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珊瑚砂土标本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4-01-30  101


本发明涉及土壤标本采集及制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珊瑚砂土标本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整段原状标本是土壤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的重要材料,以往受条件限制,野外观察剖面只能借助手绘、相机记录珍贵的土壤资料。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大多数技术人员选择制作土壤样品标本,并佐以文字介绍,便可清晰直观地将土壤颜色、颗粒、层次和分类等信息直观地呈现展示出来;

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土壤科学工作者进行此项工作,而岛屿珊瑚砂土壤样品作为我国土壤分类中重要的一类—磷质石灰土—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难以获取土壤样品制作标本。也由于其土壤含盐量较高,常规的标本制作方法可能会发生标本脱落,不能长时间存放和展示。因此亟需一种新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珊瑚砂土标本的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高标本的质量、延长标本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珊瑚砂土标本的制作方法,包括:

步骤一:户外珊瑚砂土采集,

s1:确定采样点,挖掘出采样坑并确定一个断面为标本采样面,在标本采样面上确定一个标本采样区域,在标本采样区域上沿竖直方向安放刻度尺,并依据标本采样区域的剖面形态将标本采样区域从上至下依次划分为若干层(4~6层),并对安放有刻度尺以及划分好层次的标本采样区域进行拍照;作为原始的土壤剖面照片;

s2:从下至上依次采集标本采样区域中各层的土体样品并分开盛放;

步骤二:标本制作

s1:准备底板,在底板上铺设并固定附面层,所述附面层能够与砂土通过胶液固定为一体;

s2:在附面层上做防腐蚀基底;

s3:在防腐蚀基底上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制作各层土体的标本,各层土体的标本、防腐蚀基底、附面层和底板能够固定为一体。

优选的,步骤一中的s2包括:将各层的土体样品依次取出并放置于采集盒中,采集盒沿自身的长度方向通过若干个分隔片分割成多个容置部,多个容置部沿单向依次用于盛装从下至上各层的土体样品;

在采集土体样品时一并将各层土体中埋设的珊瑚和贝壳收取并分别与各层的土体样品一同放置于各容置部内,对于尺寸超过采集盒中容置部的珊瑚和贝壳,单独放在标记层次的袋体中带回。

优选的,步骤二中的s1包括:在底板铺设并固定好附面层后,在底板的四个边沿均安装一边板,形成一模具,然后再在模具内的附面层上制作防腐蚀基底;对模具形成的空间沿长度方向进行区域划分,一个区域对应一层土体。

优选的,步骤二中的s3包括:在对模具形成的空间划分好区域后,分别取各层土体样品中的部分细砂与胶液(胶:水=1:0.5)搅拌混匀后平铺于各区域底部的防腐蚀基底上,形成多个样品基底;待样品基底制作完成后,参照土壤剖面照片在各层次对应的位置放入取回的大珊瑚和大贝壳,适度按压后晾置。

优选的,步骤二中的s2还包括:在按压好大珊瑚和大贝壳且晾置后,在各区域内的各样品基底的表面刷一层胶液后(凸出的珊瑚、贝壳表面不进行刷胶)即从各层土体样品中取出部分砂土覆盖于各样品基底上,此次上覆的砂土厚度均为3~5mm,然后参照土壤剖面照片在相应的位置放入珊瑚和贝壳,适度按压后晾置。

优选的,在按压好珊瑚和贝壳并晾置后,再次在各区域内的土体标本的表面进行刷胶液,并取各层土体样品中的部分砂土覆盖于刷好的胶液上;并重复上述刷胶液以及覆盖砂土过程;至少使得各层土体标本的厚度达到30mm后停止刷胶液;晾置。

优选的,反复多次刷胶液以及向胶液上覆盖砂土时的具体操作如下:在标本表面显胶即加土体样品,表面松散即喷胶,如此循环,每完成一次刷胶液-上覆土体时晾置1~2h,最终制成总共30~35mm厚的标本,在上覆土样的过程中避免将土体粘于凸出的珊瑚和贝壳上。

优选的,将底板四周的边板拆下,对照原始剖面照片,修饰标本表面,使其恢复成采集前的原状,用吹风机吹走表面松散颗粒;将标本放置于阴凉干燥的房间阴干一周,用修边机打磨标本四周至平整,用吹风机吹走表面松散颗粒,用雕刻刀根据原始的土壤剖面照片精修标本表面。

优选的,步骤二中的s1包括:在底板抹原胶,所述附面层为麻布层,在原胶上铺设麻布层,并用螺丝将麻布层加固在底板上,麻布上再均匀地抹上原胶,使麻布充分吃透粘连上底板。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珊瑚砂土标本的制作方法,其中,珊瑚砂土松散易塌,无法直接原状采集,因此,本申请采用在户外采集珊瑚砂土并拍照留存珊瑚砂土的原始状态照片,然后将珊瑚砂土样品带回室内并根据照片对珊瑚砂土进行复原并固着为一体;且在采集珊瑚砂土时分层采集,以便于更加精确的对珊瑚砂土进行复位;另外,因珊瑚砂土盐度较高,腐蚀性较强,因此,本申请首先在附面层上做防腐蚀基底,然后再将盐度较高的珊瑚砂土固着于防腐蚀基底上以防止珊瑚砂土腐蚀底板和附着层;延长了标本的使用寿命,因此,本发明提供的珊瑚砂土标本的制作方法能够提高所制作标本的质量、延长标本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标本制作方法制作出的三个标本实物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珊瑚砂土标本的制作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高所制作标本的质量、延长标本的使用寿命。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珊瑚砂土标本的制作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一:户外珊瑚砂土采集,

s1:确定采样点,挖掘出采样坑,深1.0~1.2m,并确定一个断面为标本采样面,在标本采样面上确定一个标本采样区域,在标本采样区域上沿竖直方向安放刻度尺,并依据标本采样区域的剖面形态将标本采样区域从上至下依次划分为4~6层,上述剖面形态指的是标本采样区域剖面的砂土颗粒大小、颜色等,在颜色差别或砂土颗粒大小变化较为明显的临界点处划线以划分层次,并对安放有刻度尺以及划分好层次的标本采样区域进行拍照;作为原始的土壤剖面照片;

s2:从下至上依次采集标本采样区域中各层的土体样品并分开盛放;

步骤二:标本制作

s1:准备底板,底板的尺寸为100cm×22cm,适用于制作1m长的标本,在底板上铺设并固定附面层,附面层能够与砂土通过胶液固定为一体;附面层为柔性布料制成,优选为麻布,麻布能够较好的与砂土通过胶液固定。

s2:在附面层上做防腐蚀基底;

s3:在防腐蚀基底上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制作各层土体的标本,各层土体的标本、防腐蚀基底、附面层和底板能够固定为一体。

本申请提供的方案适用于制作海岛珊瑚砂土以及滨海砂土的标本,因珊瑚砂土和滨海砂土松散易塌,无法直接原状采集,因此,本申请采用在户外采集珊瑚砂土并拍照留存珊瑚砂土的原始状态照片,然后将珊瑚砂土样品带回室内并根据照片对珊瑚砂土进行复原并固着为一体;且在采集珊瑚砂土时分层采集,以便于更加精确的对珊瑚砂土进行复位;另外,因珊瑚砂土盐度较高,腐蚀性较强,因此,本申请首先在附面层上做防腐蚀基底,然后再将盐度较高的珊瑚砂土固着于防腐蚀基底上以防止珊瑚砂土腐蚀底板和附着层;延长了标本的使用寿命,因此,本发明提供的珊瑚砂土标本的制作方法能够提高所制作标本的质量、延长标本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步骤一中的s2包括:将各层的土体样品依次取出并放置于采集盒中,采集盒的内部空间为100cm×22cm×6cm,采集盒沿自身的长度方向通过若干个分隔片分割成多个容置部,分隔片为塑料片,多个容置部沿单向依次用于盛装从下至上各层的土体样品;便于区分各层土体的位置,在采集土体样品时一并将各层土体中埋设的珊瑚和贝壳收取并分别与各层的土体样品一同放置于各容置部内,对于尺寸超过采集盒中容置部的珊瑚和贝壳,单独放在标记层次的袋体中带回。

进一步的,步骤二中的s1包括:在底板铺设并固定好附面层后,在底板的四个边沿均安装一边板,形成一模具,并对模具形成的空间沿长度方向进行区域划分,一个区域对应一层土体。

进一步的,防腐蚀基底由细河砂与原胶搅拌混匀平铺于麻布层上制成,细河砂不含盐;防腐蚀基底的厚度为5~10mm;设置防腐蚀基底用于避免盐度较高的珊瑚砂土直接与麻布层接触而腐蚀麻布层,防止后续脱落。

进一步的,步骤二中的s3包括:在对模具形成的空间划分好区域后,分别取各层土体样品中的部分细砂与胶液(胶:水的体积比为1:0.5)搅拌混匀后平铺于各区域底部的防腐蚀基底上,形成多个样品基底;细砂的颗粒较小,与胶液混合后能够较好的与防腐蚀基底固着,待样品基底制作完成后,参照土壤剖面照片在各层次对应的位置放入取回的大珊瑚和大贝壳,适度按压后晾置,按压至大珊瑚和大贝壳的底部接触至防腐蚀基底或附面层后即停止按压;自然晾置时间为8~10小时。

进一步的,步骤二中的s3包括:在按压好大珊瑚和大贝壳且晾置后,在各区域内的各样品基底的表面刷一层胶液(胶和水的体积比为1:0.5)后(凸出的珊瑚、贝壳表面不进行刷胶)即从各层土体样品中取出部分砂土覆盖于各样品基底上,此次上覆的砂土厚度均为3~5mm,优选为3mm,然后参照土壤剖面照片在相应的位置放入珊瑚和贝壳,适度按压后晾置。

进一步的,在按压好珊瑚和贝壳并晾置后,再次在各区域内的土体标本的表面进行刷胶液,并取各层土体样品中的部分砂土覆盖于刷好的胶液上;并重复上述刷胶液以及覆盖砂土过程;至少使得各层土体标本的厚度达到30mm后停止刷胶液;晾置,晾置时间为8~10小时。

进一步的,反复多次刷胶液以及向胶液上覆盖砂土时的具体操作如下:前三次覆盖砂土的厚度可分别为3mm、2mm和1mm,在三次以后遵循标本表面显胶即加土体样品,表面松散即喷胶,如此循环,每完成一次刷胶液-上覆土体时晾置1~2h,最终制成总共30~35mm厚的标本,在上覆土样的过程中避免将土体粘于凸出的珊瑚和贝壳上;采用逐层粘连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使得每一个土壤颗粒得以有效粘连,也有助于将大粒级的土壤侵入体,比如珊瑚和贝壳以粘结固定的方式嵌入于砂土中,真实的还原土壤断面原有的结构并以一种美观的展示形式呈现出来。

进一步的,将底板四周的边板拆下,对照原始剖面照片,修饰标本表面,使其恢复成采集前的原状,用吹风机吹走表面松散颗粒;将标本放置于阴凉干燥的房间阴干一周,用修边机打磨标本四周至平整,用吹风机吹走表面松散颗粒,用雕刻刀根据原始的土壤剖面照片精修标本表面。

进一步的,步骤二中的s1还包括:在底板抹原胶(白乳胶,聚醋酸乙烯酯),附面层为麻布层,在原胶上铺设麻布层,并用螺丝将麻布层加固在底板上,麻布上再均匀地抹上原胶,使麻布充分吃透粘连上底板,麻布材质粗糙,表面摩擦力大且自身能够吸收胶液进而加强与砂土的连接。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珊瑚砂土标本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户外珊瑚砂土采集

s1:确定采样点,挖掘出采样坑并确定一个断面为标本采样面,在标本采样面上确定一个标本采样区域,在标本采样区域上沿竖直方向安放刻度尺,并依据标本采样区域的剖面形态将标本采样区域从上至下依次划分为若干层,并对安放有刻度尺以及划分好层次的标本采样区域进行拍照;作为原始的土壤剖面照片;

s2:从下至上依次采集标本采样区域中各层的土体样品并分开盛放;

步骤二:标本制作

s1:准备底板,在底板上铺设并固定附面层,所述附面层能够与砂土通过胶液固定为一体;

s2:在附面层上做防腐蚀基底;

s3:在防腐蚀基底上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制作各层土体的标本,各层土体的标本、防腐蚀基底、附面层和底板固定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珊瑚砂土标本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的s2包括:将各层的土体样品依次取出并放置于采集盒中,采集盒沿自身的长度方向通过若干个分隔片分割成多个容置部,多个容置部沿单向依次用于盛装从下至上各层的土体样品;

在采集土体样品时一并将各层土体中埋设的珊瑚和贝壳收取并分别与各层的土体样品一同放置于各容置部内,对于尺寸超过采集盒中容置部的珊瑚和贝壳,单独放在标记层次的袋体中带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珊瑚砂土标本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的s1包括:在底板铺设并固定好附面层后,在底板的四个边沿均安装一边板,形成一模具,然后再在模具内的附面层上制作防腐蚀基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珊瑚砂土标本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的s3包括:对模具形成的空间沿长度方向进行区域划分,一个区域对应一层土体;在对模具形成的空间划分好区域后,分别取各层土体样品中的部分细砂与胶液搅拌混匀后平铺于各区域底部的防腐蚀基底上,形成多个样品基底;待样品基底制作完成后,参照土壤剖面照片在各层次对应的位置放入取回的大珊瑚和大贝壳,适度按压后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珊瑚砂土标本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的s2还包括:在按压好大珊瑚和大贝壳且晾置后,在各区域内的各样品基底的表面刷一层胶液后即从各层土体样品中取出部分砂土覆盖于各样品基底上,此次上覆的砂土厚度均为3~5mm,然后参照土壤剖面照片在相应的位置放入剩下的珊瑚和贝壳,适度按压后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珊瑚砂土标本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按压好珊瑚和贝壳并晾置后,再次在各区域内的土体标本的表面进行刷胶液,并取各层土体样品中的部分砂土覆盖于刷好的胶液上;并重复上述刷胶液以及覆盖砂土过程;至少使得各层土体标本的厚度达到30mm后停止刷胶液;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珊瑚砂土标本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复多次刷胶液以及向胶液上覆盖砂土时的具体操作如下:前三次覆盖砂土的厚度分别为3mm、2mm和1mm,在三次以后遵循标本表面显胶即加土体样品,表面松散即喷胶,如此循环,每完成一次刷胶液-上覆土体时晾置1~2h,最终制成总共30~35mm厚的标本,在上覆土样的过程中避免将土体粘于凸出的珊瑚和贝壳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珊瑚砂土标本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底板四周的边板拆下,对照原始剖面照片,修饰标本表面,使其恢复成采集前的原状,用吹风机吹走表面松散颗粒;将标本放置于阴凉干燥的房间阴干一周,用修边机打磨标本四周至平整,用吹风机吹走表面松散颗粒,用雕刻刀根据原始的土壤剖面照片精修标本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珊瑚砂土标本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的s1还包括:在底板抹原胶,所述附面层为麻布层,在原胶上铺设麻布层,并用螺丝将麻布层加固在底板上,麻布上再均匀地抹上原胶,使麻布充分吃透粘连上底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珊瑚砂土标本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蚀基底由细河砂与原胶搅拌混匀平铺于附面层上制成。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珊瑚砂土标本的制作方法,涉及土壤标本采集及制作技术领域,本申请采用在户外采集珊瑚砂土并拍照留存珊瑚砂土的原始状态照片,然后将珊瑚砂土样品带回室内并根据照片对珊瑚砂土进行复原并固着为一体;且在采集珊瑚砂土时分层采集,以便于更加精确的对珊瑚砂土进行复位;另外,因珊瑚砂土盐度较高,腐蚀性较强,因此,本申请首先在附面层上做防腐蚀基底,然后再将盐度较高的珊瑚砂土固着于防腐蚀基底上以防止珊瑚砂土腐蚀底板和附着层;延长了标本的使用寿命,因此,本发明提供的珊瑚砂土标本的制作方法能够提高所制作标本的质量、延长标本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杨安富;胡玉麟;林天;吴晓晨;李德成;王其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0.12.09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8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