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自清洁的圆形无动力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9-29  73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自清洁的圆形无动力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水处理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环节,通过水处理将污水或者废水等将水净化成生活可用水,而无动力水处理装置,则是不需要消耗电力资源等就可以对水进行处理的装置,节能环保,但目前普遍采用的无动力水处理装置却具有一些缺点:

其一,普遍的无动力水处理设备不具备有能够自清洁的功能,当对水过滤后,会有污渍在装置内部,导致残留不易清理容易堵塞;

其二,普遍的无动力水处理设备不具备有分流功能,因为缺少动力驱动,容易使得水的混合系数低,不便让水分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自清洁的圆形无动力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具备有对内部自清洁的功能;不具备有分流混合功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自清洁的圆形无动力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入料管和出料口,所述箱体底端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入料管,且箱体的底端右侧表面开设有出料口,并且箱体的顶表面被出料管贯穿,所述出料口的外表面被阻隔板贯穿,且阻隔板的顶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链,并且连接链贯穿箱体的右侧表面,所述连接链的外表面连接有导向块,且导向块固定设置在箱体的右侧表面,所述连接链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方形块,且方形块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磁力块,所述第一磁力块贯穿第二磁力块的右侧表面,且第二磁力块固定设置在箱体的右侧表面,所述箱体的内表面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且第一过滤板固定连接在第二过滤板的上方,所述第二过滤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且第一伸缩杆的底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过滤板,所述第三过滤板、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的下表面均被第二伸缩杆贯穿,且第二伸缩杆的底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叶轮片,所述叶轮片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漂浮块,且漂浮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毛刷,所述箱体的内表面底端被圆柱块贯穿,且圆柱块的外表面连接有履带,并且圆柱块的顶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扇叶。

优选的,所述阻隔板的长度大于出料口的高度,且出料口与阻隔板构成卡合的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连接链的外表面与导向块的外表面相贴合,且连接链末端的方形块与第二磁力块为卡合连接,并且第二磁力块与第一磁力块构成异性相吸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板为活性炭过滤板,且第一过滤板下方的第二过滤板为陶瓷过滤板,并且第二过滤板通过第一伸缩杆连接的第三过滤板为微孔过滤板。

优选的,所述第三过滤板通过第一伸缩杆分别与第二伸缩杆和箱体构成滑动结构,且第二伸缩杆与第二过滤板构成转动结构,并且第二伸缩杆的底端位于第三过滤板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叶轮片以漂浮块的中心轴点为中心圆周分布,且漂浮块为轻木材料,并且漂浮块上的毛刷与箱体的内表面构成滑动摩擦结构。

优选的,所述圆柱块关于履带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分布,且履带的内表面与圆柱块的外表面相贴合,并且圆柱块与箱体构成转动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自清洁的圆形无动力水处理装置,

1.当水从入料管导入时,漂浮块通过浮力浮起,并通过圆弧的扇叶,使得水冲击扇叶让漂浮块边上升边旋转,通过漂浮块上的毛刷对内壁进行清理,同时第三过滤板被第二伸缩杆来回上下推动,使得第三过滤板通过第一伸缩杆来回抖动,将部分杂质通过水的击打压强抖出,达到自清理功能;

2.当水从入料管导入时,水流挤压扇叶,使得扇叶通过圆柱块进行旋转,通过履带使得两个圆柱块同时旋转,让扇叶对水进行搅拌混合分流,防止污浊物长期沉积等,提高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俯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履带与圆柱块连接俯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入料管;3、出料口;4、出料管;5、阻隔板;6、连接链;7、导向块;8、方形块;9、第一磁力块;10、第二磁力块;11、第一过滤板;12、第二过滤板;13、第一伸缩杆;14、第三过滤板;15、第二伸缩杆;16、叶轮片;17、漂浮块;18、毛刷;19、圆柱块;20、履带;21、扇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自清洁的圆形无动力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入料管2、出料口3、出料管4、阻隔板5、连接链6、导向块7、方形块8、第一磁力块9、第二磁力块10、第一过滤板11、第二过滤板12、第一伸缩杆13、第三过滤板14、第二伸缩杆15、叶轮片16、漂浮块17、毛刷18、圆柱块19、履带20和扇叶21,箱体1底端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入料管2,且箱体1的底端右侧表面开设有出料口3,并且箱体1的顶表面被出料管4贯穿,出料口3的外表面被阻隔板5贯穿,且阻隔板5的顶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链6,并且连接链6贯穿箱体1的右侧表面,连接链6的外表面连接有导向块7,且导向块7固定设置在箱体1的右侧表面,连接链6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方形块8,且方形块8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磁力块9,第一磁力块9贯穿第二磁力块10的右侧表面,且第二磁力块10固定设置在箱体1的右侧表面,箱体1的内表面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过滤板11和第二过滤板12,且第一过滤板11固定连接在第二过滤板12的上方,第二过滤板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13,且第一伸缩杆13的底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过滤板14,第三过滤板14、第一过滤板11和第二过滤板12的下表面均被第二伸缩杆15贯穿,且第二伸缩杆15的底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叶轮片16,叶轮片16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漂浮块17,且漂浮块1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毛刷18,箱体1的内表面底端被圆柱块19贯穿,且圆柱块19的外表面连接有履带20,并且圆柱块19的顶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扇叶21。

阻隔板5的长度大于出料口3的高度,且出料口3与阻隔板5构成卡合的滑动结构,当阻隔板5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对出料口3进行卡合时,能够防止出料口3出水。

连接链6的外表面与导向块7的外表面相贴合,且连接链6末端的方形块8与第二磁力块10为卡合连接,并且第二磁力块10与第一磁力块9构成异性相吸结构,当第一磁力块9通过吸力与第二磁力块10相吸时,第一磁力块9会卡合在第二磁力块10中,防止第一磁力块9移动。

第一过滤板11为活性炭过滤板,且第一过滤板11下方的第二过滤板12为陶瓷过滤板,并且第二过滤板12通过第一伸缩杆13连接的第三过滤板14为微孔过滤板,第三过滤板14通过第一伸缩杆13分别与第二伸缩杆15和箱体1构成滑动结构,且第二伸缩杆15与第二过滤板12构成转动结构,并且第二伸缩杆15的底端位于第三过滤板14的下方,当第二伸缩杆15伸缩对第三过滤板14进行挤压时,第三过滤板14则会通过第一伸缩杆13进行上升,从而使得第三过滤板14上升抖动,通过第三过滤板14的微孔过滤板能够对部分较大杂质颗粒进行阻隔,且第二过滤板12的陶瓷过滤板则能够对小颗粒物进行阻隔,且陶瓷过滤板耐磨抗堵塞,提高使用寿命,再通过第一过滤板11的活性炭过滤板对有害物质进行吸附,达到净水效果。

叶轮片16以漂浮块17的中心轴点为中心圆周分布,且漂浮块17为轻木材料,并且漂浮块17上的毛刷18与箱体1的内表面构成滑动摩擦结构,由于轻木的漂浮块17具有较大的浮力,漂浮块17上升时会带动毛刷18滑动,通过毛刷18对箱体1的内表面进行清理。

圆柱块19关于履带20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分布,且履带20的内表面与圆柱块19的外表面相贴合,并且圆柱块19与箱体1构成转动结构,当圆柱块19上的扇叶21被水带动旋转时,圆柱块19会通过紧贴的履带20带动另一端的圆柱块19旋转,达到混合搅拌的效果。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便于自清洁的圆形无动力水处理装置时,根据图1,当水通过入料管2进入到箱体1时,水则会逐渐上升直到被第一过滤板11、第二过滤板12和第三过滤板14进行过滤,而被过滤后的水则会停留在上方,此时打开出料管4上的阀门,此时由于出料管4入料处的方位较高,通过虹吸效应,使得出料管4的末端会将水倒出,从而达到无动力水处理的效果;

而同时在水进入过程中,根据图1、图2、图3和图4,水流会击打扇叶21,使得扇叶21带动圆柱块19旋转,圆柱块19通过履带20带动另一端的圆柱块19和扇叶21旋转,此时两端的扇叶21同时旋转对水进行分流搅拌,防止杂质沉积,此时水的浮力会驱使漂浮块17上升,同时由于叶轮片16为圆弧状,叶轮片16会通过第二伸缩杆15带动漂浮块17边旋转边上升,同时漂浮块17边旋转边上升时会通过毛刷18对箱体1的内壁进行清扫,同时第二伸缩杆15上升时会顶起第三过滤板14,第三过滤板14会通过第一伸缩杆13进行上下抖动,从而达到自清理的作用,而被清理后的杂质则会在箱体1的下端徘徊,此时将方形块8拉扯,使得第一磁力块9和第二磁力块10分离,之后使得方形块8通过导向块7拉扯连接链6,让连接链6拉扯阻隔板5上升,阻隔板5则不再对出料口3阻隔,将在箱体1底端徘徊的杂质排出,不需要人工进行清理,增加了整体的实用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自清洁的圆形无动力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入料管(2)和出料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底端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入料管(2),箱体(1)的底端右侧表面开设有出料口(3),箱体(1)的顶表面被出料管(4)贯穿,所述出料口(3)的外表面被阻隔板(5)贯穿,阻隔板(5)的顶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链(6),连接链(6)贯穿箱体(1)的右侧表面,所述连接链(6)的外表面连接有导向块(7),导向块(7)固定设置在箱体(1)的右侧表面,所述连接链(6)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方形块(8),方形块(8)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磁力块(9),所述第一磁力块(9)贯穿第二磁力块(10)的右侧表面,第二磁力块(10)固定设置在箱体(1)的右侧表面,所述箱体(1)的内表面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过滤板(11)和第二过滤板(12),第一过滤板(11)固定连接在第二过滤板(12)的上方,所述第二过滤板(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13),第一伸缩杆(13)的底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过滤板(14),所述第三过滤板(14)、第一过滤板(11)和第二过滤板(12)的下表面均被第二伸缩杆(15)贯穿,第二伸缩杆(15)的底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叶轮片(16),所述叶轮片(16)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漂浮块(17),漂浮块(1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毛刷(18),所述箱体(1)的内表面底端被圆柱块(19)贯穿,圆柱块(19)的外表面连接有履带(20),圆柱块(19)的顶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扇叶(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自清洁的圆形无动力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板(5)的长度大于出料口(3)的高度,出料口(3)与阻隔板(5)构成卡合的滑动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自清洁的圆形无动力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链(6)的外表面与导向块(7)的外表面相贴合,连接链(6)末端的方形块(8)与第二磁力块(10)为卡合连接,第二磁力块(10)与第一磁力块(9)构成异性相吸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自清洁的圆形无动力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板(11)为活性炭过滤板,第一过滤板(11)下方的第二过滤板(12)为陶瓷过滤板,第二过滤板(12)通过第一伸缩杆(13)连接的第三过滤板(14)为微孔过滤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自清洁的圆形无动力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过滤板(14)通过第一伸缩杆(13)分别与第二伸缩杆(15)和箱体(1)构成滑动结构,第二伸缩杆(15)与第二过滤板(12)构成转动结构,第二伸缩杆(15)的底端位于第三过滤板(14)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自清洁的圆形无动力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片(16)以漂浮块(17)的中心轴点为中心圆周分布,漂浮块(17)上的毛刷(18)与箱体(1)的内表面构成滑动摩擦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自清洁的圆形无动力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块(19)关于履带(20)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分布,履带(20)的内表面与圆柱块(19)的外表面相贴合,圆柱块(19)与箱体(1)构成转动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自清洁的圆形无动力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入料管和出料口,所述箱体底端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入料管,且箱体的底端右侧表面开设有出料口,并且箱体的顶表面被出料管贯穿,所述出料口的外表面被阻隔板贯穿,且阻隔板的顶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链,并且连接链贯穿箱体的右侧表面。该便于自清洁的圆形无动力水处理装置,当水从入料管导入时,漂浮块通过浮力浮起,并通过圆弧的扇叶,使得水冲击扇叶让漂浮块边上升边旋转,通过漂浮块上的毛刷对内壁进行清理,同时第三过滤板被第二伸缩杆来回上下推动,使得第三过滤板通过第一伸缩杆来回抖动,将部分杂质通过水的击打压强抖出,达到自清理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强;杨新爱;唐海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0.06.16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5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