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车辆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道路车辆车体静强度的试验装置,以及一种道路车辆车体静强度的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2017年6月2日,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研制的一种名为“智能轨道快运系统(autonomousrailrapidtransit-art)”(以下简称“智轨”)的全新交通产品在株洲首次亮相。这种融合了现代有轨电车和公共汽车各自优势的新型交通工具属于跨界之作。它颠覆了人们对于城市交通的传统认识,为解决大中城市出行难带来了新的选择和体验。“智轨”系统作为一种中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已在株洲、宜宾等地运行,并国内多个城市启动了科研及建设工作。
虚拟轨道电车是一种在道路路面上行驶的多编组胶轮车辆。作为“智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轨道电车融合了轨道交通与道路客车的优点,具有虚拟轨迹跟随能力,并以全电驱动的胶轮承载车辆。虚拟轨道电车的车体强度主要参照标准tb/t3550机车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结合tb/t3548-2019机车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总则,并参考标准en12663-1:2010铁路应用—轨道车辆车体结构要求—第一部分:机车和客运车辆(以及对货车的替代方法)规定的p-v类车辆及行业相关标准要求。
然而,由于虚拟轨道电车是一种运行在道路路面的道路车辆,其实际的运行工况与传统的轨道车辆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参考gb/t6792客车骨架应力和形变测量方法。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道路车辆车体静强度的试验技术,用于针对虚拟轨道电车的车体结构及运行工况进行车体静强度试验,以准确地确定车体各位置的强度和刚度,从而寻找车体结构中的应力应变较大的位置及安全系数较小的薄弱点来进行车体结构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前序。
为了满足对虚拟轨道电车进行车体静强度试验的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道路车辆车体静强度的试验装置,以及一种道路车辆车体静强度的试验方法,用于针对虚拟轨道电车的车体结构及运行工况的特点进行车体静强度试验,以便准确地确定车体各位置的强度和刚度,从而寻找车体结构中的应力应变较大的位置及安全系数较小的薄弱点来进行车体结构优化。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道路车辆车体静强度的试验装置包括:连接组件,一端连接设于车体前端的防撞装置,用于向所述车体加载纵向的拉伸及压缩载荷,以模拟所述车体在碰撞或救援情况受到的纵向力;连接座,连接设于所述车体后端的铰接盘,用于配合所述连接组件模拟多编组车辆模块之间的纵向力;以及连接支撑组件,连接所述车体的气囊安装座,用于垂向支撑所述车体,所述连接支撑组件还连接所述车体的推力杆支座,用于模拟所述转向架对所述车体的纵向加载,以模拟所述道路车辆在垂向支撑力作用下进行纵向牵引及制动的运行工况。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支撑组件可以包括支撑件、横梁连接件及推力杆连接件。所述支撑件连接所述车体的气囊安装座,用于垂向支撑所述车体。所述推力杆连接件连接所述推力杆支座。所述横梁连接件用于配合所述推力杆连接件模拟所述转向架对所述车体的纵向加载,以模拟所述车体在垂向支撑力作用下进行纵向牵引及制动的运行工况。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支撑组件可以设于假台车,适于利用所述假台车模拟所述车体在道路工况下受到的所述垂向支撑力及纵向加载力。所述道路工况包括但不限于前向牵引、后向牵引、前向制动、后向制动、扭转及坡道中的一种或多种工况。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撞装置包括但不限于防爬吸能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所述一端可以螺栓连接所述车体的防爬吸能组件,以模拟所述车体在所述碰撞或救援情况受到的纵向力。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但不限于连接横梁。所述连接横梁的另一端可以连接液压作动器,适于横向调节所述液压作动器的安装位置,并利用所述液压作动器向所述防撞装置加载所述纵向的拉伸及压缩载荷,以模拟所述车体在碰撞或救援情况受到的纵向力。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文还提供了一种道路车辆车体静强度的试验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道路车辆车体静强度的试验方法包括步骤:将连接支撑组件连接到车体的气囊安装座,以进行所述车体的垂向支撑;将所述连接支撑组件连接到所述车体的推力杆支座,并利用所述连接支撑组件模拟所述转向架对所述车体的纵向加载,以模拟所述车体在垂向支撑力作用下进行纵向牵引及制动的运行工况;将连接组件的一端连接到设于所述车体前端的防撞装置,向所述车体加载纵向的拉伸及压缩载荷,以模拟所述车体在碰撞或救援情况受到的纵向力;以及将连接座连接到设于所述车体后端的铰接盘,以配合所述连接组件模拟多编组车辆模块之间的纵向力。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支撑组件可以包括支撑件、横梁连接件及推力杆连接件。进行所述车体的垂向支撑的步骤可以包括:将所述支撑件连接到所述车体的气囊安装座,以垂向支撑所述车体。模拟所述转向架对所述车体的纵向加载的步骤可以包括:将所述推力杆连接件连接到所述推力杆支座;以及利用所述横梁连接件配合所述推力杆连接件模拟所述转向架对所述车体的纵向加载,以模拟所述道路车辆在垂向支撑力作用下进行所述纵向牵引及制动的运行工况。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试验方法还可以包括:将所述连接支撑组件设于假台车;以及利用所述假台车模拟所述车体在道路工况下受到的所述垂向支撑力及纵向加载力,其中,所述道路工况包括前向牵引、后向牵引、前向制动、后向制动、扭转及坡道中的一种或多种工况。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撞装置包括但不限于防爬吸能组件。将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连接到所述防撞装置的步骤可以包括:将所述连接组件的所述一端螺栓连接到所述车体的防爬吸能组件,以模拟所述车体在所述碰撞或救援情况受到的纵向力。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但不限于连接横梁。所述试验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将所述连接横梁的另一端连接到液压作动器;利用所述连接横梁横向调节所述液压作动器的安装位置;以及利用所述液压作动器向所述防撞装置加载所述纵向的拉伸及压缩载荷,以模拟所述车体在碰撞或救援情况受到的纵向力。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试验方法还包括步骤:采用cae分析计算的方法对试验采集的垂向力及纵向力进行建模分析,以确定所述车体各位置的强度和刚度,并寻找所述车体的结构中应力应变大的位置及安全系数小的薄弱点。
附图说明
在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之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各组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并且具有类似的相关特性或特征的组件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虚拟轨道电车车体与转向架的连接示意图。
连接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座的安装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支撑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的道路车辆车体静强度试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道路车辆车体静强度试验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气囊安装座;
12上推力杆;
13下推力杆;
21防爬吸能组件;
22连接横梁;
23液压作动器;
31铰接盘;
32连接座;
41支撑件;
42横梁连接件;
43推力杆连接件;
44假台车;
501~504道路车辆车体静强度试验方法的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发明的描述将结合优选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发明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发明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发明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发明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顶”、“底”、“水平”、“垂直”应被理解为该段以及相关附图中所绘示的方位。此相对性的用语仅是为了方便说明之用,其并不代表其所叙述的装置需以特定方位来制造或运作,因此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能理解的是,虽然在此可使用用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叙述各种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这些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被这些用语限定,且这些用语仅是用来区别不同的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可在不偏离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情况下被称为第二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
车体是车辆结构的主体,涉及到车辆的安全。如上所述,虚拟轨道电车是一种在道路路面上行驶的多编组胶轮车辆,其车体结构主要参照轨道车辆车体设计标准来设计。然而,由于需要在城市道路路面运行,虚拟轨道电车的转向架部分却与道路客车更为相似。
请参考图1,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虚拟轨道电车车体与转向架的连接示意图。
如图1所示,虚拟轨道电车是一种在道路路面上行驶的多编组胶轮车辆,其车体结构与现有的传统轨道车辆存在较大的区别。具体来说,在正常行驶的运行工况下,虚拟轨道电车的车体受到的垂向支撑力主要通过气囊安装座11传递,而转向架向车体提供的前后纵向力主要通过上推力杆12及下推力杆13来传递。
在车体静强度试验过程中,考虑到虚拟轨道电车的上述受力特点,需要将转向架在纵方向(即前后方向)上向车体提供的力作用到车体的多个推力杆12、13的支座上,同时将垂向(即上下方向)的支撑力作用到安全气囊安装座11上。此外,在车辆牵引制动的过程中,车体各编组模块之间还存在相互的纵向力。因此,模拟虚拟轨道电车在道路路面行驶的实际工况较为复杂,需要设计合适的试验装置,才能准确地确定车体的强度和刚度,寻找车体结构中的应力应变较大的位置及安全系数较小的薄弱点,以便根据结果进行车体结构优化。
为了模拟虚拟轨道电车纵向拉压、架车、前后向制动等真实、复杂的运行工况,本领域需要开发一种新的试验装置来模拟转向架对车体的力的作用,以实现车体静强度试验。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道路车辆车体静强度的试验装置可以包括连接组件、连接座及连接支撑组件。该连接组件的一端连接设于车体前端的防撞装置,用于向虚拟轨道电车的车体加载纵向的拉伸及压缩载荷,以模拟虚拟轨道电车在碰撞或救援情况受到的纵向力。该连接座连接设于车体后端的铰接盘,用于配合连接组件模拟多编组车辆模块之间的纵向力。该连接支撑组件连接车体的气囊安装座,用于垂向支撑所述车体。此外,连接支撑组件还连接车体的转向架及推力杆支座,用于实现车体的转向架的纵向加载,以模拟虚拟轨道电车在垂向支撑力作用下进行纵向牵引及制动的运行工况。
请参考图2,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设于车体前端的防撞装置可以包括设于虚拟轨道电车前端的防爬吸能组件21。该防爬吸能组件21是一种虚拟轨道电车的现有部件,主要用于在车辆发生碰撞的情况时吸收车体的动能来对车体及车内乘客提供缓冲保护,并防止后车编组在惯性作用下爬上前车编组以避免翻车事故。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连接组件可以选用连接横梁22。该连接横梁22的后端可以分别螺栓连接多个防爬吸能组件21,以连接虚拟轨道电车的前端。该连接横梁22的前端可以螺栓连接液压作动器23。在未紧固的状态下,该液压作动器23的螺栓连接机构可以在连接横梁22上左右移动,以根据车体静强度试验的实际需要横向调节液压作动器的安装位置,从而模拟车体前端的不同位置及方向受到的纵向力。在车体静强度试验的过程中,液压作动器23可以通过紧固的螺栓连接机构向连接横梁22提供纵向的拉伸及压缩力,再由连接横梁22向其连接的多个防爬吸能组件21加载纵向的拉伸及压缩载荷,以模拟虚拟轨道电车在碰撞或救援情况受到的纵向力,并进行对虚拟轨道电车的纵向拉压工况及架车工况的车体静强度试验。
请参考图3,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座的安装示意图。
如图3所示,上述设于车体后端的铰接盘31是一种虚拟轨道电车的现有部件,主要用于连接设于后车编组前端的防爬吸能组件,以牵引虚拟轨道电车的后车编组前进。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座32的前端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机构连接车体后端的铰接盘31,以进行车体后端的拉伸和压缩载荷加载。在未紧固的状态下,该连接座32的螺栓连接机构可以滑动,以便根据车体静强度试验的实际需要调节连接座32的安装位置,从而模拟车体后端的不同位置及方向受到的纵向力。在车体静强度试验的过程中,连接座32的后端可以连接固定机构或另一液压装置,以配合上述连接横梁22来模拟多编组车辆模块之间的纵向力。
请参考图4,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支撑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连接支撑组件可以包括支撑件41、横梁连接件42及推力杆连接件43。该支撑件41可以连接车体的气囊安装座11,用于向气囊安装座11提供向上的支撑力以垂向支撑车体。该横梁连接件42用于模拟前向牵引、后向牵引、前向制动、后向制动、扭转及坡道等一种或多种道路工况下,虚拟轨道电车的转向架向车体施加的纵向加载力。多个推力杆连接件43的一端连接该横梁连接件42,另一端分别连接车体上多个上推力杆12及多个下推力杆13的支座,用于配合横梁连接件42模拟转向架对车体进行的纵向加载,从而模拟虚拟轨道电车在垂向支撑力作用下进行纵向牵引及制动的运行工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连接支撑组件可以设于车体静强度试验的假台车44,以模拟虚拟轨道电车的架车工况。在车体静强度试验的过程中,该假台车44可以进一步地模拟虚拟轨道电车的前向牵引、后向牵引、前向制动、后向制动、扭转及坡道等一种或多种道路工况,以供连接支撑组件模拟虚拟轨道电车在对应工况下受到的垂向支撑力及纵向加载力。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文还提供了一种道路车辆车体静强度的试验方法,用于针对虚拟轨道电车的车体结构及运行工况的特点进行车体静强度试验,以便准确地确定车体各位置的强度和刚度,从而寻找车体结构中的应力应变较大的位置及安全系数较小的薄弱点来进行车体结构优化。
请结合参考图5及图6,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的道路车辆车体静强度试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道路车辆车体静强度试验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如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上述道路车辆车体静强度的试验方法可以包括步骤501:将连接支撑组件连接到车体的气囊安装座,以进行车体的垂向支撑。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支撑组件可以包括支撑件41。如图6所示,实验者可以将该支撑件41设置于假台车44,并通过车体的气囊安装座11向车体提供向上的垂向支撑力,以模拟虚拟轨道电车的架车工况。在一些实施例中,一节虚拟轨道电车编组可以包括两根车轴。每根车轴可以配置一台假台车44及一组连接支撑组件。假台车44可以进一步地模拟虚拟轨道电车在前向牵引、后向牵引、前向制动、后向制动、扭转及坡道等一种或多种道路工况下正常行驶的工况,从而利用连接支撑组件向车体提供对应的垂向支撑力及纵向加载力。
如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上述道路车辆车体静强度的试验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502:将连接支撑组件连接到车体的推力杆支座,并利用连接支撑组件模拟转向架对车体的纵向加载,以模拟道路车辆在垂向支撑力作用下进行纵向牵引及制动的运行工况。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支撑组件还可以包括横梁连接件42及推力杆连接件43。如图4及图6所示,该横梁连接件42可以连接该推力杆连接件43,而该推力杆连接件43可以分别连接车体的多个上推力杆12及多个下推力杆13的支座。在车体静强度试验的过程中,试验者可以利用液压装置对横梁连接件42进行纵向加载,以模拟虚拟轨道电车在前向牵引、后向牵引、前向制动、后向制动、扭转及坡道等一种或多种道路工况下正常行驶时,转向架产生的纵向力。之后,横梁连接件42可以通过相连的推力杆连接件43,将受到的纵向力加载到车体的多个上推力杆12及多个下推力杆13的支座,以模拟虚拟轨道电车在上述前向牵引、后向牵引、前向制动、后向制动、扭转及坡道等一种或多种道路工况的下正常行驶时,转向架对车体的纵向加载力。
如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上述道路车辆车体静强度的试验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503:将连接组件的一端连接到设于车体前端的防撞装置,向车体加载纵向的拉伸及压缩载荷,以模拟车体在碰撞或救援情况受到的纵向力。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车体的防撞装置可以包括设于车体前端的防爬吸能组件21。连接组件可以包括连接横梁22。如图2及图6所示,试验者可以首先将连接横梁22的后端螺栓连接到车体前端的防爬吸能组件21,并将液压作动器23螺栓连接到连接横梁22的前端,以利用该液压作动器23模拟车体在虚拟轨道车辆发生碰撞或救援等情况时受到的纵向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安装液压作动器23时,试验者还可以在螺栓连接机构未紧固的状态下,先横向调节液压作动器23在连接横梁22的安装位置,以模拟车体前端的不同位置及方向受到的纵向力。
如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上述道路车辆车体静强度的试验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504:将连接座连接到设于车体后端的铰接盘,以配合连接组件模拟多编组车辆模块之间的纵向力。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设于车体后端的铰接盘31是一种虚拟轨道电车的现有部件,主要用于连接设于后车编组前端的防爬吸能组件,以牵引虚拟轨道电车的后车编组前进。如图3及图6所示,试验者可以先通过螺栓连接机构,将连接座32的前端连接到车体后端的铰接盘31,再将连接座32的后端连接到一个固定机构或另一液压装置,以配合上述连接横梁22来模拟在虚拟轨道车辆发生碰撞或救援等情况时,后车编组对本车编组的车体施加的纵向力,从而模拟多编组车辆模块之间的纵向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安装连接座32时,试验者还可以在螺栓连接机构未紧固的状态下,先通过滑动连接座32的方式来调节连接座32的安装位置,从而模拟车体后端的不同位置及方向受到的纵向力。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试验者还可以在利用上述试验装置获取车体在各工况下受到的垂向支撑力及纵向加载力后,采用计算机辅助工程(computeraidedengineering,cae)分析计算车体各位置的强度和刚度,并寻找车体结构中的应力应变较大的位置及安全系数较小的薄弱点,从而根据计算结果进行车体结构的优化。通过采用上述受力模拟及仿真计算的试验方法,本发明可以快速、高效地进行多种不同车型的道路车辆的车体静强度试验,从而满足产品研发和市场多样化推广的需求。
尽管为使解释简单化将上述方法图示并描述为一系列动作,但是应理解并领会,这些方法不受动作的次序所限,因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一些动作可按不同次序发生和/或与来自本文中图示和描述或本文中未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动作并发地发生。
提供对本公开的先前描述是为使得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皆能够制作或使用本公开。对本公开的各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且本文中所定义的普适原理可被应用到其他变体而不会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由此,本公开并非旨在被限定于本文中所描述的示例和设计,而是应被授予与本文中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相一致的最广范围。
1.一种道路车辆车体静强度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组件,一端连接设于车体前端的防撞装置,用于向所述车体加载纵向的拉伸及压缩载荷,以模拟所述车体在碰撞或救援情况受到的纵向力;
连接座,连接设于所述车体后端的铰接盘,用于配合所述连接组件模拟多编组车辆模块之间的纵向力;以及
连接支撑组件,连接所述车体的气囊安装座,用于垂向支撑所述车体,所述连接支撑组件还连接所述车体的推力杆支座,用于模拟转向架对所述车体的纵向加载,以模拟所述道路车辆在垂向支撑力作用下进行纵向牵引及制动的运行工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撑组件包括:
支撑件,连接所述车体的气囊安装座,用于垂向支撑所述车体;
推力杆连接件,连接所述推力杆支座;以及
横梁连接件,用于配合所述推力杆连接件模拟所述转向架对所述车体的纵向加载,以模拟所述道路车辆在垂向支撑力作用下进行纵向牵引及制动的运行工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撑组件设于假台车,适于利用所述假台车模拟所述车体在道路工况下受到的所述垂向支撑力及纵向加载力,其中,所述道路工况包括前向牵引、后向牵引、前向制动、后向制动、扭转及坡道中的一种或多种工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装置包括防爬吸能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所述一端螺栓连接所述防爬吸能组件,以模拟所述车体在所述碰撞或救援情况受到的纵向力。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横梁,所述连接横梁的另一端连接液压作动器,适于横向调节所述液压作动器的安装位置,并利用所述液压作动器向所述防撞装置加载所述纵向的拉伸及压缩载荷,以模拟所述车体在碰撞或救援情况受到的纵向力。
6.一种道路车辆车体静强度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连接支撑组件连接到车体的气囊安装座,以进行所述车体的垂向支撑;
将所述连接支撑组件连接到所述车体的推力杆支座,并利用所述连接支撑组件模拟所述转向架对所述车体的纵向加载,以模拟所述道路车辆在垂向支撑力作用下进行纵向牵引及制动的运行工况;
将连接组件的一端连接到设于所述车体前端的防撞装置,向所述车体加载纵向的拉伸及压缩载荷,以模拟所述车体在碰撞或救援情况受到的纵向力;以及
将连接座连接到设于所述车体后端的铰接盘,以配合所述连接组件模拟多编组车辆模块之间的纵向力。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横梁连接件及推力杆连接件,进行所述车体的垂向支撑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支撑件连接到所述车体的气囊安装座,以垂向支撑所述车体;
模拟所述转向架对所述车体的纵向加载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推力杆连接件连接到所述推力杆支座;以及
利用所述横梁连接件配合所述推力杆连接件模拟所述转向架对所述车体的纵向加载,以模拟所述道路车辆在垂向支撑力作用下进行所述纵向牵引及制动的运行工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连接支撑组件设于假台车;以及
利用所述假台车模拟所述车体在道路工况下受到的所述垂向支撑力及纵向加载力,其中,所述道路工况包括前向牵引、后向牵引、前向制动、后向制动、扭转及坡道中的一种或多种工况。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装置包括防爬吸能组件,将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连接到所述防撞装置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连接组件的所述一端螺栓连接到所述车体的防爬吸能组件,以模拟所述车体在所述碰撞或救援情况受到的纵向力。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横梁,所述试验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连接横梁的另一端连接到液压作动器;
利用所述连接横梁横向调节所述液压作动器的安装位置;以及
利用所述液压作动器向所述防撞装置加载所述纵向的拉伸及压缩载荷,以模拟所述车体在碰撞或救援情况受到的纵向力。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采用cae分析计算的方法对试验采集的垂向力及纵向力进行建模分析,以确定所述车体各位置的强度和刚度,并寻找所述车体的结构中应力应变大的位置及安全系数小的薄弱点。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