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气体消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放空消声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psa(变压吸附)气体分离设备的吸附塔解析放空时,一般其初始放空压力约为0.3~0.4mpa(表压),排气温度为常温,放空介质为空气/氮气,吸附塔内残气量约为吸附器容积的2倍。吸附塔排气时产生的噪声可高达85分贝以上,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为此,需要专门的消音结构来降低噪声。
现有技术条件下,采用图1所示的放空消音结构。如第一吸附塔1,对压缩空气进行吸附;第二吸附塔2,进行解析放空时,通过程序控制放空的气体经过第二大口径放空阀6,随后通过管道进入消音器7进行消音放空。此种结构,虽然可保证第二吸附塔2塔内的气体在有效时间内快速放空,但此时,通过第二大口径放空阀6的气体仍具有较高的压力与流量,经过消音器7消音放空,仍产生较大的噪声值(高于85db),无法满足工业设备对噪声的要求(≤85db)。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组合式放空消声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合式放空消声结构,包括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第一进气阀、第二进气阀、第一放空阀、第二放空阀、旁路放空阀以及消声器;所述第一进气阀与所述第一放空阀均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吸附塔连接,所述第二进气阀与所述第二放空阀均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二吸附塔连接,所述消声器通过缓冲罐与所述第一放空阀、第二放空阀连接,所述旁路放空阀位于所述缓冲罐与所述消声器相连的旁通管道上。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放空阀包括第一大口径放空阀与第一小口径放空阀,所述第一大口径放空阀与所述第一小口径放空阀呈并列设置。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放空阀包括第二大口径放空阀与第二小口径放空阀,所述第二大口径放空阀与所述第二小口径放空阀呈并列设置。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消声器包括外筒、位于所述外筒内的内筒以及位于所述内筒内的扩散器,所述外筒内壁与所述内筒内壁均设置有消音棉。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扩散器包括多孔管以及位于所述多孔管底部的连接法兰。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多孔管顶部通过盖板与所述内筒顶部连接,所述多孔管底部通过连接板与所述外筒底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第一进气阀、第二进气阀、第一放空阀、第二放空阀、旁路放空阀以及消声器的配合作用下,实现了对工业噪声的有效放空,使噪声值降低至85db以下,满足了环保对于工业噪声的要求,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吸附塔;2、第二吸附塔;3、第一进气阀;4、第二进气阀;5、第一大口径放空阀;6、第二大口径放空阀;7、消声器;71、外筒;72、内筒;73、扩散器;731、多孔管;732、连接法兰;8、第一小口径放空阀;9、第二小口径放空阀;10、缓冲罐;11、旁路放空阀;12、盖板;13、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组合式放空消声结构,包括第一吸附塔1、第二吸附塔2、第一进气阀3、第二进气阀4、第一放空阀、第二放空阀、旁路放空阀11以及消声器7;第一进气阀3与第一放空阀均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一吸附塔1连接,第二进气阀4与第二放空阀均通过第二管道与第二吸附塔2连接,消声器7通过缓冲罐10与第一放空阀、第二放空阀连接,旁路放空阀11位于缓冲罐10与消声器7相连的旁通管道上。
在本实施例中,当前级预处理的压缩空气经过第一进气阀3进入第一吸附塔1内进行吸附时,第二吸附塔2内进行解析放空,通过外部控制程序控制放空的气体先经过第二小口径放空阀9进行放空(或第二大口径放空阀6与第二小口径放空阀9同时进行放空),放空的气体经过管道进入缓冲罐10,进行缓冲降压,随后通过消声器7进行放空,当气体压力小于标准压力时,旁路放空阀11打开进行低压放空,这种组合式放空消声结构既可以在有效时间内完全放空第二吸附塔2内的气体,确保其解析效果,又可以有效地降低噪声值。
进一步地,第一放空阀包括第一大口径放空阀5与第一小口径放空阀8,第一大口径放空阀5与第一小口径放空阀8呈并列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放空阀包括第二大口径放空阀6与第二小口径放空阀9,第二大口径放空阀6与第二小口径放空阀9呈并列设置。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消声器7包括外筒71、位于外筒71内的内筒72以及位于内筒72内的扩散器73,外筒71内壁与内筒72内壁均设置有消音棉。
具体而言,扩散器73包括多孔管731以及位于多孔管731底部的连接法兰732,需要放空的气体进入消声器7时,当高频噪声传播到扩散器73,扩散器73中的多孔管731(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将高频噪声的频率转移到人耳不敏感的频率范围(听觉最敏感的区域250~5000赫兹),当中低频噪音传播到扩散器73,多孔管731将中低频噪声的频率移到高频噪音的频率范围内,高频噪再利用数个消音棉消耗掉一部分声能。
在本实施例中,多孔管731顶部通过盖板12与内筒72顶部连接,多孔管731底部通过连接板13与外筒71底部连接。
总而言之,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吸附塔1、第二吸附塔2、第一进气阀3、第二进气阀4、第一放空阀、第二放空阀、旁路放空阀11以及消声器7的配合作用下,实现了对工业噪声的有效放空,使噪声值降低至85db以下,满足了环保对于工业噪声的要求,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以上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1.一种组合式放空消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第一进气阀、第二进气阀、第一放空阀、第二放空阀、旁路放空阀以及消声器;所述第一进气阀与所述第一放空阀均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一吸附塔连接,所述第二进气阀与所述第二放空阀均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二吸附塔连接,所述消声器通过缓冲罐与所述第一放空阀、第二放空阀连接,所述旁路放空阀位于所述缓冲罐与所述消声器相连的旁通管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放空消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空阀包括第一大口径放空阀与第一小口径放空阀,所述第一大口径放空阀与所述第一小口径放空阀呈并列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放空消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放空阀包括第二大口径放空阀与第二小口径放空阀,所述第二大口径放空阀与所述第二小口径放空阀呈并列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放空消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器包括外筒、位于所述外筒内的内筒以及位于所述内筒内的扩散器,所述外筒内壁与所述内筒内壁均设置有消音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放空消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器包括多孔管以及位于所述多孔管底部的连接法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放空消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管顶部通过盖板与所述内筒顶部连接,所述多孔管底部通过连接板与所述外筒底部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