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块组件及冲击式制砂整形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10-09  62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砂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耐磨块组件及冲击式制砂整形机。



背景技术:

冲击式制砂整形机的主要结构有上盖分部、叶轮总成、主轴总成、机架分部、下机体分部、上机体分部、传动分部、升降总成等。

hvi系列冲击式制砂、整形机是利用高速运转的物料相互自行破碎以及物料之间摩擦而粉碎。hvi系列冲击式制砂、整形机不仅能够碎石,而且可以对石子进行整形。

根据物料的进料方式,hvi系列冲击式制砂、整形机的进料形式可以分为完全中心进料和中心进料伴随瀑落进料;根据物料的抗压强度、磨蚀性,hvi系列冲击式制砂、整形机的工作形式可分为“石打石”和“石打铁”两种破碎形式。所以hvi系列冲击式制砂、整形机的工作形式分为四种:中心进料伴随瀑落的“石打石”和“石打铁”,完全中心进料“石打石”和“石打铁”。

中心进料伴随瀑落料“石打石”工作原理物料经过上盖分部进入破碎机,落到吊盘分部上,由吊盘中间进入高速旋转的叶轮总成,在叶轮中被迅速加速,然后高速从叶轮流道内抛射出去,首先同进料斗四周落下的另一部分物料冲击破碎,然后一起冲击到上机体分部的物料衬层上,被反弹后斜向上冲击到破碎腔环座顶部,改变方向向下运动,而从叶轮流道发射出去的物料形成连续的料幕,这样,一块物料在破碎腔受到多次撞击、摩擦和研磨作用而破碎。破碎后的物料在重力作用下离开破碎腔进入下机体分部卸料斗中卸料。上机体分部中形成料衬层,保护机壳不被冲击磨损。其特征为物料在加速时靠叶轮加速,大约半数颗粒在叶轮内获得能量射出后与瀑落物料和衬层发生冲击、摩擦或物料与物料作高速撞击而破碎,这种方式即为“石打石”。

中心进料伴随瀑落料“石打铁”工作原理与中心进料伴随瀑落料“石打石”相同。所不同的是“石打石”时破碎腔中无周护板,物料在其周围形成衬层,物料冲击到衬层上破碎;而“石打铁”是破碎腔中安装周护板,物料直接冲击到周护板上而破碎。

完全中心给料“石打石”工作原理与中心进料伴随瀑落料“石打石”原理相同。不同的是完全中心给料时,物料全部从进料口直接落入吊盘中,经吊盘中间直接进入叶轮中。

完全中心给料“石打铁”工作原理与中心给料伴随瀑落料“石打铁”相同,而进料方式为完全中心给料。

现有技术中的耐磨块组件如图1-图2所示,存在如下缺点:

1、耐磨块组件位于上轮板和下轮板之间,因无法完全密封,耐磨块组件与上轮板和下轮板之间存在间隙。砂料粒度小,因此可从耐磨块组件与上轮板和下轮板之间的间隙过料冲刷,从而导致加快了耐磨块组件端面与上轮板和下轮板的磨损。当磨损到一定时候,开始冲刷耐磨块固定板,会导致加快叶轮主体损坏。

2、耐磨块组件的竖直端面与叶轮主体的轴截面几乎平行,因此当物料冲击时,会直接正面冲击耐磨块,也加大了耐磨块的磨损。

3、耐磨块组件包括多块矩形耐磨块,每个耐磨块之间的结合面与叶轮主体的轴垂直,在转动时可能出现结合不紧密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磨块组件及冲击式制砂整形机,以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至少之一。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磨块组件,包括叶轮主体和耐磨块组件,所述叶轮主体包固定连接的上轮板和下轮板,所述上轮板和下轮板周向均匀开设有配合使用的安装槽,所述对应的上轮板和下轮板的安装槽内压接插入耐磨块组件的顶端和底端并固定连接在叶轮主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耐磨块组件的竖直端面与叶轮主体的轴截面成倾斜夹角,耐磨块组件倾斜方向与叶轮主体转动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倾斜夹角为12°-18°。

进一步的,所述耐磨块组件包括上耐磨块、下耐磨块和固定板,所述上耐磨块和下耐磨块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上耐磨块与下耐磨块的结合面为倾斜向下的平面。

一种冲击式制砂整形机,所述叶轮主体上安装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耐磨块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上轮板和下轮板周向均匀开设有配合使用的安装槽,所述对应的上轮板和下轮板的安装槽内压接插入耐磨块组件的顶端和底端并固定连接在叶轮主体上。耐磨块组件与上轮板和下轮板之间不间隙,因此从而避免了砂料从耐磨块组件与上轮板和下轮板之间的间隙过料冲刷,进一步避免了砂料磨损固定板,更好的保护叶轮主体,与现有技术中耐磨块组件对比延长了叶轮主体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的耐磨块组件的竖直端面与叶轮主体的轴截面成倾斜夹角,耐磨块组件倾斜方向与叶轮主体转动方向相反,因此转动时能减少与砂粒的摩擦力和冲击力,能进一步增加耐磨块组件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的上耐磨块与下耐磨块的结合面为倾斜向下的平面,因此能增加结合面面积从而增加摩擦力,防止在转动时出现上耐磨块与下耐磨块出现结合不紧密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冲击式制砂整形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竖直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局部水平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护圈,2-轮毂,3-锥套,4-下轮板,5-分料锥,6-叶轮护口圈,7-上流料板,8-导料板,9-叶轮主体,10-下流料板,11-抛料头,12-耐磨块组件,1201-上耐磨块,1202-下耐磨块,1203-固定板,13-上轮板,14-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以下结合图3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耐磨块组件,包括叶轮主体9和耐磨块组件12,叶轮主体9包固定连接的上轮板13和下轮板4,上轮板13和下轮板4周向均匀开设有配合使用的安装槽14,对应的上轮板13和下轮板4的安装槽14内压接插入耐磨块组件12的顶端和底端并固定连接在叶轮主体9上。

耐磨块组件12的竖直端面与叶轮主体9的轴截面成倾斜夹角,倾斜夹角为12°-18°,耐磨块组件12倾斜方向与叶轮主体9转动方向相反。

耐磨块组件12包括上耐磨块1201、下耐磨块1202和固定板1203,所述上耐磨块1201和下耐磨块1202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固定板1203上。上耐磨块1201与下耐磨块1202的结合面为倾斜向下的平面。

一种冲击式制砂整形机,包括护圈1、轮毂2、锥套3、分料锥5、叶轮护口圈6、上流料板7、下流料板10,导料板8、抛料头11和叶轮主体9,叶轮主体9的安装槽内安装有上述的耐磨块组件1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耐磨块组件,包括叶轮主体和耐磨块组件,所述叶轮主体包固定连接的上轮板和下轮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轮板和下轮板周向均匀开设有配合使用的安装槽,所述对应的上轮板和下轮板的安装槽内压接插入耐磨块组件的顶端和底端并固定连接在叶轮主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块组件的竖直端面与叶轮主体的轴截面成倾斜夹角,耐磨块组件倾斜方向与叶轮主体转动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磨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夹角为12°-18°。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耐磨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块组件包括上耐磨块、下耐磨块和固定板,所述上耐磨块和下耐磨块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耐磨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耐磨块与下耐磨块的结合面为倾斜向下的平面。

6.一种冲击式制砂整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主体上安装有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耐磨块组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磨块组件,包括叶轮主体和耐磨块组件,所述叶轮主体包固定连接的上轮板和下轮板,所述上轮板和下轮板周向均匀开设有配合使用的安装槽,所述对应的上轮板和下轮板的安装槽内压接插入耐磨块组件的顶端和底端并固定连接在叶轮主体上。耐磨块组件位于上轮板和下轮板之间,因无法完全密封,耐磨块组件与上轮板和下轮板之间存在间隙。砂料粒度小,因此可从耐磨块组件与上轮板和下轮板之间的间隙过料冲刷,从而导致加快了耐磨块组件端面与上轮板和下轮板的磨损。当磨损到一定时候,开始冲刷耐磨块固定板,会导致加快叶轮主体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郭绍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红星矿山机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05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5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