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流检测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10-09  70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流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流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电流检测电路是用于检测电路中的电流的电路,现有的电流检测电路中,大多存在元器件较多,电路不够精简的情况,造成电路繁杂,成本较高。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流检测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隔离光耦芯片和放大器芯片,所述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均为稳压二极管,所述隔离光耦芯片的型号为qcpl-7847,所述隔离光耦芯片包括8个引脚,所述隔离光耦芯片的第一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第六电容的一端、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up+端电性连接,所述隔离光耦芯片的第二引脚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第五电容的一端电性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u端电性连接,所述隔离光耦芯片的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六电容的另一端、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第五电容的另一端、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均与uo端电性连接,所述隔离光耦芯片的第五引脚与gnd端电性连接,所述隔离光耦芯片的第六引脚与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隔离光耦芯片的第七引脚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隔离光耦芯片的第八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vcc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gnd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第七电容的一端、第六电阻的一端、放大器芯片的同相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七电容的另一端均与gnd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放大器芯片的反相输入端、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一电阻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放大器芯片的正电源端分别与+15v端、第三电容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gnd端电性连接,所述放大器的负电源端分别与所述第八电容的一端、-15v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八电容的另一端与gnd端电性连接,所述放大器芯片的输出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均与iu端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放大器芯片的型号为tl082i。

进一步地,所述第七电阻为合金电阻。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电路简洁,使用的元器件较少,有助于精简电路以及降低成本;通过线性隔离光耦隔离后再通过放大器进行放大,使得检测结果准确且方便检测较小的电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一二极管z1、第二二极管z2、隔离光耦芯片u1和放大器芯片u2a。所述放大器芯片u2a的型号为tl082i,所述第七电阻r7为合金电阻,用于检测电流,所述第一二极管z1和第二二极管z2均为稳压二极管,所述隔离光耦芯片u1为线性隔离光耦,型号为qcpl-7847。所述隔离光耦芯片u1包括8个引脚,所述隔离光耦芯片u1的第一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六电容c6的一端、第二二极管z2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up+端电性连接,所述隔离光耦芯片u1的第二引脚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一二极管z1的负极、第五电容c5的一端电性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七电阻r7的一端、u端电性连接,所述隔离光耦芯片u1的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第一二极管z1的正极、第二二极管z2的正极、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均与uo端电性连接,所述隔离光耦芯片u1的第五引脚与gnd端电性连接,所述隔离光耦芯片u1的第六引脚与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隔离光耦芯片u1的第七引脚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隔离光耦芯片u1的第八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vcc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与gnd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七电容c7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放大器芯片u2a的同相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和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均与gnd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放大器芯片u2a的反相输入端、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一电阻r1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放大器芯片u2a的正电源端分别与+15v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与gnd端电性连接,所述放大器的负电源端分别与所述第八电容c8的一端、-15v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与gnd端电性连接,所述放大器芯片u2a的输出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均与iu端电性连接。

请继续参阅图1,本方案用于检测交流电的电路,所述第七电阻r7的两端分别与需要检测的电路两端电性连接,当有电流流经所述第七电阻r7时,所述第七电阻r7两端的压降升高,通过所述隔离光耦芯片u1作为原边的第二引脚的输入电压升高,使得所述隔离光耦芯片u1的作为副边的第六引脚和第七引脚之间产生压差,所述隔离光耦芯片u1的第六引脚和第七引脚分别与所述放大器芯片u2a的同相输入端和反向输入端电性连接,经过所述放大器芯片的放大作用,可以得到信号iu发送给后端的电路。在本电路中,所述放大器芯片u2a的放大倍数au=-r1/r3,所输出的iu等于放大器芯片u2的反相输入端的电压减去同相输入端的电压再乘以放大倍数,通过得到所述隔离光耦芯片的副边的电压差和原边的电压差,结合所述第七电阻r7的阻值,即可以得到流经所述第七电阻r7的电流的大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简洁,使用的元器件较少,有助于精简电路以及降低成本;通过线性隔离光耦隔离后再通过放大器进行放大,使得检测结果准确且方便检测较小的电流。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流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隔离光耦芯片和放大器芯片,所述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均为稳压二极管,所述隔离光耦芯片的型号为qcpl-7847,所述隔离光耦芯片包括8个引脚,所述隔离光耦芯片的第一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第六电容的一端、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up+端电性连接,所述隔离光耦芯片的第二引脚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第五电容的一端电性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u端电性连接,所述隔离光耦芯片的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六电容的另一端、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第五电容的另一端、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均与uo端电性连接,所述隔离光耦芯片的第五引脚与gnd端电性连接,所述隔离光耦芯片的第六引脚与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隔离光耦芯片的第七引脚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隔离光耦芯片的第八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vcc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gnd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第七电容的一端、第六电阻的一端、放大器芯片的同相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七电容的另一端均与gnd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放大器芯片的反相输入端、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一电阻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放大器芯片的正电源端分别与+15v端、第三电容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gnd端电性连接,所述放大器的负电源端分别与所述第八电容的一端、-15v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八电容的另一端与gnd端电性连接,所述放大器芯片的输出端、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均与iu端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器芯片的型号为tl082i。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电阻为合金电阻。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隔离光耦芯片和放大器芯片,所述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均为稳压二极管,所述隔离光耦芯片的型号为QCPL‑7847。本实用新型电路简洁,使用的元器件较少,有助于精简电路以及降低成本;通过线性隔离光耦隔离后再通过放大器进行放大,使得检测结果准确且方便检测较小的电流。

技术研发人员:解宏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源信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0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5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