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界高表面张力液气两相平衡压力式混合分散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4-09  85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领域,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临界高表面张力液气两相平衡压力式混合分散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泡沫出液装置存在着以下技术问题:由于临界高表面张力液气两相平衡压力式混合分散装置内部密封,与外部不连通,在产生气泡时只能够利用装置内部气体进行发泡,在较长时间工作后,容易导致装置内气体使用完毕,导致泡沫出液装置发泡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临界高表面张力液气两相平衡压力式混合分散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临界高表面张力液气两相平衡压力式混合分散装置,包括上盖体和下壳体,所述上盖体与所述下壳体盖合连接,所述上盖体上设置有喷嘴并上开有第一进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顶部覆盖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开有第二进气孔,

所述第二进气孔与所述上盖体的内部气室相连通,外部气体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孔与所述第二进气孔与所述气室进入隔膜泵内,所述隔膜泵与混合室连接,

所述下壳体内部设置有有第一液管,所述第一液管穿过所述承载板上的注液口与所述混合室连接,所述混合室伸入至喷嘴中。

在上盖体上开有第一进气孔,使装置外部气体经过所述第一进气孔经过第二进气孔进入气室,为装置工作提供气体,防止装置在工作时因缺乏气体而导致发泡效果较差。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室内壁上设置有发泡板,所述发泡板与所述混合室内壁形成狭缝。

通过设置狭缝使液体与气体混合进行发泡,同时能够将大气泡进行打散使其成为微小气泡,提高了发泡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室包括底板、上盖板,所述上盖板覆盖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板与所述上盖板之间形成腔室,所述上盖板上方安装有pcba电路板。

所述上盖板与底板形成混合室,使液体与气体进行混合产生气泡,所述pcba电路板对装置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包括平面板与流出头,所述平面板与所述流出头固定连接,所述流出头上开有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端部开有第三出液孔。

将发泡后的液体进行分流,防止发泡后的液体因汇聚再次产生较大的气泡。

进一步的,所述平面板靠近所述流出头一侧设置有发泡板,所述发泡板与所述上盖板之间形成狭缝,所述流出头靠近所述平面板一侧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平面板上开有第三进气孔。

将所述发泡板设置在靠近所述流出头一侧,使液体与气体进行混合发泡后在经过所述发泡板与所述上盖板之间的的狭缝,对发泡后的液体进行细化,提高发泡效果,发泡后的液体经过所述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对未发泡的液体与气体进行发泡,进一步提高发泡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凸出有液道,所述液道底部开有第一出液孔与第一进液孔,所述第一进液孔与所述隔膜泵连接,所述液道外侧靠近所述隔膜泵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出液孔。

液体从所述下壳体中抽出后经过所述第一进液孔直接进入所述隔膜泵中进行加速,通过设置所述液道将液体与所述混合室隔开,防止未经加速的液体进入所述混合室中。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开有混合槽,所述混合槽包括多个凹槽。

在液体和气体通过所述混合槽时,由于凹槽的作用使所述液体与气体的速度发生变化进行混合,促进所述液体与气体的混合。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板两侧设置有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与上盖体固定连接。

通过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将所述底板、所述上盖板与所述pcba电路板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液管包括上液管与下液管,所述下液管一端伸入至下壳体中,另一端与所述注液口连接,所述上液管一端与所述注液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混合室连接。

所述第一液管分为两段设置,在对所述储液瓶中液体进行更换时便于拆卸,防止在拆卸所述下壳体时,所述第一液管因长度过长而折断。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电池仓,所述电池仓中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通过卡接片与pcba电路板连接。

所述承载板对所述蓄电池进行固定,同时所述徐代持向所述pcba电路板进行供电。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在装置内部设置气体通道,使外部气体能够进入装置内部进行流通,确保液体发泡时具有充足的气体,同时采用在混合室中采用狭缝发泡,狭缝将大气泡打散形成小气泡,提高了发泡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五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混合室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板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液管结构示意图。

为进一步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给出了以下附图标记,并加以说明:

1、下壳体;101、储液瓶;2、上盖体;201、第一进气孔;3、喷嘴;4、按键;5、承载板;501、第二进气孔;6、蓄电池;7、混合室;701、pcba电路板;702、上盖板;703、底板;704、平面板;705、流出头;706、液道;707、第一出液孔;708、第一进液孔;709、第二出液孔;710、第三进气孔;711、混合槽;712、发泡板;713、过滤网;714、第一流道;715、第二流道;716、第三出液孔;717、第四进气孔;718、第一接头;719、第二接头;8、气室;9、隔膜泵;10、第一液管;1001、下液管;1002、上液管;11、旋转接头;1101、注液孔;12、卡接片。

通过上述附图标记说明,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更加清楚的理解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达到目的与功效易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中所有进行方向性和位置性指示的术语,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顶”、“低”、“横向”、“纵向”、“中心”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状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连接情况等,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实施例一:

参见附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临界高表面张力液气两相平衡压力式混合分散装置包括上盖体2和下壳体1,所述上盖体2与所述下壳体1盖合连接,所述上盖体2上设置有喷嘴3,并开有第一进气孔20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顶部覆盖有承载板5,所述承载板5上开有第二进气孔501,

所述第二进气孔501与所述上盖体2的内部气室8相连通,外部气体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孔201与所述第二进气孔501与所述气室8进入隔膜泵9内,所述隔膜泵9与混合室7连接,

所述下壳体1内部设置有有第一液管10,所述第一液管10穿过所述承载板5上的注液口与所述混合室7连接,所述混合室7伸入至喷嘴3中。

具体的,所述下壳体1为柱形结构,内部为空腔,用以盛放洗手液,所述承载板5放置在所下壳体1顶部,对所述下壳体1进行密封,并对所述气室8与隔膜泵9进行支撑,所述隔膜泵9与混合室7连接,所述第一液管10一端伸入至所述下壳体1中,一端伸入至所述混合室7中,在隔膜泵9的作用下,将洗手液送入混合室7,同时,气体从所述上盖体2的第一进气孔201进入装置内部,并从所述第二进气孔501进入所述气室8,在所述隔膜泵9的作用下进入所述混合室7,洗手液与气体在混合室7中混合,形成气泡,并从所述喷嘴3中喷出。

气体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孔201与第二进气孔501进入所述气室8,所述隔膜泵9对气体进行抽离,使气体进入混合室7,在装置内部形成气体流通通道,解决了传统出液装置在工作时只利用装置内部气体,因装置体积较小,储存气体较少,在使用时容易出现因缺乏空气造成装置发泡效果较差的问题。

优选的,参见附图6,所述下壳体1内部设置有储液瓶101,所述第一液管10伸入至所述储液瓶101中,所述储液瓶101中盛放液体,所述下壳体1对所述储液瓶101进行保护,防止装置在摔倒时,所述储液瓶101直接与地面接触,造成所述储液瓶101损坏,所述第一液管10对所述储液瓶101中液体进行输送。

优选的,参见附图8,所述混合室7内壁上设置有发泡板712,所述发泡板712与所述混合室7侧壁形成狭缝,所述发泡板712设置在所述混合室7底部,在所述发泡板712顶部与所述混合室7顶部上形成狭缝,洗手液与气体经过狭缝时开始混合,产生气泡,气体与液体通过狭缝发泡能够将所述混合室7中大液泡打散成为小液泡,提高装置的发泡效果。

优选的,所述发泡板712具有多个,设置多个所述发泡板712,同时对所述混合室7中气体与液体进行发泡,提高装置的发泡效率。

优选的,参见附图7,所述混合室7包括底板703、上盖板702,所述上盖板702覆盖在所述底板703上,所述底板703与所述上盖板702之间形成腔室,所述上盖板702上方安装有pcba电路板701,所述上盖板702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上盖板702与所述底板703之间形成用于流通液体与气体的腔室,所述pcba电路板701设置在所述上盖板702上方,便于与装置内部其他部分电元件连接。

优选的,参见附图9,所述底板703包括平面板704与流出头705,所述平面板704与所述流出头705固定连接,所述流出头705上开有第一流道714与第二流道715,所述第一流道714与所述第二流道715端部开有第三出液孔716,所述流出头705内部为空腔结构,从靠近所述平面板704一侧的中部凸出有凸台,将所述空腔结构分为所述第一流道714与所述第二流道715,发泡后液体从所述第一流道714与所述第二流道715中汇合至所述第三出液孔716,并从所述第三出液孔716中流出。

优选的,所述平面板704靠近所述流出头705一侧设置有发泡板712,所述发泡板712与所述上盖板702之间形成狭缝,所述流出头705靠近所述平面板704一侧设置有过滤网713,所述平面板704上开有第三进气孔710,所述发泡板712垂直设置于所述平面板704上靠近所述流出头705一侧,所述发泡板712与所述上盖板702之间形成狭缝,液体与气体混合后通过狭缝后发泡,能够将较大的气泡打散成为小气泡,由于发泡板712压差的作用,能够使发泡后液体快速流出,提高了发泡效果,所述过滤网713使经过狭缝时未发泡的气体与液体进行二次发泡,进一步提升发泡效果。

优选的,所述平面板704上开有多个第四进气孔717.通过所述第四进气孔717与所述第三进气孔710同时进气,确保所述混合室7内部具有充足的气体。

优选的,所述上盖体2上设置有按键4,通过按键4控制装置的开启与闭合。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实施例一所述临界高表面张力液气两相平衡压力式混合分散装置的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

所述底板703上凸出有液道706,所述液道706底部开有第一出液孔707与第一进液孔708,所述第一进液孔708与所述隔膜泵9连接,所述液道706外侧的靠近所述隔膜泵9一端设置有第二出液孔709。

所述第一液管10与所述第一出液孔707连通,液体从所述第一出液孔707进入所述混合室7中,并从所述第一进液孔708进入所述隔膜泵9中,从所述第二出液孔709中流出,通过设置所述液道706,对进入混合室7内的液体进行阻挡,防止液体不经过所述隔膜泵9加速后直接进入所述混合室7。

优选的,所述底板703上开有混合槽711,所述混合槽711包括多个凹槽。

液体与气体经过所述隔膜泵9加速后进入所述混合室7,并流经所述混合槽711,所述混合槽711为凹槽结构,在流经所述混合槽711时,液体与气体运动速度发生变化,使液体与气体发生碰撞进行混合,形成气泡。

优选的,所述上盖板702两侧设置有第一接头718与第二接头719,所述第一接头718与所述第二接头719与上盖体2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接头718与所述第二接头719设置在所述底板703两侧,通过所述第一接头718与所述第二接头719将所述底板703、所述上盖板702与所述pcba电路板701固定,并将所述底板703、所述上盖板702与所述pcba电路板701固定在所述上盖体2上,防止装置在工作时所述底板703、所述上盖板702与所述pcba电路板701产生震动,造成所述所述pcba电路板701损坏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实施例一所述临界高表面张力液气两相平衡压力式混合分散装置的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

参见附图10,所述第一液管10包括上液管1002与下液管1001,所述下液管1001一端伸入至下壳体1中,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下壳体1出口处,所述上液管1002一端固定在所述下壳体1出口处,另一端与所述混合室7连接。

将所述第一液管10分为两段设置,在对所述下壳体1中液体进行更换时,可直接将所述上盖体2与所述下壳体1分离避免所述第一液管10长度过长造成折断。

优选的,所述储液瓶101上设置有旋转接头11,所述旋转接头11盖合在所述储液瓶101的瓶口上,所述旋转接头11上开有注液孔1101,所述上液管1002与所述下液管1001均插入至所述注液孔1101中,通过所述注液孔1101对所述上液管1002与所述下液管1001进行固定,在所述储液瓶101中液体使用完毕后进行更换时,可直接扭动所述旋转接头11,将所述上盖体2与所述下壳体1分离,使用方便。

实施例四: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实施例一所述临界高表面张力液气两相平衡压力式混合分散装置的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

所述承载板5上设置有电池仓,所述电池仓中放置有蓄电池6,所述蓄电池6通过卡接片12与pcba电路板701连接。

所述承载板5上的所述电池仓对所述蓄电池6进行固定,所述蓄电池6为装置工作提供动力,所述蓄电池6与所述pcba电路板701连接,对装置的工作进行控制。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对这些实施例进行的各种变化、修改、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临界高表面张力液气两相平衡压力式混合分散装置,包括上盖体(2)和下壳体(1),所述上盖体(2)与所述下壳体(1)盖合连接,所述上盖体(2)上设置有喷嘴(3)并开有第一进气孔(20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顶部覆盖有承载板(5),所述承载板(5)上开有第二进气孔(501),

所述第二进气孔(501)与所述上盖体(2)的内部气室(8)相连通,外部气体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孔(201)、所述第二进气孔(501)与所述气室(8)进入隔膜泵(9)内,所述隔膜泵(9)与混合室(7)连接,

所述下壳体(1)内部设置有第一液管(10),所述第一液管(10)穿过所述承载板(5)与所述混合室(7)连接,所述混合室(7)伸入至喷嘴(3)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界高表面张力液气两相平衡压力式混合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室(7)内壁上设置有发泡板(712),所述发泡板(712)与所述混合室(7)侧壁形成狭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临界高表面张力液气两相平衡压力式混合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室(7)包括底板(703)、上盖板(702),所述上盖板(702)覆盖在所述底板(703)上,所述底板(703)与所述上盖板(702)之间形成腔室,所述上盖板(702)上方安装有pcba电路板(7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临界高表面张力液气两相平衡压力式混合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703)包括平面板(704)与流出头(705),所述平面板(704)与所述流出头(705)固定连接,所述流出头(705)上开有第一流道(714)与第二流道(715),所述第一流道(714)与所述第二流道(715)端部开有第三出液孔(7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临界高表面张力液气两相平衡压力式混合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板(704)靠近所述流出头(705)一侧设置有发泡板(712),所述发泡板(712)与所述上盖板(702)之间形成狭缝,所述流出头(705)靠近所述平面板(704)一侧设置有过滤网(713),所述平面板(704)上开有第三进气孔(71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临界高表面张力液气两相平衡压力式混合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703)上凸出有液道(706),所述液道(706)底部开有第一出液孔(707)与第一进液孔(708),所述第一进液孔(708)与所述隔膜泵(9)连接,所述液道(706)外侧靠近所述隔膜泵(9)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出液孔(70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临界高表面张力液气两相平衡压力式混合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703)上开有混合槽(711),所述混合槽(711)包括多个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临界高表面张力液气两相平衡压力式混合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702)两侧设置有第一接头(718)与第二接头(719),所述第一接头(718)与所述第二接头(719)与上盖体(2)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界高表面张力液气两相平衡压力式混合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管(10)包括上液管(1002)与下液管(1001),所述下液管(1001)一端伸入至下壳体(1)中,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下壳体(1)出口处,所述上液管(1002)一端固定在所述下壳体(1)出口处,另一端与所述混合室(7)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界高表面张力液气两相平衡压力式混合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5)上设置有电池仓,所述电池仓中放置有蓄电池(6),所述蓄电池(6)通过卡接片(12)与pcba电路板(701)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临界高表面张力液气两相平衡压力式混合分散装置,包括上盖体和下壳体,所述上盖体与所述下壳体盖合连接,所述上盖体上设置有喷嘴,所述上盖体上开有第一进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顶部覆盖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开有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二进气孔与所述上盖体的内部气室相连通,外部气体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孔、所述第二进气孔与所述气室进入隔膜泵内,所述隔膜泵与混合室连接,所述下壳体内部设置有有第一液管。本实用新型在装置内部设置气体通道,使外部气体能够进入装置内部进行流通,确保液体发泡时具有充足的气体,同时采用在混合室中采用狭缝发泡,狭缝将大气泡打散形成小气泡,提高了发泡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刘尊峰;薛际;张芸婷;阮志远;盛凯丽;方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小卫(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15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8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