沉淀池、混凝池、砂滤罐、活性炭吸附罐、消毒池以及蓄水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洗车废水处理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沉淀池包括与洗车废水管连接的配水槽,以及与配水槽通过穿墙孔连接的缓冲室,所述缓冲室上方依次设置有配水室、斜管过滤室以及清水出水室,所述缓冲室、配水室、斜管过滤室和清水出水室之间分别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清水出水室的侧壁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设置于清水出水室外侧壁上的出水槽连通,所述出水槽通过输水管与混凝池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洗车废水处理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室底部铺设有并列的多个三角形凸块,所述缓冲室外侧壁上设置有排泥口,所述排泥口位于三角形凸块的两侧,所述排泥口与排泥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洗车废水处理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过滤室内设置有并列的多根斜管,所述斜管倾斜与隔板的夹角为6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洗车废水处理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长度为1.0~1.2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洗车废水处理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池通过输水管与砂滤罐的进水口连接,混凝池内添加有化学絮凝剂,所述化学絮凝剂采用硫酸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洗车废水处理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砂滤罐的罐体高度为2.18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洗车废水处理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吸附罐内底部填料采用石英砂堆叠0.15~0.4m,石英砂颗粒大小选择20~40mm,在石英砂上填充1.0~1.5m颗粒状的活性炭过滤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洗车废水处理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池的容积为2m3,所述蓄水池的规格为3×3×1m3。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