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吊耳以及具有该吊耳的钢拱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4-04  83


本申请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用吊耳以及具有该吊耳的钢拱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今钢拱结构吊装时,由于大节段吊装段数量较多,大节段结构复杂且重量大,钢拱结构预拼和场内运输时,需要先采取平吊的方式进行吊装,钢拱桥位吊装安装时,需要采取立吊的方式进行吊装,钢拱结构从平吊吊装方式转换为立吊吊装方式,需要进行平吊和立吊之间的吊装工装的转换,完成翻身施工,在工期异常紧张的情况下,加快钢拱结构的吊装施工进度,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简化施工工装,尤为重要。

常规的钢拱大节段吊装施工是在钢拱上分别设置平吊吊耳和立吊吊耳,但传统的吊耳功能单一,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而且极大的影响了吊装施工的进度。

因此,急需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满足多样的性能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用吊耳,同时实现平吊吊耳和立吊吊耳的功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简化施工工装,能够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一种多用吊耳,所述多用吊耳包括:

吊耳主板,所述吊耳主板上靠近所述吊耳主板的顶边设有一吊装通孔;

在所述吊耳主板的两个表面成对立设的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靠近所述吊耳主板的底边,且被配置成用于加强所述吊耳主板的刚度;

设置在所述吊耳主板两个侧边上的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底边与所述吊耳主板的底边共面,且被配置成抵住所述吊耳主板的侧边;

设置在所述吊耳主板底边的连接板;其中,

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加强板以及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底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多用吊耳还包括:

一对环状加强板,各所述环状加强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吊装通孔的不同面的外边缘。

优选的,所述环状加强板的内外边缘为平滑的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多用吊耳还包括;

多个立设在所述吊耳主板的两个表面的第三加强板;

所述第三加强板位于所述第一加强板以及所述第二加强板之间;

所述第三加强板靠近所述吊耳主板的底边,且被配置成用于加强所述吊耳主板的刚度。

优选的,所述第三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加强板平行。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吊耳主板的中心线重合。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公开一种具有多用吊耳的钢拱结构,所述钢拱结构包括:

吊耳主板,所述吊耳主板上靠近所述吊耳主板的顶边设有一吊装通孔;

在所述吊耳主板的两个表面成对立设的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靠近所述吊耳主板的底边,且被配置成用于加强所述吊耳主板的刚度;

设置在所述吊耳主板两个侧边上的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底边与所述吊耳主板的底边共面,且被配置成抵住所述吊耳主板的侧边;

设置在所述吊耳主板底边的连接板;

钢拱主体,所述钢拱主体的内侧与所述连接板的表面连接;其中,

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一加强板以及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底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钢拱结构还包括:

一对环状加强板,各所述环状加强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吊装通孔的不同面的外边缘。

进一步的,所述钢拱结构还包括:

多个立设在所述吊耳主板的两个表面的第三加强板;

所述第三加强板位于所述第一加强板以及所述第二加强板之间;

所述第三加强板靠近所述吊耳主板的底边,且被配置成用于加强所述吊耳主板的刚度。

优选的,所述第三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加强板平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优点在于:

本申请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利用吊耳主板、多个加强板以及连接板进行配合,满足多样的吊装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多用吊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多用吊耳与钢索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多用吊耳的俯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多用吊耳的吊耳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多用吊耳的吊耳主板与第一加强板的方位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多用吊耳的吊耳主板与第三加强板的方位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多用吊耳的吊耳主板与第二加强板的方位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多用吊耳的具有多用吊耳的钢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吊耳主板;10、吊装通孔;11、环状加强板;2、第一加强板;3、第二加强板;4、连接板;5、第三加强板;6、钢拱主体,7、钢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用吊耳,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利用吊耳主板、多个加强板以及连接板进行配合,满足多样的吊装需求。

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申请的总体思路如下:

一种多用吊耳,该多用吊耳包括:

吊耳主板1,吊耳主板1上靠近吊耳主板1的顶边设有一吊装通孔10;

在吊耳主板1的两个表面成对立设的第一加强板2,第一加强板2靠近吊耳主板1的底边,且被配置成用于加强吊耳主板1的刚度;

设置在吊耳主板1两个侧边上的第二加强板3,第二加强板3的底边与吊耳主板1的底边共面,且被配置成抵住吊耳主板1的侧边;

设置在吊耳主板1底边的连接板4;其中,

连接板4分别与第一加强板2以及第二加强板3的底边连接。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用吊耳,该多用吊耳包括:

吊耳主板1,吊耳主板1上靠近吊耳主板1的顶边设有一吊装通孔10;

在吊耳主板1的两个表面成对立设的第一加强板2,第一加强板2靠近吊耳主板1的底边,且被配置成用于加强吊耳主板1的刚度;

设置在吊耳主板1两个侧边上的第二加强板3,第二加强板3的底边与吊耳主板1的底边共面,且被配置成抵住吊耳主板1的两侧;

设置在吊耳主板1底边的连接板4;其中,

连接板4分别与第一加强板2以及第二加强板3的底边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板2用于加强吊耳主板1的刚度,避免吊耳主板1发生弯折,第二加强板3则用于抵住吊耳主板1,防止吊耳主板1的两侧任一一侧翘起;

本申请实施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利用吊耳主板1、第一加强板2、第二加强板3以及连接板4相互配合,同时实现平吊吊耳和立吊吊耳的功能,满足多样的吊装需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简化施工工装,能够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中,吊耳主板1可选用梯形板件,在安装时,吊耳主板1上的底部的直边用于与钢拱结构进行连接,吊耳主板1上的顶边为斜边远离钢拱结构,吊耳主板1两侧的直边与钢拱结构的表面垂直,靠近吊耳主板1的顶边设置吊装通孔10,且吊耳主板1的顶边一侧高一侧低,吊装通孔10位于吊耳主板1的顶边较高的一侧,吊装通孔10用于配合钢索7或其他部件,进行起吊工作。

两个第一加强板2,两个第一加强板2成对立设在吊耳主板1的两个表面,两个第一加强板2共面且与靠近吊耳主板1垂直,并且吊耳主板1的底边即当吊耳主板1与钢拱结构连接时,两个第一加强板2的底边靠近钢拱结构,通过此结构,能够加强吊耳主板1中心区域的刚度,避免吊耳主板1在垂直于两个表面的方向上发生弯折;

需要说明的是,优选情况下,两个第一加强板2与吊耳主板1的底边的中线重合,从而能够加强吊耳主板1中段的刚度。

而第二加强板3由于是设置在吊耳主板1两个侧边上,其的底边与吊耳主板1的底边共面,且抵住吊耳主板1的侧边,两个第二加强板3用于抵住吊耳主板1的两侧,当吊耳主板1与钢拱结构连接时,由于吊耳主板1的底边与钢拱结构连接,故而第二加强板3的底边也与钢拱结构连接,从而能够在利用本申请吊起钢拱结构时,第二加强板3能够抵住吊耳主板1的两侧,起到固定作用,避免吊耳主板1的两侧翘起。

设置在吊耳主板1底边的连接板4,其用于与钢拱结构内侧连接,从而加强吊耳主板1与钢拱结构的连接强度;

具体的连接板4分别与第一加强板2以及第二加强板3的底边连接,进一步加强本申请内部的连接强度,具体是加强第一加强板2、第二加强板3以及连接板4之间的连接强度;

必要时,还可以设置两个连接板4,分别设置在吊耳主板1底边的两个表面,当本申请与钢拱结构的连接时,可以利用两个连接板4夹住钢拱结构上的结构,将两个连接板4的内面以及吊耳主板1底边均与钢拱结构上的结构焊接,从而能够得到牢固的连接效果。

进一步的,该多用吊耳还包括:

一对环状加强板11,各环状加强板11分别设置在吊装通孔10的不同面的外边缘;

必要时,环状加强板11的内外边缘为平滑的斜面;

如此设置,是为了减小钢索7或其他吊起设备与吊装通孔10之间的磨损,避免钢索7或吊起设备与吊装通孔10直接接触,避免发生设备损坏。

进一步的,该多用吊耳还包括;

多个立设在吊耳主板1的两个表面的第三加强板5;

第三加强板5位于第一加强板2以及第二加强板3之间;

第三加强板5靠近吊耳主板1的底边,且被配置成用于加强吊耳主板1的刚度;

第三加强板5与吊耳主板1垂直,与第一加强板2平行,与第一加强板2的原理类似,而其第三加强板5主要用于进一步加强吊耳主板1的刚度。

必要时,靠近吊装通孔10的第三加强板5与吊装通孔10的圆心共面,即第三加强板5的延长面穿过吊装通孔10的圆心;

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靠近吊装通孔10的吊耳主板1的刚度,由于吊装通孔10是受拉力的主要部件,故而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本申请的安全性。

具体的,第三加强板5与第一加强板2平行。

具体的,第一加强板2与吊耳主板1的中心线重合。

实施例2

参见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多用吊耳的钢拱结构,该钢拱结构包括:

吊耳主板1,吊耳主板1上靠近吊耳主板1的顶边设有一吊装通孔10;

在吊耳主板1的两个表面成对立设的第一加强板2,第一加强板2靠近吊耳主板1的底边,且被配置成用于加强吊耳主板1的刚度;

垂直设置在吊耳主板1两个侧边的第二加强板3,第二加强板3靠近吊耳主板1的底边,且被配置成抵住吊耳主板1的两侧;

设置在吊耳主板1底边的连接板4;

钢拱主体6,钢拱主体6的内侧与连接板4的表面连接;其中,连接板4分别与第一加强板2以及第二加强板3的底边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板2用于加强吊耳主板1的刚度,避免吊耳主板1发生弯折,第二加强板3则用于抵住吊耳主板1,防止吊耳主板1的两侧任一一侧翘起;

本申请实施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利用吊耳主板1、第一加强板2、第二加强板3以及连接板4相互配合,同时实现平吊吊耳和立吊吊耳的功能,满足多样的吊装需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简化施工工装,能够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中,吊耳主板1可选用梯形板件,在安装时,吊耳主板1上的底部的直边用于与钢拱主体6进行连接,吊耳主板1上的顶边为斜边远离钢拱主体6,吊耳主板1两侧的直边与钢拱主体6的表面垂直,靠近吊耳主板1的顶边设置吊装通孔10,且吊耳主板1的顶边一侧高一侧低,吊装通孔10位于吊耳主板1的顶边较高的一侧,吊装通孔10用于配合钢索7或其他部件,进行起吊工作。

两个第一加强板2,两个第一加强板2成对立设在吊耳主板1的两个表面,两个第一加强板2共面且与靠近吊耳主板1垂直,并且吊耳主板1的底边即当吊耳主板1与钢拱主体6连接时,两个第一加强板2的底边靠近钢拱主体6,通过此结构,能够加强吊耳主板1中心区域的刚度,避免吊耳主板1在垂直于两个表面的方向上发生弯折;

需要说明的是,优选情况下,两个第一加强板2与吊耳主板1的底边的中线重合,从而能够加强吊耳主板1中段的刚度。

而第二加强板3由于是设置在吊耳主板1两个侧边上,其的底边与吊耳主板1的底边共面,且抵住吊耳主板1的侧边,两个第二加强板3用于抵住吊耳主板1的两侧,当吊耳主板1与钢拱主体6连接时,由于吊耳主板1的底边与钢拱主体6连接,故而第二加强板3的底边也与钢拱主体6连接,从而能够在利用本申请吊起钢拱主体6时,第二加强板3能够抵住吊耳主板1的两侧,起到固定作用,避免吊耳主板1的两侧翘起。

设置在吊耳主板1底边的连接板4,其用于与钢拱主体6内侧连接,从而加强吊耳主板1与钢拱主体6的连接强度;

具体的连接板4分别与第一加强板2以及第二加强板3的底边连接,进一步加强本申请内部的连接强度,具体是加强第一加强板2、第二加强板3以及连接板4之间的连接强度;

必要时,还可以设置两个连接板4,分别设置在吊耳主板1底边的两个表面,当本申请与钢拱主体6的连接时,可以利用两个连接板4夹住钢拱主体6上的结构,将两个连接板4的内面以及吊耳主板1底边均与钢拱主体6上的结构焊接,从而能够得到牢固的连接效果。

进一步的,该钢拱结构还包括:

一对环状加强板11,各环状加强板11分别设置在吊装通孔10的不同面的外边缘;

如此设置,是为了减小钢索7或其他吊起设备与吊装通孔10之间的磨损,避免钢索7或吊起设备与吊装通孔10直接接触,避免发生设备损坏。

进一步的,该钢拱结构还包括:

多个立设在吊耳主板1的两个表面的第三加强板5;

第三加强板5位于第一加强板2以及第二加强板3之间;

第三加强板5靠近吊耳主板1的底边,且被配置成用于加强吊耳主板1的刚度;

第三加强板5与吊耳主板1垂直,与第一加强板2平行,与第一加强板2的原理类似,而其第三加强板5主要用于进一步加强吊耳主板1的刚度。

必要时,靠近吊装通孔10的第三加强板5与吊装通孔10的圆心共面,即第三加强板5的延长面穿过吊装通孔10的圆心;

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靠近吊装通孔10的吊耳主板1的刚度,由于吊装通孔10是受拉力的主要部件,故而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本申请的安全性。

具体的,第三加强板5与第一加强板2平行。

具体的,第一加强板2与吊耳主板1的中心线重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多用吊耳,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用吊耳包括:

吊耳主板(1),所述吊耳主板(1)上靠近所述吊耳主板(1)的顶边设有一吊装通孔(10);

在所述吊耳主板(1)的两个表面成对立设的第一加强板(2),所述第一加强板(2)靠近所述吊耳主板(1)的底边,且被配置成用于加强所述吊耳主板(1)的刚度;

设置在所述吊耳主板(1)两个侧边上的第二加强板(3),所述第二加强板(3)的底边与所述吊耳主板(1)的底边共面,且被配置成抵住所述吊耳主板(1)的侧边;

设置在所述吊耳主板(1)底边的连接板(4);其中,

所述连接板(4)分别与所述第一加强板(2)以及所述第二加强板(3)的底边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吊耳,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用吊耳还包括:

一对环状加强板(11),各所述环状加强板(11)分别设置在所述吊装通孔(10)的不同面的外边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用吊耳,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加强板(11)的内外边缘为平滑的斜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吊耳,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用吊耳还包括;

多个立设在所述吊耳主板(1)的两个表面的第三加强板(5);

所述第三加强板(5)位于所述第一加强板(2)以及所述第二加强板(3)之间;

所述第三加强板(5)靠近所述吊耳主板(1)的底边,且被配置成用于加强所述吊耳主板(1)的刚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用吊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加强板(5)与所述第一加强板(2)平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吊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强板(2)与所述吊耳主板(1)的中心线重合。

7.一种具有多用吊耳的钢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拱结构包括:

吊耳主板(1),所述吊耳主板(1)上靠近所述吊耳主板(1)的顶边设有一吊装通孔(10);

在所述吊耳主板(1)的两个表面成对立设的第一加强板(2),所述第一加强板(2)靠近所述吊耳主板(1)的底边,且被配置成用于加强所述吊耳主板(1)的刚度;

设置在所述吊耳主板(1)两个侧边上的第二加强板(3),所述第二加强板(3)的底边与所述吊耳主板(1)的底边共面,且被配置成抵住所述吊耳主板(1)的侧边;

设置在所述吊耳主板(1)底边的连接板(4);

钢拱主体(6),所述钢拱主体(6)的内侧与所述连接板(4)的表面连接;其中,

所述连接板(4)分别与所述第一加强板(2)以及所述第二加强板(3)的底边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多用吊耳的钢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拱结构还包括:

一对环状加强板(11),各所述环状加强板(11)分别设置在所述吊装通孔(10)的不同面的外边缘。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多用吊耳的钢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拱结构还包括:

多个立设在所述吊耳主板(1)的两个表面的第三加强板(5);

所述第三加强板(5)位于所述第一加强板(2)以及所述第二加强板(3)之间;

所述第三加强板(5)靠近所述吊耳主板(1)的底边,且被配置成用于加强所述吊耳主板(1)的刚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多用吊耳的钢拱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加强板(5)与所述第一加强板(2)平行。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用吊耳以及具有该吊耳的钢拱结构,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该多用吊耳包括:吊耳主板,吊耳主板上靠近吊耳主板的顶边设有一吊装通孔;在吊耳主板的两个表面成对立设的第一加强板,第一加强板靠近吊耳主板的底边,且被配置成用于加强吊耳主板的刚度;设置在吊耳主板两个侧边上的第二加强板,第二加强板的底边与吊耳主板的底边共面,且被配置成抵住吊耳主板的侧边;设置在吊耳主板底边的连接板;其中,连接板分别与第一加强板以及第二加强板的底边连接。本申请同时实现平吊吊耳和立吊吊耳的功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简化施工工装,能够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文杰;张祚伟;蒋本俊;聂井华;韩旭华;拓守俭;朱建鸿;许飞;李勇波;胡嘉宾;吴成丰;伊俊峰;江宏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大桥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30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8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