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片材运输及平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4-14  8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柔性片材的输送装置,属于柔性片材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片材运输及平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传输流水线(传送带)上运输轻薄材质加工件时,容易产生褶皱、气泡,同时,为了提高产能,通常需要加快传输流水线速度,在运输轻薄材质加工件时易发生打滑。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运输柔性片材时易产生褶皱、气泡,加快输送易打滑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运输柔性片材时不产生褶皱、气泡,加快输送不打滑的柔性片材运输及平整装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柔性片材运输及平整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夹持机构、输送带、吸附腔,所述夹持机构沿输送带的输送方向进行往复的直线运动,所述输送带上设置有多个与吸附腔相通的吸附孔,该吸附孔沿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

所述吸附腔包括正对设置的吸附一腔与吸附二腔,吸附一腔、吸附二腔的布置方向与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相互垂直,且在吸附一腔、吸附二腔之间设置有腔间空隙。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一号传动机构、二号传动机构、驱动轴与夹持横梁,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分别与一号传动机构、二号传动机构的尾端相连接,一号传动机构、二号传动机构的首端分别与夹持横梁的两端相连接,夹持横梁与驱动轴正对设置,且在夹持横梁上设置有多个夹持爪。

所述一号传动机构、二号传动机构均为同步带模组,所述同步带模组中位于其尾端的同步轮通过联轴器与驱动轴的端部相连接。

所述同步带模组中位于其首端的同步轮通过动子与夹持横梁的端部相连接。

所述驱动轴的输入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驱动轴、驱动电机的交接处近驱动轴、二号传动机构的交接处设置。

所述夹持爪包括上夹板、下夹板与连接部,所述上夹板、下夹板的首端上下正对设置,上夹板、下夹板的尾端均与连接部的一侧相连接,连接部的另一侧与夹持横梁相连接。

所述连接部包括安装板与支撑板,所述上夹板、下夹板的尾端均与安装板的一侧相连接,安装板的另一侧的顶部与支撑板的首端垂直连接,支撑板的中部与夹持横梁的底部相连接。

所述上夹板的尾端与安装板的一侧相连接,上夹板的下方设置有并排布置的下夹板、爪气缸,下夹板的尾端与爪气缸的一侧相连接,爪气缸的另一侧与安装板的一侧相连接,爪气缸顶部的输出端与上夹板的尾端的底面相连接。

所述柔性片材运输及平整装置还包括输送轴、导向轮轴与张紧轮轴,且输送轴、导向轮轴沿输送方向依次布置;

所述输送带的两端分别缠绕输送轴、导向轮轴的侧围而过,输送带包括上带部与下带部,下带部上近导向轮轴的部位的底部与张紧轮轴的侧围相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柔性片材运输及平整装置中,包括夹持机构、输送带、吸附腔,其中,夹持机构沿输送带的输送方向进行往复的直线运动,输送带上设置有多个与吸附腔相通的吸附孔,应用时,夹持机构先夹住柔性片材移动至定点,待柔性片材尾端被上游设备裁切,且尾端落在输送带上后,夹持机构继续拖动柔性片材另一端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在整个过程中,吸附腔经吸附孔一直对输送带上柔性片材的尾端产生吸附力,同时结合夹持机构的拉力,不仅能够避免产生褶皱、气泡,而且可将整张柔性片材拉成平整状态。因此,本实用新型运输柔性片材时不产生褶皱、气泡。

2、本实用新型一种柔性片材运输及平整装置中,从柔性片材落至输送带的那一瞬间开始,柔性片材就会经吸附孔作用以吸附力,从而对柔性片材进行一种垂直方向的限制,避免柔性片材打滑,尤其当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而加快传输流水线速度时,避免打滑效果更为明显。因此,本实用新型加快输送不打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图1中一号传动机构、夹持横梁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图1中一号传动机构、驱动轴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夹持爪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图2中吸附腔的俯视图。

图中:输送带1、上带部11、下带部12、夹持机构2、一号传动机构21、二号传动机构22、驱动轴23、夹持横梁24、联轴器25、动子26、驱动电机27、吸附腔3、吸附一腔31、吸附二腔32、吸附孔33、腔间空隙34、夹持爪4、上夹板41、下夹板42、连接部43、安装板431、支撑板432、爪气缸44、输送轴5、导向轮轴6、张紧轮轴7、拖链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图6,一种柔性片材运输及平整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夹持机构2、输送带1、吸附腔3,所述夹持机构2沿输送带1的输送方向进行往复的直线运动,所述输送带1上设置有多个与吸附腔3相通的吸附孔33,该吸附孔33沿输送带1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在本实施例中,吸附腔3与鼓风机连接,以产生吸附力,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与其他抽真空装置连接,以产生吸附力。

所述吸附腔3包括正对设置的吸附一腔31与吸附二腔32,吸附一腔31、吸附二腔32的布置方向与输送带1的输送方向相互垂直,且在吸附一腔31、吸附二腔32之间设置有腔间空隙34。

所述夹持机构2包括一号传动机构21、二号传动机构22、驱动轴23与夹持横梁24,所述驱动轴23的两端分别与一号传动机构21、二号传动机构22的尾端相连接,一号传动机构21、二号传动机构22的首端分别与夹持横梁24的两端相连接,夹持横梁24与驱动轴23正对设置,且在夹持横梁24上设置有多个夹持爪4。

所述一号传动机构21、二号传动机构22均为同步带模组,所述同步带模组中位于其尾端的同步轮通过联轴器25与驱动轴23的端部相连接。

所述同步带模组中位于其首端的同步轮通过动子26与夹持横梁24的端部相连接。

所述驱动轴23的输入端与驱动电机27的输出端相连接,驱动轴23、驱动电机27的交接处近驱动轴23、二号传动机构22的交接处设置。

所述夹持爪4包括上夹板41、下夹板42与连接部43,所述上夹板41、下夹板42的首端上下正对设置,上夹板41、下夹板42的尾端均与连接部43的一侧相连接,连接部43的另一侧与夹持横梁24相连接。

所述连接部43包括安装板431与支撑板432,所述上夹板41、下夹板42的尾端均与安装板431的一侧相连接,安装板431的另一侧的顶部与支撑板432的首端垂直连接,支撑板432的中部与夹持横梁24的底部相连接。

所述上夹板41的尾端与安装板431的一侧相连接,上夹板41的下方设置有并排布置的下夹板42、爪气缸44,下夹板42的尾端与爪气缸44的一侧相连接,爪气缸44的另一侧与安装板431的一侧相连接,爪气缸44顶部的输出端与上夹板41的尾端的底面相连接。

所述柔性片材运输及平整装置还包括输送轴5、导向轮轴6与张紧轮轴7,且输送轴5、导向轮轴6沿输送方向依次布置;

所述输送带1的两端分别缠绕输送轴5、导向轮轴6的侧围而过,输送带1包括上带部11与下带部12,下带部12上近导向轮轴6的部位的底部与张紧轮轴7的侧围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中在一号传动机构21的上方设置有拖链8,用于固定线缆。

本实用新型中的张紧轮轴7设置于吸附腔3的下方,用于张紧输送带1,同时,设置有导向轮轴6用于改变输送带方向。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6,一种柔性片材运输及平整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夹持机构2、输送带1、吸附腔3,所述夹持机构2沿输送带1的输送方向进行往复的直线运动,所述输送带1上设置有多个与吸附腔3相通的吸附孔33,该吸附孔33沿输送带1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

实施例2: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夹持机构2包括一号传动机构21、二号传动机构22、驱动轴23与夹持横梁24,所述驱动轴23的两端分别与一号传动机构21、二号传动机构22的尾端相连接,一号传动机构21、二号传动机构22的首端分别与夹持横梁24的两端相连接,夹持横梁24与驱动轴23正对设置,且在夹持横梁24上设置有多个夹持爪4。

实施例3: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夹持爪4包括上夹板41、下夹板42与连接部43,所述上夹板41、下夹板42的首端上下正对设置,上夹板41、下夹板42的尾端均与连接部43的一侧相连接,连接部43的另一侧与夹持横梁24相连接。所述连接部43包括安装板431与支撑板432,所述上夹板41、下夹板42的尾端均与安装板431的一侧相连接,安装板431的另一侧的顶部与支撑板432的首端垂直连接,支撑板432的中部与夹持横梁24的底部相连接。所述上夹板41的尾端与安装板431的一侧相连接,上夹板41的下方设置有并排布置的下夹板42、爪气缸44,下夹板42的尾端与爪气缸44的一侧相连接,爪气缸44的另一侧与安装板431的一侧相连接,爪气缸44顶部的输出端与上夹板41的尾端的底面相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柔性片材运输及平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片材运输及平整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夹持机构(2)、输送带(1)、吸附腔(3),所述夹持机构(2)沿输送带(1)的输送方向进行往复的直线运动,所述输送带(1)上设置有多个与吸附腔(3)相通的吸附孔(33),该吸附孔(33)沿输送带(1)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片材运输及平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腔(3)包括正对设置的吸附一腔(31)与吸附二腔(32),吸附一腔(31)、吸附二腔(32)的布置方向与输送带(1)的输送方向相互垂直,且在吸附一腔(31)、吸附二腔(32)之间设置有腔间空隙(3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柔性片材运输及平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2)包括一号传动机构(21)、二号传动机构(22)、驱动轴(23)与夹持横梁(24),所述驱动轴(23)的两端分别与一号传动机构(21)、二号传动机构(22)的尾端相连接,一号传动机构(21)、二号传动机构(22)的首端分别与夹持横梁(24)的两端相连接,夹持横梁(24)与驱动轴(23)正对设置,且在夹持横梁(24)上设置有多个夹持爪(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柔性片材运输及平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传动机构(21)、二号传动机构(22)均为同步带模组,所述同步带模组中位于其尾端的同步轮通过联轴器(25)与驱动轴(23)的端部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柔性片材运输及平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带模组中位于其首端的同步轮通过动子(26)与夹持横梁(24)的端部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柔性片材运输及平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23)的输入端与驱动电机(27)的输出端相连接,驱动轴(23)、驱动电机(27)的交接处近驱动轴(23)、二号传动机构(22)的交接处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柔性片材运输及平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爪(4)包括上夹板(41)、下夹板(42)与连接部(43),所述上夹板(41)、下夹板(42)的首端上下正对设置,上夹板(41)、下夹板(42)的尾端均与连接部(43)的一侧相连接,连接部(43)的另一侧与夹持横梁(24)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柔性片材运输及平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43)包括安装板(431)与支撑板(432),所述上夹板(41)、下夹板(42)的尾端均与安装板(431)的一侧相连接,安装板(431)的另一侧的顶部与支撑板(432)的首端垂直连接,支撑板(432)的中部与夹持横梁(24)的底部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柔性片材运输及平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板(41)的尾端与安装板(431)的一侧相连接,上夹板(41)的下方设置有并排布置的下夹板(42)、爪气缸(44),下夹板(42)的尾端与爪气缸(44)的一侧相连接,爪气缸(44)的另一侧与安装板(431)的一侧相连接,爪气缸(44)顶部的输出端与上夹板(41)的尾端的底面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柔性片材运输及平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片材运输及平整装置还包括输送轴(5)、导向轮轴(6)与张紧轮轴(7),且输送轴(5)、导向轮轴(6)沿输送方向依次布置;

所述输送带(1)的两端分别缠绕输送轴(5)、导向轮轴(6)的侧围而过,输送带(1)包括上带部(11)与下带部(12),下带部(12)上近导向轮轴(6)的部位的底部与张紧轮轴(7)的侧围相接触。

技术总结
一种柔性片材运输及平整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夹持机构、输送带、吸附腔,所述夹持机构沿输送带的输送方向进行往复的直线运动,所述输送带上设置有多个与吸附腔相通的吸附孔,且吸附孔沿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本设计不仅常规输送不产生褶皱、气泡,而且加快输送不打滑。

技术研发人员:胡颖;胡英;戴全;徐贵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帝尔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02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8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