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线均匀绕设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4-12  82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线绕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纺线均匀绕设装置。



背景技术:

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所以,现代纺织是指一种纤维或纤维集合体的多尺度结构加工技术,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简单的手工纺织工具,日常生活中的服装、安全气囊和窗帘地毯都是纺织和印染技术的产物。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技术中在纺线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纺线进行绕设,而目前的纺线设装置在纺线绕设过程中容易造成纺线过分集中绕设在一处或者另一处极为分散,容易缠绕打结,影响到纺线细丝的绕线质量,不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因此,发明一种纺线均匀绕设装置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纺线均匀绕设装置,通过绕设机构的设计,通过往复丝杆等结构的设计,可以带动纺线在圆环内部往复移动,进而使得纺线可以均匀的分布于收卷筒上,避免了纺线过分集中绕设在一处或者另一处极为分散的问题,同时也使得纺线绕设的更加的顺畅,以解决纺线过分集中绕设在一处或者另一处极为分散,容易缠绕打结,影响到纺线细丝的绕线质量,不便于使用者的使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纺线均匀绕设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设有绕设机构;

所述绕设机构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固定设于支撑板顶部,所述固定框一侧设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设于固定框一侧并延伸入固定框内部,所述转动杆一侧设有方形杆,所述方形杆延伸入转动杆内部,所述方形杆延伸出固定框一侧,所述转动杆外部固定设有第一齿轮,所述转动杆底部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设于固定框一侧并延伸入固定框内部,所述连接杆外部固定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设于第一齿轮底部并与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连接杆一侧固定设有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外部固定设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与往复丝杆通过滚珠螺母副连接,所述轴承座顶部固定设有竖板,所述竖板顶部固定设有圆环,所述方形杆外部设有收卷筒,所述轴承座底部设有限位组件;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设于轴承座底部,所述固定框内部固定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设于往复丝杆底部,所述限位杆贯穿连接板。

优选的,所述固定框另一侧设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顶部设有螺栓,所述螺栓贯穿转动板并与固定框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框内部设有两个辅助组件,所述辅助组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固定设于固定框内腔一侧,所述弹簧一侧固定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一侧与收卷筒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顶部固定设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设于固定框一侧,所述电机底部与支撑台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一侧与支撑台通过轴承连接。

优选的,所述往复丝杆一端固定设有衔接杆,所述衔接杆与固定框内腔一侧壁通过轴承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底部四角均固定设有支撑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直径小于第二齿轮。

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横板,所述横板固定设有固定框内部,所述横板设于往复丝杆底部,所述横板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轴承座底部固定设有滑块,所述滑块设于滑槽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绕设机构的设计,通过往复丝杆等结构的设计,可以带动纺线在圆环内部往复移动,进而使得纺线可以均匀的分布于收卷筒上,避免了纺线过分集中绕设在一处或者另一处极为分散的问题,同时也使得纺线绕设的更加的顺畅,避免了纺线容易缠绕打结的问题,提高了纺线的绕线质量,便于使用者的使用;

2、本实用新型过限位组件的设计,可以对轴承座移动进行限位,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正常工作,方便使用者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动杆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竖板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2的剖视图;

图中:1支撑板、2固定框、3电机、4转动杆、5方形杆、6第一齿轮、7连接杆、8第二齿轮、9往复丝杆、10轴承座、11竖板、12圆环、13收卷筒、14连接板、15限位杆、16转动板、17弹簧、18挡板、19支撑台、20衔接杆、21支撑杆、22横板、23滑槽、24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参照附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纺线均匀绕设装置,包括支撑板1,所述支撑板1顶部设有绕设机构;

所述绕设机构包括固定框2,所述固定框2固定设于支撑板1顶部,所述固定框2一侧设有电机3,所述电机3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4,所述转动杆4设于固定框2一侧并延伸入固定框2内部,所述转动杆4一侧设有方形杆5,所述方形杆5延伸入转动杆4内部,所述方形杆5延伸出固定框2一侧,所述转动杆4外部固定设有第一齿轮6,所述转动杆4底部设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设于固定框2一侧并延伸入固定框2内部,所述连接杆7外部固定设有第二齿轮8,所述第二齿轮8设于第一齿轮6底部并与第一齿轮6相啮合,所述连接杆7一侧固定设有往复丝杆9,所述往复丝杆9外部固定设有轴承座10,所述轴承座10与往复丝杆9通过滚珠螺母副连接,所述轴承座10顶部固定设有竖板11,所述竖板11顶部固定设有圆环12,所述方形杆5外部设有收卷筒13,所述轴承座10底部设有限位组件;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连接板14,所述连接板14固定设于轴承座10底部,所述固定框2内部固定设有限位杆15,所述限位杆15设于往复丝杆9底部,所述限位杆15贯穿连接板14。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框2另一侧设有转动板16,所述转动板16顶部设有螺栓,所述螺栓贯穿转动板16并与固定框2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框2内部设有两个辅助组件,所述辅助组件包括弹簧17,所述弹簧17固定设于固定框2内腔一侧,所述弹簧17一侧固定设有挡板18,所述挡板18一侧与收卷筒13相接触,便于对收卷筒13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1顶部固定设有支撑台19,所述支撑台19设于固定框2一侧,所述电机3底部与支撑台19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7一侧与支撑台19通过轴承连接,便于对电机3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往复丝杆9一端固定设有衔接杆20,所述衔接杆20与固定框2内腔一侧壁通过轴承连接,便于衔接杆20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1底部四角均固定设有支撑杆21,便于对支撑板1的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6直径小于第二齿轮8。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本实用新型连接外部电源,然后将纺线的一端穿过圆环12,再将纺线的一端固定于收卷筒13上,然后启动电机3,电机3工作带动转动杆4转动,转动杆4转动带动方形杆5转动,方形杆5转动带动收卷筒13转动,收卷筒13转动可将纺线收卷,转动杆4转动的同时还会带动第一齿轮6转动,第一齿轮6转动带动第二齿轮8转动,第二齿轮8转动带动连接杆7转动,由于第一齿轮6直径小于第二齿轮8,所以转动杆4转动的速度大于连接杆7转动的速度,连接杆7转动带动往复丝杆9转动,往复丝杆9转动带动轴承座10向右移动,轴承座10向右移动带动轴承座10顶部的圆环12向右移动,圆环12向右移动进而可带动纺线向右移动,通过轴承座10的来回移动,可以带动纺线的来回移动,进而可使纺线均匀的绕设与收卷筒13上,当需要将收卷筒13拿出时,只需转动转动板16,然后将方形杆5抽出,再将收卷筒13拿出即可。

实施例2,参照附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纺线均匀绕设装置,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横板22,所述横板22固定设有固定框2内部,所述横板22设于往复丝杆9底部,所述横板22顶部开设有滑槽23,所述轴承座10底部固定设有滑块24,所述滑块24设于滑槽23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限位组件的设计,可以对轴承座10移动进行限位,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正常工作,方便使用者的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纺线均匀绕设装置,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顶部设有绕设机构;

所述绕设机构包括固定框(2),所述固定框(2)固定设于支撑板(1)顶部,所述固定框(2)一侧设有电机(3),所述电机(3)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4),所述转动杆(4)设于固定框(2)一侧并延伸入固定框(2)内部,所述转动杆(4)一侧设有方形杆(5),所述方形杆(5)延伸入转动杆(4)内部,所述方形杆(5)延伸出固定框(2)一侧,所述转动杆(4)外部固定设有第一齿轮(6),所述转动杆(4)底部设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设于固定框(2)一侧并延伸入固定框(2)内部,所述连接杆(7)外部固定设有第二齿轮(8),所述第二齿轮(8)设于第一齿轮(6)底部并与第一齿轮(6)相啮合,所述连接杆(7)一侧固定设有往复丝杆(9),所述往复丝杆(9)外部固定设有轴承座(10),所述轴承座(10)与往复丝杆(9)通过滚珠螺母副连接,所述轴承座(10)顶部固定设有竖板(11),所述竖板(11)顶部固定设有圆环(12),所述方形杆(5)外部设有收卷筒(13),所述轴承座(10)底部设有限位组件;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连接板(14),所述连接板(14)固定设于轴承座(10)底部,所述固定框(2)内部固定设有限位杆(15),所述限位杆(15)设于往复丝杆(9)底部,所述限位杆(15)贯穿连接板(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线均匀绕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2)另一侧设有转动板(16),所述转动板(16)顶部设有螺栓,所述螺栓贯穿转动板(16)并与固定框(2)通过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线均匀绕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2)内部设有两个辅助组件,所述辅助组件包括弹簧(17),所述弹簧(17)固定设于固定框(2)内腔一侧,所述弹簧(17)一侧固定设有挡板(18),所述挡板(18)一侧与收卷筒(13)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线均匀绕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顶部固定设有支撑台(19),所述支撑台(19)设于固定框(2)一侧,所述电机(3)底部与支撑台(19)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7)一侧与支撑台(19)通过轴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线均匀绕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丝杆(9)一端固定设有衔接杆(20),所述衔接杆(20)与固定框(2)内腔一侧壁通过轴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线均匀绕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底部四角均固定设有支撑杆(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线均匀绕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6)直径小于第二齿轮(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线均匀绕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横板(22),所述横板(22)固定设有固定框(2)内部,所述横板(22)设于往复丝杆(9)底部,所述横板(22)顶部开设有滑槽(23),所述轴承座(10)底部固定设有滑块(24),所述滑块(24)设于滑槽(23)内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纺线均匀绕设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设有绕设机构;所述绕设机构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固定设于支撑板顶部,所述固定框一侧设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设于固定框一侧并延伸入固定框内部,所述转动杆一侧设有方形杆,所述方形杆延伸入转动杆内部,所述方形杆延伸出固定框一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绕设机构的设计,通过往复丝杆等结构的设计,可以带动纺线在圆环内部往复移动,进而使得纺线可以均匀的分布于收卷筒上,避免了纺线过分集中绕设在一处或者另一处极为分散的问题,同时也使得纺线绕设的更加的顺畅。

技术研发人员:韩绍庆;韩娟;石红兰;盛雅;张颖;曹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泰州万诺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2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8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