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绳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4-05  94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放绳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矿井主提升绳更换工艺从“四绳同换”到“两两换绳”、“换绳车换绳”,施工工艺在不断改进,施工效率显著提高,但是使用绳盘支架架设主提升绳放绳的方式一直沿用至今,主要是以绳盘中心轴为转轴转动,当外力撤销后,在惯性作用下,绳盘会继续转动一段时间,导致钢丝绳吐出量大,使主提升绳处于松弛状态,后期主绳调整工作量大,并且这与“无人则安,少人则安”的安全生产理念背道而驰。同时,由于在绳盘转动过程中,绳盘转动惯性较大,使得钢丝绳盘处于松弛状态,造成绳盘极易跑偏,安全危险大。

为了解决需要人员使用木板贴身制动钢丝绳盘转动,并及时制动绳盘另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提供一种及时制动、人员参与少的放绳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放绳装置,包括底座(1)、托辊(2)、前挡辊(4);所述托辊(2)为4个,呈2×2排布转动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同排两个托辊(2)同轴间隔布设,前后两排托辊(2)的转轴(21)平行且间隔布设;

在所述底座(1)的一端固定有立架(3),在立架(3)上同轴转动固定有2个前挡辊(4),前挡辊(4)的转轴(21)与托辊(2)转轴(21)平行,2个前挡辊(4)的中心距与同排2个托辊(2)的中心距相同。

进一步的,在同列两个托辊(2)之间还固定有限位柱(6),两个限位柱(6)之间的间距略大于绳盘(5)宽度,限位柱(6)的高度高于绳盘(5)放置在托辊(2)上时的最低点。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为采用型钢焊接而成,包括左右两个框架(11),左右两个之间通过连接杆(12)连接成整体;左右两列的托辊(2)分别阻尼配合转动固定在左右两个框架(11)上。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11)为型钢焊接而成的矩形框架(11),矩形框架(11)水平放置;在所述框架(11)的两长边上竖向固定有轴承座,托辊(2)的转轴(21)两端分别固定在轴承座上。

进一步的,沿所述框架(11)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螺孔,所述轴承座可根据绳盘大小选择合适的螺孔固定在框架(11)上。

进一步的,所述立架(3)为2个,分别固定在两个框架(11)的同一端;所述立架(3)采用型钢焊接而成,与框架(11)焊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立架包括上架和底架;所述上架和底架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多个螺孔,通过螺栓依次穿过上架和底架对应的螺孔固定调节立架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托辊(2)包括转轴(21)及与转轴(21)固定成整体的聚氨酯辊体(23)。

进一步的,在转轴(21)的外壁还固定有多根钢筋(22),以增大聚氨酯与无缝钢管之间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放绳装置,采用2个托辊和1个前挡辊对绳盘一侧挡板形成三点支撑,以提升机为动力,当提升机停止运行时,在绳盘重力作用下,钢丝绳盘立即自行制动,无需人员使用木板刹车制动,提供了操作安全性,同时防止钢丝绳吐出过多,造成新绳调整量较大。同时只需安排一人监护绳盘运行即可,达到了减人提效的目的,同时减少了使用“贴身战术”制动绳盘,从源头上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操作。

采用对绳盘托辊、前挡辊三点支撑,绳盘在转动过程中更加稳定。

限位柱可以阻止绳盘左右移动,防止绳盘发生侧翻。

将底座分为左右框架,减轻底座重量,便于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放绳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放绳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放绳装置中托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放绳装置中立架的结构示意图。

1、底座;11、框架;12、连接杆;2、托辊;21、转轴;22、圆钢;23、聚氨酯辊体;3、立架;31、;上架;32、底架;4、前挡辊;5、绳盘;6、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是一种放绳装置,包括底座1、托辊2、前挡辊4。

底座1为采用型钢焊接而成,包括左右两个框架11,框架11成矩形结构,水平放置。左右两个之间通过连接杆12焊接成整体。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底座1的强度,左右框架11为日字形框架11。

在框架11的两长边上分别竖向焊接有2个轴承座,托辊2的转轴21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相对应的轴承座上。本实施例共计4个托辊2,呈2×2排布阻尼配合转动固定在底座1上。同排两个托辊2同轴间隔布设,前后两排托辊2的转轴21平行且间隔布设。4个托辊2高度相同,同列的两个托辊2形成对绳盘5的一侧挡板的两点支撑,4个托辊2形成绳盘5的两侧挡板支撑。本实施例中,轴承座通过螺栓与框架11固定,在框架11上开设多个螺孔,根据绳盘5的尺寸,选择适合的螺孔,将轴承座固定,从而调节两个轴承座之间的间距,实现托辊2间距适应不同尺寸的绳盘5。

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绳盘5在转动过程中前挡受力大,导致前挡损坏,所以在框架11的一端焊接有立架3,两个框架11的同一端分别焊接一个立架3,在立架3的顶部转动固定前挡辊4,前挡辊4的转轴21与托辊2转轴21平行,2个前挡辊4的中心距与同排2个托辊2的中心距相同。同列的两个托辊2和1个前挡辊4形成对绳盘5一侧挡板的三点支撑,使得绳盘5在转动过程中更加稳定。本实施例中,采用旧的滚动罐耳作为前挡辊4,既满足前挡需求,又废物利用,经济又实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为了适应不同尺寸的绳盘5,立架3包括上架31和底架32,均采用型钢制作,可以为内外套接的形式,也是为杆状件,在上架31和底架32上沿竖向开设有多个螺孔,根据绳盘5的尺寸不同,可匹配不同的螺孔来调节立架3的高度,以使前挡辊低于绳盘中心高度。

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绳盘5在转动过程中出现左右位移,所以在框架11上还焊接有限位柱6,限位柱6位于同列两个托辊2之间,两个限位柱6之间的间距略大于绳盘5宽度。限位柱6高度高于绳盘5放置在托辊2上时的最低点。

本实施例中,托辊2包括转轴21及与转轴21固定成整体的聚氨酯辊体23。为了增加聚氨酯辊体23与转轴21之间的摩擦力,还在转轴21外套焊接有多个肋条22,肋条22一般采用钢筋,多个肋条可增大与卷纸辊体23的摩擦力。

本实施例中,以直径为2200mm的绳盘5为例,为了绳盘5的稳定性,同列两个托辊2与绳盘5对应侧的侧板的中心夹角为46°。前挡辊4的高点与绳盘5中心等高或略低于。如此设计,该角度可减小绳盘的牵引力同时,也可实现在外力撤销的情况下,绳盘5在三点支撑的结构下,利用自重即可制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阻尼放绳装置,采用型钢、聚氨酯托辊2、旧滚动罐耳等加工制作一种放绳架配合敷设主提升绳,此装置以提升机为动力,当提升机停止运行时,在绳盘5自重作用下,钢丝绳盘5立即自行制动,无需人员使用木大板刹车制动,同时只需安排一人监护绳盘5运行即可,达到了减人提效的目的,同时减少了使用“贴身战术”制动绳盘5,从源头上提高了职工安全操作。聚氨酯具有重量轻、耐磨性好,摩擦力好的特性,符合阻尼放绳装置的各项需求。且由于阻尼的作用,阻力较大,可以将主绳张紧,减少了主绳调整量。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放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托辊(2)、前挡辊(4);所述托辊(2)为4个,呈2×2排布转动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同排两个托辊(2)同轴间隔布设,前后两排托辊(2)的转轴(21)平行且间隔布设;

在所述底座(1)的一端固定有立架(3),在立架(3)上同轴转动固定有2个前挡辊(4),前挡辊(4)的转轴(21)与托辊(2)转轴(21)平行,2个前挡辊(4)的中心距与同排2个托辊(2)的中心距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同列两个托辊(2)之间还固定有限位柱(6),两个限位柱(6)之间的间距略大于绳盘(5)宽度,限位柱(6)的高度高于绳盘(5)放置在托辊(2)上时的最低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放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为采用型钢焊接而成,包括左右两个框架(11),左右两个之间通过连接杆(12)连接成整体;左右两列的托辊(2)分别阻尼配合转动固定在左右两个框架(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放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1)为型钢焊接而成的矩形框架(11),矩形框架(11)水平放置;在所述框架(11)的两长边上竖向固定有轴承座,托辊(2)的转轴(21)两端分别固定在轴承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放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框架(11)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螺孔,所述轴承座可根据绳盘大小选择合适的螺孔固定在框架(11)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放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架(3)为2个,分别固定在两个框架(11)的同一端;所述立架(3)采用型钢焊接而成,与框架(11)焊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放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架包括上架和底架;所述上架和底架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多个螺孔,通过螺栓依次穿过上架和底架的对应的螺孔固定,调节立架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放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辊(2)包括转轴(21)及与转轴(21)固定成整体的聚氨酯辊体(2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放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转轴(21)的外壁还固定有多根钢筋(2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放绳装置,包括底座、托辊、前挡辊;所述托辊为4个,呈2×2排布转动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同排两个托辊同轴间隔布设,前后两排托辊的转轴平行且间隔布设;在所述底座的一端固定有立架,在立架上同轴转动固定有2个前挡辊,前挡辊的转轴与托辊转轴平行,2个前挡辊的中心距与同排2个托辊的中心距相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阻尼放绳装置,采用阻尼托辊,以提升机为动力,当提升机停止运行时,在阻尼托辊的阻尼作用下,钢丝绳盘立即自行制动,无需人员使用木板刹车制动,提供操作安全性,同时防止钢丝绳吐出过多,造成新绳调整量较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锋;关正涛;黄兴鹏;蔡伟;方祝友;杨雪;柳晓飞;曹彬;王全效;何维斌;操礼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2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8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