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动态切换操作模式的多成员蓝牙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6-23  69


本发明涉及蓝牙技术,尤指一种可动态切换操作模式的多成员蓝牙装置。



背景技术:

多成员蓝牙装置指的是由多个互相搭配使用的蓝牙电路所组成的蓝牙装置,例如,成对的蓝牙耳机、成组的蓝牙喇叭等等。当多成员蓝牙装置与其他的蓝牙装置(以下称之为远程蓝牙装置)进行联机时,远程蓝牙装置会将多成员蓝牙装置视为单一蓝牙装置来对待。传统的多成员蓝牙装置在运作时会将其中一个成员电路设置为主蓝牙电路,负责与远程蓝牙装置进行双向数据传输,而其他成员电路则会被设置为副蓝牙电路。

然而,蓝牙通信的无线信号环境会随着时间改变,或是受到使用者的姿势、使用习惯等影响而变化。如果主蓝牙电路或副蓝牙电路之间的搭配运作不能因应当时的蓝牙通信环境的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就容易降低多成员蓝牙装置的整体运作效能、或是减少待用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如何减轻蓝牙无线信号环境的变化对多成员蓝牙装置的整体效能造成的影响,实为有待解决的问题。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用于与一远程蓝牙装置进行数据传输的多成员蓝牙装置的实施例,其包含:一主蓝牙电路,包含:一第一蓝牙通信电路;一第一封包解析电路,设置成解析该第一蓝牙通信电路接收到的封包;以及一第一控制电路,耦接于该第一蓝牙通信电路与该第一封包解析电路;以及一副蓝牙电路,设置成可选择性操作于一嗅探模式或一中继模式,该副蓝牙电路包含:一第二蓝牙通信电路;一第二封包解析电路,设置成解析该第二蓝牙通信电路接收到的封包;以及一第二控制电路,耦接于该第二蓝牙通信电路与该第二封包解析电路;其中,在该副蓝牙电路操作于该嗅探模式的期间,该第一控制电路会利用该第一蓝牙通信电路接收该远程蓝牙装置传来的封包,且该第二控制电路会利用该第二蓝牙通信电路嗅探该远程蓝牙装置发出的封包;在该副蓝牙电路嗅探到的封包的一数据吞吐量低于一预定临界值的情况下,该副蓝牙电路会从该嗅探模式切换成该中继模式;以及在该副蓝牙电路操作于该中继模式的期间,该第二控制电路不会利用该第二蓝牙通信电路嗅探该远程蓝牙装置发出的封包,该第一控制电路会利用该第一蓝牙通信电路接收该远程蓝牙装置传来的封包,并利用该第一蓝牙通信电路将接收到的封包转传给该副蓝牙电路,且该第二控制电路会利用该第二蓝牙通信电路接收该第一蓝牙通信电路转传过来的封包。

上述实施例的优点之一,是多成员蓝牙装置会依据副蓝牙电路嗅探到的封包的数据吞吐量,动态地调整副蓝牙电路的操作模式,以适应当时的蓝牙通信环境的情况。

上述实施例的另一优点,是可避免副蓝牙电路或主蓝牙电路以不理想的方式进行运作,因此能提升多成员蓝牙装置的整体运作效能、和/或延长待用时间。

上述实施例的另一优点,是可延长主蓝牙电路或副蓝牙电路的使用寿命、和/或改善副蓝牙电路或主蓝牙电路的使用舒适度。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将搭配以下的说明和图式进行更详细的解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成员蓝牙装置简化后的功能框图。

图2至图3为本发明的多成员蓝牙装置在一第一实施例中的运作方法简化后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多成员蓝牙装置在一第二实施例中的运作方法简化后的局部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的多成员蓝牙装置在一第三实施例中的运作方法简化后的局部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的多成员蓝牙装置在一第四实施例中的运作方法简化后的局部流程图。

图7至图8为本发明的多成员蓝牙装置在一第五实施例中的运作方法简化后的流程图。

图9至图10为本发明的多成员蓝牙装置在一第六实施例中的运作方法简化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相关图式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图式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组件或方法流程。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成员蓝牙装置100简化后的功能框图。多成员蓝牙装置100用于与一远程蓝牙装置102进行数据传输,且包含多个成员电路(membercircuit)。为了方便说明起见,在图1的实施例中仅示出三个成员电路,分别是第一蓝牙电路110、第二蓝牙电路120、以及第三蓝牙电路130。

在本实施例中,多成员蓝牙装置100中的所有成员电路都有类似的主要电路架构,但在不同的成员电路中可以设置不同的额外电路组件,而不局限所有成员电路的电路结构都要完全相同。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蓝牙电路110包含有一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一第一封包解析电路113、一第一时钟同步电路115、以及一第一控制电路117。相仿地,第二蓝牙电路120包含有一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一第二封包解析电路123、一第二时钟同步电路125、以及一第二控制电路127。

第三蓝牙电路130内部的主要电路组件也跟前述第一蓝牙电路110或第二蓝牙电路120类似,但为了简洁起见,并未将第三蓝牙电路130的内部电路组件示出在图1中。

在第一蓝牙电路110中,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可用于跟其他蓝牙装置进行数据通信。第一封包解析电路113可用于解析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接收到的蓝牙封包。第一时钟同步电路115耦接于第一封包解析电路113,可用于调整第一蓝牙电路110所使用的时钟信号,以同步第一蓝牙电路110与其他蓝牙装置之间所使用的微微网时钟(piconetclock)。

第一控制电路117耦接于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第一封包解析电路113、与第一时钟同步电路115,设置成控制前述电路的运作方式。在运作时,第一控制电路117可通过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以蓝牙无线传输方式直接与远程蓝牙装置102进行数据通信,以及通过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与其他成员电路进行数据通信。第一控制电路117还会利用第一封包解析电路113解析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所接收到的封包,以获取相关的数据或指令。

在第二蓝牙电路120中,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可用于跟其他蓝牙装置进行数据通信。第二封包解析电路123可用于解析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接收到的蓝牙封包。第二时钟同步电路125耦接于第二封包解析电路123,可用于调整第二蓝牙电路120所使用的时钟信号,以同步第二蓝牙电路120与其他蓝牙装置之间所使用的微微网时钟。

第二控制电路127耦接于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第二封包解析电路123、与第二时钟同步电路125,设置成控制前述电路的运作方式。在运作时,第二控制电路127可通过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以蓝牙无线传输方式与其他蓝牙装置进行数据通信,以及通过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与其他成员电路进行数据通信。第二控制电路127还会利用第二封包解析电路123解析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所接收到的封包,以获取相关的数据或指令。

实作上,前述的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与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皆可用能够支持各种版本的蓝牙通信协议的合适无线通信电路来实现。前述的第一封包解析电路113与第二封包解析电路123,皆可用各种封包解调变电路、数字运算电路、微处理器、或是特殊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来实现。前述的第一时钟同步电路115与第二时钟同步电路125,皆可用各种能够比对及调整时钟频率和/或时钟相位的合适电路来实现。前述的第一控制电路117与第二控制电路127,皆可用具有适当运算能力的各种微处理器或数字信号处理电路来实现。

在某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时钟同步电路115或第二时钟同步电路125整合到第一控制电路117或第二控制电路127中。另外,也可以将前述的第一封包解析电路113与第二封包解析电路123,分别整合到前述的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与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中。

换言之,前述的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与第一封包解析电路113有可能用不同的电路来实现,也可能用同一个电路来实现。同样地,前述的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与第二封包解析电路123有可能用不同的电路来实现,也可能用同一个电路来实现。

在应用时,也可以将前述第一蓝牙电路110中的不同功能框整合在一单一电路芯片中。例如,第一蓝牙电路110中的所有功能框可以整合在一单一蓝牙控制芯片(bluetoothcontrolleric)中。同样地,第二蓝牙电路120中的所有功能框也可以整合在另一个单一蓝牙控制芯片中。

由前述说明可知,多成员蓝牙装置100中的不同成员电路可以通过各自的蓝牙通信电路彼此进行数据通信,以形成各式形态的数据网络或数据链路。当多成员蓝牙装置100与远程蓝牙装置102进行数据通信时,远程蓝牙装置102会将多成员蓝牙装置100视为单一蓝牙装置来对待,而多成员蓝牙装置100的多个成员电路在同一时间中,会选择一个成员电路扮演主蓝牙电路(mainbluetoothcircuit)的角色,以处理接收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的主要工作,而其他的成员电路则扮演副蓝牙电路(auxiliarybluetoothcircuit)的角色。

主蓝牙电路可采用各种已知的机制接收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而副蓝牙电路则可在主蓝牙电路运作的过程中,利用适当的机制获取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

例如,在主蓝牙电路接收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的过程中,副蓝牙电路可操作在一嗅探模式(sniffmode)以主动嗅探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或者,副蓝牙电路可操作在一中继模式(relaymode),只被动地接收主蓝牙电路接收到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后所转传来的封包,而不主动嗅探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前述两种情境下的主蓝牙电路与副蓝牙电路个别的运作方式,将会在后续的段落中详细说明。

请注意,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范围中所指称的「主蓝牙电路」与「副蓝牙电路」两个名词,只是为了方便区分不同成员电路接收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的方式有所不同,并不表示主蓝牙电路对于副蓝牙电路的其他运作面向上是否具有某种程度的控制权限。

另外,在多成员蓝牙装置100的运作过程中,主蓝牙电路与副蓝牙电路的角色也可以动态交换。例如,主蓝牙电路可间歇性评估自己的运算负荷、剩余电力、温度、和/或操作环境等操作参数,并在前述操作参数满足某些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将主蓝牙电路的角色交接给其他副蓝牙电路。

又例如,主蓝牙电路可间歇性比较自己的前述操作参数与其他副蓝牙电路的操作参数之间的差距,并在主蓝牙电路的操作参数与副蓝牙电路的操作参数之间的差距超过一预定程度时,将主蓝牙电路的角色交接给其他副蓝牙电路。

又例如,主蓝牙电路也可间歇性地将自己的蓝牙封包遗失率与其他副蓝牙电路的蓝牙封包遗失率进行比较,并在其他副蓝牙电路的蓝牙封包遗失率比较低的情况下,将主蓝牙电路的角色交接给其他副蓝牙电路。

实作上,主蓝牙电路也可将前述的各种评估条件,都一起纳入综合考虑中,以判断是否要将主蓝牙电路的角色交接给其他副蓝牙电路。

或者,副蓝牙电路也可采用各种方式来判断主蓝牙电路是否失能或失踪,并在判定主蓝牙电路失能或失踪时,由副蓝牙电路取代旧的主蓝牙电路的地位,主动接续扮演主蓝牙电路的角色。

众所周知,在多成员蓝牙装置100与远程蓝牙装置102进行数据通信的过程中,蓝牙通信的无线信号环境可能会因为种种因素而随着时间改变,也可能会受到使用者的姿势、使用习惯等影响而变化。在主蓝牙电路与副蓝牙电路的角色没有交换的情况下,如果主蓝牙电路与副蓝牙电路之间的搭配运作不能因应当时的蓝牙通信环境的情况而动态调整,就容易降低多成员蓝牙装置100的整体运作效能,也可能减少主蓝牙电路或副蓝牙电路的待用时间。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增加副蓝牙电路或主蓝牙电路的发热量与温度,进而缩短副蓝牙电路或主蓝牙电路的使用寿命、或是降低副蓝牙电路或主蓝牙电路的使用舒适度(因为发热量或温度太高可能会造成使用者不舒服)。

以下将搭配图2至图3来进一步说明多成员蓝牙装置100的运作方式。图2至图3为本发明的多成员蓝牙装置100在一第一实施例中的运作方法简化后的流程图。

在图2至图3的流程图中,位于一特定装置所属字段中的流程,即代表由该特定装置所进行的流程。例如,标记在「主蓝牙电路」字段中的部分,是由扮演主蓝牙电路的成员电路所进行的流程;标记在「副蓝牙电路」字段中的部分,是由扮演副蓝牙电路的成员电路所进行的流程,前述的逻辑也适用于后续的其他流程图中。

如图2所示,多成员蓝牙装置100会先进行流程202,以获取用于接收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所需的蓝牙联机参数。实作上,多成员蓝牙装置100可利用任何一个成员电路先与远程蓝牙装置102进行联机取得相关的蓝牙联机参数,再利用该成员电路将取得的蓝牙联机参数传送给其他成员电路。

例如,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蓝牙电路110的第一控制电路117可在流程202中控制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与远程蓝牙装置102建立蓝牙联机,并将第一蓝牙电路110与远程蓝牙装置102之间的蓝牙联机参数,通过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传送给第二蓝牙电路120等其他成员电路,以便其他成员电路接下来能够利用蓝牙联机参数来接收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

又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蓝牙电路120的第二控制电路127可在流程202中控制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与远程蓝牙装置102建立蓝牙联机,并将第二蓝牙电路120与远程蓝牙装置102之间的蓝牙联机参数,通过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传送给其他成员电路,以便其他成员电路接下来能够利用蓝牙联机参数来接收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另一方面,第二控制电路127还可在流程202中将第二蓝牙电路120的装置识别数据、以及第二蓝牙电路120与远程蓝牙装置102之间的蓝牙联机参数,通过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传送给第一蓝牙电路110,以便第一蓝牙电路110在后续的流程中能够与远程蓝牙装置102进行双向封包传输。之后,第二蓝牙电路120便会改成只单向接收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而不会再传送封包给远程蓝牙装置102,以避免远程蓝牙装置102出现封包冲突的问题。

为了方便说明起见,以下假设在多成员蓝牙装置100中当前被选来处理接收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的主要工作的成员电路是第一蓝牙电路110,而其他的成员电路(例如,前述的第二蓝牙电路120与第三蓝牙电路130)则扮演副蓝牙电路的角色。

在流程204中,第一蓝牙电路110可通过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通知多成员蓝牙装置100中的其他成员电路(例如,前述的第二蓝牙电路120与第三蓝牙电路130),接下来将由第一蓝牙电路110扮演主蓝牙电路的角色,并指示其他成员电路扮演副蓝牙电路的角色,且操作在嗅探模式。亦即,接下来将由第一蓝牙电路110负责处理接收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的主要工作,而其他成员电路只能嗅探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但不允许传送指令、数据、或其他相关封包给远程蓝牙装置102。

接着,在副蓝牙电路操作在嗅探模式的期间,第一蓝牙电路110会进行流程206。

在流程206中,第一蓝牙电路110的第一控制电路117会利用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接收远程蓝牙装置102传来的封包,但第一控制电路117不会通过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将远程蓝牙装置102传来的封包转传给其他副蓝牙电路。

在运作时,第一控制电路117可通过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利用在流程202中所获取的蓝牙联机参数与远程蓝牙装置102进行封包传输,以接收远程蓝牙装置102传来的各种封包,或是传送各种封包给远程蓝牙装置102。由前述流程202的运作说明可知,第一蓝牙电路110与远程蓝牙装置102进行封包传输时所使用的蓝牙联机参数,有可能是第一蓝牙电路110自己获取的,也可能是其他成员电路(例如,第二蓝牙电路120)传来的。

每次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接收到远程蓝牙装置102传来的封包时,第一蓝牙电路110的第一控制电路117可通过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传送一相应的确认信息(acknowledgemessage)给远程蓝牙装置102。如果远程蓝牙装置102没有收到特定封包的相应确认信息,便会重传该特定封包给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实作上,第一蓝牙电路110与远程蓝牙装置102之间可以采用各种合适的封包交握(handshake)机制,以降低或避免遗漏封包的情况发生。

另一方面,在主蓝牙电路接收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的过程中,扮演副蓝牙电路角色的其他成员电路会进行流程208,持续操作在嗅探模式以嗅探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例如,在流程208中,第二蓝牙电路120的第二控制电路127可依据在流程202中所获取的蓝牙联机参数,利用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嗅探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可嗅探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全部蓝牙封包。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只会嗅探远程蓝牙装置102要传送给第一蓝牙电路110的蓝牙封包,而不会嗅探远程蓝牙装置102要传送给多成员蓝牙装置100以外装置的蓝牙封包。由前述流程202的说明可知,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嗅探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时所使用的蓝牙联机参数,有可能是第二蓝牙电路120自己获取的,也可能是其他成员电路(例如,第一蓝牙电路110)传来的。

副蓝牙电路可在每次嗅探到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后,进行流程210。在流程210中,副蓝牙电路会传送与嗅探到的封包相应的一通知信息(notificationmessage)给主蓝牙电路,但并不会传送任何确认信息给远程蓝牙装置102。例如,第二蓝牙电路120每次嗅探到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时,第二控制电路127可进行流程210,通过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传送一相应的通知信息给第一蓝牙电路110的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但第二控制电路127不会通过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传送任何确认信息给远程蓝牙装置102。

实作上,副蓝牙电路也可以改成在主蓝牙电路询问副蓝牙电路是否嗅探到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特定封包时,才进行前述的流程210。

换言之,在副蓝牙电路操作于嗅探模式的期间,虽然主蓝牙电路与其他副蓝牙电路在本实施例中都会接收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但只有主蓝牙电路在收到封包时会传送确认信息给远程蓝牙装置102,其他副蓝牙电路都不会传送确认信息给远程蓝牙装置102,以避免远程蓝牙装置102造成误判。由于远程蓝牙装置102并不知道第二蓝牙电路120在嗅探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而且第二蓝牙电路120也没有传送相应确认信息给远程蓝牙装置102,所以第二蓝牙电路120与远程蓝牙装置102之间,并不会针对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进行任何封包交握程序。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蓝牙电路120传送前述通知信息给第一蓝牙电路110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要跟第一蓝牙电路110进行封包交握程序,而是为了让第一蓝牙电路110得以掌握第二蓝牙电路120是否遗漏了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任何封包。

此外,第二蓝牙电路120传送前述通知信息给第一蓝牙电路110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让第一蓝牙电路110据以决定是否传送前述的确认信息给远程蓝牙装置102。本实施例的第一控制电路117在传送前述的确认信息给远程蓝牙装置102之前,并不会检查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是否有接收到第二蓝牙电路120传来的前述通知信息。因此,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传送确认信息给远程蓝牙装置102的时序,与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是否有接收到第二蓝牙电路120传来的前述通知信息无关。

实作上,第二蓝牙电路120传送给第一蓝牙电路110的前述通知信息,可以用各种合适的数据格式来实现。例如,当第二蓝牙电路120接收到远程蓝牙装置102传来的一特定蓝牙封包时,第二控制电路127可从该特定蓝牙封包中撷取出对应的封包序号,并将该封包序号连同可供识别第二蓝牙电路120的装置代码或装置识别数据,一起组合或编码成与该特定蓝牙封包相应的通知信息。又例如,第二控制电路127可从该特定蓝牙封包中撷取出合适的封包识别数据,并将该封包识别数据连同可供识别第二蓝牙电路120的装置代码或装置识别数据,一起组合或编码成与该特定蓝牙封包相应的通知信息。

由前述说明可知,在远程蓝牙装置102陆续发出多个蓝牙封包的过程中,各个副蓝牙电路在正常的情况下则会重复进行前述的流程208与流程210,进而传送多个通知信息给第一蓝牙电路110。例如,第二蓝牙电路120会重复进行流程208与流程210,以传送与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多个蓝牙封包相应的多个通知信息给第一蓝牙电路110。

在实际运作时,各个副蓝牙电路可能偶尔会漏收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部分封包,且不同的副蓝牙电路漏收的封包及封包数量也可能有所不同。因此,主蓝牙电路可间歇性或周期性进行流程212,以依据个别副蓝牙电路传来的多个通知信息,判断个别副蓝牙电路是否漏收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

例如,在流程212中,第一蓝牙电路110的第一控制电路117可依据第二蓝牙电路120传来的多个通知信息,检核第二蓝牙电路120是否漏收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部分封包。第一封包解析电路113可从第二蓝牙电路120传来的多个通知信息中,解析出多个封包序号或是多个封包识别数据。第一控制电路117则可检查这些封包序号或封包识别数据是否具有连续性,以检核第二蓝牙电路120是否漏收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部分封包。如果前述的封包序号或封包识别数据出现不连续的情况,第一控制电路117便可判定第二蓝牙电路120漏收了与欠缺的封包序号或封包识别数据相对应的封包。根据欠缺的封包序号或封包识别数据,第一控制电路117还可进一步界定出第二蓝牙电路120漏收了哪些封包。

如前所述,第一蓝牙电路110与远程蓝牙装置102之间采用了封包交握机制,所以在正常情况下第一蓝牙电路110应该能够顺利获得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所有封包。

如果第一控制电路117检核出某一副蓝牙电路漏收了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部分封包,便会进行流程214,将该副蓝牙电路漏收的封包通过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传送给该副蓝牙电路。

例如,在第一控制电路117检核出第二蓝牙电路120漏收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特定封包的情况下,第一控制电路117可进行流程214,通过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将第二蓝牙电路120遗漏的封包传送给第二蓝牙电路120。

在此情况下,第二蓝牙电路120会进行流程216,通过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接收第一蓝牙电路110传送过来的封包。换言之,在第二蓝牙电路120操作于嗅探模式的期间,第二控制电路127可利用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接收第一蓝牙电路110传来的封包,以借此获取远程蓝牙装置102所发出、但被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遗漏的封包。

借由重复进行前述的运作,第二蓝牙电路120便能在第一蓝牙电路110的协助下将漏收的封包都补齐。同样地,第一蓝牙电路110可利用前述的方式协助其他副蓝牙电路补齐遗漏的封包。

在副蓝牙电路操作于嗅探模式的期间,如果副蓝牙电路需要传送指令、数据、或相关封包给远程蓝牙装置102,则必须通过主蓝牙电路将指令转传给远程蓝牙装置102。例如,如果第二蓝牙电路120需要传送指令、数据、或相关封包给远程蓝牙装置102,则必须将要前述指令、数据、或相关封包通过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传送给扮演主蓝牙电路角色的第一蓝牙电路110,再由第一蓝牙电路110转传给远程蓝牙装置102,以避免远程蓝牙装置102出现封包冲突的问题。

换言之,在副蓝牙电路操作于嗅探模式的期间,多成员蓝牙装置100的所有成员电路都会接收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但只允许主蓝牙电路传送指令、数据、或其他相关封包给远程蓝牙装置102。

由前述说明可知,第一蓝牙电路110与远程蓝牙装置102之间会采用封包交握机制以避免遗漏封包的情况发生,而且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传送确认信息给远程蓝牙装置102的时序,与第一蓝牙电路110是否有接收到第二蓝牙电路120传来的前述通知信息无关。

因此,其他副蓝牙电路在接收到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时传送相应的通知信息给第一蓝牙电路110的动作,并不会干扰或延迟第一蓝牙电路110与远程蓝牙装置102之间的封包交握程序,也不会对第一蓝牙电路110进行前述封包交握程序造成额外的运作负担。

另一方面,由于多成员蓝牙装置100中的其他副蓝牙电路(例如,前述的第二蓝牙电路120与第三蓝牙电路130)都会嗅探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所以每个副蓝牙电路在正常情况下都会接收到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大部分封包。因此,作为主蓝牙电路的第一蓝牙电路110,只需要将个别副蓝牙电路漏收的封包传送给相应的副蓝牙电路即可,而不需要传送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所有封包给每个副蓝牙电路。

因此,多成员蓝牙装置100采用图2的方法与远程蓝牙装置102进行互动,可大幅降低主蓝牙电路(本例中为第一蓝牙电路110)的封包转传负担,进而节省主蓝牙电路的耗电量。如此一来,便可有效延长主蓝牙电路的工作时间与待机时间。

除此之外,还能大幅降低主蓝牙电路与其他成员电路之间的数据传输带宽需求,所以能够简化主蓝牙电路与其他成员电路的硬件设计、和/或降低电路复杂度与电路成本。

在运作时,主蓝牙电路与其他副蓝牙电路之间还可采用各种合适的现有数据同步机制,以确保不同的成员电路能够同步播放远程蓝牙装置102传来的音频数据或视频数据,借此避免出现不同成员电路的播放时序不一致的情况。

由前述说明可知,在副蓝牙电路操作于嗅探模式的期间,虽然主蓝牙电路与副蓝牙电路的角色没有改变,但蓝牙通信的无线信号环境却可能会因为种种因素而随着时间改变,也可能会受到使用者的姿势、使用习惯等影响而变化。如果主蓝牙电路与副蓝牙电路之间的搭配运作不能因应当时的蓝牙通信环境的情况而动态调整,就容易降低多成员蓝牙装置100的整体运作效能,也可能减少主蓝牙电路或副蓝牙电路的待用时间。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缩短副蓝牙电路或主蓝牙电路的使用寿命、或是降低副蓝牙电路或主蓝牙电路的使用舒适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副蓝牙电路在操作于嗅探模式的期间,还会间歇性地进行流程302,以计算自己嗅探到的封包的数据吞吐量(throughput)。例如,第二蓝牙电路120的第二控制电路127在流程302中,可计算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嗅探到的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的数据量,以产生一相应的数据吞吐量。

接着,第二控制电路127可进行流程304,将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嗅探到的数据吞吐量与一预定临界值进行比较。

如果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嗅探到的数据吞吐量高于该预定临界值,代表远程蓝牙装置102发送的封包量属于正常范围、且当时第二蓝牙电路120进行蓝牙通信的无线信号环境足够理想。在此情况下,第二蓝牙电路120可继续操作于嗅探模式,并重复前述的流程208至流程304的运作。

反之,如果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嗅探到的数据吞吐量低于该预定临界值,代表第二蓝牙电路120当时进行蓝牙通信的无线信号环境不是很理想,或是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量很少、甚至是处于休眠模式的状态。在此情况下,第二蓝牙电路120可进行流程306。

在流程306中,第二控制电路127会产生一第一模式切换请求,并通过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将第一模式切换请求传送给主蓝牙电路。前述的第一模式切换请求是用于请求主蓝牙电路允许第二蓝牙电路120由嗅探模式切换成中继模式,在实作上可用各种合适的数据格式来实现该第一模式切换请求。

在流程308中,第一蓝牙电路110会利用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接收第二蓝牙电路120传来的第一模式切换请求。

在流程310中,第一蓝牙电路110的第一控制电路117会判断是否允许第二蓝牙电路120切换操作模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电路117在收到前述的第一模式切换请求后,可根据预定的规则来判断是否允许第二蓝牙电路120切换操作模式,并依据判断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后续处理流程。如果第一控制电路117判断后决定不允许第二蓝牙电路120切换操作模式,则会进行流程312。反之,如果第一控制电路117判断后决定允许第二蓝牙电路120切换操作模式,则会进行流程316。

由于第一蓝牙电路110允许副蓝牙电路切换操作模式后,第二蓝牙电路120便可从嗅探模式切换成中继模式,而接下来第一蓝牙电路110便需要将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转传给第二蓝牙电路120。如此一来,会增加第一蓝牙电路110的运算负荷、电力消耗、发热量、以及第一蓝牙电路110与第二蓝牙电路120之间的数据带宽需求。

因此,第一控制电路117在收到前述的第一模式切换请求后,可评估第一蓝牙电路110当时的运算负荷、剩余电力、温度、和/或可用数据带宽等因素,并在评估结果符合预定条件的情况下,才允许第二蓝牙电路120切换操作模式。例如,第一控制电路117可在主蓝牙电路当时的运算负荷低于一预定水平、剩余电力高于一预定阈值、温度低于一预定温度、和/或可用数据带宽超过一预定值的情况下,才允许第二蓝牙电路120切换操作模式。

在流程312中,第一控制电路117会产生代表第一蓝牙电路110不允许第二蓝牙电路120切换操作模式的一拒绝信息,并通过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将拒绝信息传送给第二蓝牙电路120。

在流程314中,第二蓝牙电路120会利用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接收第一蓝牙电路110传来的拒绝信息。在此情况下,第二控制电路127会依据该拒绝信息的指示,控制第二蓝牙电路120继续操作于嗅探模式,并重复前述的流程208至流程304的运作。

在流程316中,第一蓝牙电路110的第一控制电路117会产生用于指示第二蓝牙电路120从嗅探模式切换成中继模式的一第一模式切换指示,并通过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将第一模式切换指示传送给第二蓝牙电路120。

在流程318中,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会接收第一蓝牙电路110传来的第一模式切换指示,而第二控制电路127则会依据该第一模式切换指示,将第二蓝牙电路120的操作模式从嗅探模式切换成中继模式。

接着,第一蓝牙电路110会进行流程320,而第二蓝牙电路120则会进行流程322。

在流程320中,第一蓝牙电路110的第一控制电路117会利用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接收远程蓝牙装置102传来的封包,并且通过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将接收到的封包转传给第二蓝牙电路120。

在流程322中,第二控制电路127会控制第二蓝牙电路120操作在中继模式,并利用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接收第一蓝牙电路110转传过来的封包。但在第二蓝牙电路120操作于中继模式的期间,第二控制电路127不会利用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嗅探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换言之,在第二蓝牙电路120操作在中继模式的期间,第二蓝牙电路120是通过第一蓝牙电路110间接获取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

请注意,前述第一控制电路117先进行流程310的判断程序、并在判断第一蓝牙电路110符合预定条件后才进行流程316的运作方式只是一实施例,并非局限本发明的实际实施方式。实作上,第一控制电路117也可在收到前述的第一模式切换请求后,跳过前述流程310的判断程序而直接进行流程316。

由前述说明可知,扮演副蓝牙电路角色的第二蓝牙电路120在操作于嗅探模式的期间,会间歇性地将自己嗅探到的数据吞吐量与预定临界值进行比较,以评估自己的蓝牙无线信号环境是否变差、或是评估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量是否显着降低。只要第二蓝牙电路120嗅探到的数据吞吐量高于前述的预定临界值(亦即,远程蓝牙装置102发送的封包量属于正常范围、且第二蓝牙电路120的蓝牙无线信号环境仍然够理想),扮演主蓝牙电路角色的第一蓝牙电路110就不会指示第二蓝牙电路120切换成中继模式。在此情况下,第一蓝牙电路110只需要将第二蓝牙电路120漏收的封包传送给第二蓝牙电路120,而不需要转发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所有封包给第二蓝牙电路120,所以能够减少第一蓝牙电路110的运作负担、耗电量、以及发热量,也能延长第一蓝牙电路110的工作时间与待机时间,并减少第一蓝牙电路110与第二蓝牙电路120之间的数据传输带宽需求。

只有在第二蓝牙电路120嗅探到的数据吞吐量低于前述的预定临界值的情况下,亦即,第二蓝牙电路120的蓝牙无线信号环境变得不理想、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量很少或是处于休眠模式的状态,第一蓝牙电路110才会指示第二蓝牙电路120将操作模式从嗅探模式切换成中继模式。在此情况下,第一蓝牙电路110会转发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所有封包给第二蓝牙电路120,而第二蓝牙电路120则会停止嗅探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所以能够减少第二蓝牙电路120的运作负担、耗电量、以及发热量。如此一来,也能延长第二蓝牙电路120的工作时间与待机时间、延长第二蓝牙电路120的使用寿命、和/或改善第二蓝牙电路120的使用舒适度。前述的方式甚至可允许第二蓝牙电路120进入省电模式、休眠模式、或是睡眠模式,以进一步减少第二蓝牙电路120的电力消耗。

相仿地,多成员蓝牙装置100可比照前述方式,依据第三蓝牙电路130嗅探到的数据吞吐量,来动态切换第三蓝牙电路130的操作模式。

因此,采用前述图2与图3的运作方式,多成员蓝牙装置100中的主蓝牙电路可动态地将副蓝牙电路的操作模式从嗅探模式切换成中继模式,并适应性改变主蓝牙电路与副蓝牙电路之间的搭配运作,所以能够在多成员蓝牙装置100的多个蓝牙电路之间实现负载平衡、耗电平衡、或发热平衡等管理机制,故能提升多成员蓝牙装置100的整体效能、延长蓝牙电路的使用寿命、或是改善用户体验。

请参考图4,其所示出为本发明的多成员蓝牙装置100在一第二实施例中的运作方法简化后的局部流程图。图4所描述的运作流程可与前述图2所描述的运作流程进行搭配。

在图4的实施例中,副蓝牙电路在操作于嗅探模式的期间,同样会间歇性地进行流程302,以计算自己嗅探到的封包的数据吞吐量。但本实施例中的副蓝牙电路在进行流程302之后,并不会进行前述的流程304,而是会进行图4中的流程404,将自己嗅探到的封包的数据吞吐量传送给主蓝牙电路。

例如,第二蓝牙电路120在流程302中计算出前述的数据吞吐量之后,会进行流程404。此时,第二控制电路127会通过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将数据吞吐量传送给第一蓝牙电路110。

在流程406中,第一蓝牙电路110会利用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接收第二蓝牙电路120传来的数据吞吐量。

接着,第一控制电路117会进行流程408,将第二蓝牙电路120嗅探到的数据吞吐量与一预定临界值进行比较。

如果第二蓝牙电路120嗅探到的数据吞吐量高于该预定临界值,代表远程蓝牙装置102发送的封包量属于正常范围、且当时第二蓝牙电路120进行蓝牙通信的无线信号环境足够理想。在此情况下,第一蓝牙电路110会重复前述的流程406与流程408的运作,而不会调整第二蓝牙电路120的操作模式。

反之,如果第二蓝牙电路120嗅探到的数据吞吐量低于该预定临界值,代表第二蓝牙电路120当时进行蓝牙通信的无线信号环境不是很理想,或是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量很少、甚至是处于休眠模式的状态。在此情况下,多成员蓝牙装置100可进行与前述图3中的流程316至流程322相同的运作。

与前述图3的实施例相同,只有在第二蓝牙电路120嗅探到的数据吞吐量低于前述的预定临界值的情况下,亦即,第二蓝牙电路120的蓝牙无线信号环境变得不理想、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量很少或是处于休眠模式的状态,第一蓝牙电路110才会指示第二蓝牙电路120将操作模式从嗅探模式切换成中继模式。在此情况下,第一蓝牙电路110会转发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所有封包给第二蓝牙电路120,而第二蓝牙电路120则会停止嗅探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所以能够减少第二蓝牙电路120的运作负担、耗电量、以及发热量。如此一来,也能延长第二蓝牙电路120的工作时间与待机时间、延长第二蓝牙电路120的使用寿命、和/或改善第二蓝牙电路120的使用舒适度。前述的方式甚至可允许第二蓝牙电路120进入省电模式、休眠模式、或是睡眠模式,以进一步减少第二蓝牙电路120的电力消耗。

相仿地,多成员蓝牙装置100可比照前述方式,依据第三蓝牙电路130嗅探到的数据吞吐量,来动态切换第三蓝牙电路130的操作模式。

因此,采用前述图2与图4的运作方式,多成员蓝牙装置100中的主蓝牙电路可动态地将副蓝牙电路的操作模式从嗅探模式切换成中继模式,并适应性改变主蓝牙电路与副蓝牙电路之间的搭配运作,所以能够在多成员蓝牙装置100的多个蓝牙电路之间实现负载平衡、耗电平衡、或发热平衡等管理机制,故能提升多成员蓝牙装置100的整体效能、延长蓝牙电路的使用寿命、或是改善用户体验。

请参考图5,其所示出为本发明的多成员蓝牙装置100在一第三实施例中的运作方法简化后的局部流程图。图5所描述的运作流程可与前述图2所描述的运作流程进行搭配。

在图5的实施例中,主蓝牙电路在副蓝牙电路操作于嗅探模式的期间,会间歇性地进行流程502,以计算副蓝牙电路嗅探到的封包的数据吞吐量。

例如,在流程502中,第一蓝牙电路110的第一控制电路117可依据通过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传送遗漏的封包给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的频率,来计算出第二蓝牙电路120嗅探到的数据吞吐量。

在一般的情况下,第一控制电路117通过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传送遗漏的封包给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的频率越低,代表第二蓝牙电路120嗅探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的运作越顺利,所以第二蓝牙电路120嗅探到的数据吞吐量也会越高。反之,第一控制电路117通过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传送遗漏的封包给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的频率越高,代表第二蓝牙电路120嗅探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的运作越不顺利,所以第二蓝牙电路120嗅探到的数据吞吐量也会越低。因此,第一控制电路117可依据通过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传送遗漏的封包给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的频率,间接计算出第二蓝牙电路120嗅探到的数据吞吐量。

接着,第一控制电路117可进行流程408,将前述计算出来的数据吞吐量与一预定临界值进行比较。

如果第一蓝牙电路110计算出来的数据吞吐量高于该预定临界值,代表远程蓝牙装置102发送的封包量属于正常范围、且当时第二蓝牙电路120进行蓝牙通信的无线信号环境足够理想。在此情况下,第一蓝牙电路110会重复前述的流程502与流程408的运作,而不会调整第二蓝牙电路120的操作模式。

反之,如果第一蓝牙电路110计算出来的数据吞吐量低于该预定临界值,代表第二蓝牙电路120当时进行蓝牙通信的无线信号环境不是很理想,或是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量很少、甚至是处于休眠模式的状态。在此情况下,多成员蓝牙装置100可进行与前述图3中的流程316至流程322相同的运作。

只有在第一蓝牙电路110计算出来的数据吞吐量低于前述的预定临界值的情况下,亦即,第二蓝牙电路120的蓝牙无线信号环境变得不理想、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量很少或是处于休眠模式的状态,第一蓝牙电路110才会指示第二蓝牙电路120将操作模式从嗅探模式切换成中继模式。在此情况下,第一蓝牙电路110会转发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所有封包给第二蓝牙电路120,而第二蓝牙电路120则会停止嗅探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所以能够减少第二蓝牙电路120的运作负担、耗电量、以及发热量。如此一来,也能延长第二蓝牙电路120的工作时间与待机时间、延长第二蓝牙电路120的使用寿命、和/或改善第二蓝牙电路120的使用舒适度。前述的方式甚至可允许第二蓝牙电路120进入省电模式、休眠模式、或是睡眠模式,以进一步减少第二蓝牙电路120的电力消耗。

相仿地,多成员蓝牙装置100可比照前述方式,依据第三蓝牙电路130嗅探到的数据吞吐量,来动态切换第三蓝牙电路130的操作模式。

因此,采用前述图2与图5的运作方式,多成员蓝牙装置100中的主蓝牙电路可动态地将副蓝牙电路的操作模式从嗅探模式切换成中继模式,并适应性改变主蓝牙电路与副蓝牙电路之间的搭配运作,所以能够在多成员蓝牙装置100的多个蓝牙电路之间实现负载平衡、耗电平衡、或发热平衡等管理机制,故能提升多成员蓝牙装置100的整体效能、延长蓝牙电路的使用寿命、或是改善用户体验。

请参考图6,其所示出为本发明的多成员蓝牙装置100在一第四实施例中的运作方法简化后的局部流程图。图6所描述的运作流程可与前述图2所描述的运作流程进行搭配。

在图6的实施例中,主蓝牙电路在副蓝牙电路操作于嗅探模式的期间,同样会间歇性地进行流程502,以计算副蓝牙电路嗅探到的封包的数据吞吐量。但本实施例中的主蓝牙电路在进行流程502之后,并不会进行前述的流程408,而是会进行图6中的流程604,将计算出来的封包的数据吞吐量传送给副蓝牙电路做进一步判断。

例如,第一蓝牙电路110在流程502中计算出第二蓝牙电路120嗅探到的数据吞吐量之后,会进行流程604。此时,第一控制电路117会通过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将计算出来的数据吞吐量传送给第二蓝牙电路120。

在流程606中,第二蓝牙电路120会利用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接收第一蓝牙电路110传来的数据吞吐量。

接着,第二控制电路127会进行前述的流程304,将第一蓝牙电路110计算出来的数据吞吐量与一预定临界值进行比较。

如果第一蓝牙电路110计算出来的数据吞吐量高于该预定临界值,代表远程蓝牙装置102发送的封包量属于正常范围、且当时第二蓝牙电路120进行蓝牙通信的无线信号环境足够理想。在此情况下,第二蓝牙电路120会重复前述的流程208与流程210的运作。

反之,如果第一蓝牙电路110计算出来的数据吞吐量低于该预定临界值,代表第二蓝牙电路120当时进行蓝牙通信的无线信号环境不是很理想,或是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量很少、甚至是处于休眠模式的状态。在此情况下,第二蓝牙电路120可进行前述的流程306,以产生一第一模式切换请求,并通过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将前述的第一模式切换请求传送给主蓝牙电路。

接下来,多成员蓝牙装置100可进行与前述图3中的流程308至流程322相同的运作。

与前述图5的实施例类似,只有在第一蓝牙电路110计算出来的数据吞吐量低于前述的预定临界值的情况下,亦即,第二蓝牙电路120的蓝牙无线信号环境变得不理想、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量很少或是处于休眠模式的状态,第一蓝牙电路110才会指示第二蓝牙电路120将操作模式从嗅探模式切换成中继模式。在此情况下,第一蓝牙电路110会转发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所有封包给第二蓝牙电路120,而第二蓝牙电路120则会停止嗅探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所以能够减少第二蓝牙电路120的运作负担、耗电量、以及发热量。如此一来,也能延长第二蓝牙电路120的工作时间与待机时间、延长第二蓝牙电路120的使用寿命、和/或改善第二蓝牙电路120的使用舒适度。前述的方式甚至可允许第二蓝牙电路120进入省电模式、休眠模式、或是睡眠模式,以进一步减少第二蓝牙电路120的电力消耗。

相仿地,多成员蓝牙装置100可比照前述方式,依据第三蓝牙电路130嗅探到的数据吞吐量,来动态切换第三蓝牙电路130的操作模式。

因此,采用前述图2与图6的运作方式,多成员蓝牙装置100中的主蓝牙电路可动态地将副蓝牙电路的操作模式从嗅探模式切换成中继模式,并适应性改变主蓝牙电路与副蓝牙电路之间的搭配运作,所以能够在多成员蓝牙装置100的多个蓝牙电路之间实现负载平衡、耗电平衡、或发热平衡等管理机制,故能提升多成员蓝牙装置100的整体效能、延长蓝牙电路的使用寿命、或是改善用户体验。

在前述图2至图6的实施例中,多成员蓝牙装置100会在副蓝牙电路操作于嗅探模式的期间,根据副蓝牙电路或是主蓝牙电路计算出来的数据吞吐量,评估副蓝牙电路的蓝牙无线信号环境是否变差、或是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量是否显着降低,并根据评估的结果来决定是否要将副蓝牙电路的操作模式从嗅探模式切换成中继模式。但这只是部分实施例,而非局限本发明的实际实施方式。实作上,多成员蓝牙装置100亦可在副蓝牙电路操作于中继模式的期间,根据当时的蓝牙无线信号环境的变化,来动态判断是否要切换副蓝牙电路的操作模式。

例如,图7至图8为本发明的多成员蓝牙装置100在一第五实施例中的运作方法简化后的流程图。

如图7所示,多成员蓝牙装置100可先进行前述的流程202,以获取用于接收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所需的蓝牙联机参数。前述关于图2中的流程202的运作方式与实施例变化的描述,亦适用于图7的实施例。

为了方便说明起见,以下同样假设第一蓝牙电路110是多成员蓝牙装置100中当前被选来处理接收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的主要工作的成员电路,而其他的成员电路(例如,前述的第二蓝牙电路120与第三蓝牙电路130)则扮演副蓝牙电路的角色。

在流程704中,第一蓝牙电路110可通过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通知多成员蓝牙装置100中的其他成员电路(例如,前述的第二蓝牙电路120与第三蓝牙电路130),接下来将由第一蓝牙电路110扮演主蓝牙电路的角色,并指示其他成员电路扮演副蓝牙电路的角色,且操作在中继模式。亦即,接下来将由第一蓝牙电路110负责处理接收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的主要工作,而其他成员电路只需接收第一蓝牙电路110转传过来的封包,而无需嗅探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且不允许其他成员电路传送指令、数据、或其他相关封包给远程蓝牙装置102。

接着,在副蓝牙电路操作在中继模式的期间,第一蓝牙电路110会进行流程706。

在流程706中,第一蓝牙电路110的第一控制电路117会利用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接收远程蓝牙装置102传来的封包,且第一控制电路117还会通过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将远程蓝牙装置102传来的封包转传给其他副蓝牙电路。例如,第一控制电路117可通过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将远程蓝牙装置102传来的封包转传给第二蓝牙电路120。

在运作时,第一控制电路117可通过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利用在流程202中所获取的蓝牙联机参数与远程蓝牙装置102进行封包传输,以接收远程蓝牙装置102传来的各种封包,或是传送各种封包给远程蓝牙装置102。由前述流程202的运作说明可知,第一蓝牙电路110与远程蓝牙装置102进行封包传输时所使用的蓝牙联机参数,有可能是第一蓝牙电路110自己获取的,也可能是其他成员电路(例如,第二蓝牙电路120)传来的。

如前所述,第一蓝牙电路110与远程蓝牙装置102之间可以采用各种合适的封包交握机制,以降低或避免遗漏封包的情况发生。

在流程708中,副蓝牙电路会操作在中继模式以接收第一蓝牙电路110转传过来的封包。例如,第二控制电路127可控制第二蓝牙电路120操作在中继模式,并利用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接收第一蓝牙电路110转传过来的封包。如前所述,在第二蓝牙电路120操作于中继模式的期间,第二控制电路127不会利用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嗅探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换言之,在第二蓝牙电路120操作在中继模式的期间,第二蓝牙电路120是通过第一蓝牙电路110间接获取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

如图7所示,副蓝牙电路在操作于嗅探模式的期间,还会间歇性地进行流程710,以计算出与自己的蓝牙通信电路的信号接收状况相对应的一接收信号质量指针(signalreceptionqualityindicator)。例如,第二蓝牙电路120的第二控制电路127在流程710中,可评估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当时的蓝牙信号接收状况,以计算出一相应的接收信号质量指针。实作上,前述的接收信号质量指针可以用封包错误率(packeterrorrate,per)、位错误率(biterrorrate,ber)、信号接收强度值(signalreceptionstrength)、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qos)、或是能够代表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当时的蓝牙信号接收状况的其他指针值来实现。

接着,第二控制电路127可进行流程712,将前述的接收信号质量指针与一预定指针值进行比较。

如果第二控制电路127计算出来的接收信号质量指针比该预定指针值差,代表当时第二蓝牙电路120进行蓝牙通信的无线信号环境不太理想。在此情况下,第二蓝牙电路120可继续操作于中继模式,并重复前述的流程708至流程712的运作。

反之,如果第二控制电路127计算出来的接收信号质量指针优于该预定指标值,代表第二蓝牙电路120当时进行蓝牙通信的无线信号环境足够理想。在此情况下,第二蓝牙电路120可进行流程714。

在流程714中,第二控制电路127会产生一第二模式切换请求,并通过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将第二模式切换请求传送给主蓝牙电路。前述的第二模式切换请求是用于请求主蓝牙电路允许第二蓝牙电路120由中继模式切换成嗅探模式,在实作上可用各种合适的数据格式来实现该第二模式切换请求。

在流程716中,第一蓝牙电路110会利用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接收第二蓝牙电路120传来的第二模式切换请求。

在流程718中,第一蓝牙电路110的第一控制电路117会判断是否允许第二蓝牙电路120切换操作模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电路117在收到前述的第二模式切换请求后,可根据预定的规则来判断是否允许第二蓝牙电路120切换操作模式,并依据判断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后续处理流程。如果第一控制电路117判断后决定不允许第二蓝牙电路120切换操作模式,则会进行图8中的流程802。反之,如果第一控制电路117判断后决定允许第二蓝牙电路120切换操作模式,则会进行图8中的流程806。

由于第一蓝牙电路110允许第二蓝牙电路120切换操作模式后,第二蓝牙电路120便可从中继模式切换成嗅探模式,而接下来第二蓝牙电路120会自行嗅探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所以第一蓝牙电路110不需要将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转传给第二蓝牙电路120。如此一来,第二蓝牙电路120的运算负荷、电力消耗、或发热量可能会增加,但可减轻第一蓝牙电路110与第二蓝牙电路120之间的数据带宽需求,也可以降低第一蓝牙电路110的运算负荷、电力消耗、或发热量。

因此,第一控制电路117在收到前述的第二模式切换请求后,可评估当时是否存在不适合第二蓝牙电路120切换运作模式的因素,如果没有,便可允许第二蓝牙电路120切换操作模式。例如,第一控制电路117可在第二蓝牙电路120当时的运算负荷低于一预定水平、剩余电力高于一预定阈值、和/或温度低于一预定温度的情况下,便允许第二蓝牙电路120切换操作模式。又例如,第一控制电路117可在第一蓝牙电路110当时的运算负荷高于一预定水平、剩余电力低于一预定阈值、和/或温度高于一预定温度的情况下,才允许第二蓝牙电路120切换操作模式。

在流程802中,第一控制电路117会产生代表第一蓝牙电路110不允许第二蓝牙电路120切换操作模式的一拒绝信息,并通过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将拒绝信息传送给第二蓝牙电路120。

在流程804中,第二蓝牙电路120会利用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接收第一蓝牙电路110传来的拒绝信息。在此情况下,第二控制电路127会依据该拒绝信息的指示,控制第二蓝牙电路120继续操作于中继模式,并重复前述的流程708至流程712的运作。

在流程806中,第一蓝牙电路110的第一控制电路117会产生用于指示第二蓝牙电路120从中继模式切换成嗅探模式的一第二模式切换指示,并通过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将第二模式切换指示传送给第二蓝牙电路120。

在流程808中,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会接收第一蓝牙电路110传来的第二模式切换指示,而第二控制电路127则会依据该第二模式切换指示,将第二蓝牙电路120的操作模式从中继模式切换成嗅探模式。

接着,第一蓝牙电路110会进行流程810,而第二蓝牙电路120则会进行流程812。

在流程810中,第一蓝牙电路110的第一控制电路117会利用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接收远程蓝牙装置102传来的封包,但第一控制电路117不会通过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将远程蓝牙装置102传来的封包转传给第二蓝牙电路120。

在流程812中,第二蓝牙电路120的第二控制电路127可依据在流程202中所获取的蓝牙联机参数,利用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嗅探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可嗅探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全部蓝牙封包。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只会嗅探远程蓝牙装置102要传送给第一蓝牙电路110的蓝牙封包,而不会嗅探远程蓝牙装置102要传送给多成员蓝牙装置100以外装置的蓝牙封包。由前述流程202的说明可知,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嗅探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时所使用的蓝牙联机参数,有可能是第二蓝牙电路120自己获取的,也可能是其他成员电路(例如,第一蓝牙电路110)传来的。

接下来,多成员蓝牙装置100可进行与前述图2中的流程210至流程216相同的运作。

请注意,前述第一控制电路117先进行流程718的判断程序、并在判定可允许第二蓝牙电路120切换操作模式后才进行流程806的运作方式只是一实施例,并非局限本发明的实际实施方式。实作上,第一控制电路117也可在收到前述的第二模式切换请求后,跳过前述流程718的判断程序而直接进行流程806。

由前述说明可知,扮演副蓝牙电路角色的第二蓝牙电路120在操作于中继模式的期间,会间歇性地将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所对应的接收信号质量指针与预定指针值进行比较,以评估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当时的蓝牙信号接收条件是否明显改善。只要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的接收信号质量指针比前述的预定指标值差,亦即,第二蓝牙电路120当时进行蓝牙通信的无线信号环境不太理想,扮演主蓝牙电路角色的第一蓝牙电路110就不会指示第二蓝牙电路120切换成嗅探模式,以避免第二蓝牙电路120浪费运算资源与电力在进行效能不彰的封包嗅探运作上。

只有在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的接收信号质量指针优于前述的预定指标值的情况下,亦即,第二蓝牙电路120的蓝牙无线信号环境变得足够理想,第一蓝牙电路110才会指示第二蓝牙电路120将操作模式从中继模式切换成嗅探模式。在此情况下,第一蓝牙电路110只需要将第二蓝牙电路120漏收的封包传送给第二蓝牙电路120,而不需要转发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所有封包给第二蓝牙电路120,所以能够减少第一蓝牙电路110的运作负担、耗电量、以及发热量,也能延长第一蓝牙电路110的工作时间与待机时间,并减少第一蓝牙电路110与第二蓝牙电路120之间的数据传输带宽需求。

相仿地,多成员蓝牙装置100可比照前述方式,依据第三蓝牙电路130嗅探到的数据吞吐量,来动态切换第三蓝牙电路130的操作模式。

因此,采用前述图7与图8的运作方式,多成员蓝牙装置100中的主蓝牙电路可动态地将副蓝牙电路的操作模式从中继模式切换成嗅探模式,并适应性改变主蓝牙电路与副蓝牙电路之间的搭配运作,所以能够在多成员蓝牙装置100的多个蓝牙电路之间实现负载平衡、耗电平衡、或发热平衡等管理机制,故能提升多成员蓝牙装置100的整体效能、延长蓝牙电路的使用寿命、或是改善用户体验。

请参考图9至图10,其所示出为本发明的多成员蓝牙装置100在一第六实施例中的运作方法简化后的流程图。

在图9与图10的实施例中,副蓝牙电路在操作于中继模式的期间,同样会间歇性地进行流程710,以计算出与自己的蓝牙通信电路的信号接收状况相对应的一接收信号质量指针。但本实施例中的副蓝牙电路在进行流程710之后,并不会进行前述的流程712,而是会进行图9中的流程912,将自己计算出来的接收信号质量指针传送给主蓝牙电路。

例如,第二蓝牙电路120在流程710中计算出前述的接收信号质量指针之后,会进行流程912。此时,第二控制电路127会通过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将接收信号质量指针传送给第一蓝牙电路110。

在流程914中,第一蓝牙电路110会利用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接收第二蓝牙电路120传来的接收信号质量指针。

接着,第一控制电路117会进行流程916,将第二蓝牙电路120计算出来的接收信号质量指针与一预定指针值进行比较。

如果第二控制电路127计算出来的接收信号质量指针比该预定指针值差,代表当时第二蓝牙电路120进行蓝牙通信的无线信号环境不太理想。在此情况下,第一蓝牙电路110可进行图10中的流程802。

反之,如果第二控制电路127计算出来的接收信号质量指针优于该预定指标值,代表第二蓝牙电路120当时进行蓝牙通信的无线信号环境足够理想。在此情况下,第一蓝牙电路110可进行图10中的流程806。

在流程806中,第一控制电路117会产生用于指示第二蓝牙电路120从中继模式切换成嗅探模式的一第二模式切换指示,并通过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将第二模式切换指示传送给第二蓝牙电路120。

在流程808中,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会接收第一蓝牙电路110传来的第二模式切换指示,而第二控制电路127则会依据该第二模式切换指示,将第二蓝牙电路120的操作模式从中继模式切换成嗅探模式。

接着,第一蓝牙电路110会进行流程810,而第二蓝牙电路120则会进行流程812。

在流程810中,第一控制电路117会利用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接收远程蓝牙装置102传来的封包,但第一控制电路117不会通过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将远程蓝牙装置102传来的封包转传给第二蓝牙电路120。

在流程812中,第二控制电路127可依据在流程202中所获取的蓝牙联机参数,利用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嗅探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

接下来,多成员蓝牙装置100可进行与前述图2中的流程210至流程216相同的运作。

图10中的许多流程都与前述图8的实施例相同,因此,前述关于图8中的相应流程的运作方式与实施例变化的描述,亦适用于图10的实施例。

由前述说明可知,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蓝牙电路110会在第二蓝牙电路120在操作于中继模式的期间,间歇性地将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所对应的接收信号质量指针与预定指针值进行比较,以评估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当时的蓝牙信号接收条件是否明显改善。只要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的接收信号质量指针比前述的预定指标值差,亦即,第二蓝牙电路120当时进行蓝牙通信的无线信号环境不太理想,扮演主蓝牙电路角色的第一蓝牙电路110就不会指示第二蓝牙电路120切换成嗅探模式,以避免第二蓝牙电路120浪费运算资源与电力在进行效能不彰的封包嗅探运作上。

只有在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的接收信号质量指针优于前述的预定指标值的情况下,亦即,第二蓝牙电路120的蓝牙无线信号环境变得足够理想,第一蓝牙电路110才会指示第二蓝牙电路120将操作模式从中继模式切换成嗅探模式。在此情况下,第一蓝牙电路110只需要将第二蓝牙电路120漏收的封包传送给第二蓝牙电路120,而不需要转发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所有封包给第二蓝牙电路120,所以能够减少第一蓝牙电路110的运作负担、耗电量、以及发热量,也能延长第一蓝牙电路110的工作时间与待机时间,并减少第一蓝牙电路110与第二蓝牙电路120之间的数据传输带宽需求。

相仿地,多成员蓝牙装置100可比照前述方式,依据第三蓝牙电路130嗅探到的数据吞吐量,来动态切换第三蓝牙电路130的操作模式。

因此,采用前述图9与图10的运作方式,多成员蓝牙装置100中的主蓝牙电路可动态地将副蓝牙电路的操作模式从中继模式切换成嗅探模式,并适应性改变主蓝牙电路与副蓝牙电路之间的搭配运作,所以能够在多成员蓝牙装置100的多个蓝牙电路之间实现负载平衡、耗电平衡、或发热平衡等管理机制,故能提升多成员蓝牙装置100的整体效能、延长蓝牙电路的使用寿命、或是改善用户体验。

请注意,在前述各实施例中的多成员蓝牙装置100的成员电路的数量,可以减少至两个,也可依实际电路应用的需要而增加。

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范围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组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样的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范围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做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做为区分的基准。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范围中所提及的「包含」为开放式的用语,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另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第一组件耦接于第二组件,则代表第一组件可通过电性连接或无线传输、光学传输等信号连接方式而直接地连接于第二组件,或通过其它组件或连接手段间接地电性或信号连接至第二组件。

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和/或」的描述方式,包含所列举的其中一个项目或多个项目的任意组合。另外,除非说明书中特别指明,否则任何单数个的用语都同时包含多个的含义。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等效变化与修改,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符号说明】

100...多成员蓝牙装置(multi-memberbluetoothdevice)

102...远程蓝牙装置(remotebluetoothdevice)

110...第一蓝牙电路(firstbluetoothcircuit)

111...第一蓝牙通信电路(firstbluetoothcommunicationcircuit)

113...第一封包解析电路(firstpacketparsingcircuit)

115...第一时钟同步电路(firstclocksynchronizingcircuit)

117...第一控制电路(firstcontrolcircuit)

120...第二蓝牙电路(secondbluetoothcircuit)

121...第二蓝牙通信电路(secondbluetoothcommunicationcircuit)

123...第二封包解析电路(secondpacketparsingcircuit)

125...第二时钟同步电路(secondclocksynchronizingcircuit)

127...第二控制电路(secondcontrolcircuit)

130...第三蓝牙电路(thirdbluetoothcircuit)。


技术特征:

1.一种多成员蓝牙装置(100),用于与一远程蓝牙装置(102)进行数据传输,该多成员蓝牙装置(100)包含:

一主蓝牙电路(110),包含:

一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

一第一封包解析电路(113),设置成解析该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接收到的封包;以及

一第一控制电路(117),耦接于该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与该第一封包解析电路(113);以及

一副蓝牙电路(120),设置成可选择性操作于一嗅探模式或一中继模式,该副蓝牙电路(120)包含:

一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

一第二封包解析电路(123),设置成解析该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接收到的封包;以及

一第二控制电路(127),耦接于该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与该第二封包解析电路(123);

其中,在该副蓝牙电路(120)操作于该嗅探模式的期间,该第一控制电路(117)会利用该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接收该远程蓝牙装置(102)传来的封包,且该第二控制电路(127)会利用该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嗅探该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

在该副蓝牙电路(120)嗅探到的封包的一数据吞吐量低于一预定临界值的情况下,该副蓝牙电路(120)会从该嗅探模式切换成该中继模式;以及

在该副蓝牙电路(120)操作于该中继模式的期间,该第二控制电路(127)不会利用该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嗅探该远程蓝牙装置(102)发出的封包,该第一控制电路(117)会利用该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接收该远程蓝牙装置(102)传来的封包,并利用该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将接收到的封包转传给该副蓝牙电路(120),且该第二控制电路(127)会利用该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接收该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转传过来的封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成员蓝牙装置(100),其中,该第一控制电路(117)与该第二控制电路(127)的其中之一会计算出该数据吞吐量,且该第一控制电路(117)与该第二控制电路(127)的其中之一会将该数据吞吐量与该预定临界值进行比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成员蓝牙装置(100),其中,该第二控制电路(127)还设置成计算出该数据吞吐量,并将该数据吞吐量与该预定临界值进行比较;

其中,如果该数据吞吐量低于该预定临界值,则该第二控制电路(127)会通过该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传送一模式切换请求给该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以请求该主蓝牙电路(110)允许该副蓝牙电路(120)由该嗅探模式切换成该中继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成员蓝牙装置(100),其中,该第二控制电路(127)还设置成计算出该数据吞吐量,并通过该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传送该数据吞吐量给该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且该第一控制电路(117)还设置成将该数据吞吐量与该预定临界值进行比较;

其中,如果该数据吞吐量低于该预定临界值,则该第一控制电路(117)会通过该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传送一模式切换指示给该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以指示该副蓝牙电路(120)由该嗅探模式切换成该中继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成员蓝牙装置(100),其中,在该副蓝牙电路(120)操作于该嗅探模式的期间,该第一控制电路(117)还设置成通过该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传送该远程蓝牙装置(102)所发出、但被该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遗漏的封包给该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成员蓝牙装置(100),其中,在该副蓝牙电路(120)操作于该嗅探模式的期间,该第一控制电路(117)会依据通过该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传送遗漏的封包给该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的频率,来计算出该数据吞吐量,并将该数据吞吐量与该预定临界值进行比较;

其中,如果该数据吞吐量低于该预定临界值,则该第一控制电路(117)会通过该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传送一模式切换指示给该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以指示该副蓝牙电路(120)由该嗅探模式切换成该中继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成员蓝牙装置(100),其中,在该副蓝牙电路(120)操作于该嗅探模式的期间,该第一控制电路(117)会依据通过该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传送遗漏的封包给该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的频率,来计算出该数据吞吐量,并通过该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传送该数据吞吐量给该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且该第二控制电路(127)还设置成将该数据吞吐量与该预定临界值进行比较;

其中,如果该数据吞吐量低于该预定临界值,则该第二控制电路(127)会通过该第二蓝牙通信电路(121)传送一模式切换请求给该第一蓝牙通信电路(111),以请求该主蓝牙电路(110)允许该副蓝牙电路(120)由该嗅探模式切换成该中继模式。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可动态切换操作模式的多成员蓝牙装置。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与远程蓝牙装置进行数据传输的多成员蓝牙装置,其包含:一主蓝牙电路以及一副蓝牙电路。在副蓝牙电路操作于嗅探模式的期间,主蓝牙电路会接收远程蓝牙装置传来的封包,而副蓝牙电路会嗅探远程蓝牙装置发出的封包,且在副蓝牙电路嗅探到的封包的数据吞吐量低于预定临界值的情况下,副蓝牙电路会从嗅探模式切换成中继模式。在副蓝牙电路操作于中继模式的期间,主蓝牙电路会接收远程蓝牙装置传来的封包,并将接收到的封包转传给副蓝牙电路,而副蓝牙电路并不会嗅探远程蓝牙装置发出的封包。

技术研发人员:陈奕铮;黄冠中;洪佳君;林后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9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