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重力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主要设置于供待处理烟气通过的烟道管内的超重力设备。
背景技术:
通过烟道(flue)排放出的燃烧废气(即烟道废气,简称烟气)中普遍含有氮氧化物(nox)、碳氧化物(cox)、硫氧化物(sox)、悬浮微粒(pm)等污染物质及水气,若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对于环境及生物体会造成许多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需要经过妥善处理以降低烟道废气中的污染物质含量。
虽然可以通过通入化学药剂至烟道管中以除去烟气中的污染物质,然而,其在烟道管内有限的空间中处理大量烟气的效果有限,所以一般需要使用到许多烟道管外的空间以配置相关的处理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重力设备,可以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超重力设备设置于供待处理烟气通过的烟道管,该超重力设备包含至少三个超重力旋转装置及至少三个导液管。所述超重力旋转装置在该烟道管供待处理烟气通过的延伸方向上以三角波形彼此相邻地间隔排列设置,每一超重力旋转装置包括设置于该烟道管内并与该烟道管间隔设置的旋转床及自该旋转床底部延伸出该烟道管的旋转轴。每一旋转床围绕界定出位于内部的流通空间。所述旋转轴两两平行地垂直于该烟道管供待处理烟气通过的延伸方向。所述导液管从该烟道管外部分别延伸到每一流通空间中并与对应的旋转床相间隔。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超重力设备还包含至少三个动密封,分别连接每一旋转床顶部与该烟道管。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每一动密封为包括多个密封环的迷宫式动密封。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超重力设备还包含至少三个马达,设置于该烟道管外并分别连接所述旋转轴,以分别带动所述超重力旋转装置旋转。
优选地,所述超重力旋转装置的任意两个旋转轴的连线与该烟道管供待处理烟气通过的延伸方向呈非正交(non-orthogonal)。
优选地,所述旋转床各自独立地选自于旋转填充床(rotatingpackedbed,rpb)或旋转折流床(rotatingzigzagbed,rzb)。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每一旋转床为呈中空圆柱状的旋转填充床。
更优选地,每一旋转填充床的填充材质是选自于金属、塑料、橡胶或陶瓷。
优选地,每一旋转床的外径大于该烟道管内宽度的0.54倍且小于该烟道管内宽度的0.9倍。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超重力设备还包含至少一个自该烟道管向内凸伸的挡板,与所述超重力旋转装置间隔设置,在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上延伸且上下两端气密地连接该烟道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超重力设备无需设置旋转床的外壳即可在烟道管内有限的空间中有效处理较大的烟气量,也能方便个别安装及维修超重力旋转装置及导液管。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超重力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不完整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超重力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及
图4是本实用新型超重力设备的第三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本实用新型将就以下实施例来作进一步说明,但应了解的是,所述实施例仅为例示说明用,而不应被解释为本实用新型实施的限制。
参阅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超重力设备1的第一实施例设置于供待处理烟气通过的烟道管9,该超重力设备1包含至少三个超重力旋转装置11、至少三个导液管12、至少一个挡板13、至少三个动密封14及至少三个马达15。在图1及图2中,待处理烟气在该烟道管9中的流动方向如箭号方向所示。在图1中只显示出相邻排列的六个超重力旋转装置11、六个导液管12及六个马达15,并显示出两个挡板13;在图2中只显示出相邻排列的三个超重力旋转装置11及三个导液管12,并显示出两个动密封14。
所述超重力旋转装置11在该烟道管9供待处理烟气通过的延伸方向上以三角波形彼此相邻地间隔排列设置(如图1中的单点划线所示),表示其在固定长度的烟道管9内相较于沿着平行该烟道管9供待处理烟气通过的延伸方向排列设置可设置较多个超重力旋转装置11。每一超重力旋转装置11包括设置于该烟道管9内并与该烟道管9间隔设置的旋转床111及自该旋转床111底部延伸出该烟道管9的旋转轴112。
每一旋转床111围绕界定出位于内部的流通空间110。所述旋转轴112两两平行地垂直于该烟道管9供待处理烟气通过的延伸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旋转床111为呈中空圆柱状的旋转填充床,且其填充材质是选自于金属、塑料、橡胶、陶瓷或其复合材。可选择地,每一旋转填充床填充有拉西环(raschigring)或不锈钢的铁丝网。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旋转床111的外径d1约为该烟道管内宽度w的0.55倍。
所述超重力旋转装置11的任意两个旋转轴112的连线(例如图1中的单点划线线段)与该烟道管9供待处理烟气通过的延伸方向呈非正交(non-orthogonal)。
所述导液管12从该烟道管9外部分别延伸到每一流通空间110中并与对应的旋转床111相间隔。
所述挡板13自该烟道管9向内凸伸并与所述超重力旋转装置11间隔设置,在平行于所述旋转轴112的轴向上延伸且上下两端气密地连接该烟道管9,以导引待处理烟气流至所述旋转床111。
所述动密封14分别连接每一旋转床111顶部与该烟道管9,以迫使待处理烟气流经所述旋转床111。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动密封14为包括多个密封环141的迷宫式动密封14。在图2中,每一动密封14为包括四个密封环141的迷宫式动密封14。每一迷宫式动密封14包括的密封环141的数量不限于四个。
所述马达15设置于该烟道管9外并分别通过皮带(图未示)连接所述旋转轴112,以分别带动所述超重力旋转装置11旋转。
当使用者利用该超重力设备1处理该烟道管9中的烟气时,所述旋转轴112被各自连接的马达15驱动而旋转以使所述旋转床111相对于该烟道管9旋转,同时,每一导液管12供应可用于吸收烟气中污染物质的吸收液,吸收液经由对应的导液管12侧向上的孔(图未示)喷入到该流通空间110中,再随着离心力的驱动沿对应的旋转轴112的径向由内向外移动,进入对应的旋转床111内,并在对应的旋转床111中被薄化分散成微小的液滴、液丝、或液膜,以进行气液传质,烟气则沿所述旋转轴112的径向由外向内(逆流式)或由下向上(错流式)通过对应的旋转床111(图中未标示出烟气在旋转床111中的流动方向),使烟气中的污染物质得以通过烟气与吸收液以逆流或错流方式接触从该烟气中被吸收除去。最后,通过所述旋转床111的烟气从所述旋转床111上方排出至该烟道管9外。
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超重力设备1的第二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相类似,差异处在于在该第二实施例中,每一旋转床111的外径d2约为该烟道管内宽度w的0.77倍。相较于该第一实施例,该第二实施例的每一旋转床111的外径较大,表示其在固定长度的烟道管9内可处理较大的烟气量。
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超重力设备1的第三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相类似,差异处在于在该第三实施例中,每一旋转床111的外径d3约为该烟道管内宽度w的0.42倍。相较于该第一实施例,该第三实施例的每一旋转床111的外径较小,在固定长度的烟道管9单位长度内相较下可设置较多个超重力旋转装置1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超重力设备1通过以三角波形彼此相邻地间隔排列设置的超重力旋转装置11,无需设置旋转床111的外壳即可在烟道管9内有限的空间中有效处理较大的烟气量,也能方便个别安装及维修超重力旋转装置11及导液管12。此外,相较于现有包含多个沿着平行该烟道管9供待处理烟气通过的延伸方向排列的超重力旋转装置的超重力设备,通过本实用新型超重力设备1的多个超重力旋转装置11的排列可使得在固定长度的烟道管9内可排列较多个超重力旋转装置11,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一种超重力设备,设置于供待处理烟气通过的烟道管,其特征在于:该超重力设备包含:
至少三个超重力旋转装置,在该烟道管供待处理烟气通过的延伸方向上以三角波形彼此相邻地间隔排列设置,每一超重力旋转装置包括设置于该烟道管内并与该烟道管间隔设置的旋转床及自该旋转床底部延伸出该烟道管的旋转轴,每一旋转床围绕界定出位于内部的流通空间,所述旋转轴两两平行地垂直于该烟道管供待处理烟气通过的延伸方向;及
至少三个导液管,从该烟道管外部分别延伸到每一流通空间中并与对应的旋转床相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重力设备,其特征在于:其还包含至少三个动密封,分别连接每一旋转床顶部与该烟道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重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动密封为包括多个密封环的迷宫式动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重力设备,其特征在于:其还包含至少三个马达,设置于该烟道管外并分别连接所述旋转轴,以分别带动所述超重力旋转装置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重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重力旋转装置的任意两个旋转轴的连线与该烟道管供待处理烟气通过的延伸方向呈非正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重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床各自独立地选自于旋转填充床或旋转折流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重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旋转床为呈中空圆柱状的旋转填充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重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旋转填充床的填充材质是选自于金属、塑料、橡胶或陶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重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一旋转床的外径大于该烟道管内宽度的0.54倍且小于该烟道管内宽度的0.9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重力设备,其特征在于:其还包含至少一个自该烟道管向内凸伸的挡板,与所述超重力旋转装置间隔设置,在平行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上延伸且上下两端气密地连接该烟道管。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