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臭氧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臭氧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气体。臭氧在杀菌消毒领域,污水处理领域,自来水净化领域,空气净化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现有技术下的臭氧发生装置,大多结构复杂,功能单一,无法有效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仅能够用于空气净化,而无法方便的携带,满足日常对外电流输出功能,即充当充电宝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臭氧发生装置,该臭氧发生装置结构简单,能够有效提升了该臭氧发生装置的操作便捷性,同时也使得功能得到了有效拓展,继而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臭氧发生装置,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腔体一端的电控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腔体另一端的臭氧发生组件,所述臭氧发生组件与所述电控组件电连接,所述电控组件包括电路板组件,以及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组件电连接的电源适配器和蓄电池;所述臭氧发生组件包括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风扇和臭氧片,所述壳体的正反两侧分别贯通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扇和所述臭氧片架设于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以及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usb接口、type-c接口、电源开关及臭氧片控制开关。
其中,所述usb接口、所述type-c接口、所述电源开关及所述臭氧片控制开关均外露于所述壳体。
其中,所述风扇的进风侧设置有臭氧片支架,所述臭氧片与所述臭氧片支架紧固。
其中,所述电源开关套设有导光圈,所述导光圈外露于所述壳体且与设置于所述电源开关四周的指示灯相配合。
其中,所述蓄电池包括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所述第一蓄电池和所述第二蓄电池分别通过电池压片与所述壳体紧固。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底壳,以及与所述底壳相配合的面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臭氧发生装置,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腔体一端的电控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腔体另一端的臭氧发生组件,所述臭氧发生组件与所述电控组件电连接,所述电控组件包括电路板组件,以及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组件电连接的电源适配器和蓄电池;所述臭氧发生组件包括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风扇和臭氧片,所述壳体的正反两侧分别贯通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扇和所述臭氧片架设于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以及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usb接口、type-c接口、电源开关及臭氧片控制开关。以此结构设计的臭氧发生装置,能够通过usb接口及type-c接口的设置方便的实现电流的对内输入及对外输出,同时,还能够通过电源开关及臭氧片控制开关的设置,方便的控制臭氧的产生,以此有效提升了该臭氧发生装置的操作便捷性,同时也使得功能得到了有效拓展,继而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臭氧发生装置的正面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臭氧发生装置的反面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结合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臭氧发生装置,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腔体一端的电控组件2、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腔体另一端的臭氧发生组件3,所述臭氧发生组件3与所述电控组件2电连接,所述电控组件2包括电路板组件,以及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组件电连接的电源适配器21和蓄电池22;所述臭氧发生组件3包括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风扇31和臭氧片32,所述壳体的正反两侧分别贯通设置有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22,所述风扇31和所述臭氧片32架设于所述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22之间,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23,以及与所述电路板23电连接的usb接口24、type-c接口25、电源开关26及臭氧片控制开关27,作为优选,为了方便插接和操控,本实施例中的所述usb接口24、所述type-c接口25、所述电源开关26及所述臭氧片控制开关27均外露于所述壳体。
进一步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蓄电池22包括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所述第一蓄电池和所述第二蓄电池分别通过电池压片28与所述壳体紧固。以此结构设计的蓄电池22,可通过电路板23组件上的type-c接口25对蓄电池22进行充电,同时,还可以通过usb接口24对外放电,即充当充电宝使用。以此,在满足臭氧产生的同时,还可以充当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电源。
进一步优选的,为了加快空气的流动,提高臭氧片32生产臭氧的效率,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31的进风侧设置有臭氧片支架33,所述臭氧片32与所述臭氧片支架33紧固。以此使得通过进风口111流入壳体腔体内的空气,在臭氧片32的作用下迅速的产生出臭氧,之后再通过风扇31的吸力,将其通过出风口122向外排出。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电源开关26套设有导光圈,所述导光圈外露于所述壳体且与设置于所述电源开关26四周的指示灯相配合。作为优选,指示灯与电路板23电连接,以此通过电路板23内部电路的控制,使得指示灯在不同电控状态下以不同形式显示,继而使操作人员及时了解臭氧发生装置所处的控制状态。有关此部分中电路板23内部的具体电路控制,相关技术中都较为常用,在此不做具体赘述。
此外,为了进一步的方便壳体内部各部件的安装,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壳体包括底壳11,以及与所述底壳11相配合的面壳12,作为优选,面壳12上开设有出风口122,底壳11上开设有进风口111。进一步的,为了方便面壳12与底壳11之间的固定,本实施例中,面壳12呈l形设置,水平壁与底壳11通过螺丝紧固。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腔体一端的电控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腔体另一端的臭氧发生组件,所述臭氧发生组件与所述电控组件电连接,所述电控组件包括电路板组件,以及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组件电连接的电源适配器和蓄电池;所述臭氧发生组件包括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风扇和臭氧片,所述壳体的正反两侧分别贯通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扇和所述臭氧片架设于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以及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usb接口、type-c接口、电源开关及臭氧片控制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sb接口、所述type-c接口、所述电源开关及所述臭氧片控制开关均外露于所述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的进风侧设置有臭氧片支架,所述臭氧片与所述臭氧片支架紧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开关套设有导光圈,所述导光圈外露于所述壳体且与设置于所述电源开关四周的指示灯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包括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所述第一蓄电池和所述第二蓄电池分别通过电池压片与所述壳体紧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壳,以及与所述底壳相配合的面壳。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