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铝合金强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4-16  81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合金强度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铝合金强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作业中常常会使用到铝合金,铝合金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建筑的质量,因此对铝合金的强度检测十分重要。

然而传统的检测方式多使用人工或小型顶压装置进行检测,其检测准确性较低,同时放置不稳定的铝合金板容易受力弹起伤人,且当铝合金受力强度较大时部分材质会崩断,较为危险。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建筑工程用铝合金强度检测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固定较为稳定、且能够避免操作人员受伤的建筑工程用铝合金强度检测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工程用铝合金强度检测装置包括:底座;三个安装口,三个所述安装口均开设在所述底座上;三个检测气缸,三个所述检测气缸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底部,三个所述检测气缸的输出杆分别贯穿三个所述安装口并延伸至所述底座外;三个顶块,三个所述顶块分别固定安装在三个所述检测气缸的输出杆上;移动气缸,所述移动气缸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移动气缸位于三个所述顶块的一侧;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气缸的输出杆上;第一嵌槽,所述第一嵌槽开设在所述第一固定板远离所述移动气缸的一侧;保险槽,所述保险槽开设在所述第一嵌槽靠近所述移动气缸的一侧内壁上;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三个所述顶块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第二嵌槽,所述第二嵌槽开设在所述第二固定板靠近三个所述顶块的一侧;两个导向板,两个所述导向板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嵌槽和所述第二嵌槽的底部内壁上;铝合金板,所述铝合金板设置在三个所述顶块的上方,所述铝合金板的两侧分别延伸至所述保险槽和所述第二嵌槽内,所述铝合金板的底部和两个所述导向板的顶部相接触;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复位槽、抵触块和第一螺栓,所述复位槽开设在所述第二嵌槽的顶部内壁上,所述抵触块滑动安装在所述复位槽内,所述抵触块的底部延伸至所述第二嵌槽内并和所述铝合金板的顶部相接触,所述第一螺栓螺纹安装在所述复位槽的顶部内壁上,所述第一螺栓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复位槽内并和所述抵触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栓的顶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固定板外。

优选的,所述复位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定位槽,两个所述定位槽内均滑动安装有定位块,两个所述定位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延伸至所述复位槽内并和所述抵触块固定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导向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斜导面,所述保险槽呈梯形。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有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壳体、两个滑道、两个滑条、抵触板和第二螺栓,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壳体的两侧均为开口,所述壳体的两侧内壁分别和所述底座的两侧相接触,两个所述滑道分别开设在所述底座的两侧,两个所述滑条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所述滑道内,两个所述滑条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延伸至所述底座外并分别和所述壳体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抵触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第二螺栓螺纹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一侧内壁上,所述第二螺栓和所述抵触板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抵触板靠近所述第二螺栓的一侧开设有多个抵触孔,多个所述抵触孔均和所述第二螺栓相适配。

优选的,两个所述滑道的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滚槽,两个所述滑条的底部均活动镶嵌有多个滚珠,多个所述滚珠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滚槽内。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工程用铝合金强度检测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铝合金强度检测装置,本装置固定方式较为稳定,避免了因为放置不稳定导致人员受伤的情况,同时设置的三个检测气缸可根据需要检测的位置进行对应操作使用,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工程用铝合金强度检测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工程用铝合金强度检测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所示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底座;2、安装口;3、检测气缸;4、顶块;5、移动气缸;6、第一固定板;7、第一嵌槽;8、保险槽;9、第二固定板;10、第二嵌槽;11、导向板;12、铝合金板;13、复位槽;14、抵触块;15、第一螺栓;16、壳体;17、滑道;18、滑条;19、抵触板;20、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3。建筑工程用铝合金强度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三个安装口2,三个所述安装口2均开设在所述底座1上;三个检测气缸3,三个所述检测气缸3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的底部,三个所述检测气缸3的输出杆分别贯穿三个所述安装口2并延伸至所述底座1外;三个顶块4,三个所述顶块4分别固定安装在三个所述检测气缸3的输出杆上;移动气缸5,所述移动气缸5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的顶部,所述移动气缸5位于三个所述顶块4的一侧;第一固定板6,所述第一固定板6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气缸5的输出杆上;第一嵌槽7,所述第一嵌槽7开设在所述第一固定板6远离所述移动气缸5的一侧;保险槽8,所述保险槽8开设在所述第一嵌槽7靠近所述移动气缸5的一侧内壁上;第二固定板9,所述第二固定板9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的顶部,所述第二固定板9位于三个所述顶块4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6的一侧;第二嵌槽10,所述第二嵌槽10开设在所述第二固定板9靠近三个所述顶块4的一侧;两个导向板11,两个所述导向板11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嵌槽7和所述第二嵌槽10的底部内壁上;铝合金板12,所述铝合金板12设置在三个所述顶块4的上方,所述铝合金板12的两侧分别延伸至所述保险槽8和所述第二嵌槽10内,所述铝合金板12的底部和两个所述导向板11的顶部相接触;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9上。

所述固定件包括复位槽13、抵触块14和第一螺栓15,所述复位槽13开设在所述第二嵌槽10的顶部内壁上,所述抵触块14滑动安装在所述复位槽13内,所述抵触块14的底部延伸至所述第二嵌槽10内并和所述铝合金板12的顶部相接触,所述第一螺栓15螺纹安装在所述复位槽13的顶部内壁上,所述第一螺栓15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复位槽13内并和所述抵触块14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栓15的顶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固定板9外。

所述复位槽13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定位槽,两个所述定位槽内均滑动安装有定位块,两个所述定位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延伸至所述复位槽13内并和所述抵触块14固定连接。

两个所述导向板11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斜导面,所述保险槽8呈梯形。

本实施例中:

使用前,移动气缸5的输出杆回缩,铝合金板12未安装在第一固定板6和第二固定板9上;

放置铝合金板12时,首先将裁切好的铝合金板12的一端嵌入至第二嵌槽10内并使对应的导向板11的顶部接触到铝合金板12的顶部,之后转动第一螺栓15,第一螺栓15转动时在螺纹作用下推动抵触块14沿两个定位块和定位槽的限位下滑动向下,使抵触块14的底部接触到铝合金板12的顶部即可,之后扶住铝合金板12同时启动移动气缸5,使移动气缸5的输出杆伸出带动第一固定板6靠近铝合金板12的另一端,使之在导向板11的导向作用下使第一嵌槽7和保险槽8对应插接在铝合金板12上完成固定工作,之后可进行检测,检测时需要检测什么部位则启动对应的检测气缸3,使检测气缸3的输出杆伸出通过顶块4顶动铝合金板12的底部使之产生形变,对强度进行检测。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工程用铝合金强度检测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铝合金强度检测装置,本装置固定方式较为稳定,避免了因为放置不稳定导致人员受伤的情况,同时设置的三个检测气缸3可根据需要检测的位置进行对应操作使用,较为方便。

第二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工程用铝合金强度检测装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建筑工程用铝合金强度检测装置。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的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4-5,建筑工程用铝合金强度检测装置还包括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保护机构包括壳体16、两个滑道17、两个滑条18、抵触板19和第二螺栓20,所述壳体16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壳体16的两侧均为开口,所述壳体16的两侧内壁分别和所述底座1的两侧相接触,两个所述滑道17分别开设在所述底座1的两侧,两个所述滑条18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所述滑道17内,两个所述滑条18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延伸至所述底座1外并分别和所述壳体16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抵触板19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的顶部,所述第二螺栓20螺纹安装在所述壳体16的一侧内壁上,所述第二螺栓20和所述抵触板19相连接。

所述抵触板19靠近所述第二螺栓20的一侧开设有多个抵触孔,多个所述抵触孔均和所述第二螺栓20相适配。

两个所述滑道17的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滚槽,两个所述滑条18的底部均活动镶嵌有多个滚珠,多个所述滚珠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滚槽内。

本实施例中:

使用时,由于铝合金板12的强度达到极限可能会在断裂下导致部分金属溅射,这时壳体16能够有效的避免金属伤人,在取出铝合金板12和取出时,首先拧动第二螺栓20,使第二螺栓20脱离抵触板19后方可推动壳体16在滑条18和滑道17的导向下移动即可。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工程用铝合金强度检测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铝合金强度检测装置,通过设置的壳体16能够有效进行防护,可滑动式的方式便于人们放置和取出铝合金板12。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结构和附图主要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描述,在该设计原理的技术上,装置的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的设置并没有完全描述清楚,而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上述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可清楚获知其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的具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工程用铝合金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三个安装口,三个所述安装口均开设在所述底座上;

三个检测气缸,三个所述检测气缸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底部,三个所述检测气缸的输出杆分别贯穿三个所述安装口并延伸至所述底座外;

三个顶块,三个所述顶块分别固定安装在三个所述检测气缸的输出杆上;

移动气缸,所述移动气缸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移动气缸位于三个所述顶块的一侧;

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气缸的输出杆上;

第一嵌槽,所述第一嵌槽开设在所述第一固定板远离所述移动气缸的一侧;

保险槽,所述保险槽开设在所述第一嵌槽靠近所述移动气缸的一侧内壁上;

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三个所述顶块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

第二嵌槽,所述第二嵌槽开设在所述第二固定板靠近三个所述顶块的一侧;

两个导向板,两个所述导向板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嵌槽和所述第二嵌槽的底部内壁上;

铝合金板,所述铝合金板设置在三个所述顶块的上方,所述铝合金板的两侧分别延伸至所述保险槽和所述第二嵌槽内,所述铝合金板的底部和两个所述导向板的顶部相接触;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用铝合金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复位槽、抵触块和第一螺栓,所述复位槽开设在所述第二嵌槽的顶部内壁上,所述抵触块滑动安装在所述复位槽内,所述抵触块的底部延伸至所述第二嵌槽内并和所述铝合金板的顶部相接触,所述第一螺栓螺纹安装在所述复位槽的顶部内壁上,所述第一螺栓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复位槽内并和所述抵触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栓的顶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固定板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工程用铝合金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定位槽,两个所述定位槽内均滑动安装有定位块,两个所述定位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延伸至所述复位槽内并和所述抵触块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用铝合金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向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斜导面,所述保险槽呈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用铝合金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壳体、两个滑道、两个滑条、抵触板和第二螺栓,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壳体的两侧均为开口,所述壳体的两侧内壁分别和所述底座的两侧相接触,两个所述滑道分别开设在所述底座的两侧,两个所述滑条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所述滑道内,两个所述滑条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延伸至所述底座外并分别和所述壳体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抵触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第二螺栓螺纹安装在所述壳体的一侧内壁上,所述第二螺栓和所述抵触板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工程用铝合金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触板靠近所述第二螺栓的一侧开设有多个抵触孔,多个所述抵触孔均和所述第二螺栓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工程用铝合金强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滑道的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滚槽,两个所述滑条的底部均活动镶嵌有多个滚珠,多个所述滚珠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滚槽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铝合金强度检测装置。所述建筑工程用铝合金强度检测装置包括底座;三个安装口,三个所述安装口均开设在所述底座上;三个检测气缸,三个所述检测气缸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底部,三个所述检测气缸的输出杆分别贯穿三个所述安装口并延伸至所述底座外;三个顶块,三个所述顶块分别固定安装在三个所述检测气缸的输出杆上;移动气缸,所述移动气缸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移动气缸位于三个所述顶块的一侧;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气缸的输出杆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工程用铝合金强度检测装置具有固定较为稳定、且能够避免操作人员受伤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崔刚;张德荣;陈琳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裕扬工程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22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8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