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曝气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下曝气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农业的快速推进,大量营养元素及有机物排入到河湖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致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繁殖,覆盖水体表面,使得水体中的溶解氧减少,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严重。
在现有技术中,通过对水中进行曝气增氧操作,使得水中不出现厌氧层,水体长期保持有氧状态,有利于抑制底泥磷的释放,减少水体富营养化情况的发生。但是曝气增氧的装置主要存在曝气增氧范围有限,对富营养水体的治理效果持久性不强,达不到对污染水体持久性、全方位治理的效果。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水下曝气装置,以提高水体治理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下曝气装置,能够克服水下曝气增氧范围有限、且对富营养水体的治理效果持久性不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下曝气装置,包括:曝气盘和进气管,所述曝气盘上部的凹槽用于容纳微生物载体,所述凹槽底面设有多个孔洞,所述进气管通过所述孔洞与所述凹槽连通。
优选地,所述曝气盘底部设有和所述孔洞连通的腔室,所述进气管与所述腔室连通。
优选地,多个所述孔洞均匀分布在所述凹槽底面。
优选地,所述曝气盘底部设有多根均匀分布的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上开设有与所述孔洞一一对应的曝气孔。
优选地,所述曝气管的进口位于所述曝气盘的侧部,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曝气管的进口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曝气盘为多边形或圆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曝气盘为不锈钢曝气盘或无机非金属曝气盘。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水下曝气装置,包括:曝气盘和进气管,进气管外接充气装置,凹槽底面设有多个孔洞,进气管通过孔洞与凹槽连通。在使用时,外接的充气装置通过进气管,将空气鼓入,空气经过孔洞以气泡的形式扩散至水中,微生物载体上携带的微生物菌也随气泡向水中不断扩散。随着曝气量的增加,可持续向水体中释放微生物菌,即提高了水体的溶解氧,又可向水中不断补充微生物菌,进一步削减氮磷含量,因此提高了水体的治理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水下曝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水下曝气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水下曝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为曝气盘,2为孔洞,3为微生物载体,4为腔室,5为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水下曝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水下曝气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水下曝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水下曝气装置,包括:曝气盘1和进气管5,进气管5外接充气装置,曝气盘1优选为不锈钢曝气盘1或无机非金属曝气盘1,曝气盘1上部的凹槽用于容纳微生物载体3,其中微生物载体3经过挂膜处理,并携带好氧生物菌,微生物载体3的密度优选大于1000kg/m3,凹槽底面设有多个孔洞2,进气管5通过孔洞2与凹槽连通。在使用时,外接的充气装置通过进气管5,将空气鼓入,空气经过孔洞2以气泡的形式扩散至水中,微生物载体3上携带的微生物菌也随气泡向水中不断扩散。随着曝气量的增加,可持续向水体中释放微生物菌,即提高了水体的溶解氧,又可向水中不断补充微生物菌,进一步削减氮磷含量,因此提高了水体的治理效果。
具体地,曝气盘1底部设有和孔洞2连通的腔室4,进气管5与腔室4连通。其中通过腔室4可起到将进气管5输送来的空气分配到各孔洞2的作用,在安装时只需将进气管5与腔室4连接即可,无需设置多个进气管5与各孔洞2一一对应,因此具有使用方便的优势。
为了保证曝气的均匀性,多个孔洞2均匀分布在凹槽底面。
进一步地,曝气盘1底部设有多根均匀分布的曝气管,曝气管上开设有与孔洞2一一对应的曝气孔,曝气孔在曝气管的侧壁上沿轴向方向均匀分布。其中可将曝气管插入腔室4内,也可在曝气盘1底部设置用于单独容纳各曝气管的安装孔,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曝气管的进口位于曝气盘1的侧部,进气管5与曝气管的进口可拆卸连接,可通过螺纹或卡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以便于拆装和维护。其中曝气管以水平方向插入腔室4内,应保证曝气管侧壁上开设的曝气孔与各孔洞2一一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曝气盘1可以为多边形或圆形结构,其中优选长方形或正方形,当曝气盘1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时,孔洞2以矩形阵列分布,当曝气盘1为圆形时,孔洞2以圆形阵列分布。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水下曝气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水下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曝气盘和进气管,所述曝气盘上部的凹槽用于容纳微生物载体,所述凹槽底面设有多个孔洞,所述进气管通过所述孔洞与所述凹槽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盘底部设有和所述孔洞连通的腔室,所述进气管与所述腔室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孔洞均匀分布在所述凹槽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盘底部设有多根均匀分布的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上开设有与所述孔洞一一对应的曝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的进口位于所述曝气盘的侧部,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曝气管的进口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盘为多边形或圆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盘为不锈钢曝气盘或无机非金属曝气盘。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