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质勘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6-29  67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质勘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质勘测装置。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都离不开水,生活饮用水水质的优劣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要求不断提高,饮用水水质标准也相应地不断发展和完善。

现有的水质勘测装置,在对传输线进行固定与拆卸时都比较繁琐,会耽误大量的时间,导致影响勘测的效率,且若是固定的不稳定,会影响勘测的准确性,且若是需要对远水区进行勘测时,连接杆长度若是不够,会造成较大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水质勘测装置,在对传输线进行固定与拆卸时都比较繁琐,会耽误大量的时间,导致影响勘测的效率,且若是固定的不稳定,会影响勘测的准确性,且若是需要对远水区进行勘测时,连接杆长度若是不够,会造成较大的麻烦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水质勘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质勘测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一端安装有传输线,且传输线的末端安装有传感器,所述传输线的外侧包裹有第一固定环,且第一固定环的一端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侧连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一端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安装有握手,且握手的外侧包裹有防滑套,所述防滑套的内侧安装有粘扣带,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部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安装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一固定环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的内部安装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的外侧安装有螺母,且第一螺栓的外侧连接有第二固定环。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环通过第一螺栓与第二固定环构成拆卸结构,且第一螺栓的外径与螺纹孔的内径一致。

优选的,所述安装块通过第二螺栓与安装槽相连接,且安装块的外径与安装槽的内径一致。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环通过转轴与连接块构成旋转结构,且第一固定环通过连接块与连接杆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滑套通过粘扣带与握手构成拆卸结构,且防滑套的内径与握手的外径一致。

优选的,所述传输线通过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与连接杆相连接,且传输线的外径与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的内径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本产品在连接杆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固定环与第二固定环,第一固定环与第二固定环通过第一螺栓相连接,使得传输线可以固定在固定环的内部,且每一节连接杆都安装有固定环,使得传输线可以很好的进行固定,在需要对传输线进行拆卸时,只需将第一螺栓拆卸下来,再将第一固定环与第二固定环通过转轴进行旋转,即可将传输线与连接杆进行分离,拆卸简单,节省时间;

2、本实用新型中,本产品在连接杆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另一端安装有安装块,若是在使用连接杆时,长度不够,可以将两根连接杆的安装槽与安装块部分居中对齐,在使用第二螺栓将其进行固定,即可对连接杆的长度进行增加,在需要对其进行携带时,可以将第二螺栓取出,将其进行拆分,在携带时更加方便;

3、本实用新型中,人员在进行水质勘测时,只需通过控制连接杆,即可将传感器放置在水中,使得人员无需亲自下河对水质进行取样,有效的防止了水质在取样过程中被污染,影响勘测数据,且人员可以无需与水进行直接接触,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勘测装置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环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滑套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2、传输线;3、第一固定环;4、第二固定环;5、传感器;6、连接杆;7、握手;8、防滑套;9、第一螺栓;10、连接块;11、转轴;12、螺纹孔;13、螺母;14、第二螺栓;15、安装槽;16、安装块;17、粘扣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一种水质勘测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水质勘测装置包括机体1、传输线2、第一固定环3、第二固定环4、传感器5、连接杆6、握手7、防滑套8、第一螺栓9、连接块10、转轴11、螺纹孔12、螺母13、第二螺栓14、安装槽15、安装块16和粘扣带17,机体1的一端安装有传输线2,且传输线2的末端安装有传感器5,传输线2的外侧包裹有第一固定环3,且第一固定环3的一端安装有转轴11,转轴11的一侧连接有连接块10,且连接块10的一端连接有连接杆6,连接杆6的底端安装有握手7,且握手7的外侧包裹有防滑套8,防滑套8的内侧安装有粘扣带17,连接杆6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15,且安装槽15的内部连接有安装块16,安装槽15的内侧安装有第二螺栓14,第一固定环3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12,且螺纹孔12的内部安装有第一螺栓9,第一螺栓9的外侧安装有螺母13,且第一螺栓9的外侧连接有第二固定环4。

进一步的,第一固定环3通过第一螺栓9与第二固定环4构成拆卸结构,且第一螺栓9的外径与螺纹孔12的内径一致,将第一螺栓9拆卸后,可以将第一固定环3与第二固定环4进行分离。

进一步的,安装块16通过第二螺栓14与安装槽15相连接,且安装块16的外径与安装槽15的内径一致,将两根连接杆6的安装槽15与安装块16部分居中对齐后,可以通过第二螺栓14对其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第一固定环3通过转轴11与连接块10构成旋转结构,且第一固定环3通过连接块10与连接杆6相连接,将第一固定环3通过转轴11进行旋转后,可以将传输线2从固定环中取出。

进一步的,防滑套8通过粘扣带17与握手7构成拆卸结构,且防滑套8的内径与握手7的外径一致,防滑套8可以防止人员在使用握手7时出现打滑的现象,且可以通过粘扣带17将其进行拆卸,方便对防滑套8进行清洗。

进一步的,传输线2通过第一固定环3、第二固定环4与连接杆6相连接,且传输线2的外径与第一固定环3、第二固定环4的内径一致,传输线2呈“一”字状连接在连接杆6的一侧。

工作原理:使用时,先由人员握住握手7,通过握手7控制连接杆6,将传感器5缓缓放置在水中,通过传感器5对其进行检测,将检测的数据通过信号的方式由传输线2传输到机体1上,人员即可通过机体1了解到该水质的情况,若是在使用连接杆6时,长度不够,可以将两根连接杆6的安装槽15与安装块16部分居中对齐,在使用第二螺栓14将其进行固定,即可对连接杆6的长度进行增加,在需要对其进行携带时,先将第一螺栓9拆卸下来,再将第一固定环3与第二固定环4通过转轴11进行旋转,即可将传输线2与连接杆6进行分离,再将第二螺栓14取出,将多跟连接杆6进行拆分,即可进行携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水质勘测装置,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一端安装有传输线(2),且传输线(2)的末端安装有传感器(5),所述传输线(2)的外侧包裹有第一固定环(3),且第一固定环(3)的一端安装有转轴(11),所述转轴(11)的一侧连接有连接块(10),且连接块(10)的一端连接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的底端安装有握手(7),且握手(7)的外侧包裹有防滑套(8),所述防滑套(8)的内侧安装有粘扣带(17),所述连接杆(6)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15),且安装槽(15)的内部连接有安装块(16),所述安装槽(15)的内侧安装有第二螺栓(14),所述第一固定环(3)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12),且螺纹孔(12)的内部安装有第一螺栓(9),所述第一螺栓(9)的外侧安装有螺母(13),且第一螺栓(9)的外侧连接有第二固定环(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勘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环(3)通过第一螺栓(9)与第二固定环(4)构成拆卸结构,且第一螺栓(9)的外径与螺纹孔(12)的内径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勘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16)通过第二螺栓(14)与安装槽(15)相连接,且安装块(16)的外径与安装槽(15)的内径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勘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环(3)通过转轴(11)与连接块(10)构成旋转结构,且第一固定环(3)通过连接块(10)与连接杆(6)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勘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套(8)通过粘扣带(17)与握手(7)构成拆卸结构,且防滑套(8)的内径与握手(7)的外径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勘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线(2)通过第一固定环(3)、第二固定环(4)与连接杆(6)相连接,且传输线(2)的外径与第一固定环(3)、第二固定环(4)的内径一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质勘测装置,涉及水质勘测技术领域,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一端安装有传输线,且传输线的末端安装有传感器,所述传输线的外侧包裹有第一固定环,且第一固定环的一端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侧连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一端连接有连接杆。本实用新型中,本产品在连接杆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固定环与第二固定环,第一固定环与第二固定环通过第一螺栓相连接,使得传输线可以固定在固定环的内部,且每一节连接杆都安装有固定环,使得传输线可以很好的进行固定,在需要对传输线进行拆卸时,只需将第一螺栓拆卸下来,再将第一固定环与第二固定环通过转轴进行旋转,即可将传输线与连接杆进行分离,拆卸简单,节省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兴;刘丙章;石礼庆;段嘉铭;王红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绿水数联网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20017.html