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物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10-02  7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物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但现有的污水物化处理装置,不能沉淀的更加均匀,不能拆卸和安装滤板,不具有吸附功能,功能较为单一,使用起来较为麻烦。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污水物化处理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物化处理装置,解决了不能沉淀的更加均匀,不能拆卸和安装滤板,不具有吸附功能,功能较为单一,使用起来较为麻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水物化处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沉淀腔,且沉淀腔的上方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沉淀腔的上方设置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下方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两侧均设置有螺丝,所述连接块的下方设置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两侧均设置有螺旋桨,所述箱体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水管,且第一水泵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的下方设置有分离腔,且分离腔的内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内侧设置第一卡块,同时第一卡块与滤网配合安装,所述分离腔的下方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且第一滑槽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滑块,同时第一滑块与收纳盒配合安装,所述分离腔的下方设置有第三水管,且第三水管的一侧设置有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内部均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所述蓄水箱的上方设置有第四水管,且第四水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一侧设置有第五水管,且第五水管的下方设置有消毒腔,所述消毒腔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卡槽,且第二卡槽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的外侧设置有置药箱,所述消毒腔的下方设置有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与螺丝螺纹连接,且螺丝以连接块中轴线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管关于第二水管中轴线对称,且第二水管的长度小于第一水管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一卡块卡合连接,且第一卡槽的内侧和第一卡块的外侧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收纳盒通过第一滑槽与分离腔构成滑动结构,且收纳盒的尺寸小于分离腔的尺寸。

优选的,所述活性炭吸附层在蓄水箱的内侧呈等间距分布,且活性炭吸附层的长度与蓄水箱的长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第二卡槽与第二卡块卡合连接,且第二卡槽的内侧和第二卡块的外侧活动连接。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水物化处理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连接杆和螺旋桨,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连接杆导致螺旋桨旋转,从而使沉淀腔内部的污水沉淀的更加均匀,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一卡块,根据使用时的需求,在滤网需要拆卸或者安装的时候,通过第一卡槽和第一卡块,将滤网进行拆卸和安装,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蓄水箱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使得水中的杂质被活性炭吸附层进一步的吸附,使污水被更好的净化,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水物化处理装置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侧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第二卡槽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a1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箱体;2、沉淀腔;3、进料口;4、驱动电机;5、连接块;6、螺丝;7、连接杆;8、螺旋桨;9、第一水泵;10、第一水管;11、第二水管;12、分离腔;13、第一卡槽;14、第一卡块;15、滤网;16、第一滑槽;17、第一滑块;18、收纳盒;19、第三水管;20、蓄水箱;21、活性炭吸附层;22、第四水管;23、第二水泵;24、第五水管;25、消毒腔;26、第二卡槽;27、第二卡块;28、置药箱;29、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水物化处理装置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侧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第二卡槽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a1部放大结构示意图。一种污水物化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沉淀腔2,且沉淀腔2的上方设置有进料口3,沉淀腔2的上方设置有驱动电机4,且驱动电机4的下方设置有连接块5,连接块5的两侧均设置有螺丝6,连接块5的下方设置有连接杆7,且连接杆7的两侧均设置有螺旋桨8,箱体1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水泵9,第一水泵9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水管10,且第一水泵9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水管11,第二水管11的下方设置有分离腔12,且分离腔12的内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一卡槽13,第一卡槽13的内侧设置第一卡块14,同时第一卡块14与滤网15配合安装,分离腔12的下方均开设有第一滑槽16,且第一滑槽16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滑块17,同时第一滑块17与收纳盒18配合安装,分离腔12的下方设置有第三水管19,且第三水管19的一侧设置有蓄水箱20,蓄水箱20的内部均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21,蓄水箱20的上方设置有第四水管22,且第四水管2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水泵23,第二水泵23的一侧设置有第五水管24,且第五水管24的下方设置有消毒腔25,消毒腔25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卡槽26,且第二卡槽26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卡块27,第二卡块27的外侧设置有置药箱28,消毒腔25的下方设置有出水口29。

连接块5与螺丝6螺纹连接,且螺丝6以连接块5中轴线对称设置,通过设置有螺丝6可以对连接块5进行拆卸和安装,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第一水管10关于第二水管11中轴线对称,且第二水管11的长度小于第一水管10的长度,通过设置有第一水管10和第二水管11从而方便通过第一水泵9将第一水管10内部的污水运输到第二水管11的内部,从而导出到分离腔12。

第一卡槽13与第一卡块14卡合连接,且第一卡槽13的内侧和第一卡块14的外侧活动连接,通过设置有第一卡槽13和第一卡块14,从而方便对滤网15进行安装和拆卸,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收纳盒18通过第一滑槽16与分离腔12构成滑动结构,且收纳盒18的尺寸小于分离腔12的尺寸,通过设置有第一滑槽16和第一滑块17,从而方便对收纳盒18进行抽出,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活性炭吸附层21在蓄水箱20的内侧呈等间距分布,且活性炭吸附层21的长度与蓄水箱20的长度相等,通过在蓄水箱20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21,从而会将污水中杂质进一步过滤。

第二卡槽26与第二卡块27卡合连接,且第二卡槽26的内侧和第二卡块27的外侧活动连接,通过设置有第二卡槽26和第二卡块27,从而方便置药箱28进行拆卸或者安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水物化处理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将污水物化处理装置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将需要被处理污水放入进料口3,污水会进入沉淀腔2,再连接外部电源,打开驱动电机4的开关,此时驱动电机4开始运转,通过驱动电机4带动连接杆7导致螺旋桨8开始旋转,从而使沉淀腔2的内部的污水沉淀的更加均,再连接外部电源,打开第一水泵9的开关,此时第一水泵9开始运转,通过第一水管10将沉淀腔2内部的废水导入分离腔12,分离腔12内部的滤网15可以有效的过滤掉污水中的杂质,杂质在收纳盒18内部,收纳盒18通过第一滑槽16和第一滑块17进行滑动抽出清洗,当滤网15需要更换清洗时,第一卡槽13和第一卡块14进行拆卸或者安装滤网15,分离腔12内部的污水通过第三水管19进入蓄水箱20,蓄水箱20内部的活性炭吸附层21会将污水中杂质进一步过滤,再连接外部电源,打开第二水泵23的开关,此时第二水泵23开始运转,通过第四水管22将蓄水池里的水抽出,再由第五水管24倒入置消毒腔25,最后通过在置药箱28放入药物,最后通过出水口29将水导出,这样就完成了一种污水物化处理装置的使用过程,驱动电机4的型号为wl-37rs528,第一水泵9的型号为pw-175eah,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的电性技术均为现有技术。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水物化处理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连接杆7和螺旋桨8,通过驱动电机4带动连接杆7导致螺旋桨8旋转,从而使沉淀腔2内部的污水沉淀的更加均匀,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第一卡槽13和第一卡块14,根据使用时的需求,在滤网15需要拆卸或者安装的时候,通过第一卡槽13和第一卡块14,将滤网15进行拆卸和安装,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蓄水箱20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21,使得水中的杂质被活性炭吸附层21进一步的吸附,使污水被更好的净化,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污水物化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沉淀腔(2),且沉淀腔(2)的上方设置有进料口(3),所述沉淀腔(2)的上方设置有驱动电机(4),且驱动电机(4)的下方设置有连接块(5),所述连接块(5)的两侧均设置有螺丝(6),所述连接块(5)的下方设置有连接杆(7),且连接杆(7)的两侧均设置有螺旋桨(8),所述箱体(1)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水泵(9),所述第一水泵(9)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水管(10),且第一水泵(9)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水管(11),所述第二水管(11)的下方设置有分离腔(12),且分离腔(12)的内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一卡槽(13),所述第一卡槽(13)的内侧设置第一卡块(14),同时第一卡块(14)与滤网(15)配合安装,所述分离腔(12)的下方均开设有第一滑槽(16),且第一滑槽(16)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滑块(17),同时第一滑块(17)与收纳盒(18)配合安装,所述分离腔(12)的下方设置有第三水管(19),且第三水管(19)的一侧设置有蓄水箱(20),所述蓄水箱(20)的内部均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21),所述蓄水箱(20)的上方设置有第四水管(22),且第四水管(2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水泵(23),所述第二水泵(23)的一侧设置有第五水管(24),且第五水管(24)的下方设置有消毒腔(25),所述消毒腔(25)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卡槽(26),且第二卡槽(26)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卡块(27),所述第二卡块(27)的外侧设置有置药箱(28),所述消毒腔(25)的下方设置有出水口(2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物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5)与螺丝(6)螺纹连接,且螺丝(6)以连接块(5)中轴线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物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10)关于第二水管(11)中轴线对称,且第二水管(11)的长度小于第一水管(10)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物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13)与第一卡块(14)卡合连接,且第一卡槽(13)的内侧和第一卡块(14)的外侧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物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盒(18)通过第一滑槽(16)与分离腔(12)构成滑动结构,且收纳盒(18)的尺寸小于分离腔(12)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物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吸附层(21)在蓄水箱(20)的内侧呈等间距分布,且活性炭吸附层(21)的长度与蓄水箱(20)的长度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物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槽(26)与第二卡块(27)卡合连接,且第二卡槽(26)的内侧和第二卡块(27)的外侧活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物化处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沉淀腔,且沉淀腔的上方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沉淀腔的上方设置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下方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两侧均设置有螺丝,所述连接块的下方设置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两侧均设置有螺旋桨,所述箱体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水管,且第一水泵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的下方设置有分离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一卡块,根据使用时的需求,在滤网需要拆卸或者安装的时候,通过第一卡槽和第一卡块,将滤网进行拆卸和安装,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陈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海利特橡塑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0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5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