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用生态修复清污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10-14  76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用生态修复清污装置。



背景技术:

生态河道治理是指在河道陆域控制线内,在满足防洪、排涝及引水等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通过人工修复措施促进河道水生态系统恢复,构建健康、稳定的河道水生态系统的活动,目前大量的垃圾人为排放或遗弃到河道中,导致河道的生态被严重破坏,由于垃圾的堆积,使得河道中进行光合作用的水草消失,同时逐渐滋生处大量的藻类,导致水中的鱼虾大量的死亡;现有的修复装置由于河道内的水流呈流动状态,随着河水的冲击,不能保证箱体在河道中固定,极易被激流的喝水冲击造成修复装置受损,不利于更好的进行生态修复。

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921089655.5的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装置,其基本描述为:包括上下设置的培养箱和传动箱,所述传动箱内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上设置有伸出传动箱底面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侧壁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转轴的底端设置有钻头,该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装置通过螺旋叶片和钻头钻入淤泥中进行固定,但该固定方式与河道中淤泥的抓地力不足,无法很好的与淤泥进行固定,极易受到较大的冲击后受损,不利于生态修复效果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用生态修复清污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用生态修复清污装置,包括漂浮箱,所述漂浮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上表面设置有插板,所述漂浮箱左右两侧面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外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外表面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稳定架,所述稳定架的顶部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稳定盘,所述漂浮箱的内底侧壁设置有转动轴承,所述转动轴承的内部设置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旋转钻头,所述旋转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漂浮箱右侧面的中部设置有稳定轴承,所述稳定轴承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所述转动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旋转杆的外表面设置有稳定叶片。

优选的,所述插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多组种植通孔,种植通孔的尺寸为十毫米。

优选的,所述漂浮箱和旋转杆的材质均为铸铁,漂浮箱和旋转杆的外表面均匀涂刷有防锈涂层。

优选的,所述稳定盘的数量为八组,八组稳定盘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锥形尖头。

优选的,所述旋转杆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旋转杆的长度为一千二百毫米。

优选的,所述转动把手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层,防滑层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防滑纹路。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用生态修复清污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河道生态环境保护用生态修复清污装置,通过旋转杆和稳定叶片配合钻入到淤泥中对修复装置进行固定,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降低河水流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极大的加快了生态修复的速度,通过支撑框架与河道中的淤泥接触,提高了对淤泥的受力面积,提高了对修复装置的支撑固定效果,固定更加稳定,进一步降低河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该河道生态环境保护用生态修复清污装置,通过稳定盘下表面的锥形尖头对河道中的淤泥进行固定,提高了修复装置的抓地力,具有更好的固定效果,固定更加稳定,更加便于进行生态修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漂浮箱;2、固定管;3、插板;4、固定架;5、连接杆;6、支撑架;7、稳定架;8、转动轴;9、连接架;10、支撑框架;11、稳定盘;12、转动轴承;13、旋转杆;14、旋转钻头;15、第一锥齿轮;16、稳定轴承;17、转动杆;18、转动把手;19、第二锥齿轮;20、稳定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用生态修复清污装置,包括漂浮箱1,漂浮箱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管2,固定管2上表面设置有插板3,漂浮箱1左右两侧面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架4,固定架4的外侧设置有连接杆5,连接杆5外表面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架6,支撑架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稳定架7,稳定架7的顶部设置有转动轴8,转动轴8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架9,连接架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架10,通过支撑框架10与河道中的淤泥接触,提高了对淤泥的受力面积,提高了对修复装置的支撑固定效果,固定更加稳定,进一步降低河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支撑框架1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稳定盘11,通过稳定盘11下表面的锥形尖头对河道中的淤泥进行固定,提高了修复装置的抓地力,具有更好的固定效果,固定更加稳定,更加便于进行生态修复,漂浮箱1的内底侧壁设置有转动轴承12,转动轴承12的内部设置有旋转杆13,旋转杆1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旋转钻头14,旋转杆1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5,漂浮箱1右侧面的中部设置有稳定轴承16,稳定轴承16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杆17,转动杆17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18,转动杆17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9,第一锥齿轮15与第二锥齿轮19啮合,旋转杆13的外表面设置有稳定叶片20,通过旋转杆13和稳定叶片20配合钻入到淤泥中对修复装置进行固定,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降低河水流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极大的加快了生态修复的速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更好的进行生态修复,从而在插板3的上表面开设有多组种植通孔,种植通孔的尺寸为十毫米,插板3上表面的种植通孔对好氧植被进行固定,便于更好的进行生态修复。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使用寿命,从而漂浮箱1和旋转杆13的材质均为铸铁,漂浮箱1和旋转杆13的外表面均匀涂刷有防锈涂层,漂浮箱1和旋转杆13外表面的防锈涂层防止腐蚀,提高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对淤泥的抓地力,从而稳定盘11的数量为八组,八组稳定盘11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锥形尖头,稳定盘11下表面的锥形尖头相互配合,提高对淤泥的抓地力。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钻入时的稳定性,从而在旋转杆13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旋转杆13的长度为一千二百毫米,旋转杆13外表面的外螺纹与地面配合,提高钻入时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防滑效果,从而在转动把手18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层,防滑层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防滑纹路,转动把手18外表面的防滑纹路增大与手部接触时的摩擦力,提高防滑效果。

在使用时,将好氧植被插入到插板3内,随后将修复装置放置到河道中,控制转动把手18转动,转动把手18带动转动杆17转动,转动杆17带动第二锥齿轮19转动,第二锥齿轮19带动第一锥齿轮15转动,第一锥齿轮15带动旋转杆13转动,旋转杆13带动稳定叶片20钻入到淤泥中对修复装置进行固定,在向下钻入的过程中,支撑框架10和稳定盘11接触到河道中淤泥的表面,提高修复装置与淤泥接触的受力面积,具有更好的抓地力,完成所有操作。

综上所述,该河道生态环境保护用生态修复清污装置,通过旋转杆13和稳定叶片20配合钻入到淤泥中对修复装置进行固定,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降低河水流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极大的加快了生态修复的速度,通过支撑框架10与河道中的淤泥接触,提高了对淤泥的受力面积,提高了对修复装置的支撑固定效果,固定更加稳定,进一步降低河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该河道生态环境保护用生态修复清污装置,通过稳定盘11下表面的锥形尖头对河道中的淤泥进行固定,提高了修复装置的抓地力,具有更好的固定效果,固定更加稳定,更加便于进行生态修复。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用生态修复清污装置,包括漂浮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箱(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管(2),所述固定管(2)上表面设置有插板(3),所述漂浮箱(1)左右两侧面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架(4),所述固定架(4)的外侧设置有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外表面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架(6),所述支撑架(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稳定架(7),所述稳定架(7)的顶部设置有转动轴(8),所述转动轴(8)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架(9),所述连接架(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架(10),所述支撑框架(1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稳定盘(11),所述漂浮箱(1)的内底侧壁设置有转动轴承(12),所述转动轴承(12)的内部设置有旋转杆(13),所述旋转杆(1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旋转钻头(14),所述旋转杆(1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5),所述漂浮箱(1)右侧面的中部设置有稳定轴承(16),所述稳定轴承(16)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杆(17),所述转动杆(17)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18),所述转动杆(17)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9),所述第一锥齿轮(15)与第二锥齿轮(19)啮合,所述旋转杆(13)的外表面设置有稳定叶片(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用生态修复清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3)的上表面开设有多组种植通孔,种植通孔的尺寸为十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用生态修复清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箱(1)和旋转杆(13)的材质均为铸铁,漂浮箱(1)和旋转杆(13)的外表面均匀涂刷有防锈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用生态修复清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盘(11)的数量为八组,八组稳定盘(11)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锥形尖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用生态修复清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杆(13)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旋转杆(13)的长度为一千二百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用生态修复清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把手(18)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层,防滑层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防滑纹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河道生态环境保护用生态修复清污装置,包括漂浮箱,所述漂浮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上表面设置有插板,所述漂浮箱左右两侧面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外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外表面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架。该河道生态环境保护用生态修复清污装置,通过旋转杆和稳定叶片配合钻入到淤泥中对修复装置进行固定,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降低河水流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极大的加快了生态修复的速度,通过支撑框架与河道中的淤泥接触,提高了对淤泥的受力面积,提高了对修复装置的支撑固定效果,固定更加稳定,进一步降低河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刘敏仪;李松懋;李春林;刘亚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敏仪
技术研发日:2020.05.20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6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