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循环水水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10-20  72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供水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工业循环水水池。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循环水水池普遍采用混凝土或钢制一个大容积池,容积池由出水管线连接水泵,排污管线去污水处理,进水管线连接冷却塔,直接回水管线与连接冷却塔管线并联。正常池中水通过循环水泵供应到生产系统,与生产系统中的换热器进行热量交换,交换后的水再通过冷却塔降温回到循环水水池。

而生产运行一定周期后,需要进行检维修,检修结束需要对生产系统内部进行清洗、预膜,短时间内(1周左右)产生大量的污水。现有技术方案是,对清洗、预膜产生的大量污水送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置或直接排到雨排水系统,因为污水量大,污水处理厂短时间内受理污水压力大,如果直接排至雨排水系统对生态环境将产生严重污染。

以下以中小型化工企业为例,循环水量1万立方每小时进行例证:

1、正常生产循环水水量以1万立方米每小时计,则循环水池有效容积3000立方左右,生产系统管线内存水1500立方左右;

2、考虑到系统运行稳定与安全,保有水量至少为4000立方(池中水2500立方,管线中水1500立方),系统清洗后,水置换至少两至三次方可进行预膜,期间产生污水至少10000立方。预膜后的水大部分需要排出系统,至少需要两次置换,期间产生污水至少6000立方;

3、一次清洗预膜产生污水达16000立方,如果直接排到污水处理厂困难重重。

为此,人们希望找到一种更好的处理方式,以减少污水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工业循环水水池,对现有循环水水池进行改造,对新建循环水池直接按新方案进行实施,在确保清洗预膜效果的前提下,降低保有水量,从而降低污水产生量。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新型工业循环水水池,包括容积池,所述容积池分为深水区和浅水区,所述容积池上,连接有与生产系统相连给其供水的若干条出水管线、与冷却塔连接的进水管线、与生产系统相连直接回水管线和补水管线,所述直接回水管线与连接冷却塔的进水管线并联,其特征在于,在容积池的同一侧、深水区和浅水区中均通过设置隔离墙的方式划分出一小部分隔离区,为深水隔离区和浅水隔离区,所述深水隔离区和浅水隔离区之间,通过设置第一过水水道进行连通,直接回水管线进口处位于所述浅水隔离区,可通过所述第一过水水道与深水隔离区相连;在深水区非隔离区与浅水区非隔离区之间,通过设置若干个第二过水水道进行连通;所述深水隔离区上,还连接有能满足正常生产需要的运行泵的部分或全部,所述运行泵与出水管线相连。此运行泵在容积池平时正常生产使用也可,用于清洗预膜时使用也可。当要清洗预膜时,是投加药剂进入隔离区内,通过深水隔离区内运行泵作用于生产系统设备内壁接触水的表面进行清洗和预膜。

作为优选,深水隔离区上方的位置,设置观察孔。

作为优选,深水隔离区下方的位置设有放尽阀门。

作为优选,所述深水隔离区上还设有液位计。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过水水道和第二过水水道上,均设有过滤网。

作为优选,所述隔离墙高度低于正常生产控制液位,以不影响正常生产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工业循环水水池结构巧妙,通过设立两个隔离区,且在隔离区之间设立第一过水水道,系统运行后,清洗或预膜用水仅在隔离区内与管线内存水之间运行,保有水量将减少50%左右,由此可有效降低清洗预膜总用水量,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水产生,降低污水处理难度,环境友好,且提高了循环水池的清洗预膜效率,实用性强,具有很大的经济效应,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新型工业循环水水池,包括容积池,所述容积池分为深水区1和浅水区2,所述容积池上,连接有与生产系统相连给其供水的若干条出水管线4、与冷却塔连接的进水管线5、与生产系统相连的直接回水管线6和补水管线9,所述直接回水管线6与连接冷却塔的进水管线5并联,在容积池的同一侧、深水区1和浅水区2中均通过设置隔离墙7的方式划分出一小部分隔离区,为深水隔离区1.1和浅水隔离区2.1,所述深水隔离区1.1和浅水隔离区2.1之间,通过设置第一过水水道8进行连通,直接回水管线6进口处位于所述浅水隔离区2.1,可通过所述第一过水水道8与深水隔离区1.1相连;在深水区1非隔离区与浅水区2非隔离区之间,通过设置若干个第二过水水道3进行连通;所述深水隔离区1.1上,还连接有能满足正常生产需要的运行泵的部分或全部,所述运行泵连接至出水管线4,所述运行泵设置在深水隔离区1.1内,清洗、预膜过程通过出水管线4与生产系统相连,通过隔离区内的运行泵实现清洗预膜控制目标。此运行泵在容积池平时正常生产使用也可,用于清洗预膜时使用也可。当要清洗预膜时,是投加药剂进入隔离区内,通过运行泵作用于生产系统设备内壁接触水的表面进行清洗和预膜。

深水隔离区1.1上方的位置,设置观察孔。

深水隔离区下方1.1的位置,设有放尽阀门。

所述深水隔离区1.1上还设有液位计。

所述第一过水水道8和第二过水水道3上,均设有过滤网。

所述隔离墙7高度低于正常生产控制液位。

补水管线9连接在深水区1的非隔离区,与冷却塔连接的进水管线5连接在浅水区2的非隔离区。

正常生产循环水水量以1万立方米每小时计,则循环水池有效容积3000立方左右,生产系统管线内存水1500立方左右;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系统运行后,清洗或预膜用水仅在隔离区内与管线内存水之间运行,保有水量可减少至2000立方左右,总污水量可减少至8000立方。

清洗预膜工作过程:

1.运行前计算出整体补水量,在深水区的非隔离区将需要补充的水备好,关闭与冷却塔连接的进水管线阀门,打开直接回水管线上的阀门;

2.启动深水隔离区的运行泵,通过出水管线向生产系统供水,然后通过直接回水管线直接回水回到第一过水水道,再进入深水隔离区池中,水循环正式开启,投加药剂进入隔离区进行清洗、预膜;

3.清洗、预膜结束后,开启补水,恢复至正常保有水量,打开与冷却塔连接的进水管线阀门,关闭直接回水管线上的阀门;

4.系统转入正常运行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工业循环水水池结构巧妙,通过设立两个隔离区,且在隔离区之间设立第一过水水道,系统运行后,清洗或预膜用水仅在隔离区内与管线内存水之间运行,保有水量将大大减少,由此可大大降低清洗预膜总用水量,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水产生,降低污水处理难度,环境友好,且提高了循环水池的清洗预膜效率,实用性强,具有很大的经济效应,值得推广。

对于一些无深水区与浅水区划分的生产系统,本实用新型同样适用,通过设立一个隔离区即可运行。对于一些无直接回水阀门的特殊容积池,本实用新型同样适用,将一个或部分冷却塔水域隔离出来即可。本系统可升级为自动控制,也可通过再增设缓冲池对清洗水或预膜后的水进行处理,回收再利用,进一步减少污水产生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新型工业循环水水池,包括容积池,所述容积池分为深水区和浅水区,所述容积池上,连接有与生产系统相连给其供水的若干条出水管线、与冷却塔连接的进水管线、与生产系统相连不经过冷却塔直接回水管线和补水管线,所述直接回水管线与连接冷却塔的进水管线并联,其特征在于,在容积池的同一侧、深水区和浅水区中均通过设置隔离墙的方式划分出一部分隔离区,为深水隔离区和浅水隔离区,所述深水隔离区和浅水隔离区之间,通过设置第一过水水道进行连通,直接回水管线进口处位于所述浅水隔离区;在深水区非隔离区与浅水区非隔离区之间,通过设置若干个第二过水水道进行连通;所述深水隔离区上,还连接有能满足正常生产需要的运行泵的部分或全部,所述运行泵与出水管线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工业循环水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深水隔离区上方的位置,设置观察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工业循环水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深水隔离区上还设有液位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工业循环水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深水隔离区下方的位置,设有放尽阀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工业循环水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水水道和第二过水水道上,均设有至少一层过滤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工业循环水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区与非隔离区之间隔离墙高度小于正常生产控制液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工业循环水水池,包括容积池,所述容积池分为深水区和浅水区,在容积池的同一侧隔离出深水隔离区和浅水隔离区,所述深水隔离区和浅水隔离区之间,通过设置第一过水水道进行连通,直接回水管线进口处位于所述浅水隔离区,可通过所述第一过水水道与深水隔离区相连;所述深水隔离区上,还连接有能满足正常生产需要的运行泵的部分或全部,所述运行泵与出水管线相连。本实用新型系统运行后,清洗或预膜用水仅在隔离区内与管线内存水之间运行,保有水量将大大减少,由此可大大降低清洗预膜总用水量,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水产生,降低污水处理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宋群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宋群杰
技术研发日:2020.08.0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6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