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除臭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4-04  77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生物除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生物除臭装置侧重于研究微生物自身的代谢能力及代谢环境来实现污染物的净化降解,未充分考虑不同废气中污染成分的性质,待处理的污染物是否具有足够的溶解度能够与微生物充分接触并被降解,待处理的污染物浓度的波动是否会对生物床造成冲击,从而出现净化尾气不能达标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除臭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废气中的待处理污染物与微生物接触不充分以及容易对生物床造成冲击导致净化尾气不达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除臭装置,包括生物滤塔,所述生物滤塔内设置有生物床,所述生物床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存放生物液的储液槽,所述生物床的上方安装有用于喷射含有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物液至所述生物床的至少一第一喷嘴,所述生物滤塔的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储液槽的槽壁上且被所述生物液淹没,所述生物滤塔的进气口设置有布气头。

在本实用新型的生物除臭装置中,所述生物除臭装置还包括预洗涤塔,所述预洗涤塔的出气口与所述生物滤塔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预洗涤塔内设置有填料层,所述填料层的上方设置有至少一用于喷射洗涤液至所述填料层的第二喷嘴,

在本实用新型的生物除臭装置中,所述预洗涤塔内位于所述第二喷嘴的上方位置还设置有用于吸收水气的吸湿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生物除臭装置中,所述预洗涤塔配置有第一循环系统,所述第一循环系统包括第一循环水箱和第一循环泵,所述预洗涤塔的底部设置有洗涤液接收槽,所述第一循环水箱将第一洗涤液通过第一循环泵泵送至每一所述第二喷嘴,所述第一循环水箱与所述洗涤液接收槽相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水箱配制有用于调节使所述第一洗涤液的温度维持在利于微生物生长的温度范围的第一温度调节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生物除臭装置中,所述生物滤塔配置有第二循环系统,所述第二循环系统包括第二循环水箱和第二循环泵,所述第二循环水箱将加入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物液通过第二循环泵泵送至每一所述第一喷嘴,所述第二循环水箱与所述储液槽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生物除臭装置中,所述第二循环水箱配制有用于调节所述生物液的温度维持在利于微生物生长的温度范围的第二温度调节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生物除臭装置中,所述生物滤塔还配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循环水箱内的生物液的在线ph测定仪、用于泵送酸碱调节剂至所述第二循环水箱的第一加药泵以及通过接收在线ph测定仪的数据控制第一加药泵开启和关闭的控制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生物除臭装置中,所述生物滤塔还配置有用于储存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药剂箱和用于将生物表面活性剂泵送至所述第二循环水箱内的第二加药泵。

在本实用新型的生物除臭装置中,所述预洗涤塔的进气口上连接有废气进气管,所述预洗涤塔的进气口设置在所述预洗涤塔位于所述填料层的下方的位置;所述生物滤塔的出气口上连接有净化出气管,所述生物滤塔的出气口设置在所述生物滤塔位于所述第一喷嘴的上方的位置。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生物除臭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生物除臭装置在生物滤塔的储液槽中通过布置布气头,将塔釜改造为鼓泡塔形式,通过储液槽内的生物液的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初步降解,与上方的生物床共同作用,提高装置对废气浓度的缓冲能力,对化工厂、医药厂、污水处理厂等排放的有机废气均能实现净化尾气的达标排放,同时利用第一喷嘴喷洒的含有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物液,可有效提高废气中污染物的溶解度以及与微生物的接触面积,可大幅度提高废气的净化效率,尤其对于难溶性污染物及浓度波动较大的污染物处理提供了一种可靠的途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生物除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生物除臭装置的结构和作用原理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除臭装置,包括预洗涤塔1和生物滤塔2,在本较佳实施例中,预洗涤塔1的出气口11位于上部,生物滤塔2的进气口21位于下部,废气在预洗涤塔1洗涤后从预洗涤塔1的出气口11散出,再从生物滤塔2的进气口21进入生物滤塔2进行微生物降解。在本较佳实施例中,预洗涤塔1与生物滤塔2并排设计,预洗涤塔1的出气口11与生物滤塔2的进气口21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1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将生物滤塔2直接连接在预洗涤塔1的顶端,则无需该气流通道。

如图1所示,生物滤塔2内设置有生物床22,生物床22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存放生物液的储液槽23,生物床22的上方安装有用于喷射含有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物液至生物床22的至少一个第一喷嘴24。第一喷嘴24的数量根据需要而定。在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喷嘴24的数量为多个且从上至下按排排列在生物床22的上方,即从上至下一排一排的排列,每一排设计多个第一喷嘴24,通常至少设计一排,也可以设计多排,根据需要而定。生物滤塔2的进气口21包括至少一个,具体数量根据需要而定。在本较佳实施例中,生物滤塔2的进气口21包括多个且均匀分布储液槽23的槽壁上,该生物滤塔2的进气口21优选开设在储液槽23的槽底壁上,也可以开设在储液槽23的侧壁的下部位置,只要能被生物液淹没即可。其中,生物床22为现有技术中已有产品,其主要采用优质火山岩复合填料,该填料由50%火山岩、30%松树皮和20%腐殖土构成,其中火山岩粒径φ20~φ40mm,是生物填料的骨架。生物表面活性剂优选采用无毒、可生物降解、耐高温、耐高盐、适应ph范围广的低泡型表面活性剂,如糖脂、多糖脂、脂肽或中性类脂衍生物等。

在生物滤塔2的每一个进气口21处设置布气头25,以使经过预洗涤塔1的废气进入生物滤塔2后以微小的气泡均匀分散于生物液中,随着气泡的破裂,废气中的污染物初次与微生物接触,提高了接触效率。

生物滤塔2的出气口(图中未标示)上连接有净化出气管,用于排出净化尾气。生物滤塔2的出气口设置在生物滤塔2位于第一喷嘴24的上方的位置。其中,生物滤塔2的出气口可以设置在生物滤塔2的侧壁上但位于第一喷嘴24上方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在生物滤塔2的顶端。

如图1所示,预洗涤塔1的出气口11与生物滤塔2的进气口21通过气流通道10相连通,预洗涤塔1内设置有填料层12,填料层12的上方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喷射洗涤液至填料层12的第二喷嘴13,第二喷嘴13的数量根据需要而定。在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二喷嘴13的数量为多个且从上至下按排排列在填料层12的上方,即从上至下一排一排的排列,每一排设计多个第二喷嘴13,通常至少设计一排,也可以设计多排,根据需要而定。第二喷嘴13生物床22在第二喷嘴13的上方位置还设置有除雾层14。其中,填料层12采用直径20-50mm的pp多面空心球,根据处理风量选择具体地填料直径。除雾层14主要用于除去废气中夹杂的水滴,防止水分大量进入后端生物滤塔2,填料同样采用直径20-30mmpp多面空心球。

预洗涤塔1的进气口(图中未标示)上连接有废气进气管,预洗涤塔1的进气口设置在预洗涤塔1位于填料层12的下方的位置。其中,预洗涤塔1的进气口可以设置在预洗涤塔1的侧壁上但位于填料层12的下方位置,也可以设置在预洗涤塔1的底端。

预洗涤塔1配置有第一循环系统3,第一循环系统包括第一循环水箱31和第一循环泵32,预洗涤塔1的底部设置有洗涤液接收槽15,第一循环水箱31将第一洗涤液通过第一循环泵32泵送至每一个第二喷嘴13,第一循环水箱31与洗涤液接收槽15相连通,第一循环水箱31配制有用于调节使第一洗涤液的温度维持在利于微生物生长的温度范围的第一温度调节器33。第一温度调节器33采用现有技术中已有的温度调节器。第一循环泵32通过第一管路与第一循环水箱31相连接,第一循环泵32还伸出第二管路,第二喷嘴13均匀分布连接在第二管路上。

有机废气及恶臭气体通过废气进气管首先进入预洗涤塔1,除去部分可溶性组分,同时利用第一温度调节器33调节喷洒的洗涤液的温度进而调节废气的温度,满足生物滤塔2的进气条件。

生物滤塔2配置有第二循环系统4,第二循环系统4包括第二循环水箱41和第二循环泵42,第二循环水箱41将含有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物液通过第二循环泵42泵送至每一个第一喷嘴24,第二循环水箱41与储液槽23相连通。第二循环水箱41配制有用于调节生物液的温度维持在利于微生物生长的温度范围的第二温度调节器43。第二温度调节器43采用现有技术中已有的温度调节器。第二循环泵42通过第三管路与第二循环水箱41相连接,第二循环泵42还伸出第四管路,第一喷嘴24均匀分布连接在第四管路上。

生物滤塔2还配置有用于检测第二循环水箱41内的生物液的在线ph测定仪44、用于泵送酸碱调节剂至第二循环水箱41的第一加药泵45、用于容置酸碱调节剂的调节剂箱48以及通过接收在线ph测定仪44的数据控制第一加药泵45开启和关闭的控制器。其中,在线ph测定仪44采用现有技术中已有的设备。控制器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普通控制芯片即可。

生物滤塔2还配置有用于储存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药剂箱46和用于将生物表面活性剂泵送至第二循环水箱41内的第二加药泵47。第二加药泵47与药剂箱46之间通过第五管路相连接,第二加药泵47与第二循环水箱41之间通过第六管路相连接。

废气经预洗涤后进入生物滤塔2底部,通过与生物床22后再与生物滤塔2上方喷洒的含有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物液充分接触并被生物床22捕获,通过微生物的代谢降解后,净化尾气从生物滤塔2顶部经除臭风管排除。

生物滤塔2通过配备第二温度调节器43、在线ph测定仪44等,可用于调节微生物的生长环境,保证废气的降解效率。

上述生物除臭装置首先通过废气进气管将待处理有机废气或恶臭废气送入预洗涤塔1底部,废气通过预洗涤塔1中布置的填料层12,与上方第二喷嘴13均匀喷洒于填料层12上的洗涤液充分接触混合,废气中的易溶组分被部分去除,同时废气被洗涤液调温至微生物的最佳生长范围。废气经洗涤后从预洗涤塔1顶部通过气流通道10以及布气头进入生物滤塔2。布气头25被浸没于生物液中,废气以微小的气泡均匀分散于生物液中,随着气泡的破裂,废气中的污染物初次与微生物接触,并被微生物代谢降解。废气经过初次净化后继续上升,并通过设置于生物滤塔2的生物床22,与上方第一喷嘴24均匀喷洒于生物床22上的含有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物液充分接触混合,废气中污染组分溶解进入生物床22,进一步被微生物代谢降解。经过两级生物降解的废气经生物滤塔2的净化出气管排出,实现净化尾气的达标排放。

由于生物滤塔2的储液槽23的生物液和第一喷嘴24喷洒的生物液通过第二加药泵47从药剂箱46中加入了生物表面活性剂,使得其表面张力大幅度下降,酯类、烷烃的难溶污染物的溶解度增加,提高了微生物的降解效率。同时通过ph调节向上述生物液中加入酸碱调节药剂,使得其ph值始终维持在7.5~8.0的最佳微生物生长范围,同时增加了废气中硫化氢、酯类等弱酸性物质的溶解度,提高了该类物质的生物降解效率。通过第一温度调节器33和第二温度调节器43对第一循环水箱31和第二循环水箱41中循环液进行温度控制,从而实现对预洗涤塔1的洗涤液和生物滤塔2的生物液进行温度调节,使其维持在微生物的最佳生长范围,保证微生物的最高代谢能力。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生物滤塔的塔釜中的生物液中设置了布气头,使塔釜改造为类似于鼓泡塔形式,废气通过生物液后实现了污染物的初次降解净化,与上层生物床二次降解净化同时作用,大幅度提高了污染物的降解效率。通过设置了药剂箱和第二加药泵,可定期向生物滤塔中加入生物表面活性剂,从而提高废气中酯类、烷烃类等难溶性有机物的溶解度,增大其与微生物的接触面积,大幅度提高微生物的降解效率。通过设置了在线ph测定仪和第一加药泵调节ph,可使生物液的ph值始终维持在弱碱性,在保证微生物的最佳生长条件的同时可进一步提高弱酸性污染物的溶解度,从而提高降解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但这些改进或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生物除臭装置,包括生物滤塔,所述生物滤塔内设置有生物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床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存放生物液的储液槽,所述生物床的上方安装有用于喷射含有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物液至所述生物床的至少一第一喷嘴,所述生物滤塔的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储液槽的槽壁上且被所述生物液淹没,所述生物滤塔的进气口设置有布气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除臭装置还包括预洗涤塔,所述预洗涤塔的出气口与所述生物滤塔的进气口相连通,所述预洗涤塔内设置有填料层,所述填料层的上方设置有至少一用于喷射洗涤液至所述填料层的第二喷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洗涤塔内位于所述第二喷嘴的上方位置还设置有用于吸收水气的吸湿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洗涤塔配置有第一循环系统,所述第一循环系统包括第一循环水箱和第一循环泵,所述预洗涤塔的底部设置有洗涤液接收槽,所述第一循环水箱将第一洗涤液通过第一循环泵泵送至每一所述第二喷嘴,所述第一循环水箱与所述洗涤液接收槽相连通,所述第一循环水箱配制有用于调节使所述第一洗涤液的温度维持在利于微生物生长的温度范围的第一温度调节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滤塔配置有第二循环系统,所述第二循环系统包括第二循环水箱和第二循环泵,所述第二循环水箱将加入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物液通过第二循环泵泵送至每一所述第一喷嘴,所述第二循环水箱与所述储液槽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循环水箱配制有用于调节所述生物液的温度维持在利于微生物生长的温度范围的第二温度调节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滤塔还配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循环水箱内的生物液的在线ph测定仪、用于泵送酸碱调节剂至所述第二循环水箱的第一加药泵以及通过接收在线ph测定仪的数据控制第一加药泵开启和关闭的控制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物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滤塔还配置有用于储存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药剂箱和用于将生物表面活性剂泵送至所述第二循环水箱内的第二加药泵。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洗涤塔的进气口上连接有废气进气管,所述预洗涤塔的进气口设置在所述预洗涤塔位于所述填料层的下方的位置;所述生物滤塔的出气口上连接有净化出气管,所述生物滤塔的出气口设置在所述生物滤塔位于所述第一喷嘴的上方的位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除臭装置,包括生物滤塔,生物滤塔内设置有生物床,生物床的下方设置有储液槽,生物床的上方安装有至少一第一喷嘴,生物滤塔的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储液槽的槽壁上且被所述生物液淹没,所述生物滤塔的进气口设置有布气头。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生物滤塔的塔釜改造为鼓泡塔形式,通过储液槽内的生物液的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初步降解,与上方的生物床共同作用,提高装置对废气浓度的缓冲能力,对化工厂、医药厂、污水处理厂等排放的有机废气均能实现净化尾气的达标排放,同时利用第一喷嘴喷洒的含有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物液,可有效提高废气中污染物的溶解度以及与微生物的接触面积,可大幅度提高废气的净化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彭懿;谢锄;张吉辉;刘荣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天浩洋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8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8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