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窑焚烧系统中的喷淋塔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1-27  85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净化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回转窑焚烧系统中的喷淋塔。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大量的工农业固体废弃物,尤其是危险废弃物,对我们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威胁。根据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的国际通用原则,需针对各种类型危险废物的特性采用综合的处理处置方法,实现对危险废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处理,而焚烧无疑是一种比较可靠、经济和安全有效的手段。回转窑焚烧技术是目前危险废物焚烧技术中最主流的技术,能焚烧多种固体、半固体、液体、气体废物的多用途焚烧炉。然而,在焚烧处理危险废弃物的同时会产生二次污染问题,因此对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置的基础研究极为重要。

在公告号为cn20711282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回转窑焚烧系统,包括回转窑本体,回转窑本体的左端上方安装有进料溜槽,回转窑本体的右端安装二次燃烧室,二次燃烧室的右端顶部通过管道与三次燃烧室的左端顶部连接,三次燃烧室的右端底部通过管道与连接烟道的一端连接,连接烟道将烟气接出并依次通过余热锅炉、半干急冷塔、中和塔、消石灰喂料装置、布袋除尘器、引风机、一级喷淋吸收塔、二级喷淋吸收塔以及湿电除尘器,然后将烟气经由烟囱排放到大气中。

上述技术方案中利用一级喷淋吸收塔以及二级喷淋吸收塔对烟气进行充分的除酸,但是,喷淋塔的占地面积较大,设置两座喷淋吸收塔将占用较大的空间,而且设备成本高,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转窑焚烧系统中的喷淋塔,其具有喷淋塔结构紧凑、节省占用空间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回转窑焚烧系统中的喷淋塔,包括喷淋塔的塔体,所述塔体下端一侧以及上端分别设置有进气口与出气口,所述塔体内沿其高度方向平行设置有若干件层板,各所述层板将塔体分隔形成若干腔体,各所述腔体内均设置有若干间隔交错设置的隔板,各所述层板上侧的隔板下端均设置有排液口,各所述隔板将腔体分隔形成蛇形状设置的气流通道,任意相邻两所述腔体之间的气流通道首尾相接通,所述塔体底部设置有集液槽,所述塔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将集液槽引流至气流通道上的喷淋液循环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层板将塔体内部设置成若干腔体,设置隔板将各腔体隔离形成蛇形气流通道,再向气流通道内喷射碱液进行中和除酸,可使废气充分与喷淋液进行中和反应,即单座喷淋塔即可完成双座喷淋塔的碱洗效果,在保证废气充分除酸的前提下,将可节省了喷淋塔的占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层板上连通相邻两所述腔体的连通处均设置有支撑网,所述支撑网上设置有填料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层层板上的喷淋液在流至下层腔体内时,流经填料层将在填料层上形成液膜,使得废气在从下层腔体上升至上层的腔体内时能够在填料层进一步充分的反应,进一步的提高废气净化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层板均呈略微倾斜设置,各所述腔体之间的连通口处均位于倾斜端下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层板略微倾斜设置将层板上的喷淋液及时排至收集槽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气口处设置有除雾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除雾装置将便于把净化处理后的废气进行除雾处理,将废气中的水蒸汽以及液状颗粒物除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除雾装置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旋流板除雾器以及纤维除雾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旋流板除雾器以及纤维除雾器进行双重除雾,除雾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气口上设置有朝下弯折90°的进气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进气管设置成向下弯折90°,使得进气管的下端开口正对集液槽的液面,进一步对废气温度进行降温,同时也推动气流沿气流通道向前推进,避免在气流通道初始端产生涡流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液槽低端一侧设置有排渣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液槽底部长时间累积后将堆积有一层废渣,通过排渣管将便于把废渣排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塔体上还设置有用于监测集液槽内液位高度的液位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液位计将便于监测集液槽内喷淋液的高度,为工作人员是否进行喷淋液的补充提供考证依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塔体内设置有若干件层板,各层板将塔体分隔形成若干腔体,各腔体内均设置有若干间隔交错设置的隔板,各隔板将腔体分隔形成蛇形状设置的气流通道,通过纵向发展对废气净化处理的流进通道,在保证废气充分除酸的前提下,将可节省了喷淋塔的占用空间;

(2)通过设置各层板上连通相邻两所述腔体的连通处均设置有支撑网,支撑网上设置有填料层,通过喷淋液在填料层上形成的液膜来进一步的提高废气的净化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塔体;2、进气口;3、出气口;4、层板;5、腔体;6、隔板;7、排液口;8、气流通道;9、集液槽;10、喷淋液循环装置;101、水泵;102、喷淋管;103、雾状喷嘴;11、支撑网;12、填料层;13、除雾装置;131、旋流板除雾器;132、纤维除雾器;14、进气管;15、排渣管;16、液位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回转窑焚烧系统中的喷淋塔,包括喷淋塔的塔体1,塔体1下端一侧以及上端分别设置有进气口2与出气口3,进气口2处设置有向下弯折90°的进气管14,出气口3上设置有除雾装置13,塔体1内沿其高度方向平行设置有若干件层板4,各层板4将塔体1分隔形成若干腔体5,各腔体5内均设置有若干间隔交错设置的隔板6,各层板4上侧的隔板6下端均设置有排液口7,各隔板6将腔体5分隔形成蛇形状设置的气流通道8,任意相邻两道腔体5之间的气流通道8首尾相接通,塔体1底部设置有集液槽9,塔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将集液槽9引流至气流通道8上的喷淋液循环装置10。本实施例中的喷淋塔结构更加紧凑,在保证良好的净化效果的前提下,将节省了喷淋塔占用的空间。

其中,在各层板4上连通相邻两道腔体5的连通处均设置有支撑网11,支撑网11上设置有填料层12,通过喷淋液在填料层12上形成的液膜来进一步的提高废气的净化效率。为了将各层板4上的喷淋液及时向下排流,将各层板4均略微向下倾斜设置,且各腔体5之间的连通口处均位于倾斜端下端,如此设置将有利于层板4上喷淋液的及时排流。

喷淋液循环装置10包括从集液槽9内抽取喷淋液的水泵101以及将喷淋液喷射至气流通道8内的喷淋管102与雾状喷嘴103。集液槽9的一侧上还设置有用于监测集液槽9内液位高度的液位计16,为工作人员是否进行喷淋液的补充提供考证依据。在集液槽9低端一侧设置有排渣管15,通过排渣管15便于将集液槽9底部的废渣排出。

除雾装置13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旋流板除雾器131以及纤维除雾器132,通过双重除雾的结构对排出喷淋塔的废气进行充分除雾,避免含有酸气的液状颗粒物带出喷淋塔。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废气从进气口2进入塔体1内气流通道8的初始端,在气压作用下将推动气流沿着气流通道8向前推进,喷淋液循环装置10将喷淋液抽取至气流通道8内进行喷射,使得雾状喷淋液在气流通道8内与废气进行中和反应,沿着气流通道8从下层腔体5逐渐向上流动,在经过充分反应后由出气口3排出。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回转窑焚烧系统中的喷淋塔,包括喷淋塔的塔体(1),所述塔体(1)下端一侧以及上端分别设置有进气口(2)与出气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1)内沿其高度方向平行设置有若干件层板(4),各所述层板(4)将塔体(1)分隔形成若干腔体(5),各所述腔体(5)内均设置有若干间隔交错设置的隔板(6),各所述层板(4)上侧的隔板(6)下端均设置有排液口(7),各所述隔板(6)将腔体(5)分隔形成蛇形状设置的气流通道(8),任意相邻两所述腔体(5)之间的气流通道(8)首尾相接通,所述塔体(1)底部设置有集液槽(9),所述塔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将集液槽(9)引流至气流通道(8)上的喷淋液循环装置(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焚烧系统中的喷淋塔,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层板(4)上连通相邻两所述腔体(5)的连通处均设置有支撑网(11),所述支撑网(11)上设置有填料层(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窑焚烧系统中的喷淋塔,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层板(4)均呈略微倾斜设置,各所述腔体(5)之间的连通口处均位于倾斜端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焚烧系统中的喷淋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3)处设置有除雾装置(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转窑焚烧系统中的喷淋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装置(13)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旋流板除雾器(131)以及纤维除雾器(13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焚烧系统中的喷淋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2)上设置有朝下弯折90°的进气管(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焚烧系统中的喷淋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槽(9)低端一侧设置有排渣管(1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焚烧系统中的喷淋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监测集液槽(9)内液位高度的液位计(1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转窑焚烧系统中的喷淋塔,其包括喷淋塔的塔体,塔体下端一侧以及上端分别设置有进气口与出气口,进气口处设置有向下弯折90°的进气管,出气口上设置有除雾装置,塔体内沿其高度方向平行设置有若干件层板,各层板将塔体分隔形成若干腔体,各腔体内均设置有若干间隔交错设置的隔板,各层板上侧的隔板下端均设置有排液口,各隔板将腔体分隔形成蛇形状设置的气流通道,任意相邻两道腔体之间的气流通道首尾相接通,塔体底部设置有集液槽,塔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将集液槽引流至气流通道上的喷淋液循环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喷淋塔结构紧凑、节省占用空间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朱灶;洪健康;黄小玲;吴锡兴;蔡伟平;曾特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东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18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8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