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淤泥造粒成型模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4-13  79


本实用新型工业淤泥造粒成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淤泥造粒成型模板。



背景技术:

在淤泥造粒行业,由于淤泥压制过程中水分不稳定,现有模具在使用时经常会出现堵塞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淤泥造粒成型模板,该模板采用独特的阶梯孔成型结构,成型效果好,成型率高,对原料水分含量要求范围广。

一种淤泥造粒成型模板,包括模板本体,所述模板本体上设置多个上下贯通的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孔、第二孔、第三孔和第四孔,所述第一孔与第三孔的直径均大于第二孔的直径,所述第四孔的直径大于第三孔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第一孔与第二孔之间设置有倒角。

优选的,所述倒角的角度为45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孔的直径与第三孔的直径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独特的淤泥专用阶梯孔成型结构,成型效果好,成型率达98%以上,寿命提升20%,原料水分适用范围由20%-25%提升至18%-30%。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孔,2、第二孔,3、第三孔,4、第四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左”、“右”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如图1所示的淤泥造粒成型模板,该模板包括模板本体,在模板本体上设置多个上下贯通的阶梯孔,该阶梯孔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孔1、第二孔2、第三孔3和第四孔4,在第一孔与第二孔之间设置有倒角,倒角斜度为45度。

第一孔的直径与第三孔的直径相等,并且第一孔的直径与第三孔的直径均大于第二孔的直径,第四孔的直径大于第三孔的直径。

淤泥经过第一孔进入第二孔,随着直径逐渐减小,将多余水分挤压出去,在第二孔内成型,成型后的淤泥颗粒被新的淤泥往下压,经大于淤泥颗粒直径的第三孔和第四孔排出到成型室内,由于第三孔和第四孔是直径依次增大的结构,排料顺畅不容易产生堵塞,成型效果好,成型率达98%以上,制成的颗粒寿命比原来提升20%,由于出料口径变大,原料水分适用范围由20%-25%提升至18%-30%。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淤泥造粒成型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本体,所述模板本体上设置多个上下贯通的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孔、第二孔、第三孔和第四孔,所述第一孔与第三孔的直径均大于第二孔的直径,所述第四孔的直径大于第三孔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淤泥造粒成型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与第二孔之间设置有倒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淤泥造粒成型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的角度为45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淤泥造粒成型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的直径与第三孔的直径相等。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淤泥造粒成型模板,包括模板本体,所述模板本体上设置多个上下贯通的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孔、第二孔、第三孔和第四孔,所述第一孔与第三孔的直径均大于第二孔的直径,所述第四孔的直径大于第三孔的直径。该模板采用独特的阶梯孔成型结构,成型效果好,成型率高,对原料水分含量要求范围广。

技术研发人员:张波;孙宁波;李娟;黄大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金格瑞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3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8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