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应急生物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9-26  78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河道应急生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人们过多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忽略对河流水环境的保护,水体富营养化,氨氮和总磷等营养物质超标,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形成水华,且发出难闻的气味。随着环境意识、生态观念的增强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修复严重受损的河流生态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应急生物处理装置,解决河道水氨氮和总磷超标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是,一种河道应急生物处理装置,包括位于河道上且可相互独立的坑塘,各所述坑塘串联,各所述坑塘内设有用于调节水体溶氧量的强制氧化结构,以及用于去除水体中的氨氮、总磷及有机物的生物处理结构,所述强制氧化结构位于所述生物处理结构前段。

优选地,所述河道上设置拦水坝,各所述拦水坝之间的河道形成所述坑塘。

优选地,所述河道在所述强制氧化结构处的溶氧量大于4mg/l。

优选地,生物处理结构内设有脱氮除磷微生物填料,所述脱氮除磷微生物填料为乙丙共聚材料载体,载体上附着若干经驯化培养的脱氮除磷微生物。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河道应急生物处理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1、利用脱氮除磷微生物填料上面附着的高效生物菌种完成有机物降解、氨氮硝化和总磷的吸附降解,同时利用空间上的布置完成河道中溶解氧的高低交替,强化脱氮除磷效果,从而有效降低河道水氨氮和总磷的含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河道上游、2拦水坝、3坑塘、4强制氧化结构、5生物处理结构、6河道下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河道应急生物处理装置,包括位于河道上且可相互独立的坑塘3,各坑塘3串联,在河道上设置拦水坝2,各拦水坝2之间的河道形成坑塘3,其中在治理段上游河段设置一个拦水坝2,沉淀河水中的杂质同时可以抬高水位,下游河段设置两个拦水坝2,营造两个坑塘3串联的环境,下游河段也可设置如三个、四个等其他适合数量的拦水坝2,营造多个坑塘3串联的环境,各坑塘3内设有用于调节水体溶氧量的强制氧化结构4,以及用于去除水体中的氨氮、总磷及有机物的生物处理结构5,其中每个坑塘3内均设有一个强制氧化结构4、一个生物处理结构5,强制氧化结构4位于生物处理结构5前段,在强制氧化结构4内安装曝气设备强制充氧,根据河道溶解氧调节,将强制氧化结构4处的溶氧量保持在4mg/l以上,生物处理结构5内设有脱氮除磷微生物填料,脱氮除磷微生物填料为乙丙共聚材料载体,载体上附着若干经驯化培养的脱氮除磷微生物,利用上面附着的高效生物菌种完成有机物降解、氨氮硝化和总磷的吸附降解,同时利用空间上的布置完成河道中溶解氧的高低交替,强化脱氮除磷效果。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河道应急生物处理装置,包括位于河道上且可相互独立的坑塘(3),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坑塘(3)串联,各所述坑塘(3)内设有用于调节水体溶氧量的强制氧化结构(4),以及用于去除水体中的氨氮、总磷及有机物的生物处理结构(5),所述强制氧化结构(4)位于所述生物处理结构(5)前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应急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上设置拦水坝(2),各所述拦水坝(2)之间的河道形成所述坑塘(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应急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在所述强制氧化结构(4)处的溶氧量大于4mg/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应急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生物处理结构(5)内设有脱氮除磷微生物填料,所述脱氮除磷微生物填料为乙丙共聚材料载体,载体上附着若干经驯化培养的脱氮除磷微生物。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河道应急生物处理装置,包括位于河道上且可相互独立的坑塘,各所述坑塘串联,各所述坑塘内设有用于调节水体溶氧量的强制氧化结构,以及用于去除水体中的氨氮、总磷及有机物的生物处理结构,所述强制氧化结构位于所述生物处理结构前段,本一种河道应急生物处理装置有效降低河道水氨氮和总磷的含量。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峰;王云济;张景超;张洁;李帅;靳娜;常新伏;潘金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洁达环保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3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5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