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岸生态浮船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9-29  103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浮岛领域,特别涉及临岸生态浮船。



背景技术:

人类生产活动所带来的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性的水环境问题。生态浮岛,又称人工浮床、生态浮床等,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物的自然生态习性,在受损水体中吸收、吸附消化和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通常用于生态修复城市、农村的水体污染,也用于建设城市湿地景区等等。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展,国内、外生态浮岛技术得到极大完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生态浮岛技术仍处于试验与示范阶段,并在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国内、外使用的生态浮岛基本上都是利用固定桩将浮岛固定,虽然能起到抗风浪,但是浮岛本身单体面积较小,水域中起到净化修复的面积和效果也小,往往需要在水域中制作大量的生态浮岛;而且为了提高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存活率,需要安装曝气系统,消耗大量电能;另外,传统的沉水植物浮床入水深度固定,不能根据不同沉水植物进行深度调节而导致沉水植物因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而难以成活,难以发挥生态浮岛深层净水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自给自足,沿岸游走扩大净化修复水域面积,保证沉水植物的采光与成活率且能深层净水的临岸生态浮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临岸生态浮船,置于河岸水面上,河岸水面置于河岸边坡边,挺水植物浮床设置在河岸水面上,沉水植物浮床设置在浮船本体下方,包括:

浮船本体,太阳能板;挺水植物浮床置于浮船本体的背岸处,浮船本体和挺水植物浮床之间通过不锈钢绳连接,沉水植物浮床通过液压升降杆与浮船本体连接,太阳能板设置在浮船本体上方,浮船本体靠岸侧和河岸边坡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板分别设置在挺水植物浮床靠岸侧和浮船本体背岸侧的水面处,挺水植物浮床和浮船本体上的耳板通过不锈钢绳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浮船本体为双船体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双船体结构的浮船本体底部两边各安装两套液压升降杆,液压升降杆底端安装固定沉水植物浮床。

在一些实施例中,太阳能板呈三角屋顶形状置于浮船本体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根支撑杆设置在浮船本体和太阳能板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浮船本体靠岸侧设置有连接环和防撞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锚固杆间隔设在河岸边坡上,滑动杆两端设置在锚固杆上,连接杆设置在相邻滑动杆两端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链条一端设置在连接环上,另一端连接索扣设置在滑动杆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索扣包括索扣环、启闭口、铰接点和连接头,连接头一端设置有索扣环和启闭口,其中启闭口通过铰接点铰接连接于连接头。

相较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遥控电机螺旋桨浮船和索扣滑动杆,可在岸边人工遥控实现临岸生态浮船沿河道岸边游走,扩大了单体生态浮船能净化修复的水域范围;而且通过螺旋桨的搅动和浮船的游走增加了水体含氧量,可以免去安装曝气系统,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液压升降杆可以调节沉水植物浮床的入水深度,提升生态浮岛的深层净水能力,保证沉水植物的采光与成活率。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太阳能板和蓄电池,能保证生态浮船电能自给自足,节能环保,而且太阳能板能遮风挡雨,给浮船内部设备和线路提供了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临岸生态浮船的示意图。

图2是临岸生态浮船的俯视图。

图3是多层滑动杆的布置图。

图4是索扣的示意图。

其中:1——水面;2——挺水植物浮床;3——挺水植物;4——浮船本体;5——耳板;6——不锈钢绳;7——沉水植物;8——沉水植物浮床;9——太阳能板;10——支撑杆;11——蓄电池;12——遥控电机;13——液压升降杆;14——螺旋桨;15——连接环;16——连接链条;17——索扣;18——河岸边坡;19——防撞层;20——滑动杆;21——连接杆;22——锚固杆;23——索扣环;24——启闭口;25——铰接点;26——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所述的临岸生态浮船:包括挺水植物浮床(2)、挺水植物(3)、浮船本体(4)、耳板(5)、不锈钢绳(6)、沉水植物(7)、沉水植物浮床(8)、太阳能板(9)、支撑杆(10)、蓄电池(11)、遥控电机(12)、液压升降杆(13)、螺旋桨(14)、连接环(15)、连接链条(16)、索扣(17)、防撞层(19)、滑动杆(20)、连接杆(21)和锚固杆(22)。

浮船本体(4)和挺水植物浮床(2)设置在河岸水面(1)上,沉水植物浮床(8)设置在浮船本体(4)下方,挺水植物浮床(2)置于浮船本体(4)的背岸处,浮船本体(4)和挺水植物浮床(2)之间通过不锈钢绳(6)连接,沉水植物浮床(8)通过液压升降杆(13)与浮船本体(4)连接,太阳能板(9)设置在浮船本体(4)上方,浮船本体(4)靠岸侧和河岸边坡(18)连接。

具体的,耳板(5)分别设置在挺水植物浮床(2)靠岸侧和浮船本体(4)背岸侧的水面(1)处,挺水植物浮床(2)和浮船本体(4)上的耳板(5)通过不锈钢绳(6)连接。

具体的,双船体结构的浮船本体(4)底部两边各安装两套液压升降杆(13),液压升降杆(13)底端安装固定沉水植物浮床(8),浮船本体(4)底部开孔安装两套液压升降杆(13),液压升降杆(13)朝下,液压升降杆(13)上端的液压泵部分卡固栓接在浮船底部,并做好防渗,再将液压升降杆(13)底端安装固定沉水植物浮床(8),液压升降杆(13)与遥控电机(11)连接好。

挺水植物(3)设置在挺水植物浮床(2)上,所述沉水植物(7)设置在沉水植物浮床(8)上。

具体的,在本方案中,太阳能板(9)呈三角屋顶形状置于浮船本体(4)上方。另,至少一根支撑杆(10)设置在浮船本体(4)和太阳能板(9)之间,支撑杆(10)两端分别与浮船本体(4)和太阳能板(9)使用螺栓连接。

浮船本体(4)靠岸侧设置有连接环(15)和防撞层(19),具体的,在浮船本体(4)的靠岸侧焊接安装连接环(15),并安装一层橡胶防撞层(19),具体的,采用防水胶在靠岸侧的浮船本体(4)上粘贴安装一层橡胶防撞层(19)

至少两锚固杆(22)间隔设在河岸边坡(18)上,滑动杆(20)两端设置在锚固杆(22)上,连接杆(21)设置在相邻滑动杆(20)两端之间。具体的,选择在单位长度河段的河岸边坡(18)相应位置打设锚固杆(22),将滑动杆(20)焊接安装在锚固杆(22)端部,然后在相邻滑动杆(20)间焊接安装连接杆(21),形成多层滑动杆(20)。

连接链条(16)一端设置在连接环(15)上,另一端连接索扣(17)设置在滑动杆(20)上,进而连接浮船本体(4)靠岸侧和河岸边坡(18)。

索扣(17)包括索扣环(23)、启闭口(24)、铰接点(25)和连接头(26),连接头(26)一端设置有索扣环(23)和启闭口(24),其中启闭口(24)通过铰接点(25)铰接连接于连接头(26)。且当启闭口(24)处于自然状态时,启闭口(24)和索扣环(23)的自由端相接,以形成一环状索扣空间,当启闭口(24)处于挤压状态时,启闭口(24)远离索扣环(23)的自由端。索扣(17)类似于钥匙扣的结构。

蓄电池(11)设置在浮船本体(4)内部的中心位置,遥控电机(12)设置在蓄电池(11)两侧,螺旋桨(14)设置在浮船本体(4)的头部下方,螺旋桨(14)与遥控电机(12)连接,太阳能板(9)与蓄电池(11)连接好。蓄电池(11)和遥控电机(12)电线连接,蓄电池(11)提供给遥控电机(12)电能。

浮船本体(4)为双船体结构,浮船本体(4)为倒置的凹字结构。挺水植物浮床(2)、沉水植物浮床(8)采用pe材料制作形成的薄型浮箱制备得到。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临岸生态浮船,置于河岸水面(1)上,河岸水面(1)置于河岸边坡(18)边,挺水植物浮床(2)设置在河岸水面(1)上,沉水植物浮床(8)设置在浮船本体(4)下方,其特征在于,包括:

浮船本体(4),太阳能板(9);

挺水植物浮床(2)置于浮船本体(4)的背岸处,浮船本体(4)和挺水植物浮床(2)之间通过不锈钢绳(6)连接,沉水植物浮床(8)通过液压升降杆(13)与浮船本体(4)连接,太阳能板(9)设置在浮船本体(4)上方,浮船本体(4)靠岸侧和河岸边坡(1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岸生态浮船,其特征在于,耳板(5)分别设置在挺水植物浮床(2)靠岸侧和浮船本体(4)背岸侧的水面(1)处,挺水植物浮床(2)和浮船本体(4)上的耳板(5)通过不锈钢绳(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岸生态浮船,其特征在于,浮船本体(4)为双船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临岸生态浮船,其特征在于,双船体结构的浮船本体(4)底部两边各安装两套液压升降杆(13),液压升降杆(13)底端安装固定沉水植物浮床(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岸生态浮船,其特征在于,太阳能板(9)呈三角屋顶形状置于浮船本体(4)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岸生态浮船,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根支撑杆(10)设置在浮船本体(4)和太阳能板(9)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岸生态浮船,其特征在于,浮船本体(4)靠岸侧设置有连接环(15)和防撞层(1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临岸生态浮船,其特征在于,至少两锚固杆(22)间隔设在河岸边坡(18)上,滑动杆(20)两端设置在锚固杆(22)上,连接杆(21)设置在相邻滑动杆(20)两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临岸生态浮船,其特征在于,连接链条(16)一端设置在连接环(15)上,另一端连接索扣(17)设置在滑动杆(2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岸生态浮船,其特征在于,索扣(17)包括索扣环(23)、启闭口(24)、铰接点(25)和连接头(26),连接头(26)一端设置有索扣环(23)和启闭口(24),其中启闭口(24)通过铰接点(25)铰接连接于连接头(2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临岸生态浮船,它主要由浮船本体、遥控电机、螺旋桨、太阳能板、蓄电池、挺水植物浮床、可升降沉水植物浮床、岸边多层滑动杆、连接链条等组成的。浮船本体是双船体结构,船体的靠岸侧设有连接环和防撞层,背岸侧连接着挺水植物浮床,可升降沉水植物浮床设置在浮船下方;浮船根据水位高低,通过连接链条与岸边多层滑动杆相连,即可在岸边人工遥控实现临岸生态浮船沿河道岸边游走和沉水植物的入水深度调整。

技术研发人员:齐昌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江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22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5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