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热电偶用测温材料制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10-18  71


本实用新型属于温度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续热电偶用测温材料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连续热电偶是由两根平行布置的热电偶和填充其间的热敏电阻组成,当温度超过某一温度时,热敏电阻导通,热电偶正负极接通,可以测量热点处的温度,相较于传统的热电偶,它测温点并不固定,可以实现大面积的测温,相较于传统的热电阻,它测量热电偶的电压信号,精度更高,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油库、冶金和化工等需要大面积温度监控的领域。

在热电偶制作过程中,需要向溶液中滴入定量的氨水、醋酸锰溶液和双氧水,而传统的滴管上面虽有刻度,但在精确滴入时需要频繁的观看刻度,避免滴入的液体体积过多,不仅操作麻烦,而且不精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续热电偶用测温材料制备装置,旨在解决在热电偶制作过程中,需要向溶液中滴入定量的氨水、醋酸锰溶液和双氧水,而传统的滴管上面虽有刻度,但在精确滴入时需要频繁的观看刻度,避免滴入的液体体积过多,不仅操作麻烦,而且不精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连续热电偶用测温材料制备装置,包括搅拌槽、电机、皮带、搅拌辊、滴管、第一电极片、手柄、滴头、电磁阀、第二电极片、活塞和连接片,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搅拌辊固定连接,所述皮带套设于所述搅拌辊的外表面,并与所述搅拌辊传动连接,所述搅拌辊贯穿所述搅拌槽,并与所述搅拌槽转动连接,所述滴管固定连接于所述搅拌槽的顶部,所述滴管上设有刻度,所述滴头固定连接于所述滴管的底部,并与所述滴管相连通,所述第一电极片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片的侧壁上,所述手柄贯穿所述连接片,并与所述连接片固定连接,所述手柄的底部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活塞位于所述滴管内部,并与所述滴管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片套设于所述滴管的外表面,并与所述滴管滑动连接,所述电磁阀固定连接于所述滴头上。

优选的,所述搅拌槽呈矩形槽状结构,其内部中空,所述搅拌槽其中一侧的内壁上设有立柱,所述立柱底部与所述搅拌槽的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立柱的顶部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立柱相互垂直,并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开设有三个圆形通孔。

优选的,所述搅拌辊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搅拌辊均贯穿所述搅拌槽,并与所述搅拌槽转动连接,且多个所述搅拌辊上均设有多个用于搅拌的搅拌轴,多个所述搅拌轴环绕所述搅拌辊的外表面均与排列。

优选的,所述皮带套设在多个所述搅拌辊的外表面,并与所述搅拌辊传动连接,所述皮带的左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滴管内部中空,所述活塞位于所述滴管内部,所述活塞的直径等于所述滴管内腔的内径。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极片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片与所述电磁阀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续热电偶用测温材料制备装置,通过设置滴管、第一电极片、手柄、活塞、第二电极片和电磁阀,电磁阀安装在滴头上,电磁阀与第二电极片电性连接,第一电极片与外部电源连接,使用时,拉动手柄将溶液吸入滴管内部,使活塞底部与滴管顶部的刻度对齐,然后滑动第二电极片至需要滴入的刻度上,按压手柄,通过手柄带动第一电极片下移,当活塞到达第二电极片所在的刻度时,第二电极片正好与第一电极片贴合,使电磁阀通电关闭,阻止多余的溶液滴落,从而避免了传统方式采用滴管添加溶液,溶液的数值不精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滴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1、搅拌槽;12、电机;13、皮带;14、搅拌辊;15、立柱;16、支撑杆;17、滴管;18、第一电极片;19、手柄;20、滴头;21、电磁阀;22、第二电极片;23、活塞;24、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连续热电偶用测温材料制备装置,包括搅拌槽11、电机12、皮带13、搅拌辊14、滴管17、第一电极片18、手柄19、滴头20、电磁阀21、第二电极片22、活塞23和连接片24,电机12的输出端与搅拌辊14固定连接,皮带13套设于搅拌辊14的外表面,并与搅拌辊14传动连接,搅拌辊14贯穿搅拌槽11,并与搅拌槽11转动连接,滴管17固定连接于搅拌槽11的顶部,所述滴管17上设有刻度,滴头20固定连接于滴管17的底部,并与滴管17相连通,第一电极片18固定连接于连接片24的侧壁上,手柄19贯穿连接片24,并与连接片24固定连接,手柄19的底部与活塞23固定连接,活塞23位于滴管17内部,并与滴管17滑动连接,第二电极片22套设于滴管17的外表面,并与滴管17滑动连接,电磁阀21固定连接于滴头20上。

本实施方式中,电磁阀21安装在滴头20上,电磁阀21与第二电极片22电性连接,第一电极片18与外部电源连接,使用时,拉动手柄19将溶液吸入滴管17内部,使活塞23底部与滴管17顶部的刻度对齐,然后滑动第二电极片22至需要滴入的刻度上,并按压手柄19,通过手柄19带动第一电极片18下移,当活塞23到达第二电极片22所在的刻度时,第二电极片22正好与第一电极片18贴合,使电磁阀21通电关闭,阻止多余的溶液滴落,从而避免了传统方式采用滴管添加溶液,溶液的数值不精确的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时,将原材料倒入搅拌槽11内部,并添加适量清水,然后将电机12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电机12的输出端上套设有皮带13,皮带13与电机12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搅拌辊14贯穿搅拌槽11,并与搅拌槽11转动连接,皮带13远离电机12输出端的一端套设在搅拌辊14上,并与搅拌辊14传动连接,当电机12转动时,带动皮带13转动,从而带动与皮带13传动连接的搅拌辊14转动,对搅拌槽11内部盛设的物质进行搅拌,搅拌槽11的其中一端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立柱15,立柱15的顶端固定连有支撑杆16,支撑杆16与立柱15垂直,且支撑杆16的顶部开设有三个圆形通孔,三个圆形通孔内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滴管17,滴管17内部中空,滴管17内部设有活塞23,活塞23与滴管17滑动连接,活塞2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手柄19,手柄19上固定连接有连接片24,连接片2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电极片18,两个第一电极片18之间的间距等于滴管17的直径,滴管17的外表面上还套设有第二电极片22,第二电极片22与滴管17滑动连接,且第一电极片18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第二电极片22与电磁阀21电性连接,使用时,将滴管17底部的滴头20对准溶液,并向上拉动手柄19,通过手柄19带动活塞23向上滑动,将溶液吸入滴管17内部,直至活塞23滑动至滴管17最上端的刻度上,然后算出需要添加的溶液的体积,并滑动第二电极片22至该刻度处,当添加溶液时,向下按压手柄19带动活塞23下移,将滴管17内部的溶液挤出,当手柄19下移过程中,通过连接片24固定连接于手柄19上的第一电极片18同步向下移动,当达到所需溶液的体积时,第一电极片18正好下滑至与第二电极片22贴合,使电磁阀21与外部电源连接后通电关闭,从而使滴入溶液的体积保持精确,避免了传统滴液方式无法控制滴入液体的体积,影响溶液滴入的精确性的问题。

进一步的,搅拌槽11呈矩形槽状结构,其内部中空,搅拌槽11其中一侧的内壁上设有立柱15,立柱15底部与搅拌槽11的侧壁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搅拌槽11用于盛设清水,并将ato粉末倒入搅拌槽11内部进行搅拌,在搅拌槽11的其中一侧设置立柱15用于支撑支撑杆16,通过支撑杆16支撑滴管17,将滴管17固定在搅拌槽11的顶部,便于向搅拌槽11内部添加溶液。

进一步的,立柱15的顶部设有支撑杆16,支撑杆16与立柱15相互垂直,并与立柱15固定连接,支撑杆16的顶部开设有三个圆形通孔。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支撑杆16用于支撑滴管17,在支撑杆16的顶部开设三个圆形通孔,用于固定三个滴管17,圆形通孔的大小与滴管17的直径相同,使滴管17能够通过圆形通孔固定在支撑杆16上。

进一步的,搅拌辊1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搅拌辊14均贯穿搅拌槽11,并与搅拌槽11转动连接,且多个搅拌辊14上均设有多个用于搅拌的搅拌轴,多个搅拌轴环绕搅拌辊14的外表面均与排列。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多个搅拌辊14用于对搅拌槽11内部的液体进行搅拌,搅拌辊14与搅拌槽11转动连接,便于搅拌辊14转动,实现搅拌功能,在搅拌辊14上安装多个搅拌轴,使搅拌辊14在搅拌时更加均匀。

进一步的,皮带13套设在多个搅拌辊14的外表面,并与搅拌辊14传动连接,皮带13的左端与电机12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皮带13套设在搅拌辊14上,并与电机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使电机12在转动过程中能够带动多个搅拌辊14同时转动,对搅拌槽11内部的液体进行快速持续和充分的搅拌。

进一步的,滴管17内部中空,活塞23位于滴管17内部,活塞23的直径等于滴管17内腔的内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滴管17用于向搅拌槽11内部滴加溶液,滴管17内部储存适量的溶液,并滴加在搅拌槽11中,与搅拌槽11内部的物质发生反应。

进一步的,第一电极片18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第二电极片22与电磁阀21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电极片18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第二电极片22与电磁阀21电性连接,使第一电极片18与第二电极片22贴合时,电磁阀21能够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从而使电磁阀21通电关闭,避免添加在搅拌槽11内部的溶液过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连续热电偶用测温材料制备装置,包括搅拌槽(11)、电机(12)、皮带(13)、搅拌辊(14)、滴管(17)、第一电极片(18)、手柄(19)、滴头(20)、电磁阀(21)、第二电极片(22)、活塞(23)和连接片(24),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2)的输出端与所述搅拌辊(14)固定连接,所述皮带(13)套设于所述搅拌辊(14)的外表面,并与所述搅拌辊(14)传动连接,所述搅拌辊(14)贯穿所述搅拌槽(11),并与所述搅拌槽(11)转动连接,所述滴管(17)固定连接于所述搅拌槽(11)的顶部,所述滴管(17)上设有刻度,所述滴头(20)固定连接于所述滴管(17)的底部,并与所述滴管(17)相连通,所述第一电极片(18)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片(24)的侧壁上,所述手柄(19)贯穿所述连接片(24),并与所述连接片(24)固定连接,所述手柄(19)的底部与所述活塞(23)固定连接,所述活塞(23)位于所述滴管(17)内部,并与所述滴管(17)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片(22)套设于所述滴管(17)的外表面,并与所述滴管(17)滑动连接,所述电磁阀(21)固定连接于所述滴头(20)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热电偶用测温材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槽(11)呈矩形槽状结构,其内部中空,所述搅拌槽(11)其中一侧的内壁上设有立柱(15),所述立柱(15)底部与所述搅拌槽(11)的侧壁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续热电偶用测温材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5)的顶部设有支撑杆(16),所述支撑杆(16)与所述立柱(15)相互垂直,并与所述立柱(15)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16)的顶部开设有三个圆形通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热电偶用测温材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辊(1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搅拌辊(14)均贯穿所述搅拌槽(11),并与所述搅拌槽(11)转动连接,且多个所述搅拌辊(14)上均设有多个用于搅拌的搅拌轴,多个所述搅拌轴环绕所述搅拌辊(14)的外表面均与排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连续热电偶用测温材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13)套设在多个所述搅拌辊(14)的外表面,并与所述搅拌辊(14)传动连接,所述皮带(13)的左端与所述电机(12)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热电偶用测温材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管(17)内部中空,所述活塞(23)位于所述滴管(17)内部,所述活塞(23)的直径等于所述滴管(17)内腔的内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热电偶用测温材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片(18)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片(22)与所述电磁阀(21)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温度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连续热电偶用测温材料制备装置,包括搅拌槽、电机、皮带、搅拌辊、滴管、第一电极片、手柄、滴头、电磁阀、第二电极片、活塞和连接片,电磁阀安装在滴头上,电磁阀与第一电极片电连接,第二电极片与外部电源连接,使用时,拉动手柄将溶液吸入滴管内部,使活塞底部与滴管顶部的刻度对齐,然后滑动第一电极片至需要滴入的刻度上,按压手柄,通过手柄带动第二电极片下移,当活塞到达第一电极片所在的刻度时,第二电极片正好与第一电极片贴合,使电磁阀通电关闭,阻止多余的溶液滴落,从而避免了传统方式采用滴管添加溶液,溶液的数值不精确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祥;陶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迈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2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6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