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控盒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天花机是空调器内机的一种,天花机通常吊装于建筑天花板上。天花机的电控盒包括盒体和盖体,盒体中安装有多种控制元器件,盖体安装在盒体上,盖体可以对盒体内部的控制元器件起到保护作用。但是,现有技术中,盖体与盒体之间的安装不方便,安装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改善盖体与盒体之间安装不方便,安装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控盒和空调器,其能够有效地改善上述提到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可以这样实现: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控盒,包括盒体和盖体,所述盒体设置有安装腔,所述盒体的至少一个侧壁在朝向所述安装腔的方向上凸出设置有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上下间隔分布以形成卡槽,所述第一翻边和/或所述第二翻边上设置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用于引导所述盖体的其中部分嵌设入所述卡槽,以使所述盖体关闭所述安装腔。
这样,引导部可以引导盖体嵌设入卡槽内,增强盖体与盒体之间的安装便捷性,提高了盖体与盒体之间的安装效率。另外,由于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上下间隔分布,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可以限制嵌设入卡槽内的盖板向上或者向下移动,对盖体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盖体脱离盒体。
可选地,所述引导部包括第一引导边,所述第一引导边与所述第一翻边连接,且所述第一引导边朝远离所述第二翻边的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翻边倾斜延伸;
和/或,所述引导部包括第二引导边,所述第二引导边与所述第二翻边连接,且所述第二引导边朝远离所述第一翻边的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翻边倾斜延伸。
这样,在盖体向上偏移的情况下,第一引导边可以引导盖体嵌设入卡槽。在盖体向下偏移的情况下,第二引导边可以引导盖体嵌设入卡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翻边的其中部分朝靠近所述安装腔的方向弯折,且所述弯折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二翻边和所述第二引导边。
这样,可以在第一翻边上直接加工形成第二翻边和第二引导边,节省了制造成本,提高了生产制造效率。
可选地,所述盒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盖体用于沿安装方向嵌设入所述卡槽,所述第一侧壁用于限制所述盖体继续沿所述安装方向移动,其中,所述安装方向为从所述第二侧壁指向所述第一侧壁的方向。
这样,相对于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设置在除第一侧壁外的其它侧壁上的情况,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设置在第一侧壁上,既可以保证盖体在沿安装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受到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的限制,提高了盖体安装过程的顺畅性,而且在盖体安装完成后,盖体嵌设入卡槽,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又可以起到对应的限位作用。
可选地,所述第二侧壁在朝向所述安装腔的方向上凸出设置有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用于支撑所述盖体。
这样,第三翻边可以起到支撑作用,避免盖体在安装过程中掉落至安装腔内。
可选地,所述电控盒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盖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三翻边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紧固件用于同时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配合,以将所述盖体与所述第三翻边相对固定。
这样,紧固件可以将盖体锁定在第三翻边上,避免盖体相对于盒体晃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其中,所述第一孔段的内径小于所述紧固件的外径,所述第二孔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紧固件的外径。
这样,在紧固件穿过第一孔段和第二安装孔的情况下,紧固件可以将盖体锁定在第三翻边上。在紧固件穿过第二孔段和第二安装孔的情况下,向上抬起盖体时,盖体可以脱离紧固件,这样即使不拆卸紧固件也可以取下盖体,提高了盖体的拆卸效率。
可选地,所述盖体上设置有第四翻边,所述第四翻边用于在所述盖体嵌设入所述卡槽内的情况下抵接于所述第二侧壁,以限制所述盖体继续沿所述安装方向移动。
这样,第四翻边可以抵接于第二侧壁,从而限制盖体继续沿安装方向移动,第四翻边可以对盖体的安装起到定位作用。
可选地,所述盖体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边缘、第二边缘、第三边缘以及第四边缘,所述第一边缘用于嵌设入所述卡槽,所述第四翻边设置在所述第三边缘上,所述第二边缘和所述第四边缘上分别设置有第五翻边和第六翻边,所述第五翻边和所述第六翻边用于沿所述安装方向可滑动地卡持于所述盒体。
这样,第五翻边和第六翻边可以对盖体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避免盖体在移动过程中偏移原有的运动轨迹。
可选地,所述第一边缘上设置有第七翻边,所述第七翻边朝靠近所述第三边缘的方向翻折。
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第一边缘划伤工作人员。
可选地,所述盒体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以及所述第四侧壁依次首尾连接,以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
所述第一侧壁的两端均设置有第八翻边,且所述第一侧壁两端上的第八翻边分别贴合于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和/或,所述第二侧壁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九翻边,且所述第二侧壁两端上的第九翻边分别贴合于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
这样,第一侧壁的其中一端上的第八翻边可以增大第一侧壁与第三侧壁之间的接触面积,方便第一侧壁与第三侧壁之间相互连接。第一侧壁的另一端上的第八翻边可以增大第一侧壁与第四侧壁之间的接触面积,方便第一侧壁与第四侧壁之间相互连接。第二侧壁的其中一端上的第九翻边可以增大第二侧壁与第三侧壁之间的接触面积,方便第二侧壁与第三侧壁之间相互连接。第二侧壁的另一端上的第九翻边可以增大第二侧壁与第四侧壁之间的接触面积,方便第二侧壁与第四侧壁之间相互连接。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前述的电控盒,并且具备该电控盒的全部功能。该空调器同样可以有效改善电控盒的盖体和盒体之间安装不方便,安装效率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配盖体的过程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配盖体的过程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6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电控盒;11-盒体;111-安装腔;112-第一翻边;113-第二翻边;114-卡槽;115-引导部;1151-第一引导边;1152-第二引导边;116-凹槽;117-第一侧壁;118-第二侧壁;119-第三侧壁;120-第四侧壁;121-第八翻边;122-第九翻边;123-第三翻边;1231-第二安装孔;13-盖体;131-第一安装孔;1311-第一孔段;1312-第二孔段;132-第四翻边;133-第一边缘;134-第二边缘;135-第三边缘;136-第四边缘;138-第六翻边;139-第七翻边;14-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相关技术中,天花机的电控盒包括盒体和盖体,盒体的内部安装有多种控制元器件,盖体安装在盖体上,盖体可以对盒体内的控制元器件起到保护作用。但是,目前盖体与盒体之间的安装不方便,安装效率较低。
为此,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控盒1,其能够有效地改善前述的技术问题。
具体地,请参照图2-图4,该电控盒1包括盒体11和盖体13,盒体11设置有安装腔111,盒体11的至少一个侧壁上在朝向安装腔111的方向上凸出设置有第一翻边112和第二翻边113,第一翻边112和第二翻边113上下间隔分布以形成卡槽114,第一翻边112和第二翻边113上设置有引导部115,引导部115用于引导盖体13的其中部分嵌设入卡槽114。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盖体13的其中部分嵌设入卡槽114后,盖体13可以关闭安装腔111,对安装腔111内部的控制元器件起到保护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盖体13运动至引导部115所在的位置时,盖体13与引导部115抵接,盖体13顺着引导部115的延伸方向移动,并最终嵌设入卡槽114内,完成安装。这样,引导部115可以引导盖体13嵌设入卡槽114内,增强盖体13和盒体11之间的安装便捷性,提高了盖体13和盒体11之间的安装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翻边112和第二翻边113上均设置有引导部115,这样,第一翻边112上的引导部115和第二翻边113上的引导部115均可以起到引导作用。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翻边112的引导部115位于第二翻边113的引导部115上方。在盖体13向上偏移的情况下,第一翻边112上的引导部115可以起到引导盖体13嵌设入卡槽114的作用。在盖体13向下偏移的情况下,第二翻边113上的引导部115可以起到引导盖体13嵌设入卡槽114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可选地,可以仅在第一翻边112上设置前述的引导部115。或者,可以仅在第二翻边113上设置前述的引导部115。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盖体13嵌设入卡槽114后,第一翻边112和第二翻边113可以对盖体13在不同方向上进行限位。由于第一翻边112位于第二翻边113的上方,因此,第一翻边112可以限制盖体13向上移动,第二翻边113可以对盖体13起到支撑作用,第二翻边113可以限制盖体13向下移动。当然了,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翻边112和第二翻边113可以调换位置,即第二翻边113也可以设置在第一翻边112的上方。
一般地,盖体13嵌设入卡槽114后,盖体13的上侧与第一翻边112贴合,盖体13的下侧与第二翻边113贴合。也就是说,盖体13的上侧与第一翻边112之间不存在间隙,盖体13的下侧与第二翻边113之间不存在间隙。这样,在电控盒1正常工作中,盖体13与第一翻边112之间不容易发生相互碰撞的情况,以及盖体13与第二翻边113之间不容易发生相互的情况,可以有效地改善因碰撞而容易产生异响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盖体13为板状结构,第一翻边112与第二翻边113平行设置,这样,第一翻边112与第二翻边113形成的卡槽114结构可以与盖体13更好地配合,第一翻边112和第二翻边113可以起到更好的限位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电控盒1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例如,图3中电控盒1的放置状态,可以理解为电控盒1在正常工作时的常规放置状态。
请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中,引导部115包括第一引导边1151和第二引导边1152,第一引导边1151与第一翻边112连接,第一引导边1151朝远离第二翻边113的方向相对于第一翻边112倾斜延伸,第二引导边1152与第二翻边113连接,第二引导边1152朝远离第一翻边112的方向相对第二翻边113倾斜延伸。
这样,在盖体13向上偏移的情况下,盖体13与第一引导边1151抵接,第一引导边1151可以引导盖体13嵌设入卡槽114。在盖体13向下偏移的情况下,盖体13与第二引导边1152抵接,第二引导边1152可以引导盖体13嵌设入卡槽114。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引导边1151和第二引导边1152可以延长盖体13的引导距离,这样,即使盖体13向上或者向下偏移的角度较大,第一引导边1151或第二引导边1152也可以起到前述的引导作用,使得盖体13可以更加准确地嵌设入卡槽114内,提高盖体13的安装效率。
可选地,第一引导边1151和第二引导边1152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仅存在其中的一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翻边112位于第二翻边113的上方。因此,前述“第一引导边1151朝远离第二翻边113的方向相对于第一翻边112倾斜延伸”可以理解为第一引导边1151相对第一翻边112向上弯折。前述“第二引导边1152朝远离第一翻边112的方向相对第二翻边113倾斜延伸”可以理解为第二引导边1152相对第二翻边113向下弯折。
可选地,第一引导边1151相对于第一翻边112向上弯折的角度可以为30°、40°、60°等。第二引导边1152相对第二翻边113向下弯折的角度可以为40°、50°、60°等。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引导边1151与第一翻边112一体成型,第二引导边1152与第二翻边113一体成型,这样加工制造方便,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结合图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翻边112的其中部分朝靠近安装腔111的方向弯折,弯折的部分形成第二翻边113和第二引导边1152。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翻边112的其中部分翻转后,会在第一翻边112上形成凹槽116,凹槽116区域内的弯折部分可以形成第二翻边113和第二引导边1152。这样,可以在第一翻边112上直接加工形成第二翻边113和第二引导边1152,有效地节省了成本,提高了生产制造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凹槽116为长条状结构,凹槽116的长度与第二翻边113的长度相等。
可选地,凹槽116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等。对应地,第二翻边113和第二引导边115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等。
请参照图5,并结合图2,在本实施例中,盒体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17和第二侧壁118,第一翻边112和第二翻边113设置在第一侧壁117上,盖体13用于沿安装方向嵌设入卡槽114,第一侧壁117用于限制盖体13继续沿安装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方向为从第二侧壁118指向第一侧壁117的方向。在图2和图5中,箭头d所示的方向可以理解为前述的安装方向。
也就是说,由于第一侧壁117和第二侧壁118相对设置,因此,卡槽114的开口朝向第二侧壁118,盖体13沿安装方向移动,可以从卡槽114的开口直接嵌设入卡槽114内。
在本实施例中,盖体13需要移动一段距离后,再在第一引导边1151或第二引导边1152的引导作用下嵌设入卡槽114内。这样,相对于第一翻边112和第二翻边113设置在除第一侧壁117外的其它侧壁(例如图2中第三侧壁119和第四侧壁120)上的情况,第一翻边112和第二翻边113设置在第一侧壁117上,可以保证盖体13在沿安装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受到第一翻边112和第二翻边113的限制,移动过程顺畅快捷。而且,在盖体13最后嵌设入卡槽114后,第一翻边112和第二翻边113又可以对盖体13起到限位作用,避免盖体13脱离盒体1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翻边112、第二翻边113以及第一侧壁117一体成型,加工制造方便。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翻边112和第二翻边113也可以焊接在第一侧壁117上。
结合图5,在本实施例中,盒体11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119和第四侧壁120,第一侧壁117、第三侧壁119、第二侧壁118以及第四侧壁120依次首尾连接,第一侧壁117、第三侧壁119、第二侧壁118以及第四侧壁120围合形成前述的安装腔11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17的两端均设置有第八翻边121,且第一侧壁117两端上的第八翻边121分别贴合于第三侧壁119和第四侧壁120,第二侧壁118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九翻边122,且第二侧壁118两端上的第九翻边122分别贴合于第三侧壁119和第四侧壁12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17的其中一端上的第八翻边121可以增大第一侧壁117与第三侧壁119之间的接触面积,这样,可以方便第一侧壁117与第三侧壁119之间相互连接。第一侧壁117的另一端上的第八翻边121可以增大第一侧壁117与第四侧壁120之间的接触面积,这样,可以方便第一侧壁117与第四侧壁120之间相互连接。
类似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侧壁118的其中一端上的第九翻边122可以增大第二侧壁118与第三侧壁119之间的接触面积,这样,可以方便第二侧壁118与第三侧壁119之间相互连接。第二侧壁118的另一端上的第九翻边122可以增大第二侧壁118与第四侧壁120之间的接触面积。这样,可以方便第二侧壁118与第四侧壁120之间相互连接。
一般地,第八翻边121与第一侧壁117一体成型。第一侧壁117的其中一端上的第八翻边121焊接在第三侧壁119上。第一侧壁117的另一端上的第八翻边121焊接在第四侧壁120上。第九翻边122与第二侧壁118一体成型。第二侧壁118的其中一端上的第九翻边122焊接在第三侧壁119上。第二侧壁118的另一端上的第九翻边122焊接在第四侧壁120上。
可选地,第八翻边121和第九翻边122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仅存在其中的一者。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翻边112和第二翻边113也可以设置第三侧壁119或者第四侧壁120上。
请参照图5,并结合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侧壁118在朝向安装腔111的方向上凸出设置有第三翻边123。安装盖体13时,盖体13放置在第三翻边123的上方,第三翻边123可以对盖体13起到支撑作用,避免盖体13在安装过程中掉落至安装腔111内。
可选地,第三翻边12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等。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翻边1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三翻边123间隔设置,两个第三翻边123分别支撑盖体13的不同部位,这样可以起到更好的支撑效果。
请参照图5-图7,并结合图1,在本实施例中,该电控盒1还包括紧固件14,盖体13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31,第三翻边123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231,紧固件14可以同时与第一安装孔131和第二安装孔1231配合。这样,紧固件14可以将盖体13与第三翻边123锁定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盖体13嵌设入卡槽114后,第一安装孔131与第二安装孔1231对准,紧固件14同时穿过第一安装孔131和第二安装孔1231,起到锁定盖体13的作用,避免安装完成后的盖体13脱离盒体11。
一般地,紧固件14可以选用螺栓、螺钉、销钉等。
结合图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131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孔段1311和第二孔段1312,第一孔段1311的内径小于紧固件14的外径,第二孔段1312的内径大于紧固件14的外径。需要说明的是,在紧固件14穿过第一孔段1311和第二安装孔1231的情况下,紧固件14可以将盖体13锁定在第三翻边123上。在紧固件14穿过第二孔段1312和第二安装孔1231的情况下,向上抬起盖体13时,盖体13可以脱离紧固件14,这样,即使不拆卸紧固件14也可以取下盖体13,提高了盖体13的拆卸效率。
在实际使用中,在盖体13嵌设入卡槽114后,第一孔段1311与第二安装孔1231对准,然后可以安装紧固件14,紧固件14穿过第一孔段1311和第二安装孔1231后,可以将盖体13锁定在第三翻边123上,盖体13与第三翻边123保持相对固定。在需要拆卸盖体13时,可以拧松紧固件14,但是不用将紧固件14拆卸下来,紧固件14松动后,可以移动盖体13,使得第二孔段1312与第二安装孔1231对准,然后向上抬起盖体13,盖体13可以脱离紧固件14,将盖体13从第三翻边123上拆卸下来,然后再移动盖体13,使得盖体13脱离卡槽114,将盖体13完全拆卸下来。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拆卸盖体13的过程中,不用将紧固件14拆卸下来,提高了盖体13的拆卸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翻边123的面积大于第一安装孔131的截面面积。即,第一安装孔131的外轮廓在第三翻边123上的投影位于第三翻边123的外轮廓内。这样,第三翻边123可以完全遮挡住第一安装孔131,可以避免外部的异物从第一安装孔131进入至安装腔111内。
请参照图6和图7,并结合图2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盖体13上设置有第四翻边132,在盖体13的其中部分嵌设入卡槽114后,第四翻边132可以抵接于第二侧壁118,从而限制盖体13继续沿安装方向移动,第四翻边132与第二侧壁118可以对盖体13的安装起到定位作用。可以推理的是,第一侧壁117对盖体13的阻挡作用,也可以起到限制盖体13继续沿安装方向移动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四翻边132始终位于安装腔111的外侧,第四翻边132抵接于第二侧壁118的外侧。
请参照图6-图8,并结合图2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盖体13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边缘133、第二边缘134、第三边缘135以及第四边缘136,其中,第一边缘133用于嵌设入卡槽114,前述的第四翻边132设置在第三边缘135上,第二边缘134和第四边缘136上分别设置有第五翻边(图中未示出)和第六翻边138。
在本实施例中,在盖体13沿安装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五翻边和第六翻边138用于沿安装方向可滑动地卡持于盒体11,这样,第五翻边和第六翻边138可以对盖体13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避免盖体13在移动过程中偏移原有的运动轨迹。
请参照图8,并结合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边缘133上设置有第七翻边139,第七翻边139朝靠近第三边缘135的方向翻折。这样可以避免第一边缘133划伤工作人员。
可选地,第七翻边139可以向上翻折,也可以向下翻折。
一般地,在实际使用中,盖体13的各个边角均作了倒角处理,这样,可以避免盖体13的各个边角划伤工作人员。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前述提到的电控盒1,并且具备该电控盒1的全部功能。该空调器同样可以有效改善电控盒1的盖体13和盒体11之间安装不方便,安装效率较低的问题。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1.一种电控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11)和盖体(13),所述盒体(11)设置有安装腔(111),所述盒体(11)的至少一个侧壁在朝向所述安装腔(111)的方向上凸出设置有第一翻边(112)和第二翻边(113),所述第一翻边(112)和所述第二翻边(113)上下间隔分布以形成卡槽(114),所述第一翻边(112)和/或所述第二翻边(113)上设置有引导部(115),所述引导部(115)用于引导所述盖体(13)的其中部分嵌设入所述卡槽(114),以使所述盖体(13)关闭所述安装腔(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115)包括第一引导边(1151),所述第一引导边(1151)与所述第一翻边(112)连接,且所述第一引导边(1151)朝远离所述第二翻边(113)的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翻边(112)倾斜延伸;
和/或,所述引导部(115)包括第二引导边(1152),所述第二引导边(1152)与所述第二翻边(113)连接,且所述第二引导边(1152)朝远离所述第一翻边(112)的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翻边(113)倾斜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112)的其中部分朝靠近所述安装腔(111)的方向弯折,且所述弯折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二翻边(113)和所述第二引导边(1152)。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17)和第二侧壁(118),所述第一翻边(112)和所述第二翻边(113)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117)上,所述盖体(13)用于沿安装方向嵌设入所述卡槽(114),所述第一侧壁(117)用于限制所述盖体(13)继续沿所述安装方向移动,其中,所述安装方向为从所述第二侧壁(118)指向所述第一侧壁(117)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118)在朝向所述安装腔(111)的方向上凸出设置有第三翻边(123),所述第三翻边(123)用于支撑所述盖体(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1)还包括紧固件(14),所述盖体(13)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31),所述第三翻边(123)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231),所述紧固件(14)用于同时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31)和所述第二安装孔(1231)配合,以将所述盖体(13)与所述第三翻边(123)相对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31)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孔段(1311)和第二孔段(1312),其中,所述第一孔段(1311)的内径小于所述紧固件(14)的外径,所述第二孔段(1312)的内径大于所述紧固件(14)的外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3)上设置有第四翻边(132),所述第四翻边(132)用于在所述盖体(13)嵌设入所述卡槽(114)内的情况下抵接于所述第二侧壁(118),以限制所述盖体(13)继续沿所述安装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3)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边缘(133)、第二边缘(134)、第三边缘(135)以及第四边缘(136),所述第一边缘(133)用于嵌设入所述卡槽(114),所述第四翻边(132)设置在所述第三边缘(135)上,所述第二边缘(134)和所述第四边缘(136)上分别设置有第五翻边和第六翻边(138),所述第五翻边和所述第六翻边(138)用于沿所述安装方向可滑动地卡持于所述盒体(1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缘(133)上设置有第七翻边(139),所述第七翻边(139)朝靠近所述第三边缘(135)的方向翻折。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1)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119)和第四侧壁(120),所述第一侧壁(117)、所述第三侧壁(119)、所述第二侧壁(118)以及所述第四侧壁(120)依次首尾连接,以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111);
所述第一侧壁(117)的两端均设置有第八翻边(121),且所述第一侧壁(117)两端上的第八翻边(121)分别贴合于所述第三侧壁(119)和所述第四侧壁(120);和/或,所述第二侧壁(118)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九翻边(122),且
所述第二侧壁(118)两端上的第九翻边(122)分别贴合于所述第三侧壁(119)和所述第四侧壁(120)。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盒(1)。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