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流检测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流检测电路、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能源汽车由于其环保无污染等优势应用越来越广泛。
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managementsystem,bms)在新能源汽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用于提高电池组的利用率,其中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防止电池组过度放电。当bms上某个器件失效时,可能会导致电池组漏电,影响电池组寿命,甚至会引起事故。然而,现有的bms仅在出厂时做漏电检测,组装到汽车上后便不再检测,直至出现故障时才会做漏电检测,并且检测时需要将电池组拆开,然后将电流表串联进去,有多少节电池就需要串多少次电流表,检测过程既麻烦又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流检测电路、系统及汽车,以利用简单的电路实现电流的检测。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流检测电路,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n个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第k个第一检测端用于与电池组中第k节电池的正极电连接,1≤k≤n,所述第二检测端用于与电池组中第一节电池的负极电连接;与所述n个第一检测端一一对应的n个第一连接端和与所述第二检测端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n个第一检测端一一对应的n个第一开关和与所述n个第一连接端一一对应的n个第二开关;电流检测单元,所述第一开关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检测端与所述电流检测单元之间,所述第二开关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电流检测单元之间;n-1个第三开关,第q个第三开关的第一端与第q个第一检测端电连接,第q个第三开关的第二端与第q个第一连接端电连接,1≤q≤n-1。
可选地,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n个线圈和n个控制开关;所述n个线圈与所述n个第一开关一一对应,所述n个线圈与所述n个第二开关一一对应,第k个所述线圈用于控制第k个所述第一开关及第k个所述第二开关的状态;第q+1个线圈用于控制第q个第三开关的状态;所述n个控制开关与所述n个线圈一一对应,所述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开关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线圈的第二端与参考电压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开关的第二端与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流检测电路还包括:译码器、n个线圈和多个控制开关;所述n个线圈与所述n个第一开关一一对应,所述n个线圈与所述n个第二开关一一对应,第k个所述线圈用于控制第k个所述第一开关及第k个所述第二开关的状态;第q+1个线圈用于控制第q个第三开关的状态;所述n个线圈与所述译码器的n个输出端一一对应,所述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译码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线圈的第二端与参考电压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多个控制开关与所述译码器的多个输入端一一对应,所述控制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译码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开关的第二端与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与所述多个控制开关一一对应的多个上拉电阻,所述上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开关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参考电压输入端电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主电源开关,所述主电源开关连接于所述参考电压输入端与所述上拉电阻之间。
可选地,所述n个第一连接端及所述第二连接端集成于连接器上。
可选地,所述电流检测单元为电流表。
可选地,所述电流检测单元为并联的检测电阻和电压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流检测系统,所述电流检测系统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流检测电路、电池组及电池管理系统bms;所述电池组与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的多个第一检测端及第二检测端电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及所述第二连接端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流检测电路还包括:译码器、n个线圈和多个控制开关;所述n个线圈与所述n个第一开关一一对应,所述n个线圈与所述n个第二开关一一对应,第k个所述线圈用于控制第k个所述第一开关及第k个所述第二开关的状态;第q+1个线圈用于控制第q个第三开关的状态;所述n个线圈与所述译码器的n个输出端一一对应,所述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译码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线圈的第二端与参考电压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多个控制开关与所述译码器的多个输入端一一对应,所述控制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译码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开关的第二端与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与所述多个控制开关一一对应的多个上拉电阻,所述上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开关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参考电压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参考电压输入端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电连接。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流检测系统。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采用的电流检测电路包括n个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第k个第一检测端用于与电池组中第k节电池的正极电连接,1≤k≤n,第二检测端用于与电池组中第一节电池的负极电连接;与n个第一检测端一一对应的n个第一连接端和与第二检测端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端;与n个第一检测端一一对应的n个第一开关和与n个第一连接端一一对应的n个第二开关;电流检测单元,第一开关连接于对应的第一检测端与电流检测单元之间,第二开关连接于对应的第一连接端与电流检测单元之间;n-1个第三开关,第q个第三开关的第一端与第q个第一检测端电连接,第q个第三开关的第二端与第q个第一连接端电连接,1≤q≤n-1。电路结构简单,所需元器件较少,且在检测电池组是否存在漏电流时,通过闭合几次开关便可检测出电池组中每节电池是否漏电,极大的节省了电流检测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流检测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流检测电路与电池组及bms电连接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流检测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流检测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流检测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流检测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流检测系统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流检测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电流检测电路用于与电池组电连接,其中,电池组包括串联的n节电池,第j节电池的阴极与第j-1节电池的阳极电连接;1<j≤n;电流检测电路包括n个第一检测端a1和第二检测端a2;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第k个第一检测端a1用于与电池组中第k节电池的正极电连接,1≤k≤n,第二检测端a2用于与电池组中第一节电池的负极电连接;与n个第一检测端a1一一对应的n个第一连接端b1和与第二检测端a2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端b2;与n个第一检测端a1一一对应的n个第一开关101和与n个第一连接端b1一一对应的n个第二开关102;电流检测单元103,第一开关101连接于对应的第一检测端a1与电流检测单元103之间,第二开关102连接于对应的第一连接端b1与电流检测单元103之间;n-1个第三开关401,第q个第三开关401的第一端与第q个第一检测端a1电连接,第q个第三开关401的第二端与第q个第一连接端b1电连接。
具体地,bms中存在多种电容、电阻以及用于均衡的晶体管等元器件,当其中的元器件损坏时可能会造成相应的电池漏电,电流检测电路可用于检测电池组与bms之间的漏电流;第一检测端a1以及第一连接端b1的数量可根据电池组中电池的节数设置,电池组中包含多少节电池,就设置多少个第一检测端a1以及多少个第一连接端b1,第一检测端a1可用于连接电池,第一连接端b1可用于连接bms,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流检测电路与电池组及bms电连接的电路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对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作详细说明,以n=3,即电池组中包含三节电池为例,此时电池组中包含第一节电池3001、第二节电池3002及第三节电池3003;相应的电流检测电路中包括n个,即3个第一检测端(分别为第一个第一检测端a11、第二个第一检测端a12及第三个第一检测端a13);n个,即3个第一连接端(第一个第一连接端b11、第二个第一连接端b12以及第三个第一连接端b13);n个,即3个第一开关(第一个第一开关1011、第二个第一开关1012及第三个第一开关1013);n个,即3个第二开关(第一个第二开关1021、第二个第二开关1022及第三个第二开关1023);n-1个,即2个第三开关(第一个第三开关4011及第二个第三开关4012);电连接成图2中所示的结构,当第一检测端a1连接电池、第一连接端b1连接bms400之后,可通过第二连接端a2和第二检测端b2形成电流回路,当需要检测电池组的漏电流时,可将对应的第一开关101、第二开关102及第三开关401闭合,因bms中某些单元漏电而使得电池组产生的漏电流通过对应的第一开关101、电流检测单元、第二开关102、bms、第一连接端b1、及第三开关401流回电池组,从而产生电流回路,或者通过对应的第一开关101、电流检测单元、第二开关102、第一连接端、bms、第二连接端及第二检测端流回电池组,电流检测单元103能够检测出回路中的漏电流,当漏电流为0时,说明电池组无漏电现象,而当电流检测单元103检测出的漏电流较大时,说明bms中存在损坏的器件,可及时发出警示信息,提醒维护人员对bms或电池组进行维护。如图2中,bms一般包括第一电容4001、第一二极管4002、第一电阻4003、均衡晶体管4005、第二二极管4004以及第二电容4006,电连接成图2中所示的结构,当需要检测第三节电池3003是否漏电时,可将第三个第一开关1013、第三个第二开关1023及第二个第三开关4012闭合,而将其余的第一开关、第二开关以及第三开关打开,若bms中对应的第一电容4001损坏,则第三节电池3003产生的电流从正极通过第三个第一检测端a13、第三个第一开关1013、电流检测单元、第三个第二开关1023、第三个第一连接端b13、bms中对应的第一电容4001、第二个第一连接端b12、第二个第三开关4012、第二个第一检测端a12流回第三节电池3003的负极,从而产生电流回路,若电流检测单元检测到回路电流不为0,则说明第三节电池与bms之间存在漏电,漏电的方式可能是通过bms中对应的第一电容4001、第一二极管4002、第二电容4006以及均衡晶体管4005中的至少一个,其中,第二电容4006与bms中的总负极电连接;当需要检测第一节电池3001是否漏电时,可通过闭合第一个第一开关1011、第一个第二开关1021来检测,检测原理同上,在此不再赘述。当需要检测第一节电池是否漏电时,只需将与第一节电池对应的第一开关101及第二开关102闭合,根据电流检测单元103输出的电流信息判断是否漏电即可从而通过闭合几次开关便可检测出电池组中每节电池是否漏电,极大的节省了电流检测的时间。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采用的电流检测电路包括n个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第k个第一检测端用于与电池组中第k节电池的正极电连接,1≤k≤n,第二检测端用于与电池组中第一节电池的负极电连接;与n个第一检测端一一对应的n个第一连接端和与第二检测端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端;与n个第一检测端一一对应的n个第一开关和与n个第一连接端一一对应的n个第二开关;电流检测单元,第一开关连接于第一检测端与电流检测单元之间,第二开关连接于第一连接端与电流检测单元之间;n-1个第三开关,第q个第三开关的第一端与第q个第一检测端电连接,第q个第三开关的第二端与第q个第一连接端电连接,1≤q≤n-1。电路结构简单,所需元器件较少,且在检测电池组是否存在漏电流时,通过闭合几次开关便可检测出电池组中每节电池是否漏电,极大的节省了电流检测的时间。
可选地,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流检测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电流检测电路还包括:n个线圈105和n个控制开关106;n个线圈105与n个第一开关101一一对应,n个线圈105与n个第二开关102一一对应,第k个线圈105用于控制第k个第一开关101及第k个第二开关102的状态;第q+1个线圈105用于控制第q个第三开关的状态;n个控制开关106与n个线圈105一一对应,线圈105的第一端与控制开关106的第一端电连接,线圈105的第二端与参考电压输入端vcc电连接;控制开关106的第二端与控制信号输入端vss电连接。
具体地,线圈105与其对应的第一开关101、第二开关102、第三开关401即为一个三刀单掷继电器200,而由于第一个线圈只对应第一个第二开关以及第一个第一开关,因而第一个线圈与第一个第二开关及第一个第一开关即为一个双刀单掷继电器501,参考信号输入端vcc与控制信号输入端vss输入的信号电平不同,从而当控制开关106闭合时,对应的线圈105两端因为电压不同而在线圈105中产生电流,当线圈105中有电流时,对应的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及第三开关闭合,从而控制电流检测单元103与相应的电池组成回路;由于bms控制的电池组电压较高,若采用人工方式闭合第一开关101和第二开关102与第三开关,危险性较高,本实施例中,通过线圈105控制第一开关101、第二开关102与第三开关,线圈105中流过较小的电流即可控制第一开关101及第二开关102及第三开关闭合,从而实现了以小电压控制大电压,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当需要检测某节电池是否发生漏电时,可通过闭合该节电池对应的线圈所对应的控制开关即可。
可选地,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流检测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电流检测电路还包括:译码器104、n个线圈105和多个控制开关106;n个线圈105与n个第一开关101一一对应,n个线圈105与n个第二开关102一一对应,线圈105用于控制第一开关101及第二开关102的状态;第k个所述线圈用于控制第k个第一开关及第k个第二开关的状态;第q+1个线圈用于控制第q个第三开关的状态;n个线圈105与译码器104的n个输出端一一对应,线圈105的第一端与译码器104的输出端电连接,线圈105的第二端与参考电压信号输入端vcc电连接;多个控制开关106与译码器104的多个输入端一一对应,控制开关106的第一端与译码器104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106的第二端与控制信号输入端vss电连接;与多个控制开关106一一对应的多个上拉电阻107,上拉电阻107的第一端与控制开关106的第一端电连接,上拉电阻107的第二端与参考电压输入端vcc电连接。
示例性地,译码器104例如可以是74hc154,其输出端默认输出高电平,参考信号输入端vcc也输入高电平,参考信号输入端vcc可输入高电平,如输入5v的信号,控制信号输入端vss可输入低电平信号,如接地;当译码器104的某个输出端有效时,该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使得该输出端与参考信号输入端vcc之间的线圈105两端存在压差,线圈105中产生电流,进而控制相应的第一开关101与第二开关102闭合,或者控制相应的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及第三开关闭合。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设置译码器输出端默认输出低电平,此时可设置参考信号输入端vcc也输入低电平。当控制开关106闭合时,可将译码器104相应的的输入端与控制信号输入端vss导通,从而使得该输入端输入低电平信号,而未导通的控制开关106所对应的输入端在上拉电阻107的作用下输入高电平,从而使得译码器104相应的输入端输入控制信号,进而控制相应的输出端输出有效信号;译码器104在任何时刻只有一个输出端输出有效信号,从而保证任何时刻最多只有一个第一开关101导通,避免多个第一开关101导通时将相应的电池短路;同时译码器104的输入端数量少于译码器104输出端数量,因而所需要的控制开关106也较少,有利于简化电路。
继续参考图4,译码器104上还包括使能信号端,当使能信号端输入有效信号时,译码器104开始工作,而使能端未输入有效信号时,译码器104不工作,此时可在电流检测电路中设置使能开关201以及使能上拉电阻108,其电连接成图3所示的结构,当使能开关201闭合时,使能信号输入端输入有效信号(如高电平),进而控制译码器104工作,当使能开关201打开时,使能信号输入端输入无效信号(如低电平),译码器104不工作。
可选地,继续参考图4,电流检测电路还包括主电源开关109,主电源开关109连接于参考电压输入端vcc与上拉电阻107之间。
具体地,上拉电阻107的第二端电连接之后与主电源开关109的第一端电连接,主电源开关109的第二端与参考电压输入端vcc电连接,只有当主电源开关109闭合时,电流检测电路才能够工作,而主电源开关109打开时,电流检测电路不工作,从而避免不需要检测漏电流时造成的功耗浪费,节约能源。
可选地,继续参考图4,n个第一连接端b1及第二连接端b2集成于连接器110上。
具体地,第一连接端b1与第二连接端b2可与bms可拆卸连接,通过将第一连接端b1及第二连接端b2集成到连接器110上,能够很方便地与bms可拆卸连接,并且还能够保护第一连接端b1与第二连接端b2,减少被腐蚀的风险。
可选地,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流检测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参考图5,电流检测单元103为电流表。
具体地,电流表具有电流检测效率高,准确性高等特点,电流检测单元采用电流表,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检测较为准确。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流检测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电流检测单元103包括并联的检测电阻111和电压表;通过电压表检测的电压值,再除以检测电阻111的电阻值,同样能够得到回路中的电流值。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流检测系统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参考图7,电流检测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电流检测电路、电池组及电池管理系统bms400;电池组与电流检测电路的多个第一检测端b1及第二检测端b2电连接,电池管理系统400与第一连接端b1及第二连接端b2电连接。
具体地,电池组中包含多节串联的电池300,第一节电池的负极作为电池组的负极,最后一节电池的正极作为电池组的正极,且第二节电池的负极与第一节电池的正极连接,第三节电池的负极与第二节电池的正极连接,……,每个第一检测端a1与每节电池的正极一一对应电连接,第二检测端a2与第一节电池的负极电连接,每个第一连接端b1及第二连接端b2与bms上对应的端口电连接,漏电流的检测过程参考本申请对电流检测电路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因其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流检测电路,因此也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电流检测电路还包括:译码器104、n个线圈105和多个控制开关106;n个线圈105与n个第一开关101一一对应,n个线圈105与n个第二开关102一一对应,第k个所述线圈用于控制第k个所述第一开关及第k个所述第二开关的状态;第q+1个线圈用于控制第q个第三开关的状态;n个线圈105与译码器104的n个输出端一一对应,线圈105的第一端与译码器104的输出端电连接,线圈105的第二端与参考电压输入端vcc电连接;多个控制开关106与译码器104的多个输入端一一对应,控制开关106的第一端与译码器104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106的第二端与控制信号输入端vss电连接;与多个控制开关106一一对应的多个上拉电阻107,上拉电阻107的第一端与控制开关106的第一端电连接,上拉电阻107的第二端与参考电压输入端vcc电连接;参考电压输入端vcc与电池管理系统400电连接。
具体地,bms可向参考电压输入端vcc输入参考电压信号,从而控制电流检测电路正常工作,电流检测电路不需要额外设置电源,从而能够简化电路。可以理解的是,参考电压输入端vcc也可连接外部电源,如纽扣电池。同时,参考电压输入端vcc还可与译码器104的电源端电连接,从而提供译码器104工作所需的电能。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包括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电流检测系统,因此也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汽车可为轿车、皮卡车、客车或货车等带有电池组及bms的汽车,典型如新能源汽车。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1.一种电流检测电路,用于与电池组电连接,其中,所述电池组包括串联的n节电池,第j节电池的阴极与第j-1节电池的阳极电连接;1<j≤n;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
n个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第k个第一检测端用于与电池组中第k节电池的正极电连接,1≤k≤n,所述第二检测端用于与电池组中第一节电池的负极电连接;
与所述n个第一检测端一一对应的n个第一连接端和与所述第二检测端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端;
与所述n个第一检测端一一对应的n个第一开关和与所述n个第一连接端一一对应的n个第二开关;
电流检测单元,所述第一开关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检测端与所述电流检测单元之间,所述第二开关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电流检测单元之间;
n-1个第三开关,第q个第三开关的第一端与第q个第一检测端电连接,第q个第三开关的第二端与第q个第一连接端电连接,1≤q≤n-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n个线圈和n个控制开关;
所述n个线圈与所述n个第一开关一一对应,所述n个线圈与所述n个第二开关一一对应,第k个所述线圈用于控制第k个所述第一开关及第k个所述第二开关的状态;第q+1个线圈用于控制第q个第三开关的状态;
所述n个控制开关与所述n个线圈一一对应,所述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开关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线圈的第二端与参考电压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控制开关的第二端与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电路还包括:
译码器、n个线圈和多个控制开关;
所述n个线圈与所述n个第一开关一一对应,所述n个线圈与所述n个第二开关一一对应,第k个所述线圈用于控制第k个所述第一开关及第k个所述第二开关的状态;第q+1个线圈用于控制第q个第三开关的状态;
所述n个线圈与所述译码器的n个输出端一一对应,所述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译码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线圈的第二端与参考电压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多个控制开关与所述译码器的多个输入端一一对应,所述控制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译码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开关的第二端与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与所述多个控制开关一一对应的多个上拉电阻,所述上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开关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参考电压输入端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流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电源开关,所述主电源开关连接于所述参考电压输入端与所述上拉电阻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第一连接端及所述第二连接端集成于连接器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单元为电流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单元为并联的检测电阻和电压表。
8.一种电流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流检测电路、电池组及电池管理系统bms;
所述电池组与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的多个第一检测端及第二检测端电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及所述第二连接端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流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电路还包括:译码器、n个线圈和多个控制开关;所述n个线圈与所述n个第一开关一一对应,所述n个线圈与所述n个第二开关一一对应,第k个所述线圈用于控制第k个所述第一开关及第k个所述第二开关的状态;第q+1个线圈用于控制第q个第三开关的状态;所述n个线圈与所述译码器的n个输出端一一对应,所述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译码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线圈的第二端与参考电压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多个控制开关与所述译码器的多个输入端一一对应,所述控制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译码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开关的第二端与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与所述多个控制开关一一对应的多个上拉电阻,所述上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开关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上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参考电压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参考电压输入端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电连接。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流检测系统。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