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田钻井污泥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10-12  65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系统,尤其涉及油田钻井污泥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石油开采钻井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污泥排出后由于含水率高难以堆放,且含有苯系物、酚类、多氯联苯、二恶英、蒽、芘等有恶臭的有毒物质及放射性核素等难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质等混合物,对环境造成污染。任意填埋,会导致地下水严重污染,粮食作物、树木、植被等自然原生态的严重破坏。该污泥经过分离净化处理后可作为新型墙材烧结砖理想的制砖原料,其利用率可达到80-90%,但是没有一套设备能够高效的将污泥直接制备出制砖原料。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无需转运、流水式生产,效率高的油田污泥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油田钻井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沉淀净化设备、脱水设备和破碎设备,所述的沉淀净化设备包括沉淀池,在所述的沉淀池顶部安装有搅拌装置,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搅拌杆,所述的搅拌杆置于沉淀池内,在所述的搅拌杆上设有搅拌叶片,在所述的沉淀池底部设有振动装置,在所述的沉淀池顶部边缘设有溢出口,在所述的沉淀池底部设有泥浆泵;所述的脱水设备包括两端敞口的罐体,在所述的罐体内设有两端均敞口的离心筒,在所述的罐体两端敞口处分别设有支撑架,在所述的支撑架上活动设有穿过罐体中心的转轴,在所述的支撑架上还设有驱动转轴转动的离心电机,所述的离心筒固定在转轴上且能以转轴为中心旋转,在所述的罐体一端敞口的高处设有进料斗,所述的泥浆泵将泥浆输送至进料斗,在所述的罐体与设置进料斗相对一端敞口低处设有出料斗,所述的出料斗一端延伸至罐体内且置于罐体与离心筒之间,在所述罐体靠近出料斗一端的底部设有排水管,所述的离心筒包括与转轴连接的框架,在框架内壁铺设有网筛;所述的破碎设备包括壳体,在所述的壳体上方设有进料口,所述出料斗将脱水后的泥浆输送至进料口,在所述的壳体底部设有出料口,在所述的壳体内设有主动辊和从动辊,还包括有驱动主动辊转动的驱动装置,在所述的主动辊和从动辊表面圆周均布均布有弧形凸棱和弧形凹槽,所述的弧形凸棱和弧形凹槽间隔设置,所述的弧形凸棱和弧形凹槽均倾斜设置,所述的主动辊和从动辊上弧形凸棱和弧形凹槽啮合。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沉淀池设有溢出口的一侧设有分离池。

进一步的,所述的振动装置为一组振动棒。

进一步的,所述的网筛目数大于等于400目。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转轴上设有打散叶片,所述的打散叶片靠近进料斗一端。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罐体内壁固定有能与网筛接触的尼龙刷。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架呈y型,所述的进料斗固定在支撑架上;所述的框架包括喇叭状骨架,在所述的骨架内设有与转轴固定的支撑杆;所述的罐体和离心筒均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壳体上设有导滑槽,所述的从动辊的转轴滑动设置在导滑槽上,在所述的壳体上设有挤压装置,所述的挤压装置能够对从动辊施加朝向主动辊方向的弹力,所述的导滑槽和挤压装置在壳体两侧对称设置一对。

进一步的,所述的挤压装置包括导滑块,在所述的导滑块上滑动设置有导滑杆,所述的导滑杆铰接在从动辊的转轴上,在所述的导滑杆上套设有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减速机构和破碎电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从污泥沉淀、脱水到破碎均流水线式生产,避免中间转运,沉淀设备由于通过振动装置配合搅拌装置将污泥充分分离,对泥浆净化效果好,且工作效率高,针对各设备来说:脱水设备通过离心运动将泥浆中的泥水甩出,使泥浆保留在离心筒内,由于采用大于等于400目的网筛,避免过多的泥浆也随泥水流失,既能够甩掉多余的泥水又能够尽可能保留泥浆,加之打散叶片具有风力干燥作用,使泥浆脱水率可达到70%-80%,泥浆脱水效率高;由于破碎设备从动辊和主动辊采用弧形凸棱和弧形凹槽啮合的形式实现破碎,且弧形凸棱和弧形凹槽均倾斜设置(即与从动辊和主动辊的中心转轴具有一定夹角),使难以破碎的固体能够顺延弧形凸棱和弧形凹槽逐渐破碎,避免了拥堵,且使破碎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污泥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沉淀净化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脱水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脱水设备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脱水设备爆炸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破碎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破碎设备主动辊和从动棍组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油田钻井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沉淀净化设备a、脱水设备b以及破碎设备c,油田钻井污泥排出后输送至沉淀净化设备,由沉淀净化设备对污泥净化将污泥中的杂质和油污等有害物质排出,将沉淀在沉淀净化设备底部的干净泥浆抽出输送至脱水设备,脱水设备将含水份较大的泥浆通过离心手段和风干燥进行脱水处理,将泥浆和泥水分离,最终的泥料输送至破碎设备中,由于泥料中还含有砂石等杂质不能直接用于制砖,需要对其实施粉碎,通过破碎设备粉碎得到制砖原料,该原料便能够用于制砖,整个过程均无需转运,直接流水线式生产,从污泥净化、脱水、粉碎依次完成,生产效率高。

针对各设备结构具体如下:

沉淀净化设备:

如图2所示的沉淀净化设备包括沉淀池1,在沉淀池1上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2,搅拌电机2上连接有搅拌杆3,搅拌杆3伸入沉淀池1内,在搅拌杆3上还设有搅拌叶片4,该搅拌装置通过安装在沉淀池1上的十字支架固定,在沉淀池1底部设有振动装置5,本实施例中的振动装置5为一组排列的振动棒,在沉淀池1顶部边缘还设有溢出口6,将钻井污泥注入沉淀池1后,向沉淀池1内加入水,通过搅拌电机2带动搅拌杆3转动使搅拌叶片4将污泥打散在水中,同时底部的振动装置5能够将沉淀在底部质量较大的污泥块震碎,或是将表面附着的杂质和油污通过震动脱离,最终将杂质和油污浮于沉淀池表面,通过溢出口6排出,将沉淀池1底部沉积的干净泥浆作为烧砖的原料进行收集。

为了对含有杂质和油污的溢出水进行收集,在沉淀池1一侧设置分离池23,该分离池23位于沉淀池1设有溢出口6的一侧,溢出口6溢出的污水直接流入分离池23,该分离池23内的污水还可以再次被注入沉淀池1内使用,节约能源;同时为了方便将沉淀池1底部最终处理干净泥浆抽出,在沉淀池1底部还设有泥浆泵7,用于将处理完的泥浆抽出。

泥浆泵7抽出的泥浆直接输送至脱水设备,由于从沉淀净化设备抽出的泥浆含泥水较多,由脱水设备实施脱水。

如图3制图5所示的脱水设备,包括有罐体8,罐体8两端均敞口,罐体8两端敞口位置分别设有支撑架10,在罐体8内设有离心筒9,在支撑架10上设有转轴11,转轴11穿过罐体8中心,在支撑架10上还设有驱动转轴11转动的离心电机12,离心筒9就固定在转轴11上随转轴转动,在罐体8一端敞口的高处位置设置进料斗13,泥浆泵7抽出的泥浆通过管道注入进料斗13,需要离心脱水的泥浆料通过进料斗流入离心筒9内,在罐体8相对进料斗13一端敞口的低处设有出料斗14,离心脱水完成后的泥浆料由出料斗14流出,为了避免泥浆料掉入罐体8内,该出料斗14延伸至罐体8内,且置于罐体8与离心筒9之间,在罐体8靠近出料斗14一侧底部设有排水管15,离心脱水后罐体8内泥水通过排水管15排出,因此离心筒9和罐体8之间留有空隙供泥水流动,如图3所示离心筒9包括与转轴11固定的框架,在框架内壁铺设有网筛9-1,为了使离心筒9在对泥浆脱水时能够将泥水甩出而保留可利用的泥浆,该网筛9-1密度大于等于400目。

该框架结构如图5所示包括有呈喇叭状的骨架9-2,在骨架9-2内设有支撑杆9-3,通过支撑杆9-3将框架固定在转轴11上。

如图1所示的支撑架10呈y型,方便进料和出料,其中进料斗13固定在框架上。

由于在离心筒9工作过程中泥浆受到离心力会粘附在网筛上,对网筛造成堵塞,不利于泥水流出,如图4和图5所示在罐体8内壁设置尼龙刷25,离心筒9转动时经过尼龙刷25洗刷表面使沾附在网筛9-1上泥浆脱离,从而保证泥水顺利流出。

如图1和图2所示在转轴11上还设有打散叶片24,打散叶片24靠近进料斗13一端,泥浆料进入离心筒9后首先经过打散叶片24,此时旋转的叶片能够将泥浆打散和风力干燥,避免泥浆过于集中不利于脱水且使泥浆脱水率可达到70%-80%。

为了方便排水和出料,将罐体8和离心筒倾斜安装,方便泥浆和泥水通过重力作用由进料一端流向出料一端。

脱水后的泥浆由出料口排出直接输送至破碎设备,如图6所述的粉碎装置,包括壳体17,在壳体17上设有进料口18和出料口,进料口18设置在顶部,出料口设置在底部,在壳体17内设有主动辊19和从动辊20,主动辊19通过设置在壳体17外的驱动装置转动,该驱动装置包括减速机构30和破碎电机31。

如图7所示在主动辊19和从动辊20表面圆周均布有弧形凸棱21和弧形凹槽22,弧形凸棱21和弧形凹槽22间隔设置,弧形凹槽22和弧形凸棱21均倾斜设置(即弧形凹槽22和弧形凸棱21与主动辊19和从动辊20的轴线呈夹角设置),主动辊19和从动辊20工作时弧形凹槽22和弧形凸棱21能够啮合,固体废料通过主动辊19和从动辊20啮合挤压破碎,由于弧形凸棱21和弧形凹槽22均倾斜设置,固体废料在主动辊19和从动辊20挤压破碎过程中不会处于同一个位置,而是沿主动辊轴向移动,避免了拥堵,使破碎更加顺利。

为使主动辊19和从动辊20对固体废料具有一定的挤压力达到破碎的效果,如图1所示在壳体17上设有导滑槽26,从动辊20的转轴滑动设置在导滑槽26上,在壳体17上设有挤压装置,挤压装置能够对从动辊20施加朝向主动辊19方向的弹力,为了使从动辊20两端受力均衡,导滑槽26和挤压装置在壳体17两侧对称设置一对,挤压装置包括导滑块27,在导滑块27上滑动设置有导滑杆28,导滑杆28铰接在从动辊20的转轴上,在所述的导滑杆28上套设有弹簧29,工作时通过弹簧29施加的弹力使从动辊20朝向主动辊19方向移动趋势,从而在破碎时主动辊19和从动棍对废料具有一定的挤压力,即能够保证破碎的力度,又能够避免刚性固定损坏设备。


技术特征:

1.一种油田钻井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沉淀净化设备、脱水设备和破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净化设备包括沉淀池(1),在所述的沉淀池(1)顶部安装有搅拌装置,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2)、搅拌杆(3),所述的搅拌杆(3)置于沉淀池(1)内,在所述的搅拌杆(3)上设有搅拌叶片(4),在所述的沉淀池(1)底部设有振动装置(5),在所述的沉淀池(1)顶部边缘设有溢出口(6),在所述的沉淀池(1)底部设有泥浆泵(7);所述的脱水设备包括两端敞口的罐体(8),在所述的罐体(8)内设有两端均敞口的离心筒(9),在所述的罐体(8)两端敞口处分别设有支撑架(10),在所述的支撑架(10)上活动设有穿过罐体(8)中心的转轴(11),在所述的支撑架(10)上还设有驱动转轴(11)转动的离心电机(12),所述的离心筒(9)固定在转轴(11)上且能以转轴(11)为中心旋转,在所述的罐体(8)一端敞口的高处设有进料斗(13),所述的泥浆泵(7)将泥浆输送至进料斗(13),在所述的罐体(8)与设置进料斗(13)相对一端敞口低处设有出料斗(14),所述的出料斗(14)一端延伸至罐体(8)内且置于罐体(8)与离心筒(9)之间,在所述罐体(8)靠近出料斗(14)一端的底部设有排水管(15),所述的离心筒(9)包括与转轴(11)连接的框架,在框架内壁铺设有网筛(9-1);所述的破碎设备包括壳体(17),在所述的壳体(17)上方设有进料口(18),所述出料斗(14)将脱水后的泥浆输送至进料口(18),在所述的壳体(17)底部设有出料口,在所述的壳体(17)内设有主动辊(19)和从动辊(20),还包括有驱动主动辊(19)转动的驱动装置,在所述的主动辊(19)和从动辊(20)表面圆周均布均布有弧形凸棱(21)和弧形凹槽(22),所述的弧形凸棱(21)和弧形凹槽(22)间隔设置,所述的弧形凸棱(21)和弧形凹槽(22)均倾斜设置,所述的主动辊(19)和从动辊(20)上弧形凸棱(21)和弧形凹槽(22)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田钻井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沉淀池(1)设有溢出口(6)的一侧设有分离池(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田钻井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动装置(5)为一组振动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田钻井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筛(9-1)目数大于等于400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田钻井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转轴(11)上设有打散叶片(24),所述的打散叶片(24)靠近进料斗(13)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5所述的一种油田钻井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罐体(8)内壁固定有能与网筛(9-1)接触的尼龙刷(2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田钻井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10)呈y型,所述的进料斗(13)固定在支撑架(10)上;所述的框架包括喇叭状骨架(9-2),在所述的骨架(9-2)内设有与转轴(11)固定的支撑杆(9-3);所述的罐体(8)和离心筒(9)均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田钻井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壳体(17)上设有导滑槽(26),所述的从动辊(20)的转轴滑动设置在导滑槽(26)上,在所述的壳体(17)上设有挤压装置,所述的挤压装置能够对从动辊(20)施加朝向主动辊(19)方向的弹力,所述的导滑槽(26)和挤压装置在壳体(17)两侧对称设置一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油田钻井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挤压装置包括导滑块(27),在所述的导滑块(27)上滑动设置有导滑杆(28),所述的导滑杆(28)铰接在从动辊(20)的转轴上,在所述的导滑杆(28)上套设有弹簧(29)。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田钻井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减速机构(30)和破碎电机(3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田钻井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沉淀净化设备、脱水设备和破碎设备,所述的沉淀净化设备包括沉淀池,在所述的沉淀池顶部安装有搅拌装置,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搅拌杆,所述的搅拌杆置于沉淀池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从污泥沉淀、脱水到破碎均流水线式生产,避免中间转运,沉淀设备由于通过振动装置配合搅拌装置将污泥充分分离,对泥浆净化效果好,且工作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程玉全;王林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皇城玉全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30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5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