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合机用的供料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5-22  58


本实用新型涉及贴合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贴合机用的供料台。



背景技术:

贴合机包括放卷装置、涂胶装置、输送加压装置、驱动马达等各大机械部分。全自动贴合机主要针对小型显示器及小型触控组件的生产特点而设计,是液晶显示器生产的必要设备之一。贴合机械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用于二层基材贴合的贴合机。

因为贴合机贴合物料分为多种,一部分较薄且较窄的物料很容易卷起,而现有的贴合机用的供料台大多针对面积较大的片状物料进行输送,此类物料不易卷起,但不便于针对较薄且较窄的物料进行送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贴合机用的供料台大多针对面积较大的片状物料进行输送,但不便于针对较薄且较窄的物料进行送料,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贴合机用的供料台。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贴合机用的供料台,所述贴合机用的供料台包括:

物料拖台,所述物料拖台左右两侧对称焊接有支撑架板;

压制辊筒,所述压制辊筒位于支撑架板之间,且压制辊筒外壁右侧开有一圈内槽,所述压制辊筒外壁且位于内槽当中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内齿轮,且支撑架板右侧安装有马达,所述马达左侧转动连接有转轴,且转轴贯穿过右侧的所述支撑架板与压制辊筒中心焊接;

滚轴安装板,所述滚轴安装板的数量为两块,且滚轴安装板通过螺栓分别安装于支撑架板相对面上方,所述滚轴安装板之间设有附属滚轴,且附属滚轴左右两侧中心均固定连接有转芯,所述转芯外端与滚轴安装板转动连接,且附属滚轴外壁右侧固定连接有外齿轮;

物料套管,所述物料套管的数量为若干个,且物料套管通过螺栓并排连接于物料拖台顶面后端,所述物料套管前端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物料输出管,且物料输出管前端焊接有限位件。

优选的,所述物料拖台顶面前端呈弧面,且压制辊筒横置于物料拖台顶面,所述压制辊筒下方与物料拖台之间相隔有缝隙。

优选的,所述附属滚轴通过滚轴安装板与支撑架板连接,且附属滚轴位于压制辊筒正上方,所述外齿轮与内齿轮相对应,且外齿轮延伸入内槽当中与内齿轮齿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马达通过转轴与压制辊筒连接,且压制辊筒与附属滚轴之间通过外齿轮以及内齿轮传动连接,所述压制辊筒与附属滚轴之间相隔有缝隙。

优选的,所述物料套管位于压制辊筒正后方,且物料输出管顶部开有开口,所述物料输出管呈后窄前宽的锥形。

优选的,所述限位件内部开有扁口,且扁口朝向于压制辊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物料可在物料输出管当中展开,工人再调整物料的头端贯穿过扁口,因为扁口呈扁平状,物料在扁口当中被充分展开且无法卷起,物料从扁口的前端延伸出,物料头端进入到压制辊筒下方与物料拖台之间相隔的缝隙当中,与此同时压制辊筒压住物料旋转,将物料强制展平,物料拖台顶面前端呈弧面,最后物料从物料拖台的弧面输出到贴合设备进行贴合;

工人还可通过螺栓将滚轴安装板安装于支撑架板相对面上方,通过外齿轮以及内齿轮让压制辊筒传动附属滚轴,压制辊筒与附属滚轴同步转动,工人可选择将物料头端放入压制辊筒与附属滚轴之间相隔的缝隙当中,从扁口输出的物料向上输送至压制辊筒与附属滚轴之间,这一过程可将物料拉紧,加强物料展平的效果,并且工人可自行拆装滚轴安装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滚轴安装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物料套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物料拖台1、支撑架板101、压制辊筒2、内槽201、内齿轮202、马达3、滚轴安装板4、附属滚轴401、外齿轮402、物料套管5、物料输出管501、限位件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图4,贴合机用的供料台,所述贴合机用的供料台包括:

物料拖台1,所述物料拖台1左右两侧对称焊接有支撑架板101;

物料套管5,所述物料套管5的数量为若干个,且物料套管5通过螺栓并排连接于物料拖台1顶面后端,所述物料套管5前端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物料输出管501,且物料输出管501前端焊接有限位件6,当需要贴合较薄且较窄的物料时,因为物料容易卷起,工人把物料的头端拉至平整状态,再将物料从物料套管5的后端穿插入物料输出管501中,且物料输出管501顶部开有开口,工人通过开口调整物料,因为物料输出管501呈后窄前宽的锥形,所以物料可在物料输出管501当中展开,限位件6内部开有扁口,工人再调整物料的头端贯穿过扁口,因为扁口呈扁平状,物料在扁口当中被充分展开且无法卷起;

压制辊筒2,所述压制辊筒2位于支撑架板101之间,且压制辊筒2外壁右侧开有一圈内槽201,所述压制辊筒2外壁且位于内槽201当中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内齿轮202,且支撑架板101右侧安装有马达3,所述马达3左侧转动连接有转轴,且转轴贯穿过右侧的所述支撑架板101与压制辊筒2中心焊接,通过马达3的转轴带动压制辊筒2进行旋转,压制辊筒2横置于物料拖台1顶面,物料从扁口的前端延伸出,扁口朝向于压制辊筒2,工人可直接调整物料头端进入到压制辊筒2下方与物料拖台1之间相隔的缝隙当中,与此同时压制辊筒2压住物料旋转,将物料强制展平,物料拖台1顶面前端呈弧面,最后物料从物料拖台1的弧面输出到贴合设备进行贴合;

滚轴安装板4,所述滚轴安装板4的数量为两块,工人还可通过螺栓将滚轴安装板4安装于支撑架板101相对面上方,所述滚轴安装板4之间设有附属滚轴401,且附属滚轴401左右两侧中心均固定连接有转芯,所述转芯外端与滚轴安装板4转动连接,且附属滚轴401外壁右侧固定连接有外齿轮402;

在压制辊筒2转动的同时,因为外齿轮402与内齿轮202相对应,且外齿轮402延伸入内槽201当中与内齿轮202齿合连接,所以附属滚轴401也会进行旋转,通过外齿轮402以及内齿轮202让压制辊筒2传动附属滚轴401,压制辊筒2与附属滚轴401同步转动,且压制辊筒2与附属滚轴401之间转动的方向相反,工人可选择将物料头端放入压制辊筒2与附属滚轴401之间相隔的缝隙当中,从扁口输出的物料向上输送至压制辊筒2与附属滚轴401之间,这一过程可将物料拉紧,加强物料展平的效果,并且工人可自行拆装滚轴安装板4。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贴合机用的供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机用的供料台包括:

物料拖台(1),所述物料拖台(1)左右两侧对称焊接有支撑架板(101);

压制辊筒(2),所述压制辊筒(2)位于支撑架板(101)之间,且压制辊筒(2)外壁右侧开有一圈内槽(201),所述压制辊筒(2)外壁且位于内槽(201)当中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内齿轮(202),且右侧的所述支撑架板(101)右侧安装有马达(3),所述马达(3)左侧转动连接有转轴,且转轴贯穿过右侧的所述支撑架板(101)与压制辊筒(2)中心焊接;

滚轴安装板(4),所述滚轴安装板(4)的数量为两块,且滚轴安装板(4)通过螺栓分别安装于支撑架板(101)相对面上方,所述滚轴安装板(4)之间设有附属滚轴(401),且附属滚轴(401)左右两侧中心均固定连接有转芯,所述转芯外端与滚轴安装板(4)转动连接,且附属滚轴(401)外壁右侧固定连接有外齿轮(402);

物料套管(5),所述物料套管(5)的数量为若干个,且物料套管(5)通过螺栓并排连接于物料拖台(1)顶面后端,所述物料套管(5)前端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物料输出管(501),且物料输出管(501)前端焊接有限位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机用的供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拖台(1)顶面前端呈弧面,且压制辊筒(2)横置于物料拖台(1)顶面,所述压制辊筒(2)下方与物料拖台(1)之间相隔有缝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机用的供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属滚轴(401)通过滚轴安装板(4)与支撑架板(101)连接,且附属滚轴(401)位于压制辊筒(2)正上方,所述外齿轮(402)与内齿轮(202)相对应,且外齿轮(402)延伸入内槽(201)当中与内齿轮(202)齿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合机用的供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3)通过转轴与压制辊筒(2)连接,且压制辊筒(2)与附属滚轴(401)之间通过外齿轮(402)以及内齿轮(202)传动连接,所述压制辊筒(2)与附属滚轴(401)之间相隔有缝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机用的供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套管(5)位于压制辊筒(2)正后方,且物料输出管(501)顶部开有开口,所述物料输出管(501)呈后窄前宽的锥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机用的供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6)内部开有扁口,且扁口朝向于压制辊筒(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贴合机用的供料台,涉及贴合机技术领域,压制辊筒外壁且位于内槽当中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内齿轮,且支撑架板右侧安装有马达,马达左侧转动连接有转轴,物料在扁口当中被充分展开且无法卷起,压制辊筒压住物料旋转,将物料强制展平,滚轴安装板的数量为两块,且滚轴安装板通过螺栓分别安装于支撑架板相对面上方,滚轴安装板之间设有附属滚轴,且附属滚轴左右两侧中心均固定连接有转芯,将物料拉紧,加强物料展平的效果,并且工人可自行拆装滚轴安装板,解决了现有的贴合机用的供料台大多针对面积较大的片状物料进行输送,此类物料不易卷起,但不便于针对较薄且较窄的物料进行送料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宋兴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田宝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12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9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