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校园直饮水深度净化循环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9-25  94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饮水净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校园直饮水深度净化循环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改善直饮水的水质有两条途径:一是控制污水的排放量及提高污水处理率,保护饮用水源,二是强化处理工艺对受污染水源进行深度处理,经过深度净化后的直饮水应去除三卤甲烷等有机污染物,不危害健康,去除病原菌和病毒,不引起传染性疾病,硬度和矿物质元素适当,有益健康,现有的校园直饮水深度净化循环处理装置,不能够保证活性炭颗粒与直饮水充分吸附,不能够彻底分离溶解在直饮水中对人体有害的有机物,不能控制直饮水流向,无法保证直饮水与活性炭颗粒接触完全,不能将渗透完成的高浓度直饮水再次吸附和渗透,达不到深度净化直饮水,因此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校园直饮水深度净化循环输送装置的实现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校园直饮水深度净化循环输送装置,分离溶解在直饮水中对人体有害的有机物,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校园直饮水深度净化循环输送装置,包括工作台、活性炭搅拌吸附结构和反渗透结构;

工作台:其上表面后端设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前侧面中心处设有活性炭箱,活性炭箱的上表面中心进水口处设有进水管,活性炭箱的上表面左侧加料口处设有加料管,活性炭箱的左侧面中心处设有电机,固定板的前侧面底端设有渗透反应箱,渗透反应箱的前侧面上端为开口结构,渗透反应箱的前侧面右侧顶端通过合页铰接有箱门,箱门与渗透反应箱前侧面上端的开口位置对应,工作台的上表面右侧设有高压水泵,高压水泵的进水口通过输水管一与活性炭箱的右侧面底端出水口相连,输水管一的管体进水口端头处设有滤网,高压水泵的出水口通过输水管二与渗透反应箱的右侧面底端的出水口相连,渗透反应箱的前侧面底端出水口处设有出水管;

活性炭搅拌吸附结构:设置于活性炭箱的内部,电机的输出轴右端头与活性炭搅拌吸附结构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反渗透结构:设置于渗透反应箱的内部;

其中:还包括控制开关组,所述控制开关组设置于工作台的上表面左端前侧,控制开关组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高压水泵和电机的输入端均电连接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保证活性炭颗粒与直饮水充分吸附,分离溶解在直饮水中对人体有害的有机物,控制直饮水流向,保证与活性炭颗粒接触完全,使渗透完成的高浓度直饮水再次吸附和渗透,深度净化直饮水。

进一步的,所述活性炭搅拌吸附结构包括旋转轴、搅拌片、从动齿轮和主动齿轮,所述活性炭箱的左右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旋转轴,旋转轴的数量为三个,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活性炭箱左侧面密封轴承的轴孔并与中部的旋转轴左端头固定连接,中部的旋转轴轴体右端设有主动齿轮,前侧和后侧的旋转轴轴体右端均设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均与主动齿轮啮合连接,旋转轴的轴体上均设有搅拌片,保证活性炭颗粒与直饮水充分吸附。

进一步的,所述反渗透结构包括挡板、安装槽、环形卡环、反渗透膜、导流孔和中心柱,所述渗透反应箱的内部设有左右对称的挡板,挡板的内侧面均设有纵向均匀分布的安装槽,安装槽内部均卡接有环形卡环,左右对称的环形卡环内侧面均通过内部弹簧与中心柱左右两侧面的安装盘连接,中心柱的内部均为空心结构,中心柱的外弧面中部均设有均匀分布的渗透孔,中心柱的外弧面均缠绕有多层反渗透膜,挡板的外侧面均设有均匀分布的导流孔,导流孔均与中心柱的空心位置对应,分离溶解在直饮水中对人体有害的有机物。

进一步的,还包括排废管、导流板和收集板,所述活性炭箱的右侧面底端排废口处设有排废管,活性炭箱的内部上端设有自右向左倾斜的导流板,导流板的左侧面与活性炭箱的左侧内壁之间存在一定间隙,导流板的上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导流槽,活性炭箱的内部底端设有自左向右倾斜的收集板,搅拌片均位于导流板和收集板之间,导流板和收集板之间填充有活性炭颗粒,控制直饮水流向,保证与活性炭颗粒接触完全。

进一步的,还包括水泵、输水管三和输水管四,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左侧设有水泵,水泵的进水口通过输水管三与渗透反应箱左侧面底端的出水口相连,水泵的出水口通过输水管四与活性炭箱左侧面顶端的进水口相连,水泵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使渗透完成的高浓度直饮水再次吸附和渗透,深度净化直饮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校园直饮水深度净化循环输送装置,具有以下好处:

1、控制电机开始正转,电机带动中部的旋转轴开始顺时针旋转,从而带动旋转轴轴体右端的主动齿轮开始旋转,由于从动齿轮均与主动齿轮啮合连接,旋转轴的左右端头均通过轴承与活性炭箱的左右内壁转动连接,因此在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啮合传动下,带动前后两侧的旋转轴逆时针旋转,进而实现搅拌片对直饮水和活性炭颗粒的循环搅拌目的,保证活性炭颗粒可以对直饮水充分进行吸附。

2、控制高压水泵开始工作,吸附完成的直饮水通过输水管一进入至高压水泵内,通过输水管二高压喷射至渗透反应箱内,高压水通过右侧的挡板右侧面均匀分布的导流孔进入至中心柱内,高压水通过中心柱外弧面中部的渗透孔进入至反渗透膜内,低浓度的直饮水通过反渗透膜的外弧面渗出并流入至两个对称的挡板之间,存放在渗透反应箱的底部,高浓度的直饮水通过左侧的挡板左侧面均匀分布的导流孔流入至左侧的挡板与渗透反应箱左侧内壁之间,通过打开出水管管体内串联的阀门得到净化完成的直饮水。

3、当需要更换活性炭颗粒和反渗透膜时,关闭进水管管体内的阀门,控制电机和高压水泵停止运转,打开排废管管体内串联的阀门,活性炭颗粒在直饮水的流动下通过收集板流出至外部,收集失效的活性炭颗粒并暂存未进行渗透反应的直饮水,关闭废管管体内串联的阀门,打开箱门,由于环形卡环均与安装槽卡接,左右对称的环形卡环均通过内部弹簧与中心柱左右两端的安装盘连接,朝一侧横向推动中心柱,在弹簧的弹性形变下,使另一端的环形卡环与安装槽分离,取出反渗透膜进行更换,更换完成后,再次朝一侧横向按压推动中心柱,另一端通过左右对称的安装槽,将环形卡环竖向卡接于另一侧的安装槽底端,使反渗透膜横向水平位于安装槽的底端,完成反渗透膜的安装,关闭箱门,打开进水管管体内的阀门,将暂存未进行渗透反应的直饮水通过进水管加入至活性炭箱内,控制电机和高压水泵继续工作,便于对装置内进行清理打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活性炭搅拌吸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反渗透结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反渗透结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输水管一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控制开关组、3活性炭搅拌吸附结构、31旋转轴、32搅拌片、33从动齿轮、34主动齿轮、4反渗透结构、41挡板、42安装槽、43环形卡环、44反渗透膜、45导流孔、46中心柱、5固定板、6电机、7活性炭箱、8加料管、9进水管、10排废管、11渗透反应箱、12输水管一、13箱门、14高压水泵、15输水管二、16出水管、17水泵、18输水管三、19输水管四、20导流板、21收集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校园直饮水深度净化循环输送装置,包括工作台1、活性炭搅拌吸附结构3和反渗透结构4;

工作台1:其上表面后端设有固定板5,固定板5的前侧面中心处设有活性炭箱7,活性炭箱7的上表面中心进水口处设有进水管9,活性炭箱7的上表面左侧加料口处设有加料管8,活性炭箱7的左侧面中心处设有电机6,固定板5的前侧面底端设有渗透反应箱11,渗透反应箱11的前侧面上端为开口结构,渗透反应箱11的前侧面右侧顶端通过合页铰接有箱门13,箱门13与渗透反应箱11前侧面上端的开口位置对应,工作台1的上表面右侧设有高压水泵14,高压水泵14的进水口通过输水管一12与活性炭箱7的右侧面底端出水口相连,输水管一12的管体进水口端头处设有滤网,高压水泵14的出水口通过输水管二15与渗透反应箱11的右侧面底端的出水口相连,渗透反应箱11的前侧面底端出水口处设有出水管16,固定板5起到固定支撑渗透反应箱11和活性炭箱7的作用,活性炭箱7对直饮水内的杂质进行吸附,进水管9保证外部直饮水可以输送到装置内,加料管8保证活性炭颗粒可以加入活性炭箱7内,渗透反应箱11使溶解在直饮水内对人体有害的有机物被过滤,输水管一12、输水管二15和高压水泵14保证吸附完成的直饮水可以高压进入到渗透反应箱11内完成渗透反应,出水管16将净化完成的直饮水输送至外部;

活性炭搅拌吸附结构3:设置于活性炭箱7的内部,电机6的输出轴右端头与活性炭搅拌吸附结构3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活性炭搅拌吸附结构3包括旋转轴31、搅拌片32、从动齿轮33和主动齿轮34,所述活性炭箱7的左右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旋转轴31,旋转轴31的数量为三个,电机6的输出轴穿过活性炭箱7左侧面密封轴承的轴孔并与中部的旋转轴31左端头固定连接,中部的旋转轴31轴体右端设有主动齿轮34,前侧和后侧的旋转轴31轴体右端均设有从动齿轮33,从动齿轮33均与主动齿轮34啮合连接,旋转轴31的轴体上均设有搅拌片32,控制电机6开始正转,电机6带动中部的旋转轴31开始顺时针旋转,从而带动旋转轴31轴体右端的主动齿轮34开始旋转,由于从动齿轮33均与主动齿轮34啮合连接,旋转轴31的左右端头均通过轴承与活性炭箱7的左右内壁转动连接,因此在主动齿轮34与从动齿轮33的啮合传动下,带动前后两侧的旋转轴31逆时针旋转,进而实现搅拌片32对直饮水和活性炭颗粒的循环搅拌目的;

反渗透结构4:设置于渗透反应箱11的内部,反渗透结构4包括挡板41、安装槽42、环形卡环43、反渗透膜44、导流孔45和中心柱46,所述渗透反应箱11的内部设有左右对称的挡板41,挡板41的内侧面均设有纵向均匀分布的安装槽42,安装槽42内部均卡接有环形卡环43,左右对称的环形卡环43内侧面均通过内部弹簧与中心柱46左右两侧面的安装盘连接,中心柱46的内部均为空心结构,中心柱46的外弧面中部均设有均匀分布的渗透孔,中心柱46的外弧面均缠绕有多层反渗透膜44,挡板41的外侧面均设有均匀分布的导流孔45,导流孔45均与中心柱46的空心位置对应,高压水通过右侧的挡板41右侧面均匀分布的导流孔45进入至中心柱46内,高压水通过中心柱46外弧面中部的渗透孔进入至反渗透膜44内,低浓度的直饮水通过反渗透膜44的外弧面渗出并流入至两个对称的挡板41之间,存放在渗透反应箱11的底部,高浓度的直饮水通过左侧的挡板41左侧面均匀分布的导流孔45流入至左侧的挡板与渗透反应箱11左侧内壁之间;

其中:还包括控制开关组2,所述控制开关组2设置于工作台1的上表面左端前侧,控制开关组2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高压水泵14和电机6的输入端均电连接控制开关组2的输出端,高压水泵14提供高压实现渗透反应,电机6保证活性炭颗粒充分与直饮水进行吸附。

其中,还包括排废管10、导流板20和收集板21,所述活性炭箱7的右侧面底端排废口处设有排废管10,活性炭箱7的内部上端设有自右向左倾斜的导流板20,导流板20的左侧面与活性炭箱7的左侧内壁之间存在一定间隙,导流板20的上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导流槽,活性炭箱7的内部底端设有自左向右倾斜的收集板21,搅拌片32均位于导流板20和收集板21之间,导流板20和收集板21之间填充有活性炭颗粒,输送的直饮水通过导流板20上表面均匀分布的导流槽流入,外部的活性炭颗粒通过导流板20左侧面与活性炭箱7左侧内壁之间的间隙流入,打开排废管10管体内串联的阀门,活性炭颗粒在直饮水的流动下通过收集板21流出至外部,收集失效的活性炭颗粒并暂存未进行渗透反应的直饮水。

其中,还包括水泵17、输水管三18和输水管四19,所述工作台1的上表面左侧设有水泵17,水泵17的进水口通过输水管三18与渗透反应箱11左侧面底端的出水口相连,水泵17的出水口通过输水管四19与活性炭箱7左侧面顶端的进水口相连,水泵17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2的输出端,控制水泵17通过输水管三18和输水管四19再次输送至活性炭箱7内进行吸附,实现二次净化。

在使用时:将工作台1放置于水平工作地面上,将渗透反应箱11前侧面的锁环和箱门13外侧面的箱门把手锁配合安装,关闭箱门13,通过箱门13外侧面的密封胶圈使渗透反应箱11处于密封状态,打开进水管9管体内串联的阀门,将外部的直饮水通过进水管9输送至活性炭箱7内部,通过打开加料管8管体内串联的阀门将外部的活性炭颗粒适量的加入至活性炭箱7的内部,活性炭颗粒加入完成后关闭加料管8管体内串联的阀门,输送的直饮水通过导流板20上表面均匀分布的导流槽流入,外部的活性炭颗粒通过导流板20左侧面与活性炭箱7左侧内壁之间的间隙流入,此时控制电机6开始正转,电机6带动中部的旋转轴31开始顺时针旋转,从而带动旋转轴31轴体右端的主动齿轮34开始旋转,由于从动齿轮33均与主动齿轮34啮合连接,旋转轴31的左右端头均通过轴承与活性炭箱7的左右内壁转动连接,因此在主动齿轮34与从动齿轮33的啮合传动下,带动前后两侧的旋转轴31逆时针旋转,进而实现搅拌片32对直饮水和活性炭颗粒的循环搅拌目的,吸附一段时间后,控制高压水泵14开始工作,吸附完成的直饮水通过输水管一12进入至高压水泵14内,通过输水管二15高压喷射至渗透反应箱11内,高压水通过右侧的挡板41右侧面均匀分布的导流孔45进入至中心柱46内,高压水通过中心柱46外弧面中部的渗透孔进入至反渗透膜44内,低浓度的直饮水通过反渗透膜44的外弧面渗出并流入至两个对称的挡板41之间,存放在渗透反应箱11的底部,高浓度的直饮水通过左侧的挡板41左侧面均匀分布的导流孔45流入至左侧的挡板与渗透反应箱11左侧内壁之间,通过打开出水管16管体内串联的阀门得到净化完成的直饮水,对于存积在渗透反应箱11左侧的高浓度直饮水,控制水泵17通过输水管三18和输水管四19再次输送至活性炭箱7内进行吸附,实现二次净化,当需要更换活性炭颗粒和反渗透膜44时,关闭进水管9管体内的阀门,控制电机6和高压水泵14停止运转,打开排废管10管体内串联的阀门,活性炭颗粒在直饮水的流动下通过收集板21流出至外部,收集失效的活性炭颗粒并暂存未进行渗透反应的直饮水,关闭排废管10管体内串联的阀门,打开箱门13,由于环形卡环43均与安装槽42卡接,左右对称的环形卡环43均通过内部弹簧与中心柱46左右两端的安装盘连接,朝一侧横向推动中心柱46,在弹簧的弹性形变下,使另一端的环形卡环43与安装槽42分离,取出反渗透膜44进行更换,更换完成后,再次朝一侧横向按压推动中心柱46,另一端通过左右对称的安装槽42,将环形卡环43竖向卡接于另一侧的安装槽42底端,使反渗透膜44横向水平位于安装槽42的底端,完成反渗透膜44的安装,关闭箱门13,打开进水管9管体内的阀门,将暂存未进行渗透反应的直饮水通过进水管9加入至活性炭箱7内,控制电机6和高压水泵14继续工作,继续对直饮水进行净化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电机6可选用东莞市威邦机电有限公司,型号为5ik150rgu-cf的电机,高压水泵14可选用浙江大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型号为dbj-4026的高压水泵,水泵17可选用湖南潇湘制泵有限公司,型号为qy100-3-1.5的水泵,控制开关组2控制电机6、高压水泵14和水泵17工作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校园直饮水深度净化循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活性炭搅拌吸附结构(3)和反渗透结构(4);

工作台(1):其上表面后端设有固定板(5),固定板(5)的前侧面中心处设有活性炭箱(7),活性炭箱(7)的上表面中心进水口处设有进水管(9),活性炭箱(7)的上表面左侧加料口处设有加料管(8),活性炭箱(7)的左侧面中心处设有电机(6),固定板(5)的前侧面底端设有渗透反应箱(11),渗透反应箱(11)的前侧面上端为开口结构,渗透反应箱(11)的前侧面右侧顶端通过合页铰接有箱门(13),箱门(13)与渗透反应箱(11)前侧面上端的开口位置对应,工作台(1)的上表面右侧设有高压水泵(14),高压水泵(14)的进水口通过输水管一(12)与活性炭箱(7)的右侧面底端出水口相连,输水管一(12)的管体进水口端头处设有滤网,高压水泵(14)的出水口通过输水管二(15)与渗透反应箱(11)的右侧面底端的出水口相连,渗透反应箱(11)的前侧面底端出水口处设有出水管(16);

活性炭搅拌吸附结构(3):设置于活性炭箱(7)的内部,电机(6)的输出轴右端头与活性炭搅拌吸附结构(3)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反渗透结构(4):设置于渗透反应箱(11)的内部;

其中:还包括控制开关组(2),所述控制开关组(2)设置于工作台(1)的上表面左端前侧,控制开关组(2)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高压水泵(14)和电机(6)的输入端均电连接控制开关组(2)的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校园直饮水深度净化循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搅拌吸附结构(3)包括旋转轴(31)、搅拌片(32)、从动齿轮(33)和主动齿轮(34),所述活性炭箱(7)的左右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旋转轴(31),旋转轴(31)的数量为三个,电机(6)的输出轴穿过活性炭箱(7)左侧面密封轴承的轴孔并与中部的旋转轴(31)左端头固定连接,中部的旋转轴(31)轴体右端设有主动齿轮(34),前侧和后侧的旋转轴(31)轴体右端均设有从动齿轮(33),从动齿轮(33)均与主动齿轮(34)啮合连接,旋转轴(31)的轴体上均设有搅拌片(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校园直饮水深度净化循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结构(4)包括挡板(41)、安装槽(42)、环形卡环(43)、反渗透膜(44)、导流孔(45)和中心柱(46),所述渗透反应箱(11)的内部设有左右对称的挡板(41),挡板(41)的内侧面均设有纵向均匀分布的安装槽(42),安装槽(42)内部均卡接有环形卡环(43),左右对称的环形卡环(43)内侧面均通过内部弹簧与中心柱(46)左右两侧面的安装盘连接,中心柱(46)的内部均为空心结构,中心柱(46)的外弧面中部均设有均匀分布的渗透孔,中心柱(46)的外弧面均缠绕有多层反渗透膜(44),挡板(41)的外侧面均设有均匀分布的导流孔(45),导流孔(45)均与中心柱(46)的空心位置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校园直饮水深度净化循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废管(10)、导流板(20)和收集板(21),所述活性炭箱(7)的右侧面底端排废口处设有排废管(10),活性炭箱(7)的内部上端设有自右向左倾斜的导流板(20),导流板(20)的左侧面与活性炭箱(7)的左侧内壁之间存在一定间隙,导流板(20)的上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导流槽,活性炭箱(7)的内部底端设有自左向右倾斜的收集板(21),搅拌片(32)均位于导流板(20)和收集板(21)之间,导流板(20)和收集板(21)之间填充有活性炭颗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校园直饮水深度净化循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泵(17)、输水管三(18)和输水管四(19),所述工作台(1)的上表面左侧设有水泵(17),水泵(17)的进水口通过输水管三(18)与渗透反应箱(11)左侧面底端的出水口相连,水泵(17)的出水口通过输水管四(19)与活性炭箱(7)左侧面顶端的进水口相连,水泵(17)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2)的输出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校园直饮水深度净化循环输送装置,包括工作台、活性炭搅拌吸附结构和反渗透结构;工作台:其上表面后端设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前侧面中心处设有活性炭箱,活性炭箱的上表面中心进水口处设有进水管,活性炭箱的上表面左侧加料口处设有加料管,活性炭箱的左侧面中心处设有电机,固定板的前侧面底端设有渗透反应箱,渗透反应箱的前侧面上端为开口结构,渗透反应箱的前侧面右侧顶端通过合页铰接有箱门,箱门与渗透反应箱前侧面上端的开口位置对应,工作台的上表面右侧设有高压水泵,该校园直饮水深度净化循环输送装置,分离溶解在直饮水中对人体有害的有机物,深度净化直饮水。

技术研发人员:王保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申申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8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5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