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文地质用地表定深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6-28  62


本实用新型一种水文地质用地表定深采集装置涉及一种在水文地质领域,对不同深度的水样进行采集的装置,属于水文勘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同时对水体多层进行收集,抽取不同深度水样的定深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文地质领域,需要对不同深度的水样进行采集以进行后续观测实验,然而传统的抽取方式往往只能对河道表面的水样进行抽取,对于河底较深的水样抽取不便,现有的专门对深层水进行抽取的装置,能够深入河底进行抽取水样,但即使是河底的水,也能够根据深度的不同从而细分成不同的水层,水层的不同,内部所含的物质也不同,现有的装置一次只能抽取一个深度水层的水,对于不同深度的水,要进行两次甚至多次抽取,极大地耗费了抽取人员的时间精力。

公告号cn210180726u公开了一种固定深度的水样采集装置,包括采集桶和与采集桶连接的定深杆,采集桶顶部开口处设置盖板挡板和活动盖板,盖板挡板的底部连接设置挡板立柱,活动盖板一端与采集桶连接,另一端与盖板拉绳连接,通过盖板拉绳将活动盖板打开或关闭采集桶的开口,该装置一次性只能抽取一个深度的水样,若要抽取不同深度水样,需要多次操作,十分繁琐。

公告号cn204855213u公开了一种定深活塞式水样采集器,包括一筒体,其特征在于在筒体的上端设置有缆线,所述筒体上部设有内外相连通的上通孔,在所述的筒体内部设置有一活塞,筒体底部设有一重物底座,筒体底部设有内外相连通的下通孔,该装置一次只能进行一次采集水样,若要抽取多层水样,需要多次进行抽取,十分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一种水文地质用地表定深采集装置提供了一种能够同时对水体多层进行收集,抽取不同深度水样的定深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种水文地质用地表定深采集装置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水文地质用地表定深采集装置由调控装置和采样装置组成,调控装置由线缆筒、固定座、牵引绳、把手、绕绳柱、通绳孔和轴承组成,把手通过轴承置于线缆筒一侧的外侧壁上,所述线缆筒上置有多个固定座,所述线缆筒的外侧壁上开有通绳孔,绕绳柱置于线缆筒的内部,所述绕绳柱的一端和把手相连接,所述绕绳柱的另一端通过轴承置于线缆筒另一侧的内侧壁上,牵引绳的一端绕置于绕绳柱上,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穿过通绳孔延伸至线缆筒的外侧,采样装置由连接座、储水盒、紧固螺钉、配重块、一级调节杆、二级调节杆、三级调节杆、电磁阀和盒盖组成,连接座置于三级调节杆的一端上,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和连接座相连接,所述三级调节杆上置有储水盒,二级调节杆的一端通过紧固螺钉和三级调节杆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二级调节杆上置有储水盒,一级调节杆的一端通过紧固螺钉和二级调节杆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一级调节杆上置有储水盒,配重块置于一级调节杆的另一端上,所述储水盒的口部置有电磁阀,所述储水盒的底部开有通孔,盒盖可盖合的置于通孔上,所述一级调节杆上置有刻度,所述二级调节杆上置有刻度,所述三级调节杆上置有刻度,所述配重块的底部置有气囊,所述牵引绳为刚性绳。

有益效果。

一、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二、成本低廉,便于推广。

三、能够对水体中的多层水进行同时采集。

四、能够调节装置,抽取不同深度的水。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水文地质用地表定深采集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水文地质用地表定深采集装置线缆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水文地质用地表定深采集装置储水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水文地质用地表定深采集装置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其仅展示了二级调节杆和三级调节杆之间的连接结构。

附图中

其中为:线缆筒1,固定座2,连接座3,储水盒4,紧固螺钉5,配重块6,一级调节杆7,二级调节杆8,三级调节杆9,牵引绳10,把手11,绕绳柱12,通绳孔13,轴承14,电磁阀15,盒盖16。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水文地质用地表定深采集装置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水文地质用地表定深采集装置由调控装置和采样装置组成,调控装置由线缆筒1、固定座2、牵引绳10、把手11、绕绳柱12、通绳孔13和轴承14组成,把手11通过轴承14置于线缆筒1一侧的外侧壁上,所述线缆筒1上置有多个固定座2,所述线缆筒1的外侧壁上开有通绳孔13,绕绳柱12置于线缆筒1的内部,所述绕绳柱12的一端和把手11相连接,所述绕绳柱12的另一端通过轴承14置于线缆筒1另一侧的内侧壁上,牵引绳10的一端绕置于绕绳柱12上,所述牵引绳10的另一端穿过通绳孔13延伸至线缆筒1的外侧,采样装置由连接座3、储水盒4、紧固螺钉5、配重块6、一级调节杆7、二级调节杆8、三级调节杆9、电磁阀15和盒盖16组成,连接座3置于三级调节杆9的一端上,所述牵引绳10的另一端和连接座3相连接,所述三级调节杆9上置有储水盒4,二级调节杆8的一端通过紧固螺钉5和三级调节杆9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二级调节杆8上置有储水盒4,一级调节杆7的一端通过紧固螺钉5和二级调节杆8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一级调节杆7上置有储水盒4,配重块6置于一级调节杆7的另一端上,所述储水盒4的口部置有电磁阀15,所述储水盒4的底部开有通孔,盒盖16可盖合的置于通孔上,所述一级调节杆7上置有刻度,所述二级调节杆8上置有刻度,所述三级调节杆9上置有刻度,所述配重块6的底部置有气囊,所述牵引绳10为刚性绳。

使用时,通过固定座2将线缆筒1固定在船体上,然后调节三个储水盒4之间的距离,使得储水盒4之间的距离适配需要采样的多层水体之间的距离,然后转动把手11,使得采样装置浸没在水体中,储水盒4对应位于需要采样的多层水体中,然后控制电磁阀15打开,从而使得水进入到储水盒4中,以此使得同时对水体多层进行收集,抽取不同深度水样,关闭电磁阀15,转动把手11,牵引绳10带动连接座3上移,从而将采样装置取出,打开盒盖16,将储水盒4内部的水体取出进行检测;

所述配重块6的设计,一方面,由于储水盒4内部为中空结构,使得采样装置整体所受到的浮力较大,配重块6能够增加采样装置的整体重量,避免水体中的浮力对采样装置造成影响,另一方面,能够对采样装置进行导向,使得采样装置竖直进入水体中,避免在进行采样时,由于水流的作用,造成采样装置的偏移;

所述配重块6的底部置有气囊的设计,能够通过调节气囊的膨胀程度,从而对采样装置整体所受到的浮力进行控制调节,使得采样装置能够漂浮在需要进行采样的水层;

所述牵引绳10为刚性绳的设计,一方面,能够使得线缆筒1和采样装置连接的更加紧密,避免采样装置在进行采样的过程中,由于水体浮力的原因造成偏移,另一方面,将采样装置提出水面时,需要克服水体浮力进行作业,牵引绳10为刚性绳能够更容易的对采样装置进行提拉,避免牵引绳10断裂;

达到能够同时对水体多层进行收集,抽取不同深度水样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置于”、“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折边连接、铆钉连接、销钉连接、粘结连接和焊接连接等固定连接方式,也可以是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和铰链连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或者一体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技术特征:

1.一种水文地质用地表定深采集装置,其特征是:由调控装置和采样装置组成,调控装置由线缆筒、固定座、牵引绳、把手、绕绳柱、通绳孔和轴承组成,把手通过轴承置于线缆筒一侧的外侧壁上,所述线缆筒上置有多个固定座,所述线缆筒的外侧壁上开有通绳孔,绕绳柱置于线缆筒的内部,所述绕绳柱的一端和把手相连接,牵引绳的一端绕置于绕绳柱上,采样装置由连接座、储水盒、紧固螺钉、配重块、一级调节杆、二级调节杆、三级调节杆、电磁阀和盒盖组成,连接座置于三级调节杆的一端上,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和连接座相连接,所述三级调节杆上置有储水盒,二级调节杆的一端通过紧固螺钉和三级调节杆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二级调节杆上置有储水盒,一级调节杆的一端通过紧固螺钉和二级调节杆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一级调节杆上置有储水盒,配重块置于一级调节杆的另一端上,所述储水盒的口部置有电磁阀,所述储水盒的底部开有通孔,盒盖可盖合的置于通孔上,所述一级调节杆上置有刻度,所述二级调节杆上置有刻度,所述三级调节杆上置有刻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文地质用地表定深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绳柱的另一端通过轴承置于线缆筒另一侧的内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文地质用地表定深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的底部置有气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文地质用地表定深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穿过通绳孔延伸至线缆筒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文地质用地表定深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绳为刚性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一种水文地质用地表定深采集装置公开了一种能够同时对水体多层进行收集,抽取不同深度水样的定深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把手通过轴承置于线缆筒一侧的外侧壁上,所述线缆筒上置有多个固定座,所述线缆筒的外侧壁上开有通绳孔,绕绳柱置于线缆筒的内部,所述绕绳柱的一端和把手相连接,所述绕绳柱的另一端通过轴承置于线缆筒另一侧的内侧壁上,牵引绳的一端绕置于绕绳柱上,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穿过通绳孔延伸至线缆筒的外侧,采样装置由连接座、储水盒、紧固螺钉、配重块、一级调节杆、二级调节杆、三级调节杆、电磁阀和盒盖组成,连接座置于三级调节杆的一端上。

技术研发人员:冯杰;廖华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冯杰
技术研发日:2020.10.1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9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