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10-06  65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乡镇与广大农村的生活污水大量增加,但由于传统的污水处理设备大多存在噪声大、能耗高、占地面积大以及成本相对高等缺点,且现如今的乡镇与农村大多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经济落后,其所排放的生活污水量大面广且分散,容易造成铺设排污管网投资大,无法像城市一般建造大型生活污水处理厂等较大构筑物以对生活污水进行直接处理,继而导致乡镇与农村基本上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方式为直接排放,对自然水体造成极大危害,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解决了目前乡镇与农村因无法像城市一般建造大型生活污水处理厂等较大构筑物而导致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进而对自然水体造成极大危害,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拆卸的顶针油缸结构,包括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置于所述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内部的流化床悬浮填料3与曝气导流筒4、斜管沉淀池主体6、置于所述斜管沉淀池主体6内部的斜管蜂窝填料5、设备间主体9、置于所述设备间主体9内部的带自动监控系统的电气控制柜7与鼓风机8、置于所述斜管沉淀池主体6上侧端的上清液排放口10、置于所述斜管沉淀池主体6下侧端的污泥排放口11、收集槽12、用于输送压缩空气的第一管道13与连接于所述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底部的用于输送污水的第二管道14;其中,所述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所述斜管沉淀池主体6与所述设备间主体9独立存在,所述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通过所述收集槽12与所述斜管沉淀池主体6连接,所述鼓风机8通过所述第一管道13连接于所述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的底部。

优选,所述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的内部设有填料分离区隔板2、填料分离区15、填料下降区16与填料上升区17;其中,所述填料分离区隔板2置于所述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的上端两内侧上,所述填料分离区15置于所述填料分离区隔板2之间,所述填料下降区16置于所述曝气导流筒4与所述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的两内侧之间,所述填料上升区17置于所述曝气导流筒4的开口方向上。

优选,所述填料分离区隔板2与所述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上端两内侧之间设有用于将污水向上溢流至所述斜管沉淀池主体6的溢流通道20。

优选,所述流化床悬浮填料3呈流化状态于所述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中自由悬浮流动。

优选,所述填料下降区16内至少包括用于将污水中难溶解有机物转化为可溶解性有机物的兼氧微生物,所述流化床悬浮填料3用作为所述兼氧微生物的细菌载体。

优选,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进一步包括好氧生物膜池18,所述好氧生物膜池18通过所述收集槽12分别连接所述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与所述斜管沉淀池主体6,所述好氧生物膜池18内至少包括用于降解去除污水中的各种有机物质的好氧微生物。

优选,所述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进一步包括污泥硝化池19,所述污泥硝化池19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管道14连接所述污泥排放口11,所述污泥硝化池19内部设有用于将有机污泥及有机成分转化为甲烷的兼性微生物和专性厌氧微生物。

优选,所述污泥硝化池19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管道14连接所述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的底部,以将经所述兼性微生物与所述专性厌氧微生物处理过后的污水输送至所述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内部进行再次处理。

优选,所述带自动监控系统的电气控制柜7内设有用于将设备的数据情况实时发送给用户的电脑或手机进行沟通连接gprs远程监控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解决了目前乡镇与农村因无法像城市一般建造大型生活污水处理厂等较大构筑物而导致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进而对自然水体造成极大危害,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数字标识对应的部件名称分别如下:

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填料分离区隔板2;流化床悬浮填料3;曝气导流筒4;斜管蜂窝填料5;斜管沉淀池主体6;带自动监控系统的电气控制柜7;鼓风机8;设备间主体9;上清液排放口10;污泥排放口11;收集槽12;第一管道13;第二管道14;填料分离区15;填料下降区16;填料上升区17;好氧生物膜池18;污泥硝化池19;溢流通道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示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包括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置于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内部的流化床悬浮填料3与曝气导流筒4、斜管沉淀池主体6、置于斜管沉淀池主体6内部的斜管蜂窝填料5、设备间主体9、置于设备间主体9内部的带自动监控系统的电气控制柜7与鼓风机8、置于斜管沉淀池主体6上侧端的上清液排放口10、置于斜管沉淀池主体6下侧端的污泥排放口11、收集槽12、用于输送压缩空气的第一管道13与连接于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底部的用于输送污水的第二管道14;其中,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斜管沉淀池主体6与设备间主体9独立存在,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通过收集槽12与斜管沉淀池主体6连接,鼓风机8通过第一管道13连接于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的底部。

优选,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的内部设有填料分离区隔板2、填料分离区15、填料下降区16与填料上升区17;其中,填料分离区隔板2置于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的上端两内侧上,填料分离区15置于填料分离区隔板2之间,填料下降区16置于曝气导流筒4与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的两内侧之间,填料上升区17置于曝气导流筒4的开口方向上。

优选,生活污水提升泵可通过第二管道14直接将污水提升至三相流化床主罐体底部,而鼓风机8输送过来的压缩空气与污水一起从底部进入三相流化床主罐体底部,并在压缩空气的剧烈搅动下,从曝气导流筒4进入填料上升区17,而在填料分离区15及填料分离区隔板2的作用下,流化床悬浮填料3进入填料分离区15,而污水向上流入收集槽12以进入斜管沉淀池主体6内,经过斜管沉淀池主体6内的斜管蜂窝填料5沉淀处理后的上清液可自流至上清液排放口10,而斜管沉淀池主体6底部的污泥可通过污泥排放口11定期排除至污泥池;

以及,鼓风机8可为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内部增加适量溶解氧,以使污水能在在压缩空气的剧烈搅动提升下,以气提原理进行自循环,从而周而复始的工作,无需外加动力,进而使得设备操作更加智能与全自动化,有利于有效的减低污水处理成本。

可见,实施图1所描述的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解决了目前乡镇与农村因无法像城市一般建造大型生活污水处理厂等较大构筑物而导致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进而对自然水体造成极大危害,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此外,实施图1所描述的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通过采用分离式立体安装的方式,具有着造价更低、占地面积更小、安装灵活方便以及操作简单等优势。

此外,实施图1所描述的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通过采用全自动化进行运行,可无需配套污泥脱水设备,具有运行成本低、处理污水效果好且便于自动化管理与污泥产量少的优势。

此外,实施图1所描述的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出水水质优质稳定,基本无剩余污泥产生,占地面积小,不受设置场合限制,此外,还可去除氨氮及难降解有机物,操作管理方便,易于实现自动控制,易于从传统装置进行改造。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图2是一种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其中,图2所示的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是由图1所示的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进行优化得到的。

与图1所示的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相比较,图2所示的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还包括好氧生物膜池18、污泥硝化池19与溢流通道20。

优选,填料分离区隔板2与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上端两内侧之间设有用于将污水向上溢流至斜管沉淀池主体6的溢流通道20。

优选,流化床悬浮填料3呈流化状态于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中自由悬浮流动。

优选,填料下降区16内至少包括用于将污水中难溶解有机物转化为可溶解性有机物的兼氧微生物,流化床悬浮填料3用作为兼氧微生物的细菌载体。

优选,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进一步包括好氧生物膜池18,好氧生物膜池18通过收集槽12分别连接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与斜管沉淀池主体6,好氧生物膜池18内至少包括用于降解去除污水中的各种有机物质的好氧微生物。

优选,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进一步包括污泥硝化池19,污泥硝化池19的一端通过第二管道14连接污泥排放口11,污泥硝化池19内部设有用于将有机污泥及有机成分转化为甲烷的兼性微生物和专性厌氧微生物。

优选,污泥硝化池19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管道14连接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的底部,以将经兼性微生物与专性厌氧微生物处理过后的污水输送至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内部进行再次处理。

优选,带自动监控系统的电气控制柜7内设有用于将设备的数据情况实时发送给用户的电脑或手机进行沟通连接gprs远程监控系统。

优选,生活污水提升泵可通过第二管道14直接将污水提升至三相流化床主罐体底部,而鼓风机8输送过来的压缩空气与污水一起从底部进入三相流化床主罐体底部,并在压缩空气的剧烈搅动下,流化床悬浮填料3可沿着曝气导流筒4在填料上升区17上升至填料分离区15;

以及,在填料分离区15的填料分离区隔板2的分隔作用和压缩空气的动力推动下,流化床悬浮填料3进入填料下降区16,多余的空气可从填料分离区15溢出;

以及,在填料下降区16处理好的污水可通过溢流通道20向上溢流至斜管沉淀池主体6,而流化床悬浮填料3在重力作用下,可下降到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底部,从而周而复始的工作,并依靠气提原理进行自循环,无需外加动力;其中,在污水处理中,生物处理是最常用的技术,气液固三相流化床由于其处理效率高、高径比大、设备紧凑、便于实现连续化生产等特点,被用于好氧生物法污水处理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及,在填料下降区16内的流化床悬浮填料3作为细菌载体,在缺氧环境下,可靠兼氧微生物将污水中难溶解有机物转化为可溶解性有机物,将大分子有机物水解成小分子有机物,以利于好氧生物膜池18进一步氧化分解,同时通过回流的硝化氮在硝化菌的作用下,可进行部分硝化和反硝化,去除氨氮;

以及,在曝气导流筒4内的填料上升区17的好氧环境下,可进行内部曝气,并通过利用气水剧烈搅动的流化床悬浮填料3;其中,流化床悬浮填料3在好氧环境内呈流化状态,使固生物膜、液污水、气空气三相之间得到充分接触,颗粒之间剧烈碰撞,生物膜表面不断更新,微生物处于生长旺盛阶段;

以及,流化床悬浮填料3在水中自由悬浮流动,可对水中气泡作多层次切割,更相对的增加了曝气效果;其中,该技术能使床内保持高浓度的生物量,传质效率极高,从而使废水的基质降解速度快,水力停留时间短,运转负荷比一般活性污泥法高10~20倍,耐受冲击负荷能力强;

以及,三相流化床设备作为本污水处理的核心部分之一,在较高的有机负荷下,可通过附着于流化床悬浮填料3上的大量不同种属的微生物群落共同参与下的生化降解和吸附作用,去除污水中的各种有机物质,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大幅度降低;其中,流化床悬浮填料3具有比表面积大,使用寿命长,易挂膜耐腐蚀不结团堵塞;

以及,在经三相流化床处理后的污水可通过收集槽12或第二管道14自流至斜管沉淀池主体6,而经过斜管沉淀池主体6的斜管蜂窝填料5加速沉淀处理后的上清液可通过上清液排放口10自流达标排放,而经过斜管沉淀池主体6的斜管蜂窝填料5加速沉淀处理后的下部污泥可通过污泥排放口11定期排放至污泥硝化池19从而再次进入三相流化床处理;

以及,带自动监控系统的电气控制柜7通过采用gprs远程监控系统,设备的故障、数据情况可以实时与用户的电脑或手机进行沟通连接,可以在设备发生故障的时候,及时提醒操作人员,操作人员无需现场值班,以实现现场无人操作,能够使得设备操作更加智能与全自动化,有利于有效的减低污水处理成本。

可见,实施图2所描述的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解决了目前乡镇与农村因无法像城市一般建造大型生活污水处理厂等较大构筑物而导致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进而对自然水体造成极大危害,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此外,实施图2所描述的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本设备无设备间,设备采用一体化设备结构,占地面积小,设备基础无需特别处理,摆放灵活,可适应多种特殊地形。

此外,实施图2所描述的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设备内部通过采用立体化设备结构,占地面积更小,摆放灵活,可适应多种特殊地形。

此外,实施图2所描述的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通过采用三相流化床结构工艺,能够使得污水布水搅拌更加均匀,以增加设备的污水处理效率。

此外,实施图2所描述的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通过采用气提内循环模式,无需外加动力,能够有效的降低运行成本。

此外,实施图2所描述的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设备采用远程gprs监控,可以在设备发生故障的时候,及时提醒操作人员,操作人员无需现场值班,以实现现场无人操作,能够使得设备操作更加智能与全自动化,有利于有效的减低污水处理成本。

此外,实施图2所描述的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设备运行基本无污泥产生,能够不需要配套污泥脱水设备,降低了投资成本。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置于所述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内部的流化床悬浮填料(3)与曝气导流筒(4)、斜管沉淀池主体(6)、置于所述斜管沉淀池主体(6)内部的斜管蜂窝填料(5)、设备间主体(9)、置于所述设备间主体(9)内部的带自动监控系统的电气控制柜(7)与鼓风机(8)、置于所述斜管沉淀池主体(6)上侧端的上清液排放口(10)、置于所述斜管沉淀池主体(6)下侧端的污泥排放口(11)、收集槽(12)、用于输送压缩空气的第一管道(13)与连接于所述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底部的用于输送污水的第二管道(14);其中,所述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所述斜管沉淀池主体(6)与所述设备间主体(9)独立存在,所述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通过所述收集槽(12)与所述斜管沉淀池主体(6)连接,所述鼓风机(8)通过所述第一管道(13)连接于所述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的内部设有填料分离区隔板(2)、填料分离区(15)、填料下降区(16)与填料上升区(17);其中,所述填料分离区隔板(2)置于所述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的上端两内侧上,所述填料分离区(15)置于所述填料分离区隔板(2)之间,所述填料下降区(16)置于所述曝气导流筒(4)与所述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的两内侧之间,所述填料上升区(17)置于所述曝气导流筒(4)的开口方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分离区隔板(2)与所述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上端两内侧之间设有用于将污水向上溢流至所述斜管沉淀池主体(6)的溢流通道(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化床悬浮填料(3)呈流化状态于所述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中自由悬浮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填料下降区(16)内至少包括用于将污水中难溶解有机物转化为可溶解性有机物的兼氧微生物,所述流化床悬浮填料(3)用作为所述兼氧微生物的细菌载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其特征在于:

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进一步包括好氧生物膜池(18),所述好氧生物膜池(18)通过所述收集槽(12)分别连接所述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与所述斜管沉淀池主体(6),所述好氧生物膜池(18)内至少包括用于降解去除污水中的各种有机物质的好氧微生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进一步包括污泥硝化池(19),所述污泥硝化池(19)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管道(14)连接所述污泥排放口(11),所述污泥硝化池(19)内部设有用于将有机污泥及有机成分转化为甲烷的兼性微生物和专性厌氧微生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污泥硝化池(19)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管道(14)连接所述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的底部,以将经所述兼性微生物与所述专性厌氧微生物处理过后的污水输送至所述三相流化床主罐体(1)内部进行再次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自动监控系统的电气控制柜(7)内设有用于将设备的数据情况实时发送给用户的电脑或手机进行沟通连接gprs远程监控系统。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包括置于三相流化床主罐体内部的流化床悬浮填料与曝气导流筒、置于斜管沉淀池主体内部的斜管蜂窝填料、置于设备间主体内部的带自动监控系统的电气控制柜与鼓风机、置于斜管沉淀池主体上侧端的上清液排放口、置于斜管沉淀池主体下侧端的污泥排放口、用于输送压缩空气的第一管道与连接于三相流化床主罐体底部的用于输送污水的第二管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相流化床设备,解决了目前乡镇与农村因无法像城市一般建造大型生活污水处理厂等较大构筑物而导致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进而对自然水体造成极大危害,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英;唐勇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博才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17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5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