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废气的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有毒废气过滤用活性炭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废气有: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氟化物、氮氧化物、氯、氯化氢、一氧化碳、硫酸、铅汞、铍化物、烟尘及生产性粉尘,排入大气,会污染空气。这些物质通过不同的途径呼吸道进入人的体内,有的直接产生危害,有的还有蓄积作用,会更加严重的危害人的健康。不同物质会有不同影响。
活性炭分子和污染物分子之间作用力的不同,可将吸附分为两大类: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在吸附过程中,当活性炭分子和污染物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范德华力时称为物理吸附。当活性炭分子和污染物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化学键时称为化学吸附。物理吸附的吸附强度主要与活性炭的物理性质有关,与活性炭的化学性质基本无关。由于范德华力较弱,对污染物分子的结构影响不大,这种力与分子间内聚力一样,故可把物理吸附类比为凝聚现象。物理吸附时污染物的化学性质仍然保持不变。由于化学键强,对污染物分子的结构影响较大,故可把化学吸附看做化学反应,是污染物与活性炭间化学作用的结果。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是有由于活性炭过滤层对于工业废气无法充分接触,导致有毒气体吸收不完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毒废气过滤用活性炭吸附装置,主要解决的是有由于活性炭过滤层对于工业废气无法充分接触,导致有毒气体吸收不完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有毒废气过滤用活性炭吸附装置
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设置有螺旋管,所述螺旋管水平放置在壳体中,所述螺旋管的一端连通进气管,所述螺旋管与壳体侧壁之间填充有活性炭层;
所述进气管与螺旋管之间串接有增压泵;
所述壳体的上侧壁设置有多个出气孔;
所述螺旋管表面设置有多个透气孔,所述螺旋管的表面套接有无纺布层。
进一步地,一种有毒废气过滤用活性炭吸附装置,所述螺旋管一端与进气管连通,所述螺旋管另一端连通有回气管,所述回气管另一端与进气管连通,所述回气管串接有阀门。
进一步地,一种有毒废气过滤用活性炭吸附装置,所述壳体上侧壁设置有集气罩,所述集气罩设置有出气管,所述集气罩设置有气体感应器。
进一步地,一种有毒废气过滤用活性炭吸附装置,所述进气管设置有粗虑器。
进一步地,一种有毒废气过滤用活性炭吸附装置,所述粗虑器由气体流动方向依次包括金属细网和棉质层。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当气体加速进入螺旋管的时候,气体旋转徘徊,由于气体直线移动不断受到螺旋管内部的导向作用,进而从螺旋管的透气孔进入活性炭层,透过活性炭层并最终通过出气孔排出,由于气体经过加速,同时高速撞击螺旋管内壁,气体与活性层的接触面增大,气压增强,提高活性炭层有机废气的吸收效果。
其中为了防止活性炭粉进入螺旋管,在螺旋管的外侧套接无纺布层,用于阻隔。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螺旋管局部结构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壳体1、螺旋管2、进气管3、活性炭层11、增压泵31、出气孔12、透气孔21、无纺布层22、回气管4、阀门41、集气罩5、出气管51、气体感应器52、粗虑器6、金属细网61、棉质层6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2所示:一种有毒废气过滤用活性炭吸附装置
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中设置有螺旋管2,所述螺旋管2水平放置在壳体1中,所述螺旋管2的一端连通进气管3,所述螺旋管2与壳体1侧壁之间填充有活性炭层11;
所述进气管3与螺旋管2之间串接有增压泵31;
所述壳体1的上侧壁设置有多个出气孔12;
所述螺旋管2表面设置有多个透气孔21,所述螺旋管2的表面套接有无纺布层22。
本实用新型中,螺旋管用于收集有机废气,同时也是有机废气的过滤单位,在螺旋管和壳体之间的活性炭具有吸收有机废气中毒气的作用,同时在进气管和螺旋管之间设置增压泵,用于对流经螺旋管的气体进行加速。
当气体加速进入螺旋管的时候,气体旋转徘徊,由于气体直线移动不断受到螺旋管内部的导向作用,进而从螺旋管的透气孔进入活性炭层,透过活性炭层并最终通过出气孔排出,由于气体经过加速,同时高速撞击螺旋管内壁,气体与活性层的接触面增大,气压增强,提高活性炭层有机废气的吸收效果。
其中为了防止活性炭粉进入螺旋管,在螺旋管的外侧套接无纺布层,用于阻隔。
如图1所示:所述螺旋管2一端与进气管3连通,所述螺旋管2另一端连通有回气管4,所述回气管4另一端与进气管3连通,所述回气管4串接有阀门41。回气管用于二次对过滤气进行吸收,设置阀门,可以通过开关阀门控制是否进行二次吸附。
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上侧壁设置有集气罩5,所述集气罩5设置有出气管51,所述集气罩5设置有气体感应器52。排出的气体经过集气罩收集,再统一排出,可以对集气罩中的气体进行检测,判断达到排放标准。
如图1所示:所述进气管3设置有粗虑器6。
如图1所示:所述粗虑器6由气体流动方向依次包括金属细网61和棉质层62。用于对有机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进入吸附过滤,防止固体壳体物进入螺旋管而堵塞螺旋管。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1.一种有毒废气过滤用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中设置有螺旋管(2),所述螺旋管(2)水平放置在壳体(1)中,所述螺旋管(2)的一端连通进气管(3),所述螺旋管(2)与壳体(1)侧壁之间填充有活性炭层(11);
所述进气管(3)与螺旋管(2)之间串接有增压泵(31);
所述壳体(1)的上侧壁设置有多个出气孔(12);
所述螺旋管(2)表面设置有多个透气孔(21),所述螺旋管(2)的表面套接有无纺布层(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有毒废气过滤用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2)一端与进气管(3)连通,所述螺旋管(2)另一端连通有回气管(4),所述回气管(4)另一端与进气管(3)连通,所述回气管(4)串接有阀门(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有毒废气过滤用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侧壁设置有集气罩(5),所述集气罩(5)设置有出气管(51),所述集气罩(5)设置有气体感应器(5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有毒废气过滤用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3)设置有粗虑器(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有毒废气过滤用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虑器(6)由气体流动方向依次包括金属细网(61)和棉质层(62)。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