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万用表自动检测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10-13  76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到一种万用表自动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早期的万用表使用磁石偏转指针的表盘,与经典的电流计相同;模拟万用表不太精确,因为调零和从仪表面板上准确的读数都容易产生偏差;现代万用表已全部数字化,专称为数字万用表,在这种设备中,被测量信号被转换成数字电压并被数字的前置放大器放大,然后由数字显示屏直接显示该值,这样就避免了在读数时视差带来的偏差。

万用表使用按键后,在测量不知道多少伏的电压时,万用表已不再需要像以往般拨动轮盘到电压最大档,然后根据读数逐渐拨动轮盘档数;使用按键,拨动到电压档位,这时万用表默认测量交流电压,按select按键,显示屏上就会显示dc,就可以测量直流电压;若测量电容时,显示屏上会不断变更电容单位,直至合适测试物本身电容单位才停止并显示读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万用表自动检测电路,旨在解决如何在测试过程中自动测试以及更便捷地进行测试电流或者电压等有效值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万用表自动检测电路,所述万用表自动检测电路包括:按键模块、表笔模块、蜂鸣器及电源模块、显示屏模块和ic,所述按键模块、所述表笔模块、所述蜂鸣器及电源模块以及所述显示屏模块分别与所述ic连接。

一方面,所述按键模块包括:开关k1、开关k2、开关k3、开关k4、开关k5、开关k6、电阻r16、电阻r18、电阻r19、电容c1,焊盘s1f,焊盘s1j,开关k6的端口1、端口2分别连接ic端口pt1.1、端口pt3.7,开关k5的端口1、端口2分别连接ic端口pt1.0、端口pt3.7,开关k4的端口1、端口2分别连接ic端口pt1.1、端口pt3.5,开关k3的端口1、端口2分别连接ic端口pt1.0、端口pt3.5,开关k2的端口1与开关k1的端口1依次分别连接ic端口pt1.1、端口pt1.0,开关k2的端口2与开关k1的端口2相连,电阻r19与电阻r16串联之后一端接vss端,另一端ic端口pt3.6,电阻r19与电阻r16之间的连接点分别连接电容c1与电阻r18,电阻r18通过焊盘s1f接vdd,电容c1连接焊盘s1j。

一方面,所述表笔模块包括:电阻r15、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8、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热敏电阻rt1、压敏电阻rv1、三极管q3、三极管q4、保险丝f1、保险丝f2、焊盘s1b、焊盘s1k、焊盘s1i、焊盘s1d、焊盘s1h、焊盘s1e;电阻r24、电阻r21、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1、电阻r23以及电阻r22依次串联,靠近电阻r24一端连接ic端口pb1,靠近电阻r23一端模拟接地,电阻r21与电阻r22之间的连接点通过保险丝f1连接ma电流输入端,电阻r22与电阻r23之间的连接点通过焊盘s1b与保险丝f2连接10a电流输入端;二极管d1与二极管d4反向串联,二极管d2与二极管d5反向串联,二极管d1与二极管d4反向串联的连接点连接二极管d3正极一端,二极管d2与二极管d5反向串联的连接点连接二极管d3负极一端,二极管d1与二极管d2之间的连接点连接在焊盘s1b与保险丝f2之间,二极管d4与二极管d6之间的连接点模拟接地;电阻r25一端连接ic端口pbo,电阻r25另一端与焊盘s1k、压敏电阻rv1依次串联之后模拟接地,焊盘s1i、电容c2、热敏电阻rt1、压敏电阻rv1以及焊盘s1h依次串联,靠近焊盘s1i一端模拟接地,电阻r32一端连接电压输入端,另一端连接ic端口pa6;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且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基级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级连接ic端口agnd,三极管q3的发射级通过焊盘s1d依次连接电阻r33、电阻r15,电阻r33与电阻r15串联之后,靠近电阻r33一端接电线,靠近电阻r15一端模拟接地;电阻r38通过焊盘s1e同时与ic端口refo、端口agnd连接,且同时接com输入端,com输入端模拟接地,靠近电阻r38一端接电压输入端。

一方面,所述蜂鸣器及电源模块包括: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2、电阻r11、电阻r20、电阻r34、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7、低频小功率管x1、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二极管d6、电源bat1、蜂鸣器bz1、三极管q2、插脚cn4、芯片u3、焊盘s1c,芯片u3端口a0、端口a1、端口a2、端口gnd分别接vss端,芯片u3端口vcc接vdd端,端口sda、端口scl、端口wp依次分别连接ic端口sda、端口scl、端口pt1.3,插脚cn4一端接地,另一端接ic端口pt1.3,电阻r13一端接vdd端,另一端连接开关k1的端口2以及开关k2的端口2;蜂鸣器bz1正极通过电阻r11接vdd端,蜂鸣器bz1负极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基级通过电阻r12连接ic端口bz,三极管q2的发射级接vss端;电阻r20一端连接ic端口pb3,另一端模拟接地;电阻r34两端分别连接在ic端口pt2.1、端口pt2.0,电阻r35一端连接icp端口t2.3,另一端接vdd端;电阻r36一端接vdd端,另一端连接ic端口vpp,电容c7、电容c8、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依次分别连接ic端口vlcd、端口vpp、端口vgg、端口vdda、端口acm,同时电容c7、电容c8、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接vss端,电源bat1与二极管d6并联,且电源bat1正极与二极管d6负极连接,电源bat1负极与二极管d6正极连接,电容c13与电容c14并联,且两端同时接vss端、vdd端。

一方面,所述显示屏模块包括:电阻r9、电阻r10、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2、显示屏lcd1、三极管q1,发光二极管led1与发光二极管led2并联之后一端通过电阻r9连接vdd端,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1的发射级接vss端,三极管q1的基级通过电阻r10连接ic端口pt2.3,显示屏lcd1引脚8、引脚9、引脚10、引脚11、引脚12、引脚13、引脚14、引脚15、引脚16、引脚17、引脚18、引脚19分别与ic端口seg3、端口seg4、端口seg5、端口seg5、端口seg6、端口seg7、端口seg8、端口seg9、端口seg10、端口seg11、端口seg12、端口seg13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增加了按键功能模块,从而取代了操作中轮盘的频繁操作,进而达到万用表便捷且自动测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万用表自动检测电路图模块框架图。

图2是万用表自动检测电路图按键模块图。

图3是万用表自动检测电路图表笔模块图。

图4是万用表自动检测电路图蜂鸣器及电源模块图。

图5是万用表自动检测电路图显示屏模块图。

图6是万用表自动检测电路图的ic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至图6

万用表自动检测电路,万用表自动检测电路对应的万用表应用于故障维修、教学培训、机械检测以及科研机构等等,万用表自动检测电路包括:按键模块101、表笔模块102、蜂鸣器及电源模块103、显示屏模块104和ic105,所述按键模块101、所述表笔模块102、所述蜂鸣器及电源模块103以及显示屏模块104分别与所述ic105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测试原理:蜂鸣器及电源模块103中的电源供给整块电路板动力,是整块电路系统的电力供给,保证整个测试过程中正确地测试。

测试信号从表笔模块里的e–com两个测试端口输入信号,经过外围r26~r31分压再进入ic内部进行模数转换与功能切换可以测试电压、电阻、频率以及电容、二极管、电压感应,

测试信号通过c-com两个测试端口输入信号,可以测试电流,得出的信号结果再进入ic内部进行模数转换进入到显示屏,显示屏上显示显示相应的读数,按键模块里的k1~k6均处于断开状态,当按下按键,相应的按键模块里的k将会瞬间接通,ic内部将给出指令,完成相应的测试,通过增加了按键功能模块,从而取代了操作中轮盘的频繁操作,进而达到万用表自动测量的效果。

一方面,所述按键模块101包括:开关k1、开关k2、开关k3、开关k4、开关k5、开关k6、电阻r16、电阻r18、电阻r19、电容c1,焊盘s1f,焊盘s1j,开关k6的端口1、端口2分别连接ic端口pt1.1、端口pt3.7,开关k5的端口1、端口2分别连接ic端口pt1.0、端口pt3.7,开关k4的端口1、端口2依次分别连接ic端口pt1.1、端口pt3.5,开关k3的端口1、端口2分别连接ic端口pt1.0、端口pt3.5,开关k2的端口1与开关k1的端口1分别连接ic端口pt1.1、端口pt1.0,开关k2的端口2与开关k1的端口2相连,电阻r19与电阻r16串联之后一端接vss端,另一端ic端口pt3.6,电阻r19与电阻r16之间的连接点分别连接电容c1与电阻r18,电阻r18通过焊盘s1f接vdd,电容c1连接焊盘s1j。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增加了按键功能模块,通过控制开关k1、开关k2、开关k3、开关k4、开关k5、开关k6闭合与断开去控制万用表测试电流、电压、电容以及电阻等等,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开关k1、开关k2、开关k3、开关k4、开关k5、开关k6去测试相应量的有效值,进而达到快速测试相应量的效果。

一方面,所述表笔模块102包括:电阻r15、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8、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热敏电阻rt1、压敏电阻rv1、三极管q3、三极管q4、保险丝f1、保险丝f2、焊盘s1b、焊盘s1k、焊盘s1i、焊盘s1d、焊盘s1h、焊盘s1e;电阻r24、电阻r21、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1、电阻r23以及电阻r22依次串联,靠近电阻r24一端连接ic端口pb1,靠近电阻r23一端模拟接地,电阻r21与电阻r22之间的连接点通过保险丝f1连接ma电流输入端,电阻r22与电阻r23之间的连接点通过焊盘s1b与保险丝f2连接10a电流输入端;二极管d1与二极管d4反向串联,二极管d2与二极管d5反向串联,二极管d1与二极管d4反向串联的连接点连接二极管d3正极一端,二极管d2与二极管d5反向串联的连接点连接二极管d3负极一端,二极管d1与二极管d2之间的连接点连接在焊盘s1b与保险丝f2之间,二极管d4与二极管d6之间的连接点模拟接地;电阻r25一端连接ic端口pbo,电阻r25另一端与焊盘s1k、压敏电阻rv1依次串联之后模拟接地,焊盘s1i、电容c2、热敏电阻rt1、压敏电阻rv1以及焊盘s1h依次串联,靠近焊盘s1i一端模拟接地,电阻r32一端连接电压输入端,另一端连接ic端口pa6;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且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基级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级连接ic端口agnd,三极管q3的发射级通过焊盘s1d依次连接电阻r33、电阻r15,电阻r33与电阻r15串联之后,靠近电阻r33一端接电线,靠近电阻r15一端模拟接地;电阻r38通过焊盘s1e同时与ic端口refo、端口agnd连接,且同时接com输入端,com输入端模拟接地,靠近电阻r38一端接电压输入端。

一方面所述蜂鸣器及电源模块103包括: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2、电阻r11、电阻r20、电阻r34、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7、低频小功率管x1、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二极管d6、电源bat1、蜂鸣器bz1、三极管q2、插脚cn4、芯片u3、焊盘s1c,芯片u3端口a0、端口a1、端口a2、端口gnd分别接vss端,芯片u3端口vcc接vdd端,端口sda、端口scl、端口wp依次分别连接ic端口sda、端口scl、端口pt1.3,插脚cn4一端接地,另一端接ic端口pt1.3,电阻r13一端接vdd端,另一端连接开关k1的端口2以及开关k2的端口2;蜂鸣器bz1正极通过电阻r11接vdd端,蜂鸣器bz1负极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基级通过电阻r12连接ic端口bz,三极管q2的发射级接vss端;电阻r20一端连接ic端口pb3,另一端模拟接地;电阻r34两端分别连接在ic端口pt2.1、端口pt2.0,电阻r35一端连接icp端口t2.3,另一端接vdd端;电阻r36一端接vdd端,另一端连接ic端口vpp,电容c7、电容c8、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依次分别连接ic端口vlcd、端口vpp、端口vgg、端口vdda、端口acm,同时电容c7、电容c8、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接vss端,电源bat1与二极管d6并联,且电源bat1正极与二极管d6负极连接,电源bat1负极与二极管d6正极连接,电容c13与电容c14并联,且两端同时接vss端、vdd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蜂鸣器及电源模块在黑暗环境下,按下hold键2秒以上,可点亮屏幕背光,便于在夜晚或光线较暗的情况下进行检测。

一方面,所述显示屏模块104包括:电阻r9、电阻r10、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2、显示屏lcd1、三极管q1,发光二极管led1与发光二极管led2并联之后一端通过电阻r9连接vdd端,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1的发射级接vss端,三极管q1的基级通过电阻r10连接ic端口pt2.3,显示屏lcd1引脚8、引脚9、引脚10、引脚11、引脚12、引脚13、引脚14、引脚15、引脚16、引脚17、引脚18、引脚19分别与ic端口seg3、端口seg4、端口seg5、端口seg5、端口seg6、端口seg7、端口seg8、端口seg9、端口seg10、端口seg11、端口seg12、端口seg13连接。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万用表自动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万用表自动检测电路包括:按键模块、表笔模块、蜂鸣器及电源模块、显示屏模块和ic,所述按键模块、所述表笔模块、所述蜂鸣器及电源模块以及所述显示屏模块分别与所述ic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万用表自动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模块包括:开关k1、开关k2、开关k3、开关k4、开关k5、开关k6、电阻r16、电阻r18、电阻r19、电容c1,焊盘s1f,焊盘s1j,开关k6的端口1、端口2分别连接ic端口pt1.1、端口pt3.7,开关k5的端口1、端口2分别连接ic端口pt1.0、端口pt3.7,开关k4的端口1、端口2分别连接ic端口pt1.1、端口pt3.5,开关k3的端口1、端口2分别连接ic端口pt1.0、端口pt3.5,开关k2的端口1与开关k1的端口1依次分别连接ic端口pt1.1、端口pt1.0,开关k2的端口2与开关k1的端口2相连,电阻r19与电阻r16串联之后一端接vss端,另一端ic端口pt3.6,电阻r19与电阻r16之间的连接点分别连接电容c1与电阻r18,电阻r18通过焊盘s1f接vdd,电容c1连接焊盘s1j。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万用表自动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笔模块包括:电阻r15、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8、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热敏电阻rt1、压敏电阻rv1、三极管q3、三极管q4、保险丝f1、保险丝f2、焊盘s1b、焊盘s1k、焊盘s1i、焊盘s1d、焊盘s1h、焊盘s1e;电阻r24、电阻r21、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1、电阻r23以及电阻r22依次串联,靠近电阻r24一端连接ic端口pb1,靠近电阻r23一端模拟接地,电阻r21与电阻r22之间的连接点通过保险丝f1连接ma电流输入端,电阻r22与电阻r23之间的连接点通过焊盘s1b与保险丝f2连接10a电流输入端;二极管d1与二极管d4反向串联,二极管d2与二极管d5反向串联,二极管d1与二极管d4反向串联的连接点连接二极管d3正极一端,二极管d2与二极管d5反向串联的连接点连接二极管d3负极一端,二极管d1与二极管d2之间的连接点连接在焊盘s1b与保险丝f2之间,二极管d4与二极管d6之间的连接点模拟接地;电阻r25一端连接ic端口pbo,电阻r25另一端与焊盘s1k、压敏电阻rv1依次串联之后模拟接地,焊盘s1i、电容c2、热敏电阻rt1、压敏电阻rv1以及焊盘s1h依次串联,靠近焊盘s1i一端模拟接地,电阻r32一端连接电压输入端,另一端连接ic端口pa6;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且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基级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级连接ic端口agnd,三极管q3的发射级通过焊盘s1d依次连接电阻r33、电阻r15,电阻r33与电阻r15串联之后,靠近电阻r33一端接电线,靠近电阻r15一端模拟接地;电阻r38通过焊盘s1e同时与ic端口refo、端口agnd连接,且同时接com输入端,com输入端模拟接地,靠近电阻r38一端接电压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万用表自动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蜂鸣器及电源模块包括: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2、电阻r11、电阻r20、电阻r34、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7、低频小功率管x1、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二极管d6、电源bat1、蜂鸣器bz1、三极管q2、插脚cn4、芯片u3、焊盘s1c,芯片u3端口a0、端口a1、端口a2、端口gnd分别接vss端,芯片u3端口vcc接vdd端,端口sda、端口scl、端口wp依次分别连接ic端口sda、端口scl、端口pt1.3,插脚cn4一端接地,另一端接ic端口pt1.3,电阻r13一端接vdd端,另一端连接开关k1的端口2以及开关k2的端口2;蜂鸣器bz1正极通过电阻r11接vdd端,蜂鸣器bz1负极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基级通过电阻r12连接ic端口bz,三极管q2的发射级接vss端;电阻r20一端连接ic端口pb3,另一端模拟接地;电阻r34两端分别连接在ic端口pt2.1、端口pt2.0,电阻r35一端连接icp端口t2.3,另一端接vdd端;电阻r36一端接vdd端,另一端连接ic端口vpp,电容c7、电容c8、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依次分别连接ic端口vlcd、端口vpp、端口vgg、端口vdda、端口acm,同时电容c7、电容c8、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接vss端,电源bat1与二极管d6并联,且电源bat1正极与二极管d6负极连接,电源bat1负极与二极管d6正极连接,电容c13与电容c14并联,且两端同时接vss端、vdd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万用表自动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模块包括:电阻r9、电阻r10、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二极管led2、显示屏lcd1、三极管q1,发光二极管led1与发光二极管led2并联之后一端通过电阻r9连接vdd端,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1的发射级接vss端,三极管q1的基级通过电阻r10连接ic端口pt2.3,显示屏lcd1引脚8、引脚9、引脚10、引脚11、引脚12、引脚13、引脚14、引脚15、引脚16、引脚17、引脚18、引脚19分别与ic端口seg3、端口seg4、端口seg5、端口seg5、端口seg6、端口seg7、端口seg8、端口seg9、端口seg10、端口seg11、端口seg12、端口seg13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万用表自动检测电路,所述万用表自动检测电路包括:按键模块、表笔模块、蜂鸣器及电源模块、显示屏模块和IC,所述按键模块、所述表笔模块、所述蜂鸣器及电源模块以及所述显示屏模块分别与所述IC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元器件高度集成化、简化整体结构设计、在测试过程中自动测试待测物体的有效值且更便捷。

技术研发人员:巫伟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德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07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6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