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镀污泥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10-13  71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镀污泥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镀污泥处理的过程中,对需要处理的污泥经无轴螺旋输送器输送到污泥储存罐内,然后经污泥泵提升到软体造粒机内,在软体造粒机内湿污泥经过一次造粒形,再通过干燥处理行成表面干化、脆化、裂化的表面相互不粘连的颗粒。在将污泥通过造粒机一次造粒成为小的粒状后,需要经过传送至输送单元,经过烘干后,再输送至指定的位置。

现有技术的电镀污泥干化的过程中,电镀污泥经过挤压辊处理成为污泥颗粒,通常挤压辊为单辊,处理的时候具备下述缺陷:1)挤压辊容易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使用寿命短;2)处理的污泥的含水量在80~90%,污泥覆盖在现有技术的单辊上,湿污泥软体较难断开成为污泥颗粒,而且大小不均匀,处理难度较大;3)在烘干过程中会有大量灰尘产生,污泥感化过程中的灰尘会严重影响工作环境,不利于污泥干化处理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的污泥处理灰尘处理技术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便于电镀污泥造粒及烘干、灰尘处理效果佳的电镀污泥烘干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便于电镀污泥造粒及烘干、灰尘处理效果佳的电镀污泥烘干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镀污泥烘干装置包括:

污泥烘干一体化除尘装置,该污泥烘干一体化除尘装置包括污泥干化网带传送单元,包括若干组污泥干化网带传送单元,该污泥干化网带传送单元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相邻的污泥干化网带传送单元端部错开设置,且相邻的污泥干化网带传送单元的运动方向相反;

除尘装置,包括驱动装置一、风机和过滤器,除尘装置设于污泥干化网带传送单元的一侧,风机设于过滤器的下方且的出风口对着下方设置的污泥干化网带传送单元;

湿污泥造粒装置,设于电镀污泥烘干装置的上方,该湿污泥造粒装置的底部对准电镀污泥烘干装置的湿污泥入口处。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过滤器为袋式过滤器,袋式过滤器包括固定框和过滤袋,固定框上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条形杆,相邻条形杆上设有过滤袋。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污泥干化网带传送单元,包括:

主动轮,主动轮的一端与驱动装置相连接,

从动轮,从动轮上设有从动轮固定座,从动轮固定座靠近主动轮的一侧设有紧张装置;

链条输送带,设于主动轮和从动轮上,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链条输送带转动,对污泥粒进行输送;

污泥承接机构,覆于链条输送带上,用于污泥粒的承接。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从动轮固定座的上、下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上设有供从动轮固定座滑动的滑轨。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紧张装置包括螺杆、六角螺母、压簧,紧张装置的一端与从动轮固定座固定,另一端套设与固定板上,压簧靠近从动轮固定座的一端设有六角螺母,另一端设有垫片。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驱动装置为电机。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污泥承接机构为污泥承接网络,所述污泥承接网络为双层,污泥承接网络上设有若干相邻排布的网格,该网格为三角形且上下两侧的网格交错排布。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湿污泥造粒装置包括:

造粒槽,造粒槽的上部开口,用于污泥的进入,造粒槽的底部设有出料孔,该出料孔用于挤压后的污泥通过;

辊体单元,设于造粒槽内,辊体单元的设置数量为a,满足数量关系:a≥3,该辊体单元包括支撑板和设于支撑板上的挤压辊,相邻挤压辊在支撑板的圆周面上等间距排列;

驱动装置,设于造粒槽的一侧且与驱动装置输出轴相连的轴承贯穿辊体单元的中心部位。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挤压辊的圆周面上设有挤压条,该挤压条为长条形凸起。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辊体单元包括辊体单元一、辊体单元二、辊体单元三,相邻辊体单元的挤压辊交错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合理,通过除尘装置的设置,使得在工作过程中,风机不断由下往上下污泥干化网带传送单元鼓吹干热空气,不断对污泥干化网带传送单元上的污泥进行干燥,最终的湿热空气再通过上方转向一侧,经由过滤器82,对粉尘进行不断的循环收集,操作方便,本装置可去除干化过程中99.9%的粉尘,使用温度上限达到100℃。再者,通过湿污泥造粒装置的设置,使得湿污泥软体能够较容易的断开成为污泥颗粒,再通过污泥烘干一体化除尘装置进行烘干处理,操作方便,电镀污泥造粒以及烘干效果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镀污泥烘干装置中的污泥烘干一体化除尘装置和湿污泥造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污泥烘干一体化除尘装置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过滤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污泥干化网带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污泥干化网带传动装置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是污泥承接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湿污泥造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湿污泥造粒装置的仰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辊体单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至图9所示,

本电镀污泥烘干装置包括:

污泥烘干一体化除尘装置,该污泥烘干一体化除尘装置包括污泥干化网带传送单元,包括若干组污泥干化网带传送单元,该污泥干化网带传送单元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相邻的污泥干化网带传送单元端部错开设置,且相邻的污泥干化网带传送单元的运动方向相反;

除尘装置80,包括驱动装置一83、风机81和过滤器82,除尘装置设于污泥干化网带传送单元的一侧,风机设于过滤器的下方且的出风口对着下方设置的污泥干化网带传送单元;

湿污泥造粒装置900,设于污泥烘干一体化除尘装置的上方,该湿污泥造粒装置的底部对准污泥烘干一体化除尘装置的湿污泥入口处。

现有技术的电镀污泥干化的过程中,电镀污泥经过挤压辊处理成为污泥颗粒,通常挤压辊为单辊,处理的时候具备下述缺陷:1)挤压辊容易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使用寿命短;2)处理的污泥的含水量在80~90%,污泥覆盖在现有技术的单辊上,湿污泥软体较难断开成为污泥颗粒,而且大小不均匀,处理难度较大;3)在烘干过程中会有大量灰尘产生,污泥感化过程中的灰尘会严重影响工作环境,不利于污泥干化处理的顺利进行。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除尘装置80的设置,使得在工作过程中,风机不断由下往上下污泥干化网带传送单元鼓吹干热空气,不断对污泥干化网带传送单元上的污泥进行干燥,最终的湿热空气再通过上方转向一侧,经由过滤器82,对粉尘进行不断的循环收集,操作方便,本装置可去除干化过程中99.9%的粉尘,使用温度上限达到100℃。再者,通过湿污泥造粒装置的设置,使得湿污泥软体能够较容易的断开成为污泥颗粒,再通过污泥烘干一体化除尘装置进行烘干处理,操作方便,电镀污泥造粒以及烘干效果佳。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过滤器82为袋式过滤器,袋式过滤器包括固定框和过滤袋,固定框821上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条形杆822,相邻条形杆上设有过滤袋823。

在本实施例中,上方出来的高湿空气经过袋式过滤器,灰尘就会在过滤袋上不断堆积,通过袋式过滤器的干净的空气继续往下方走动。

具体的工作过程为:干热空气经过风机加压进入主机,向上经过各层的污泥干化网带传送单元上的污泥层,吸收污泥中的水分变成高湿空气,高湿空气侧向通过初级过滤器进入热泵单元后向下经过袋式过滤器,干燥的过程中产生的灰尘在袋式过滤器中被不断收集。

袋式过滤器的结构使得可以长期使用,能够使得机器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清理,而且工人在线清理过滤器中附着的粉尘方便。若干个相邻设置的过滤袋使得对沉积的粉尘容量比较大,能够工作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清理,减少了清理的频率。

污泥干化网带传送单元包括:

主动轮10,主动轮10的一端与驱动装置三70相连接,

从动轮20,从动轮20上设有从动轮固定座21,从动轮固定座21靠近主动轮10的一侧设有紧张装置40;

链条输送带30,设于主动轮10和从动轮20上,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链条输送带30转动,对污泥粒进行输送;

污泥承接机构60,覆于链条输送带30上,用于污泥粒的承接。

现有技术的污泥干化网带传送单元为相互扣合的环形链构成,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断裂现象,而且还需要定期的维护等、增加了维护的成本。

本实施例中污泥干化网带传送单元,通过驱动装置驱动主动轮20转动,主动轮20带动从动轮进行转动,进而链条输送带30对污泥粒进行输送,污泥承接机构覆于链条输送带30上,污泥粒在污泥承接机构上进行输送。通过链条输送带30实现污泥粒的输送,使得污泥粒的干燥输送的过程中,对比现有技术,链条输送带30即使长期使用也不会发生断裂,无需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换;再者,通过紧张装置40可以对链条输送带30的松紧进行调节,方便使用。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从动轮固定座21的上、下设有固定块22,固定块22上设有供从动轮固定座21滑动的滑轨。

在本实施例中,从动轮固定座21通过在固定块22的滑轨上进行滑动,从而对链条输送带30的松紧进行调节,操作方便,便于工作人员通过实际需求对其进行调整。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紧张装置40包括螺杆41、六角螺母42、压簧43,紧张装置的一端与从动轮固定座21固定,另一端套设与固定板50上,压簧靠近从动轮固定座21的一端设有六角螺母42,另一端设有垫片44。

在本实施实施例中,在具体使用时候,根据链条输送带30的需求,对张紧度进行调整,通过旋转六角螺母42,压簧43进行压缩或者伸开,从动轮固定座21在固定块22上的滑轨上进行滑动,从而对链条输送带30进行张紧或者松开,操作便捷,方便操作。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驱动装置为电机。

在电机的带动下,主动轮10进行转动,从而污泥承接机构进行移动,对污泥粒子进行输送。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污泥承接机构为污泥承接网络,该污泥承接网络为双层,污泥承接网络上设有若干相邻排布的网格,该网格为三角形且上下两侧的网格交错排布。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双层的污泥承网络,使得对污泥颗粒进行承接和输送时,能够方便承接,不会在运输过程中不会漏料,而且交错排布的网格使得污泥颗粒在本干燥的过程中,灰尘能够顺着网络进行从上往下掉落。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湿污泥造粒装置包括:

造粒槽920,造粒槽920的上部开口,用于污泥的进入,造粒槽920的底部设有出料孔921,该出料孔921用于挤压后的污泥通过;

辊体单元910,设于造粒槽92内,辊体单元的设置数量为a,满足数量关系:a≥3,该辊体单元包括支撑板911和设于支撑板911上的挤压辊912,相邻挤压辊912在支撑板911的圆周面上等间距排列;

驱动装置二930,设于造粒槽920的一侧且与驱动装置二930输出轴相连的轴承贯穿辊体单元91的中心部位。

现有技术的污泥经过挤压辊处理成为污泥颗粒,通常挤压辊为单辊,处理的时候具备下述缺陷:1)挤压辊容易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使用寿命短;2)处理的污泥的含水量在80~90%,污泥覆盖在现有技术的单辊上,湿污泥软体较难断开成为污泥颗粒,而且大小不均匀,处理难度较大。

为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湿污泥造粒装置,通过在造粒槽920内设置的辊体单元91,在驱动装置二930的驱动下,辊体单元910旋转,对造粒槽920上部开口进入的污泥进行挤压造粒,经过挤压后的污泥再从造粒槽920底部的出料孔21落下,进入下一个工位。

对比现有技术,通过至少设置三个辊体单元910,经过驱动装置二930驱动旋转,对污泥进行挤压,具体的为挤压辊912对污泥进行挤压,污泥顺利断开,通过出料孔921漏出造粒槽920的底部。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挤压辊912的圆周面上设有挤压条9121,该挤压条9121为长条形凸起。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挤压辊912上设置挤压条9121,在具体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凸起的挤压条9121与造粒槽920的接触,从而对污泥进行挤压出料,可以保证污泥断开成为污泥颗粒,最终得到一定长度和直径,大小均匀的湿污泥软体颗粒。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辊体单元910包括辊体单元一、辊体单元二、辊体单元三,相邻辊体单元的挤压辊912交错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三段式的辊体单元910的设置,而且相邻辊体单元的挤压辊912交错设置使得挤压过程中,扭矩均匀,有效放置挤压辊在高速运行时因扭矩不均匀产生形变。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辊体单元910上设置的挤压辊912数量为三个,相邻挤压辊912到支撑板中心夹角为120°。

在本实施例中,对比现有技术的单辊造粒装置,通过在辊体单元910上设有在支撑板圆周面上均匀排布的挤压辊912,而且相邻辊体单元910上的挤压辊912交错设置,最终使得造粒过程中,扭矩均匀而且挤压出料的污泥颗粒大小均匀。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驱动装置二930为电机。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出料孔921为圆孔,该圆孔孔径为1~1.5cm。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于造粒槽920一侧的电机带动沿造粒槽920横向方向设置的辊体单元910转动,进而辊体单元910上的凸起的挤压条121与造粒槽920内壁进行接触,从而对污泥进行挤压出料,操作方便,造出的湿污泥软体颗粒尺寸均匀。

本湿污泥造粒装置结构设置合理,通过造粒槽920和辊体单元910的结构设置,使得粘湿的含水量在80%~90%的污泥软体在造粒槽中,覆盖于辊体单元,即挤压辊组件上,通过电机带动挤压辊组件转动,经自身重力和挤压辊挤压的湿污泥软体,在造粒槽底部具有一定孔径的出料孔排出,从而完成对湿污泥软体的容积式造粒。

在上述实施例中,再进一步的通过设置三个相互配合的辊体单元910,即三段式挤压辊组件,由金属板连接,每一段辊体单元910由三根挤压辊912组成。三根挤压辊912在辊体单元上呈120°排布,不仅增加了挤压辊的挤压强度,而且保证在挤压的过程中扭矩均匀,防止挤压辊运行时因扭矩不均匀产生形变。与此同时,每段挤压辊912上都设有一条具有一定长度和厚度的凸起的挤压条9121,使得湿污泥软体出料时,经由凸起的挤压条9121的挤压,保证污泥断开成为污泥颗粒,最终得到具有一定长度和直径的,大小均匀的湿污泥软体颗粒940。

本文中所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换,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镀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污泥烘干一体化除尘装置,该污泥烘干一体化除尘装置包括污泥干化网带传送单元,包括若干组污泥干化网带传送单元,该污泥干化网带传送单元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相邻的污泥干化网带传送单元端部错开设置,且相邻的污泥干化网带传送单元的运动方向相反;

除尘装置(80),包括驱动装置一(83)、风机(81)和过滤器(82),除尘装置设于污泥干化网带传送单元的一侧,风机设于过滤器的下方且的出风口对着下方设置的污泥干化网带传送单元;

湿污泥造粒装置(900),设于电镀污泥烘干装置的上方,该湿污泥造粒装置的底部对准电镀污泥烘干装置的湿污泥入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滤器(82)为袋式过滤器,袋式过滤器包括固定框和过滤袋,固定框(821)上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条形杆(822),相邻条形杆上设有过滤袋(8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动轮(10),主动轮(10)的一端与驱动装置三(70)相连接,

从动轮(20),从动轮(20)上设有从动轮固定座(21),从动轮固定座(21)靠近主动轮(10)的一侧设有紧张装置(40);

链条输送带(30),设于主动轮(10)和从动轮(20)上,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链条输送带(30)转动,对污泥粒进行输送;

污泥承接机构(60),覆于链条输送带(30)上,用于污泥粒的承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镀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从动轮固定座(21)的上、下设有固定块(22),固定块(22)上设有供从动轮固定座(21)滑动的滑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镀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紧张装置(40)包括螺杆(41)、六角螺母(42)、压簧(43),紧张装置的一端与从动轮固定座(21)固定,另一端套设与固定板(50)上,压簧靠近从动轮固定座(21)的一端设有六角螺母(42),另一端设有垫片(4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为电机。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镀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污泥承接机构为污泥承接网络,所述污泥承接网络为双层,污泥承接网络上设有若干相邻排布的网格,该网格为三角形且上下两侧的网格交错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镀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湿污泥造粒装置(900)包括:

造粒槽(920),造粒槽(920)的上部开口,用于污泥的进入,造粒槽(920)的底部设有出料孔(921),该出料孔(921)用于挤压后的污泥通过;

辊体单元(910),设于造粒槽(92)内,辊体单元的设置数量为a,满足数量关系:a≥3,该辊体单元包括支撑板(911)和设于支撑板(911)上的挤压辊(912),相邻挤压辊(912)在支撑板(911)的圆周面上等间距排列;

驱动装置二(930),设于造粒槽(920)的一侧且与驱动装置二(930)输出轴相连的轴承贯穿辊体单元(910)的中心部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镀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挤压辊(912)的圆周面上设有挤压条(9121),该挤压条(9121)为长条形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镀污泥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辊体单元(910)包括辊体单元一、辊体单元二、辊体单元三,相邻辊体单元的挤压辊(912)交错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镀污泥烘干装置包括:污泥烘干一体化除尘装置,该污泥烘干一体化除尘装置包括污泥干化网带传送单元,包括若干组污泥干化网带传送单元,该污泥干化网带传送单元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相邻的污泥干化网带传送单元端部错开设置,且相邻的污泥干化网带传送单元的运动方向相反;除尘装置,包括驱动装置、风机和过滤器,除尘装置设于污泥干化网带传送单元的一侧,风机设于过滤器的下方且的出风口对着下方设置的污泥干化网带传送单元;湿污泥造粒装置,设于电镀污泥烘干装置的上方,该湿污泥造粒装置的底部对准电镀污泥烘干装置的湿污泥入口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便于电镀污泥造粒及烘干、灰尘处理效果佳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席永丰;张江辉;燕菲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中铅华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13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6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