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炼油废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氨氮反应板抽样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炼油一般是指石油炼制,是将石油通过蒸馏的方法分离生产符合内燃机使用的煤油、汽油、柴油等燃料油,副产物为石油气和渣油,比燃料油重的组份,又通过热裂化、催化裂化等工艺化学转化为燃料油,这些燃料油有的要采用加氢等工艺进行精制;
炼油时会产生大量的废水,炼油时产生的废水需要在吸附塔内通过反应板进行反应处理,反应板在与废水的接触不断反应时会使表面的反应物不断的脱离,从而减少炼油废水内氨氮的含量;在反应板使用时,由于废水的氨氮含量不定和反应板本身使用的问题,导致反应板的使用寿命不定;所以需要定期对反应板进行随机抽样检测,现有技术没有专门针对反应板的随机抽样检测装置,一般为人工通过手持夹具取出进行检测;
综上,需要一种氨氮反应板抽样检测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炼油时会产生大量的废水,炼油时产生的废水需要在吸附塔内通过反应板进行反应处理,反应板在与废水的接触不断反应时会使表面的反应物不断的脱离,从而减少炼油废水内氨氮的含量;在反应板使用时,由于废水的氨氮含量不定和反应板本身使用的问题,导致反应板的使用寿命不定;所以需要定期对反应板进行随机抽样检测,现有技术没有专门针对反应板的随机抽样检测装置,一般为人工通过手持夹具取出进行检测的缺点,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氨氮反应板抽样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氨氮反应板抽样检测装置,包括有底板、检测系统、转换系统、抽检系统和控制屏;底板与检测系统相连接;底板与抽检系统相连接;抽检系统与转换系统相连接;抽检系统与控制屏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检测系统包括有第一电机、第十二传动轮、第十三传动轮、风道分散器、扇叶、第一底座、重量检测器、风阻盘和风阻探测器;第一电机输出轴与第十二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一电机与底板相连接;第十二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三传动轮通过转轴同时与风道分散器和扇叶进行转动连接;风道分散器侧面设置有第一底座;风道分散器与底板相连接;第一底座上方与重量检测器相连接;第一底座与底板相连接;重量检测器侧面设置有风阻盘;风阻盘内设置有多个风阻探测器;风阻盘与底板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转换系统包括有第二电机、第一传动杆、长齿轮、第一连接架、第一套杆、第一圆柱齿轮、第一连接杆、第一电动推杆、双向锥齿轮、第一棱杆、第二连接架、第一锥齿轮、第二传动杆、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三传动杆、第四锥齿轮、第一支撑架、第五锥齿轮、第四传动杆、第一横板、第六锥齿轮、第一传动轮、第二支撑架、第二传动轮、第七锥齿轮、第八锥齿轮、第三传动轮、第三连接架、第四传动轮、第一丝杆、第二横板、第五传动轮、第二丝杆和第十四传动轮;第二电机输出轴与第一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二电机与抽检系统相连接;第一传动杆同时与长齿轮和第十四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十四传动轮与抽检系统相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两侧均通过支撑块与抽检系统相连接;第一传动杆与第一连接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架与抽检系统相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连接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一连接杆一侧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推杆通过支撑块与抽检系统相连接;第一连接杆另一侧与第一套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套杆与第一圆柱齿轮进行固接;第一圆柱齿轮侧面设置有长齿轮;第一套杆与双向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一套杆内部与第一棱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棱杆一侧与第一连接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棱杆另一侧与第二连接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架与抽检系统相连接;双向锥齿轮侧面设置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轴心与第二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通过支撑块与抽检系统相连接;第二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三锥齿轮轴心与第三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与第四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架与抽检系统相连接;第四锥齿轮与第五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五锥齿轮轴心与第四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横板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远离第一支撑架一侧与第二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架与抽检系统相连接;第一横板内部一侧通过丝杆套与第一丝杆进行旋接;第一横板内部另一侧通过丝杆套与第二丝杆进行旋接;第一丝杆一侧通过丝杆套与第四传动轮相连接;第一丝杆另一侧与第二横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横板两侧分别与抽检系统相连接;第二丝杆一侧通过丝杆套与第五传动轮相连接;第二丝杆另一侧与第二横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横板与第三连接架进行固接;第三连接架通过转轴同时与第八锥齿轮和第三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架一侧通过转轴同时与第二传动轮和第七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八锥齿轮与第七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二支撑架一侧通过转轴同时与第六锥齿轮和第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架与抽检系统相连接;当双向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时,第一锥齿轮转动,此时第六锥齿轮不转动;当双向锥齿轮与第六锥齿轮啮合时,第六锥齿轮转动,此时第一锥齿轮不转动;当双向锥齿轮不与第一锥齿轮和第六锥齿轮啮合时,第一锥齿轮和第六锥齿轮均不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抽检系统包括有第三横板、第六传动轮、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第一竖架、第二竖架、第一u型框、第五传动杆、第七传动轮、第八传动轮、第二圆柱齿轮、第一l型块、第二电动推杆、第三圆柱齿轮、第三丝杆、第一光杆、第二光杆、第二u型框、第四圆柱齿轮、第一轴套、第二轴套、第四丝杆、第三光杆、第四光杆、第一夹套、第二夹套、第一分离块、第一支撑杆、第一连接块、第九传动轮、第四横板、第三滑轨、第四滑轨、第六传动杆、第十传动轮、第十一传动轮、第五圆柱齿轮、第二l型块、第三电动推杆、第五丝杆、第五光杆、第六光杆、第三u型框、第六圆柱齿轮、第二棱杆、第三轴套、第四轴套、第六丝杆、第七光杆、第八光杆、第三夹套、第四夹套、第二分离块、第二支撑杆、第二连接块、第四u型框、第三棱杆、第三竖架、第四竖架和第七圆柱齿轮;第三横板内部与第五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横板与第二电机相连接;第三横板通过支撑块与第一传动杆相连接;第三横板与第一连接架相连接;第三横板通过支撑块与第一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三横板通过支撑块与第二传动杆相连接;第三横板与第二支撑架相连接;第五传动杆外表面一侧与第六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六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杆外表面另一侧与第七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三横板一侧与第一滑轨进行固接;第三横板另一侧与第二滑轨进行固接;第一滑轨与第一竖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轨与第二竖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竖架与第一u型框一侧进行螺栓连接;第二竖架与第一u型框另一侧进行螺栓连接;第一u型框内部依次与第三丝杆、第一光杆和第二光杆相连接;第三丝杆与第三圆柱齿轮进行固接;第一u型框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推杆与第一l型块进行固接;第一l型块通过转轴同时与第八传动轮和第二圆柱齿轮进行固接;第二圆柱齿轮位于第三圆柱齿轮侧面;第三丝杆、第一光杆和第二光杆外表面同时与第二u型框相连接;第一u型框与第三棱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棱杆通过轴套杆与第四圆柱齿轮进行固接;第四圆柱齿轮位于第三圆柱齿轮侧面;第四丝杆一侧与第一轴套进行固接;第四丝杆另一侧与第二轴套进行固接;第一轴套,第四丝杆和第二轴套内部同时与第三棱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外表面均与第二u型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u型框内部一侧与第三光杆进行固接;第二u型框内部另一侧与第四光杆进行固接;第四丝杆,第三光杆和第四光杆外表面一侧同时与第一夹套相连接;第四丝杆,第三光杆和第四光杆外表面另一侧同时与第二夹套相连接;第二夹套内部与第一分离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分离块与第一支撑杆一侧进行固接;第一支撑杆另一侧与第一连接块进行固接;第六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九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轮轴心与第六传动杆一侧进行固接;第六传动杆另一侧与第十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六传动杆外表面中部与第四横板进行转动连接;第四横板一侧与第三滑轨进行固接;第四横板另一侧与第四滑轨进行固接;第四横板与第一支撑架相连接;第三滑轨与第三竖架进行滑动连接;第四滑轨与第四竖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三竖架与第四u型框一侧进行螺栓连接;第四竖架与第四u型框另一侧进行螺栓连接;第四u型框与第三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三电动推杆与第二l型块进行固接;第二l型块通过转轴同时与第十一传动轮和第五圆柱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四u型框内部同时与第五丝杆、第五光杆和第六光杆相连接;第四u型框与第二棱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棱杆通过轴套杆与第六圆柱齿轮进行固接;第五丝杆与第七圆柱齿轮进行固接;第七圆柱齿轮位于第五圆柱齿轮侧面;第五丝杆、第五光杆和第六光杆外表面同时与第三u型框相连接;第六丝杆一侧与第三轴套进行固接;第六丝杆另一侧与第四轴套进行固接;第三轴套和第四轴套外表面同时与第三u型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u型框内部一侧与第七光杆进行固接;第三u型框内部另一侧与第八光杆进行固接;第六丝杆、第七光杆和第八光杆外表面一侧同时与第三夹套相连接;第六丝杆、第七光杆和第八光杆外表面另一侧同时与第四夹套相连接;第四夹套内部与第二分离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分离块与第二支撑杆一侧进行固接;第二支撑杆另一侧与第二连接块进行固接;第一分离块与第二横板一侧相连接;第二分离块与第二横板另一侧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第四丝杆和第六丝杆为反向双螺纹丝杆。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第一夹套和第一分离块,第三夹套和第二分离块截面均呈u字型,并且其凹槽呈弯弧状。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重量检测器截面均呈u字型,并且其凹槽呈弯弧状。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第二横板内部两侧均设置有一个与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吻合的缺口,并且缺口相对一侧均设置有一个凸块。
有益效果是:第一、本发明使用时将装置放置在堆叠反应板侧面,并且移动反应板至抽检系统内,接着通过转换系统联动抽检系统对反应板进行抽选,然后通过转换系统将抽选的反应板与抽检系统分离同时进行转换,配合放置到检测系统上进行反应板的表面材料的消耗程度检测,然后通过控制屏进行数据显示。
二、本发明实现了对反应板进行随机抽样,并且进行消耗程度的检测,配合诊断反应板的使用寿命,以便后期可以确保反应效率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检测系统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检测系统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检测系统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转换系统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转换系统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抽检系统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抽检系统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抽检系统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1_底板,2_检测系统,3_转换系统,4_抽检系统,5_控制屏,201_第一电机,202_第十二传动轮,203_第十三传动轮,204_风道分散器,205_扇叶,206_第一底座,207_重量检测器,208_风阻盘,209_风阻探测器,301_第二电机,302_第一传动杆,303_长齿轮,304_第一连接架,305_第一套杆,306_第一圆柱齿轮,307_第一连接杆,308_第一电动推杆,309_双向锥齿轮,3010_第一棱杆,3011_第二连接架,3012_第一锥齿轮,3013_第二传动杆,3014_第二锥齿轮,3015_第三锥齿轮,3016_第三传动杆,3017_第四锥齿轮,3018_第一支撑架,3019_第五锥齿轮,3020_第四传动杆,3021_第一横板,3022_第六锥齿轮,3023_第一传动轮,3024_第二支撑架,3025_第二传动轮,3026_第七锥齿轮,3027_第八锥齿轮,3028_第三传动轮,3029_第三连接架,3030_第四传动轮,3031_第一丝杆,3032_第二横板,3033_第五传动轮,3034_第二丝杆,3035_第十四传动轮,401_第三横板,402_第六传动轮,403_第一滑轨,404_第二滑轨,405_第一竖架,406_第二竖架,407_第一u型框,408_第五传动杆,409_第七传动轮,4010_第八传动轮,4011_第二圆柱齿轮,4012_第一l型块,4013_第二电动推杆,4014_第三圆柱齿轮,4015_第三丝杆,4016_第一光杆,4017_第二光杆,4018_第二u型框,4019_第四圆柱齿轮,4020_第一轴套,4021_第二轴套,4022_第四丝杆,4023_第三光杆,4024_第四光杆,4025_第一夹套,4026_第二夹套,4027_第一分离块,4028_第一支撑杆,4029_第一连接块,4030_第九传动轮,4031_第四横板,4032_第三滑轨,4033_第四滑轨,4034_第六传动杆,4035_第十传动轮,4036_第十一传动轮,4037_第五圆柱齿轮,4038_第二l型块,4039_第三电动推杆,4040_第五丝杆,4041_第五光杆,4042_第六光杆,4043_第三u型框,4044_第六圆柱齿轮,4045_第二棱杆,4046_第三轴套,4047_第四轴套,4048_第六丝杆,4049_第七光杆,4050_第八光杆,4051_第三夹套,4052_第四夹套,4053_第二分离块,4054_第二支撑杆,4055_第二连接块,4056_第四u型框,4057_第三棱杆,4058_第三竖架,4059_第四竖架,4060_第七圆柱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实施例1
一种氨氮反应板抽样检测装置,如图1-11所示,包括有底板1、检测系统2、转换系统3、抽检系统4和控制屏5;底板1与检测系统2相连接;底板1与抽检系统4相连接;抽检系统4与转换系统3相连接;抽检系统4与控制屏5相连接。
工作步骤:使用时将装置放置在堆叠反应板侧面,并且移动反应板至抽检系统4内,接着通过转换系统3联动抽检系统4对反应板进行抽选,然后通过转换系统3将抽选的反应板与抽检系统4分离同时进行转换,配合放置到检测系统2上进行反应板的表面材料的消耗程度检测,然后通过控制屏5进行数据显示;本发明实现了对反应板进行随机抽样,并且进行消耗程度的检测,配合诊断反应板的使用寿命,以便后期可以确保反应效率和效果。
其中,检测系统2包括有第一电机201、第十二传动轮202、第十三传动轮203、风道分散器204、扇叶205、第一底座206、重量检测器207、风阻盘208和风阻探测器209;第一电机201输出轴与第十二传动轮202进行固接;第一电机201与底板1相连接;第十二传动轮202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三传动轮203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三传动轮203通过转轴同时与风道分散器204和扇叶205进行转动连接;风道分散器204侧面设置有第一底座206;风道分散器204与底板1相连接;第一底座206上方与重量检测器207相连接;第一底座206与底板1相连接;重量检测器207侧面设置有风阻盘208;风阻盘208内设置有多个风阻探测器209;风阻盘208与底板1相连接。
使用时先通过转换系统3和抽检系统4的配合将反应板转移到第一底座206上的重量检测器207上,然后通过第一电机201带动第十二传动轮202传动第十三传动轮203转动扇叶205,扇叶205通过风道分散器204产生风流,进行测重,并利用不同使用程度下的圆盘表面的液体留存量不同,通过分离的风流进行风道检测,并通过风阻盘208和风阻探测器209的配合,测定风速和风压,从而实现对气流紊乱的测试,进行得到不同圆盘的消耗程度,在决定其是否需要进行更换;该系统实现了对反应板的检测。
其中,转换系统3包括有第二电机301、第一传动杆302、长齿轮303、第一连接架304、第一套杆305、第一圆柱齿轮306、第一连接杆307、第一电动推杆308、双向锥齿轮309、第一棱杆3010、第二连接架3011、第一锥齿轮3012、第二传动杆3013、第二锥齿轮3014、第三锥齿轮3015、第三传动杆3016、第四锥齿轮3017、第一支撑架3018、第五锥齿轮3019、第四传动杆3020、第一横板3021、第六锥齿轮3022、第一传动轮3023、第二支撑架3024、第二传动轮3025、第七锥齿轮3026、第八锥齿轮3027、第三传动轮3028、第三连接架3029、第四传动轮3030、第一丝杆3031、第二横板3032、第五传动轮3033、第二丝杆3034和第十四传动轮3035;第二电机301输出轴与第一传动杆302进行固接;第二电机301与抽检系统4相连接;第一传动杆302同时与长齿轮303和第十四传动轮3035进行固接;第十四传动轮3035与抽检系统4相连接;第一传动杆302外表面两侧均通过支撑块与抽检系统4相连接;第一传动杆302与第一连接架30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架304与抽检系统4相连接;第一传动杆302外表面与第一连接杆307进行滑动连接;第一连接杆307一侧与第一电动推杆308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推杆308通过支撑块与抽检系统4相连接;第一连接杆307另一侧与第一套杆30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套杆305与第一圆柱齿轮306进行固接;第一圆柱齿轮306侧面设置有长齿轮303;第一套杆305与双向锥齿轮309进行固接;第一套杆305内部与第一棱杆3010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棱杆3010一侧与第一连接架30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棱杆3010另一侧与第二连接架301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架3011与抽检系统4相连接;双向锥齿轮309侧面设置有第一锥齿轮3012;第一锥齿轮3012轴心与第二传动杆3013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3013外表面与第一支撑架3018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3013外表面与第二锥齿轮3014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3013外表面通过支撑块与抽检系统4相连接;第二锥齿轮3014与第三锥齿轮3015进行啮合;第三锥齿轮3015轴心与第三传动杆3016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3016与第四锥齿轮3017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3016外表面与第一支撑架3018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架3018与抽检系统4相连接;第四锥齿轮3017与第五锥齿轮3019进行啮合;第五锥齿轮3019轴心与第四传动杆3020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3020外表面与第一支撑架3018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杆3020外表面与第一横板3021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3020远离第一支撑架3018一侧与第二支撑架302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架3024与抽检系统4相连接;第一横板3021内部一侧通过丝杆套与第一丝杆3031进行旋接;第一横板3021内部另一侧通过丝杆套与第二丝杆3034进行旋接;第一丝杆3031一侧通过丝杆套与第四传动轮3030相连接;第一丝杆3031另一侧与第二横板3032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横板3032两侧分别与抽检系统4相连接;第二丝杆3034一侧通过丝杆套与第五传动轮3033相连接;第二丝杆3034另一侧与第二横板303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横板3021与第三连接架3029进行固接;第三连接架3029通过转轴同时与第八锥齿轮3027和第三传动轮3028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架3024一侧通过转轴同时与第二传动轮3025和第七锥齿轮3026进行转动连接;第八锥齿轮3027与第七锥齿轮3026进行啮合;第二支撑架3024一侧通过转轴同时与第六锥齿轮3022和第一传动轮302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架3024与抽检系统4相连接;当双向锥齿轮309与第一锥齿轮3012啮合时,第一锥齿轮3012转动,此时第六锥齿轮3022不转动;当双向锥齿轮309与第六锥齿轮3022啮合时,第六锥齿轮3022转动,此时第一锥齿轮3012不转动;当双向锥齿轮309不与第一锥齿轮3012和第六锥齿轮3022啮合时,第一锥齿轮3012和第六锥齿轮3022均不转动。
对反应板进行转换时,可以通过第二电机301带动第一传动杆302转动,第一传动杆302带动长齿轮303和第十四传动轮3035转动,第十四传动轮3035传动抽检系统4运行;长齿轮303啮合第一圆柱齿轮306,当需要将反应板移动时,通过第一电动推杆308伸缩带动第一连接杆307带动第一套杆305在第一棱杆3010上滑动,第一棱杆3010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架304和第二连接架3011配合其转动,当第一套杆305滑动时带动双向锥齿轮309与第六锥齿轮3022啮合,此时第一锥齿轮3012不转;第六锥齿轮3022带动第一传动轮3023传动第二支撑架3024上的第二传动轮3025,第二传动轮3025带动第七锥齿轮3026啮合第八锥齿轮3027转动,第八锥齿轮3027转动带动第三连接架3029上的第三传动轮3028传动第四传动轮3030,第四传动轮3030通过丝杆套带动第一丝杆3031旋动,第四传动轮3030还传动第一横板3021上的第五传动轮3033通过丝杆套带动第二丝杆3034旋动,第一丝杆3031和第二丝杆3034同时转动带动第二横板3032移动,使其带动第一连接块4029和第二连接块4055所连接的部件脱离,然后再通过控制双向锥齿轮309与第一锥齿轮3012啮合,此时第六锥齿轮3022不转,然后第一锥齿轮3012转动带动第二传动杆3013带动第二锥齿轮3014转动,第二锥齿轮3014转动啮合第三锥齿轮3015带动第三传动杆3016带动第四锥齿轮3017转动,第四锥齿轮3017转动啮合第五锥齿轮3019带动第一支撑架3018上的第四传动杆3020转动,第四传动杆3020转动带动第一横板3021转动一定的角度,配合反应板与重量检测器207进行放置配合检测;该系统实现了对抽样的反应板进行转移切换,同时联动抽检系统4运行。
其中,抽检系统4包括有第三横板401、第六传动轮402、第一滑轨403、第二滑轨404、第一竖架405、第二竖架406、第一u型框407、第五传动杆408、第七传动轮409、第八传动轮4010、第二圆柱齿轮4011、第一l型块4012、第二电动推杆4013、第三圆柱齿轮4014、第三丝杆4015、第一光杆4016、第二光杆4017、第二u型框4018、第四圆柱齿轮4019、第一轴套4020、第二轴套4021、第四丝杆4022、第三光杆4023、第四光杆4024、第一夹套4025、第二夹套4026、第一分离块4027、第一支撑杆4028、第一连接块4029、第九传动轮4030、第四横板4031、第三滑轨4032、第四滑轨4033、第六传动杆4034、第十传动轮4035、第十一传动轮4036、第五圆柱齿轮4037、第二l型块4038、第三电动推杆4039、第五丝杆4040、第五光杆4041、第六光杆4042、第三u型框4043、第六圆柱齿轮4044、第二棱杆4045、第三轴套4046、第四轴套4047、第六丝杆4048、第七光杆4049、第八光杆4050、第三夹套4051、第四夹套4052、第二分离块4053、第二支撑杆4054、第二连接块4055、第四u型框4056、第三棱杆4057、第三竖架4058、第四竖架4059和第七圆柱齿轮4060;第三横板401内部与第五传动杆408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横板401与第二电机301相连接;第三横板401通过支撑块与第一传动杆302相连接;第三横板401与第一连接架304相连接;第三横板401通过支撑块与第一电动推杆308相连接;第三横板401通过支撑块与第二传动杆3013相连接;第三横板401与第二支撑架3024相连接;第五传动杆408外表面一侧与第六传动轮402进行固接;第六传动轮402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四传动轮3035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杆408外表面另一侧与第七传动轮409进行固接;第三横板401一侧与第一滑轨403进行固接;第三横板401另一侧与第二滑轨404进行固接;第一滑轨403与第一竖架405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轨404与第二竖架406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竖架405与第一u型框407一侧进行螺栓连接;第二竖架406与第一u型框407另一侧进行螺栓连接;第一u型框407内部依次与第三丝杆4015、第一光杆4016和第二光杆4017相连接;第三丝杆4015与第三圆柱齿轮4014进行固接;第一u型框407与第二电动推杆4013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推杆4013与第一l型块4012进行固接;第一l型块4012通过转轴同时与第八传动轮4010和第二圆柱齿轮4011进行固接;第二圆柱齿轮4011位于第三圆柱齿轮4014侧面;第三丝杆4015、第一光杆4016和第二光杆4017外表面同时与第二u型框4018相连接;第一u型框407与第三棱杆4057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棱杆4057通过轴套杆与第四圆柱齿轮4019进行固接;第四圆柱齿轮4019位于第三圆柱齿轮4014侧面;第四丝杆4022一侧与第一轴套4020进行固接;第四丝杆4022另一侧与第二轴套4021进行固接;第一轴套4020,第四丝杆4022和第二轴套4021内部同时与第三棱杆4057进行滑动连接;第一轴套4020和第二轴套4021外表面均与第二u型框4018进行转动连接;第二u型框4018内部一侧与第三光杆4023进行固接;第二u型框4018内部另一侧与第四光杆4024进行固接;第四丝杆4022,第三光杆4023和第四光杆4024外表面一侧同时与第一夹套4025相连接;第四丝杆4022,第三光杆4023和第四光杆4024外表面另一侧同时与第二夹套4026相连接;第二夹套4026内部与第一分离块4027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分离块4027与第一支撑杆4028一侧进行固接;第一支撑杆4028另一侧与第一连接块4029进行固接;第六传动轮402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九传动轮4030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轮4030轴心与第六传动杆4034一侧进行固接;第六传动杆4034另一侧与第十传动轮4035进行固接;第六传动杆4034外表面中部与第四横板4031进行转动连接;第四横板4031一侧与第三滑轨4032进行固接;第四横板4031另一侧与第四滑轨4033进行固接;第四横板4031与第一支撑架3018相连接;第三滑轨4032与第三竖架4058进行滑动连接;第四滑轨4033与第四竖架4059进行滑动连接;第三竖架4058与第四u型框4056一侧进行螺栓连接;第四竖架4059与第四u型框4056另一侧进行螺栓连接;第四u型框4056与第三电动推杆4039进行固接;第三电动推杆4039与第二l型块4038进行固接;第二l型块4038通过转轴同时与第十一传动轮4036和第五圆柱齿轮4037进行转动连接;第四u型框4056内部同时与第五丝杆4040、第五光杆4041和第六光杆4042相连接;第四u型框4056与第二棱杆4045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棱杆4045通过轴套杆与第六圆柱齿轮4044进行固接;第五丝杆4040与第七圆柱齿轮4060进行固接;第七圆柱齿轮4060位于第五圆柱齿轮4037侧面;第五丝杆4040、第五光杆4041和第六光杆4042外表面同时与第三u型框4043相连接;第六丝杆4048一侧与第三轴套4046进行固接;第六丝杆4048另一侧与第四轴套4047进行固接;第三轴套4046和第四轴套4047外表面同时与第三u型框4043进行转动连接;第三u型框4043内部一侧与第七光杆4049进行固接;第三u型框4043内部另一侧与第八光杆4050进行固接;第六丝杆4048、第七光杆4049和第八光杆4050外表面一侧同时与第三夹套4051相连接;第六丝杆4048、第七光杆4049和第八光杆4050外表面另一侧同时与第四夹套4052相连接;第四夹套4052内部与第二分离块4053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分离块4053与第二支撑杆4054一侧进行固接;第二支撑杆4054另一侧与第二连接块4055进行固接;第一分离块4027与第二横板3032一侧相连接;第二分离块4053与第二横板3032另一侧相连接。
抽样时第六传动轮402被第十四传动轮3035带动转动,第六传动轮402同时传动第九传动轮4030,第六传动轮402传动第三横板401上的第五传动杆408带动第七传动轮409转动,第九传动轮4030传动第四横板4031上的第六传动杆4034带动第十传动轮4035转动,第七传动轮409转动传动第八传动轮4010转动,第八传动轮4010带动第一l型块4012上的第二圆柱齿轮4011转动,并且控制第二电动推杆4013伸缩,使其带动第二圆柱齿轮4011与第三圆柱齿轮4014啮合,在此过程中第三横板401上的第一滑轨403和第二滑轨404上的第一竖架405和第二竖架406,已带动第一u型框407移动到所要抽样的位置,对应的第十传动轮4035转动传动第十一传动轮4036带动第二l型块4038上的第五圆柱齿轮4037转动,并且控制第三电动推杆4039伸缩,使其带动第五圆柱齿轮4037与第七圆柱齿轮4060啮合,在此过程中第四横板4031上的第三滑轨4032和第四滑轨4033上的第三竖架4058和第四竖架4059,已带动第四u型框4056移动到所要抽样的位置,与第一u型框407移对称在反应板两侧;此时根据所要抽样的位置,确定后,通过第三圆柱齿轮4014转动时带动第三丝杆4015,在第一光杆4016和第二光杆4017同时的配合下,带动第二u型框4018往复移动,使其第一夹套4025达到所要转移的反应板的位置,对应的第七圆柱齿轮4060转动带动第五丝杆4040,在第五光杆4041和第六光杆4042同时的配合下,带动第三u型框4043往复移动,使其第三夹套4051达到所要转移的反应板的位置,第一夹套4025和第三夹套4051可以对堆叠的反应板进行底层的夹持,在夹持前,先通过第二圆柱齿轮4011与第四圆柱齿轮4019啮合,使其第四圆柱齿轮4019带动第三棱杆4057转动,在第二u型框4018到达预定位置后,通过第三棱杆4057带动第一轴套4020和第二轴套4021中部的第四丝杆4022转动,第四丝杆4022和第三光杆4023,第四光杆4024的配合下,同时带动第一夹套4025和第二夹套4026相向移动;第五圆柱齿轮4037则与第六圆柱齿轮4044啮合,第六圆柱齿轮4044带动第二棱杆4045转动,在第四u型框4056到达预定位置后,通过第二棱杆4045带动第三轴套4046和第四轴套4047中部的第六丝杆4048转动,第六丝杆4048和第七光杆4049,第八光杆4050的配合下,同时带动第三夹套4051和第四夹套4052相向移动;进行精准确定所要抽样的反应板位置和所要抽样的反应板位置的上一块反应板的位置,然后在第一滑轨403,第二滑轨404,第三滑轨4032和第四滑轨4033的配合滑动下,使其第一夹套4025和第三夹套4051将所要抽样的反应板位置的上一块反应板夹持,第二夹套4026上的第一分离块4027和第二夹套4026上的第二分离块4053同时将所要抽样的反应板夹持;同时在夹持的过程中第一分离块4027所连接的第一支撑杆4028会在移动时带动第一连接块4029与第二横板3032一侧组合,第二分离块4053所连接的第二支撑杆4054会在移动时带动第二连接块4055与第二横板3032另一侧组合,通过转换系统3的配合,将所要抽检的反应板转移走;该机构实现了对反应板的随机抽样配合转移。
其中,第四丝杆4022和第六丝杆4048为反向双螺纹丝杆。
可以分别带动第一夹套4025和第二夹套4026,第三夹套4051和第四夹套4052相向或者相对移动。
其中,第一夹套4025和第一分离块4027,第三夹套4051和第二分离块4053截面均呈u字型,并且其凹槽呈弯弧状。
可以便于夹持反应板。
其中,重量检测器207截面均呈u字型,并且其凹槽呈弯弧状。
可以便于卡住反应板。
其中,第二横板3032内部两侧均设置有一个与第一连接块4029和第二连接块4055吻合的缺口,并且缺口相对一侧均设置有一个凸块。
可以实现与第一连接块4029和第二连接块4055的组合,第二横板3032便于带动第一连接块4029和第二连接块4055所连接的部件进行转换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氨氮反应板抽样检测装置,包括有底板和控制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检测系统、转换系统和抽检系统;底板与检测系统相连接;底板与抽检系统相连接;抽检系统与转换系统相连接;抽检系统与控制屏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氮反应板抽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检测系统包括有第一电机、第十二传动轮、第十三传动轮、风道分散器、扇叶、第一底座、重量检测器、风阻盘和风阻探测器;第一电机输出轴与第十二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一电机与底板相连接;第十二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三传动轮通过转轴同时与风道分散器和扇叶进行转动连接;风道分散器侧面设置有第一底座;风道分散器与底板相连接;第一底座上方与重量检测器相连接;第一底座与底板相连接;重量检测器侧面设置有风阻盘;风阻盘内设置有多个风阻探测器;风阻盘与底板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氨氮反应板抽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转换系统包括有第二电机、第一传动杆、长齿轮、第一连接架、第一套杆、第一圆柱齿轮、第一连接杆、第一电动推杆、双向锥齿轮、第一棱杆、第二连接架、第一锥齿轮、第二传动杆、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三传动杆、第四锥齿轮、第一支撑架、第五锥齿轮、第四传动杆、第一横板、第六锥齿轮、第一传动轮、第二支撑架、第二传动轮、第七锥齿轮、第八锥齿轮、第三传动轮、第三连接架、第四传动轮、第一丝杆、第二横板、第五传动轮、第二丝杆和第十四传动轮;第二电机输出轴与第一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二电机与抽检系统相连接;第一传动杆同时与长齿轮和第十四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十四传动轮与抽检系统相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两侧均通过支撑块与抽检系统相连接;第一传动杆与第一连接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架与抽检系统相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连接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一连接杆一侧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推杆通过支撑块与抽检系统相连接;第一连接杆另一侧与第一套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套杆与第一圆柱齿轮进行固接;第一圆柱齿轮侧面设置有长齿轮;第一套杆与双向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一套杆内部与第一棱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棱杆一侧与第一连接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棱杆另一侧与第二连接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架与抽检系统相连接;双向锥齿轮侧面设置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轴心与第二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通过支撑块与抽检系统相连接;第二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三锥齿轮轴心与第三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与第四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架与抽检系统相连接;第四锥齿轮与第五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五锥齿轮轴心与第四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横板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远离第一支撑架一侧与第二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架与抽检系统相连接;第一横板内部一侧通过丝杆套与第一丝杆进行旋接;第一横板内部另一侧通过丝杆套与第二丝杆进行旋接;第一丝杆一侧通过丝杆套与第四传动轮相连接;第一丝杆另一侧与第二横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横板两侧分别与抽检系统相连接;第二丝杆一侧通过丝杆套与第五传动轮相连接;第二丝杆另一侧与第二横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横板与第三连接架进行固接;第三连接架通过转轴同时与第八锥齿轮和第三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架一侧通过转轴同时与第二传动轮和第七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八锥齿轮与第七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二支撑架一侧通过转轴同时与第六锥齿轮和第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架与抽检系统相连接;当双向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时,第一锥齿轮转动,此时第六锥齿轮不转动;当双向锥齿轮与第六锥齿轮啮合时,第六锥齿轮转动,此时第一锥齿轮不转动;当双向锥齿轮不与第一锥齿轮和第六锥齿轮啮合时,第一锥齿轮和第六锥齿轮均不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氨氮反应板抽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抽检系统包括有第三横板、第六传动轮、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第一竖架、第二竖架、第一u型框、第五传动杆、第七传动轮、第八传动轮、第二圆柱齿轮、第一l型块、第二电动推杆、第三圆柱齿轮、第三丝杆、第一光杆、第二光杆、第二u型框、第四圆柱齿轮、第一轴套、第二轴套、第四丝杆、第三光杆、第四光杆、第一夹套、第二夹套、第一分离块、第一支撑杆、第一连接块、第九传动轮、第四横板、第三滑轨、第四滑轨、第六传动杆、第十传动轮、第十一传动轮、第五圆柱齿轮、第二l型块、第三电动推杆、第五丝杆、第五光杆、第六光杆、第三u型框、第六圆柱齿轮、第二棱杆、第三轴套、第四轴套、第六丝杆、第七光杆、第八光杆、第三夹套、第四夹套、第二分离块、第二支撑杆、第二连接块、第四u型框、第三棱杆、第三竖架、第四竖架和第七圆柱齿轮;第三横板内部与第五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横板与第二电机相连接;第三横板通过支撑块与第一传动杆相连接;第三横板与第一连接架相连接;第三横板通过支撑块与第一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三横板通过支撑块与第二传动杆相连接;第三横板与第二支撑架相连接;第五传动杆外表面一侧与第六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六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杆外表面另一侧与第七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三横板一侧与第一滑轨进行固接;第三横板另一侧与第二滑轨进行固接;第一滑轨与第一竖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轨与第二竖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竖架与第一u型框一侧进行螺栓连接;第二竖架与第一u型框另一侧进行螺栓连接;第一u型框内部依次与第三丝杆、第一光杆和第二光杆相连接;第三丝杆与第三圆柱齿轮进行固接;第一u型框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推杆与第一l型块进行固接;第一l型块通过转轴同时与第八传动轮和第二圆柱齿轮进行固接;第二圆柱齿轮位于第三圆柱齿轮侧面;第三丝杆、第一光杆和第二光杆外表面同时与第二u型框相连接;第一u型框与第三棱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棱杆通过轴套杆与第四圆柱齿轮进行固接;第四圆柱齿轮位于第三圆柱齿轮侧面;第四丝杆一侧与第一轴套进行固接;第四丝杆另一侧与第二轴套进行固接;第一轴套,第四丝杆和第二轴套内部同时与第三棱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外表面均与第二u型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u型框内部一侧与第三光杆进行固接;第二u型框内部另一侧与第四光杆进行固接;第四丝杆,第三光杆和第四光杆外表面一侧同时与第一夹套相连接;第四丝杆,第三光杆和第四光杆外表面另一侧同时与第二夹套相连接;第二夹套内部与第一分离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分离块与第一支撑杆一侧进行固接;第一支撑杆另一侧与第一连接块进行固接;第六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九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轮轴心与第六传动杆一侧进行固接;第六传动杆另一侧与第十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六传动杆外表面中部与第四横板进行转动连接;第四横板一侧与第三滑轨进行固接;第四横板另一侧与第四滑轨进行固接;第四横板与第一支撑架相连接;第三滑轨与第三竖架进行滑动连接;第四滑轨与第四竖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三竖架与第四u型框一侧进行螺栓连接;第四竖架与第四u型框另一侧进行螺栓连接;第四u型框与第三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三电动推杆与第二l型块进行固接;第二l型块通过转轴同时与第十一传动轮和第五圆柱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四u型框内部同时与第五丝杆、第五光杆和第六光杆相连接;第四u型框与第二棱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棱杆通过轴套杆与第六圆柱齿轮进行固接;第五丝杆与第七圆柱齿轮进行固接;第七圆柱齿轮位于第五圆柱齿轮侧面;第五丝杆、第五光杆和第六光杆外表面同时与第三u型框相连接;第六丝杆一侧与第三轴套进行固接;第六丝杆另一侧与第四轴套进行固接;第三轴套和第四轴套外表面同时与第三u型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u型框内部一侧与第七光杆进行固接;第三u型框内部另一侧与第八光杆进行固接;第六丝杆、第七光杆和第八光杆外表面一侧同时与第三夹套相连接;第六丝杆、第七光杆和第八光杆外表面另一侧同时与第四夹套相连接;第四夹套内部与第二分离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分离块与第二支撑杆一侧进行固接;第二支撑杆另一侧与第二连接块进行固接;第一分离块与第二横板一侧相连接;第二分离块与第二横板另一侧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氨氮反应板抽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四丝杆和第六丝杆为反向双螺纹丝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氨氮反应板抽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夹套和第一分离块,第三夹套和第二分离块截面均呈u字型,并且其凹槽呈弯弧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氨氮反应板抽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重量检测器截面均呈u字型,并且其凹槽呈弯弧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氨氮反应板抽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横板内部两侧均设置有一个与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吻合的缺口,并且缺口相对一侧均设置有一个凸块。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